殉馬坑

殉馬坑

殉馬坑在淄博市臨淄區河崖頭村西、齊故城東北部,環繞一座“甲”字形石槨大墓周圍。東、西、北三面相連,全長約215米,寬5米。1964年和1972年先後發掘84米,清理殉馬228匹,分兩行並列,頭外向,側臥昂首,整齊壯觀。按馬坑長度推算,全部殉馬當不下600匹。數量之多為國內罕見。這些排列有序的殉馬均為戰馬,且為公馬。這裡當是春秋齊國國君的墓地。規模宏大的殉馬坑,說明了齊統治階級的奢侈,也從側面反映了當時“千乘之國”的齊國國力之強盛。1983年9月,在殉馬坑西邊南段40米處新建展廳一座,面積800餘平方米,展出殉馬105匹。

簡介

殉馬坑在齊故城郭城東北部,

殉馬坑殉馬坑
有一處春秋時期的齊國君主和大貴族墓地,現已發現大、中型墓二十餘座,在其中5號墓周圍,發現了大規模的殉馬坑。殉馬坑在墓室的東、西、北三面。東西兩面各長70米,北面長75米,寬5米,三面自然連線成為一體,全長215米。殉馬排列密度平均每米地段2.7至2.8匹,按此密度計算,全部殉馬當在600匹以上,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國內罕見。龐大的殉馬葬式,可以看出齊侯景公的奢侈豪華,同時也反映了齊國當時國力的強盛。

殉馬坑自1983年開放以來,吸引了眾多遊人,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1983年繪畫大師劉海粟先生來此參觀後,即席揮毫寫下了“殉馬奇蹟天下無”的贊語。萬里、田紀

殉馬坑殉馬坑

雲、劉華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先後來此參觀過。

東周殉馬坑是一處春秋時期的齊國君主和大貴族墓地。已發現大、中型墓20餘座。在其中5號墓的周圍發現了大規模的殉馬坑。墓室南北26米,東西23米,南墓道長18米,寬12米,槨室位於墓室中部。用自然巨石壘砌,南北長8米,東西寬7米,深5米。墓室早年被盜,隨葬品蕩然無存。唯有殉馬坑保留完好。殉馬坑在墓室的東、西、北三面。東西各長70米,北面長75米,寬5米,三面自然連線,成為一體,全長215米。1964年發掘清理了北面西段54米,殉馬145匹;1972年發掘清理了西南端的30米,殉馬83匹;因條件所限,都已回填保護。1982年在1972年清理的基礎上,又清理到36.5米,殉馬106匹,按殉馬排列密度平均每米地段2.8匹以上計算,全部殉馬當在600匹以上,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前所未有。據專家考證,殉馬多數是6--7歲口的壯年馬,是人為處死後,按照一定的葬式排列而成,馬分兩行,排列整齊,昂首側臥,四足蜷曲,呈臨戰姿

殉馬坑殉馬坑
態,好像只要聽到戰鼓擂動還會四蹄騰空。那時的中國人講的是馬上千秋,“千乘之國”就有威加四海的雄風。600多匹馬可裝備150多輛戰車,相當於一個小諸侯國的全部軍力。由此可見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國經濟的發達,軍力的強盛。

經考證,墓主是齊景公,齊景公名杵臼,是姜齊的第25代國君,在晏嬰的輔佐下,在位58年,是齊國執政最長的一位國君。據載,在他的後期“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十分腐化。而且特別喜歡馬,在宮中有專門給他養馬的人,他的愛馬死了還要處死養馬的人。龐大的殉馬葬式,看出了齊景公的奢侈豪華,反映了齊國當時國力的強盛。同時也為研究春秋時期齊國歷史,特別是對齊國的經濟、軍事和殉葬制度等方面,都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1982年,由國家文物局批准,市區政府撥款,就地建起了具有民族風格,古樸典雅的殉馬展廳,並對馬骨採取了防水、防腐、防塵保護措施,1983年正式對外開放。

殉馬坑的發現和發掘,實屬罕見。

殉馬坑殉馬坑
自開放以來,吸引了眾多的遊人,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極大關注。著名的繪畫大師劉海粟先生看後,即席揮毫寫下了“殉馬奇蹟天下無的贊語國際友人奧地利前總統基希施萊格博士看後,當場寫下了讚頌的美句:“這是一個給人深刻印象的,真正獨一無二的歷史遺址。”李鵬、劉華清、華國鋒、趙紫陽、萬里、田紀雲、楊靜仁、雷潔瓊等十幾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都慕名前來參觀,給予高度評價。

看到這古代齊國戰馬列成的軍陣,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秦兵馬俑,但是,齊景公的殉馬要比秦兵馬俑早280多年,而且秦始皇葬的是陶俑陶馬,齊景公葬的是赫赫真馬。難怪有人看了景公殉馬大為驚嘆,寫下了這樣的詩句:秦皇兵俑數千自以雄風第一夸天下;齊侯殉馬六百人稱舉世無雙表古今。 

發掘史

景公殉馬坑位於齊國故城郭城東北部,今臨淄區齊都鎮河崖

殉馬坑殉馬坑
頭村。原系春秋時期齊國公侯的一大墓地,今已探出大、中型墓二十餘座,其中在五號墓周圍發現了這一舉世罕見的殉馬坑。 五號墓是一座“甲”字形大墓。墓室南北26米,東西23米,南墓道長18米,寬12米左右。殉馬在其東、西、北三面,坑呈“u”型。東、西面各長70米,北面長75米。僅一九八二年發掘的西面南端36.5米,就見殉馬106匹。按此排列密度推算,全部殉馬當在六百匹以上。據考,該墓為齊景公之墓。

在齊故城郭城東北部,是一處春秋時期的齊國君主和大貴族墓地,已發現大、中型墓20餘座。在其中5號墓周圍,發現了大規模的殉馬坑,殉馬坑在墓室的東、西、北三面。東西各長70米,北面長75米,寬5米,三面自然連線成為一體。全長215米,殉馬排列密度平均每米地段2.7-2.8匹,按此密度計算,全部殉馬當在600匹以上,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國內罕見。 龐大的殉馬葬式,看出了齊侯景公的奢侈豪華,同時也反映了齊國當時國力的強盛。自1983年展出開放以來,吸引了眾多遊人,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關注。1983年繪畫大師劉海粟先生觀後,即席揮毫寫下了“殉馬奇蹟天下無”

殉馬坑殉馬坑
的贊語。萬里、田紀雲、劉華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前來參觀。

東周殉馬坑是一處春秋時期的齊國君主和大貴族墓地。已發現大、中型墓20 余座。在其中5 號墓的周圍發現了大規模的殉馬坑。墓室南北26 米,東西23 米,南墓道長18 米,寬12 米,槨室位於墓室中部。用自然巨石壘砌,南北長8 米,東西寬7 米,深5 米。 墓室早年被盜,隨葬品蕩然無存。唯有殉馬坑保留完好。殉馬坑在墓室的東、西、北三面。東西各長70 米,北面長75 米,寬5 米,三面自然連線,成為一體,全長215 米。1964 年發掘清理了北面西段54 米,殉馬145 匹;1972 年發掘清理了西南端的30 米,殉馬83 匹;因條件所限,都已回填保護。1982 年在1972 年清理的基礎上,又清理到 36.5 米,殉馬106 匹,按殉馬排列密度平均每米地段2.8 匹以上計算,全部殉馬當在600 匹以上,數量之多,規模之大,前所未有。

據專家考證,殉馬多數是 6--7 歲口的壯年馬,是人為處死後,按照一定的葬式排列而成,馬分兩行,排列整齊,昂首側臥,四足蜷曲,呈臨戰姿態,好像只要聽到戰鼓擂動還會

殉馬坑殉馬坑
四蹄騰空。那時的中國人講的是馬上千秋,“千乘之國”就有威加四海的雄風。 600 多匹馬可裝備 150 多輛戰車,相當於一個小諸侯國的全部軍力。由此可見作為春秋五霸之首的齊國經濟的發達,軍力的強盛。

經考證,墓主是齊景公,齊景公名杵臼,是姜齊的第 25 代國君,在晏嬰的輔佐下,在位 58 年,是齊國執政最長的一位國君。據載,在他的後期“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十分腐化。而且特別喜歡馬,在宮中有專門給他養馬的人,他的愛馬死了還要處死養馬的人。龐大的殉馬葬式,看出了齊景公的奢侈豪華,反映了齊國當時國力的強盛。同時也為研究春秋時期齊國歷史,特別是對齊國的經濟、軍事和殉葬制度等方面,都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1982 年,由國家文物局批准,市區政府撥款,就地建起了具有民族風格,古樸典雅的殉馬展廳,並對馬骨採取了防水、防腐、防塵保護措施, 1983 年正式對外開放。

殉馬坑的發現和發掘,實屬罕見

殉馬坑殉馬坑
。自開放以來,吸引了眾多的遊人,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極大關注。著名的繪畫大師劉海粟先生看後,即席揮毫寫下了“殉馬奇蹟天下無的贊語。國際友人奧地利前總統基希施萊格博士看後,當場寫下了讚頌的美句:“這是一個給人深刻印象的,真正獨一無二的歷史遺址。”李鵬、劉華清、華國鋒、趙紫陽、萬里、田紀雲、楊靜仁、雷潔瓊等十幾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都慕名前來參觀,給予高度評價。

看到這古代齊國戰馬列成的軍陣,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到秦兵馬俑,但是,齊景公的殉馬要比秦兵馬俑早 280 多年,而且秦始皇葬的是陶俑陶馬,齊景公葬的是赫赫真馬。難怪有人看了景公殉馬大為驚嘆,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秦皇兵俑數千自以雄風第一夸天下; 齊侯殉馬六百人稱舉世無雙表古今。

周圍景點

魯山國家森林公園

魯山位於淄博市南部地區,地跨博山沂源兩區縣,主峰海拔

殉馬坑殉馬坑
1108.3米,為山東省第四高峰。魯山景觀以茂林、怪石、流泉、飛瀑、奇峰、日出、雲海、鬼市為主要特色,並由於遠離城市、村莊,空氣清新、氣候溫涼,又是夏季避暑的理想之地。魯山森林公園以魯山主峰為核心而建,總面積42平方公里。主要有植物園、觀雲峰、鳴石崖、花林、東海、北海六大景區和天雲觀日、天市神音、天人和一、補天石海等140多處景點,旅遊幹線50公里。其中雲海日出、四雄竟秀、月上聽濤、夏日鳥匯、萬石迷宮、一線天、百里看花、天市神音、雲梯險境、棗樹峪與登天溝瀑布、玉笛峰石林、駝禪寺、道溝森林浴場、北坪江南水鄉等景觀具有較高的旅遊品位。魯山動植物資源也十分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5%,有植物1300種,鳥類168種,獸類22種,昆蟲561種,堪稱魯中動物王國。在魯山,還可以品嘗到山裡特有的珍品,味美的桔梗醬菜、香甜的山果、營養豐富的菌類以及稀有的中草藥膳。

姜太公旅遊中心

太公,姜姓、名尚、字子

殉馬坑殉馬坑
牙,是齊國的開國元君,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謀略家。其著〈金匱〉、〈六韜〉、〈陰符〉等軍書名著傳流於世。該中心位於辛店城東,由姜太公衣冠家、 姜太公祠、丘穆公祠等組成,是齊文化旅遊的重要部分。姜太公衣冠家封土現高18米,徑 長55米,家前有石坊,在蒼松翠柏的掩映下肅穆莊嚴。姜太公祠以姜太公衣冠家為依託, 採用古代北方傳統的祠宇建築風格,朱植灰 牆,莊重典雅。大殿正中端坐太公彩繪塑像, 系統介紹太公生平業績。該中心仿古建築群規模宏大,碑石林立, 綠樹成蔭,清新幽靜,實為觀光、休閒的好去處。

梓橦山鬼谷洞風景區

梓橦山位於淄川的北訓,張博公路梓童山站東面三公里處,梓橦山鬼谷洞風景區即座落於此。景區內山清水秀、谷幽林茂,名勝遺蹟、民間故事,俯拾皆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和諧融會。現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親筆題寫“鬼谷仙境”4個大字,給予了較高的評價。該景區主要景點有鬼谷洞、鬼谷泉、鬼谷祠、梓橦湖、蟠龍門、步雲橋、巨碑、八棱碑、孝子祠、晾書台、魁星閣、玉皇宮、黌嶺寺、影壁刻瓷、原始從林、野生動物園、兒童遊樂園。

該風景區地處205國道淄博段梓橦山車站以東3.5公里處的藏梓村東,

殉馬坑殉馬坑
再現了鬼谷子在梓橦山鬼谷洞授徒講學、叱吒風雲的歷史風貌和北宋孝子王樵以忠孝流芳千谷的遺韻,整個景區群山環抱,綠樹成蔭,流水潺潺,自然景觀與文景觀渾然一體。

晏嬰墓

在淄博市齊故城小城北牆外,與桓公台南北相對。高10米左右。經勘探,知此墓為後人建紀念性墓冢。墓前立明萬曆年間(1573—1620)所鐫“齊相晏平仲之墓”碑和1982年刻晏子嬰傳略石碑,墓周砌圍牆保護。晏嬰(?—前500),字仲,謚平,夷維(今山東高密)人,世稱晏子,春秋時著名政治家。景公時為相,輔政40餘年,政績卓著。性機敏,善辭令,奉使楚國,臨大節而不辱。

特產

白蓮藕:馬踏湖中特產之冠

殉馬坑殉馬坑
。全湖有藕田近 4000 畝,白蓮藕是春暖後植秧,六七月作藕,這時的藕當地人俗稱 " 新藕 " ,它潔白如玉,鮮嫩甜脆。采片荷葉把藕包好,輕捶擊碎,拌些白糖,吃起來爽心甜脆。冬季藕完全成熟,這時藕內含澱粉、蛋白高,還有糖、脂肪以及維生素等多種成分,是上等蔬菜。因所開的蓮花是白色,故稱 " 白蓮藕 "

周村大酥燒餅:產於周村區。已有上百年生產歷史。1880年,該地聚合齋燒餅店在焦餅 (又名馬蹄燒餅) 製作的基礎上創製。分鹹、甜兩種。其形圓色黃,薄如紙片,正面布以均勻密集的芝麻仁,背面自然形成細密小孔,酥脆可口,不硬不艮,存放數周仍保持酥脆;多食不膩,易於消化。有健胃、潤便、清熱之功效。

淄博刻瓷系對陶瓷施以特殊的裝飾工藝。在已燒成的陶瓷半成品上,用特製刀具鐫刻各種書法、繪畫。成品歷來被列為高級手工藝品之一。淄博刻瓷構圖布局嚴謹,色彩簡而不繁,

殉馬坑殉馬坑
風格粗獷、活潑。既具繪畫的神形,又富金石韻味。於奔放外不離法度,精微處足饒氣魄。

淄博日用細瓷:為淄博市生產的優質細瓷日用器皿的總稱。其主要瓷種有:滑石瓷、高長石瓷、色瓷、骨灰瓷、高石英瓷等。1.滑石瓷,質地細膩,典雅別致。 2.高長石瓷,光潤似玉,胎薄如紙,嬌美悅目。3. 骨灰瓷,製成的餐、茶具,在國際上屬高級貴重瓷器。具高強度、高白度、高透明度,玲瓏清雅。4. 色瓷,又稱寶石瓷,製成的餐、茶具,胎骨堅實緻密,適宜機械洗滌及蒸煮消毒。5.高石英瓷,因其石英含量較一般細瓷高而得名。被選為國家禮賓瓷器。淄博產瓷早在公元420年 (南北朝時期) 即以製作青、白、黑釉瓷的各式器皿著稱。明代已達相當水平。

山東景點

山東省地處中國東部、黃河下游,東臨渤海、黃海,與朝鮮半島、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山東東部海岸線上,分布著風光綺麗的海濱城市:青島被譽為“黃海明珠”,前海風光獨具魅力,嶗山為道教勝地,古蹟眾多。“魚果之鄉”煙臺,“人間仙境”蓬萊閣,“海濱花園”威海,景色秀麗……走進山東,感受山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