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川

淄川

淄川區位於淄博市中部。地處東經117°41'~118°14',北緯36°22'~36°45'。自西漢初設般陽縣(因治所位於般水之陽而得名),曾為縣、州、郡、路治所。初為土城,後幾經重修。明·崇禎九年(1636年)改建為石城,周圍8里,設四門。建國後,城區不斷擴大,現城區面積18.2平方公里。主要旅遊景點:蒲松齡故居、聊齋園、淄川遊樂園、奎盛園、梓橦山、馬鞍山、文峰山、黌山、留仙湖、峨莊瀑布群風景區、魯中駕考中心、青雲寺、孟子山、三台山。

基本信息

名詞注釋

淄川(zichuan),古名般陽,又稱龜城

歷史

名跡
歌曲:淄川好歌曲:淄川好
蒲松齡故居松柏青,孝婦河水見清純。鬼谷洞泉千年景,攀緣南山憶蘇秦。將軍頭村龐涓魂,懸羊山上鼓角聞。雷動三山迎田園,修佛結緣心自真。三佛廟裡香菸直,禹王祠前月如輪
沿革
淄川之地,夏商為青州之域,秦屬齊郡。
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在此設般陽縣(現留仙湖公園東側就有一段漢代土築城牆),因城南瀕臨般河而名。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年)改為貝丘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取名淄川縣,因瀕臨淄水而名。《括地誌》雲:“俗傳雲禹理水功畢,土石黑,數里之中,波若漆,故謂之淄水也”。
般陽縣城東南方有山,叫五松山,山後有嶺,叫天齊嶺,嶺上有一石幢,石幢下有一神龜。張唐卿《孝義天齊嬤嬤幢》記載:“《齊諧》曰:天齊淵水,都南郊。又西南80里,有石幢,一曰嬤嬤幢。石幢者,齊地遺風也,莫知起時。古人享祭神靈,必立石幢,或柴或望,以達天聽。或曰,禹布土以定九州,得天齊嬤嬤之助,立此石幢者,以敬神明。”
遠古時,般河和孝河經常泛濫,而般陽縣城相對低洼,經常受水災。人們苦不堪言,就到嬤嬤幢祈求天齊嬤嬤保佑。由於龜有辟邪化災、增添福氣兼長壽和善良的靈性,能給人帶來吉祥幸福,於是天齊嬤嬤便委派幢下神龜遷移到般陽城邊的湖泊中居住,保佑般陽平安。此後果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舊淄川縣誌曾經根據傳說記載:縣城在建設時,東南天空有祥雲閃現,施工者挖掘城壕時,果然挖出一隻烏龜,人稱神龜,這就是般陽古城又名“龜城”的來歷。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淄川知縣楊武再修城時,按其傳說,把舊城依據地形規劃建設為龜型。西南為首,四門為足,預備倉為腹,按照龜紋形狀設有東西、南北向街道,般水向北、向西環城入孝水,四門外護城河圍城而流,東北隅為尾。又隔數十年後,知縣魯惠於正德十四年又對城池維修,挖出小烏龜數十個,這更神化了“龜城”的傳說。前幾年在留仙湖清淤時,又從湖裡挖出了三隻大龜,再一次驗證“龜城”傳說的真實性。
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年)為貝丘縣。隋
©2014Baidu-Data©NavInfo&CenNavi&道道通
淄川區地理位置
·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為淄川縣,唐初置淄川郡。宋置淄川郡屬京東東路。元設般陽路,治所在淄川城。明初設般陽府,洪武九年(1376年)升淄川縣為淄川州,洪武十年(1377年)又改為淄川縣,屬濟南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後,廢府設道,淄川縣屬濟南道。民國17年(1928年)撤道,民國20年(1931年)縣轄十路改為九區。1948年3月,淄川縣全境解放,轄11個區。1955年4月,淄川縣制撤銷,原縣境內建立楊寨、洪山、崑崙3個區。1956年2月,撤銷崑崙、楊寨兩區,設淄川區。1958年4月,洪山區撤銷,歸淄川區。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原鄉(鎮)名稱撤銷。1982年1月改羅村、洪山、崑崙三個公社為鎮,又建城關街道辦事處。1984年,地方建制改革,公社之名撤銷。1985年撤銷城關街道辦事處,所轄併入淄城鎮。1992-1995年先後對楊寨、雙溝、黃家鋪、東坪、口頭進行撤鄉設鎮。撤銷二里鎮、查王鎮合併成立城南鎮。撤銷商家鄉、冶頭鄉合併成立商家鎮。撤銷黃家峪鄉併入嶺子鎮。2000年撤銷淄城鎮設立般陽路、商城路、松齡路三個街道辦事處。
概況區名由來因淄河流經境內而得名,1956年以後稱淄川區。

自然條件

【地形】淄川區位於淄博盆地中部,其東側、東南側、西南側為中低山區,局部為山間窪地及河谷地形,北部、西北部則逐漸過渡到低山、丘陵及平原。最高峰黑石寨,位於峨莊鄉後紫峪村東部,海拔923米,最低點是楊寨鎮北部,海拔48米。地形分為平原、丘陵、山區三類。其中平原面積93.175平方公里,地面標高均在100米以下,平均地面坡度1/200。丘陵面積345.321平方公里,高度150米左右。除平原、丘陵外,其餘皆為中低山區,多數山峰高度在500米以上。
【山脈】全區山丘起伏連綿、縱橫交錯,共有大、小山頭1945個,其中海拔800米以上的17個,500~800米的499個,300~500米的623個,其餘為300米以下。主要山頭有:
馬鞍山:位於淄川城東南方向,海拔618米,是有名的抗日革命紀念碑的所在地。
黑石寨:海拔923米,位於峨莊鄉後紫峪村東部,為區內最高山峰。
三台山:位於崑崙西北5公里,跨越崑崙、磁村鎮界向北毗連鳳凰山。山坡平緩、較圓禿,一般傾斜35~50°,主峰三台山海拔360米。
黌山:位於淄城東北5公里,跨越寨里、羅村、雙溝鎮邊界,其山勢為NE向,由南向北逐步降低,主峰海拔320.25米,地下礦藏豐富,山陽有鄭公(康成)書院,山陰有鬼谷(子)洞,是區內歷史上名山。
【河流】淄川境內自東向西有4條過境河流皆屬小清河水系,發源於泰沂山區北坡中低山區,由南向北經本區單獨出境,匯入小清河。
淄河:發源於萊蕪市碌碡頂魯山一線(淄河與沂河分水嶺),向北流經博山、淄川、臨淄、壽光匯入小清河。全長122.55公里,其中流經淄川區境33公里,區內流域面積385.8平方公里。太河水庫位於區境淄河上,壩長1182米,庫容1.23億立方米,庫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780平方公里。
孝婦河:發源於博山區禹王山、青石關、岳陽山一線中低山區,流經博山、淄川、張店,在馬尚與范陽河匯合,再經桓台縣匯入小清河。其中流經淄川區境26.5公里,區間流域面積396.8平方公里。河上建有樊家窩、淄城、賈村三閘壩。孝婦河支流在淄川區有般河、錦川河、三里溝河、七里河等10餘條。
范陽河:該河分南、西兩支,南支發源於區境內寶山、五股泉、博山區青龍灣一線;西支發源於鄒平縣長白山、白雲山、跑馬嶺一帶。兩支流在萌山水庫匯合,後至張店區馬尚與孝婦河匯流。區境內南支長17.5公里,西支長16公里,流域面積199.9平方公里。
青楊河:發源於博山區雙堆山一線中低山區,流經嶺子鎮西部邊緣,經章丘市匯入小清河。區內長度7.3公里,流域面積16.55平方公里。
淄川區河流為山溪性河流,泉水出入較多,地表水與地下水相互補給及轉化較為頻繁,因此河道延續時間較長,水量較大。因礦業排水及工農業用水大量增加,加之山區水土流失,泉水大部乾涸,河道徑流減少。
植被】淄川區植被有栽培作物、林木、自然植被三種類型。栽培作物占可利用面積的92%,林地面積51.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7%。
【自然資源】淄川區礦產資源豐富,伴生、共生礦多,礦產資源組合好,煤炭、耐火材料、紫砂、陶土、鋁土礦、石灰石、鐵礦石、石英等儲量大,分布廣。煤炭可采儲量1500萬噸,耐火粘土儲量為841萬噸,頁岩質紅粘土(紫砂)儲量為1000萬噸,花崗岩儲量1000萬噸,石灰石儲量2萬億噸,鐵礦石儲量60萬噸,石英砂儲量1500萬噸。
區內以山地、丘陵為主,總面積149.9萬畝,其中耕地35萬畝,僅占總面積的23.36%,林地23.6萬畝,占總面積的15.77%,未利用土地42.2萬畝,占總面積的28.15%,區內地貌類型多樣,為發展農業和各種經濟作物提供了有利條件。
全區地形複雜,生物資源豐富。林木資源,共有樹種40科、78屬、146種,鄉土樹種有楸、國槐、側柏等,引進樹種有楊樹、桐樹等,經濟樹種有梨、杏、蘋果、花椒、柿子、軟棗、山楂、香椿等,其中池板梨、無核軟棗遠近聞名。動物資源中,大牲畜有牛、馬、驢、騾;肉食畜有豬、羊、兔;家禽有雞、鴨、鵝。飼草、飼料資源豐富,具備發展畜牧業的條件。獸類有狐狸、獾、黃鼠狼、刺蝟等。禽類有斑鳩、喜鵲、烏鴉、啄木鳥、貓頭鷹等。魚類有鯉魚、鯽魚、鮎魚、蝦、鱉等。昆蟲有蠶、蜂、山蠍等。
中草藥資源遍及全區,有黃芩、半夏、荊芥、防風、蒼朮、丹參、土元等100多種

行政

人口
政區人口全區總面積960.27平方公里。淄川區轄經濟開發區,般陽路、將軍路、松齡路3個街道辦事處,洪山、崑崙、雙楊、羅村、寨里、龍泉、西河、太河、嶺子9個鎮,379個行政村,81個居委會。年底全區總人口64.60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1.58萬人。男女性別比100.9∶100。人口出生率8.37‰,人口自然增長率2.12‰。
政區
2012年以來,山東省淄博市工商局淄川分局完善機制,狠抓落實,契約格式條款整治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2012年以來,淄川分局契約違法案件共立案262件,結案254件,有效打擊了利用契約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違規行為。
精心組織領導。2012年年初,淄川分局成立領導小組,制定2012年度契約格式條款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確定將各工商所契約格式條款整治專項行動開展情況作為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開展活動中,各工商所主動向駐地黨委、政府進行專題匯報,以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
強化考評督導。淄川分局制定實施周報告、半月通報、月督導制度,各工商所每周向分局報告專項行動開展情況,分局每半月在區域網路平台對各工商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通報,對進度較慢的工商所由分局分管領導進行督導。
強化業務培訓。淄川分局利用“紅盾講堂”講解“霸王條款”典型案例,講授契約案件查處技巧,還與淄川區法院聯合舉行了契約格式條款整治工作研討會,法院代表、律師事務所代表、企業代表和執法人員就開展查處利用契約格式條款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工作進行了充分交流,解決了諸多疑難問題。
拓寬案源渠道。淄川分局依託立體監管服務網路支持系統,按照屬地監管要求,組織各工商所對全區婚紗攝影、房地產、旅行社、美容美髮等行業經營業戶進行巡查登記,加強對契約格式條款的收集、審查;加強與12315申訴舉報指揮中心、消保委的聯繫,定期分析消費者申訴舉報情況,梳理申訴舉報較為集中、影響較大的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發現契約違法線索30餘個;堅持運用“一攬子工作法”,利用年檢驗照時機加強對企業、個體工商戶經營信息的採集,充分掌握契約格式條款使用情況。
加強輿論宣傳。淄川分局充分利用地方媒體和網際網路客群面廣、關注度高的優勢,通過開通“圍剿霸王條款”微博、與電視台聯辦專題欄目、發放“霸王條款舉報聯繫卡”,在當地報紙、中心城區LED顯示屏、城區公車等發布“霸王條款”徵集公告,形成濃厚的專項整治輿論氛圍。
實施相對集中辦案。淄川分局建立公平交易局組織、市場契約科業務指導、法制科審核把關、執法中隊協同行動的工作機制,形成了分局與各工商所、經檢大隊與各中隊上下聯動的工作模式,通過召開調度分析會,及時掌握面上工作情況。針對疑難案件及實際困難,市場契約、公平交易、法制機構與工商所集體會商解決辦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淄川分局非常注重鞏固執法成果,結合2012年以來的工作經驗,在實際工作中重心前移,加強行政諮詢引導,幫助企業選擇適合自己的契約格式條款文本。分局工作人員編制了契約格式條款選用說明書、各種契約文書示範文本,並進行使用輔導;通過開展企業工商聯絡員重點培訓,定期走訪契約格式條款監管重點企業,指導和幫助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力爭從源頭上防止產生不平等格式條款;組織法制機構、各工商所的案件主辦人認真分析和梳理查辦案件中的各種情況,組織人力通過直接回訪、書面回訪、委託行風監督員回訪等方式,重點查看企業是否對違法契約格式條款進行了整改,確保了執法效果。
服務
投入運行8月,淄川區行政服務中心投入運行。該中心總面積3900平方米,進駐29個部門,設服務視窗34個,工作人員75名,中介機構4家,金融機構1家,融服務、會務、商務於一體。組建計算機網路,引進開發“行政審批系統”,實現業務辦理程式化和項目管理自動化。以“服務經濟,提高效率,方便民眾,塑好形象”為宗旨,實行“集中辦公,統一管理,分別審批,統一收費,統一考核”的運作方式。至年底,辦結各類審批手續15000件,辦結率100%。
科教文衛體
科技事業繼續發展。全年共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畫69項,其中申報國家級計畫4項。共有6個項目分獲市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加強專利申請工作,專利申請342件。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增多,有5家企業被認定為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其中2家被認定為國家級火炬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使全區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了35家。
教育事業不斷發展。最佳化教育布局,合併調整相關學校,提高規模辦學效益。統籌各類教育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全區省級規範化學校達到19所、市級規範化學校64所。全區適齡兒童入學率、國小生鞏固率、國中生入學率均為100%,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階段比率為93.1%。聯考本專科錄取人數達3496人。年末全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21處,其中普通高中6處,普通國中26處,職業中專11處,國小76處,幼稚園96處。共有在校學生111652人,其中高中在校學生13098人,國中在校學生31214人,職業中專在校學生11495人,國小在校學生39742人。
文化和廣播事業繁榮發展。建成淄川區博物館,組織舉辦元宵民間藝術進城表演、首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頒獎盛典等文化活動,文化市場得到進一步規範。廣播電視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全區共有電視發射台和轉播站21座,衛星收轉站6座,廣播電台全年播出時間6千時,電視台全年播出時間13千時。
衛生事業繼續加強。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參合率為88.96%,以村為單位覆蓋率達100%。農村衛生基礎建設得到加強,公共衛生整體推進,社區衛生穩步發展,愛國衛生深入開展。年末全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9個,實有病床1460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2151人,其中執業醫師694人,註冊護士532人。
各類體育運動深入發展。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民眾體育蓬勃開展。競技體育水平進一步提高,該區連續兩年作為唯一區縣被市政府授予“振興淄博體育突出貢獻獎”,被省體育局授予全省健身球體育特色區。
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年內,投資1.5億元,加快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辦學條件和最佳化育人環境。一是高起點統籌規劃。以校園規劃科學化、校園環境優良化、校園文化育人化、教育技術信息化為目標,根據學校的不同情況進行規劃發展。二是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加大教育投入。淄川一中與淄博金城公司聯合辦學,創立股份合作制性質的淄川金城中學,公司注入資金1600萬元;魯泰公司與淄川第二職業中專共同投資1400萬元建設職業教育綜合樓、學生公寓等工程,實現校企共同發展。三是高標準建設管理。淄川金城中學按園林化、生態化、數位化設計,建立校園閉路電視網、廣播網、千兆校園網和多媒體視頻點播系統,是按國家實驗性、示範性普通中學標準建設的完全中學。

經濟發展

淄川淄川
經濟概況
經濟概況國內生產總值135.4億元,比上年增長17.77%。一、二、三產業比重為2.8∶61.3∶35.9。全社
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2.02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2.4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9086萬元。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16.54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3.7億元。貸款餘額58.97億元。
農業總產值6.45億元,比上年增長12%。年末實有耕地面積1.71萬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3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51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0.49萬公頃。糧食總產8.56萬噸,平均畝產227公斤。糧經產值比1∶1.85。肉豬、牛、羊年出欄14.11萬頭(只)。肉、蛋、奶產量2.62萬噸。水產品總產量0.1萬噸。
工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39.0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0家,實現銷售收入149.2億元,增加值48.62億元,利稅19.2億元,利潤11.32億元。
服務項目
建設環保基本建設投資0.47億元。完成更新改造投資1.21億元。建築業總產值6.2億元,實現利稅5815萬元。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2.35萬平方米。全年污染防治總投資2.44億元,比上年增加0.88億元。
交通郵電郵政業務總量2789.76萬元。電話總戶數18.83萬戶。公路通車裡程956.25公里,年貨運量1591萬噸,客運量1354萬人次。
貿易旅遊城鄉集貿市場64個,商品成交額114.99億元。進出口總值21847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16978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6951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217萬美元,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1家。旅遊業年內接待國(境)外客人1600人次,國內客人149.84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1700萬元。
教科文衛各級各類學校153所,在校生113375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7.6萬人;教職工9116人,其中專任教師7709人。科研機構48個,4項科研成果獲市級以上獎勵。文化體育場所4處。醫院26處,床位962張,衛生技術人員1321人。
社會生活全年支出救濟金78萬元。農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32215人,農民人均純收入4215元,人均居住面積32.5平方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60元,人均居住面積26.85平方米。
國內貿易和旅遊
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3.9億元,比上年增長18.63%。其中,批發貿易業完成49.9億元,增長13.37%;零售企業完成28.86億元,增長23.06%;住宿業完成0.5億元,增長49.02%;餐飲業完成12.06億元,增長25.75%;其他完成2.6億元,增長46.4%。從經濟類型看,公有經濟零售額完成0.9億元,同比增長7.25%;非公有經濟零售額完成93.03億元,同比增長18.75%,其中個體經濟零售額完成39.8億元。
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共接待中外遊客156.07萬人次。成功舉辦了第五屆中國(淄博)國際聊齋文化旅遊節等活動,旅遊資源開發和項目建設有了新進展。
對外經濟
淄川淄川
對外經貿較快增長。全區共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59977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6%;其中出口創匯47798萬美元,增長27.5%。全區有65家企
業實現出口創匯,其中三資企業實現出口創匯34725萬美元,增長32.2%;自營進出口企業實現出口創匯13073萬美元,增長17.9%。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取得新成績。全區共引進各類外來投資項目111個,實際到位外來資金40.8億元。其中市外境內資金完成24.4億元,境外資金完成5012萬美元。
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支平穩增長。全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90918萬元,比上年增長25.01%,其中增值稅23563萬元,增長29.20%;地方財政支出107243萬元,增長20.34%。
金融運行良好。年末全區各項存款餘額達178.55億元,比年初增加17.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8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19.11億元,比年初增加11.46億元,增長10.64%;各項銀行貸款餘額76.46億元,比年初增加5.58億元,增長7.88%。
物價與人民生活
物價上漲較快。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4.0%,比上年上漲2.0%。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改善。據抽樣調查,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636元,比上年增加2245元,增長18.12%;人均消費性支出10421元,增長15.26%。農民人均純收入6786元,比上年增加835元,增長14.03%;人均消費支出4743元,增長17.04%。年末全區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4349元,增長19.85%。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有所增加。
城鎮居民家庭(每百戶)
彩色電視機145.4台
電冰櫃125台
家用電腦 800台
洗衣機 120台
機車103.33輛
空調器 140.33台
行動電話 198.67部
農村居民家庭(每百戶)
洗衣機140台
電冰櫃85台
空調器63台
抽油煙機34台
機車125輛
電話機130部
行動電話120部
彩色電視機107台
勞動保障與人口
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新進展。社會保險制度不斷完善。全年新增參保人數超過10萬人,全年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達5.08億元,比上年增長11%。共支付各項社會保險待遇2.83億元,增長24%。就業再就業工作成效顯著。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5822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205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輸出285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8%。
人口增長繼續得到有效控制。全區出生人口6177人,出生率為9.17‰;死亡人口4318人,死亡率為6.4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6‰。年末全區總戶數為231062戶,總人口為673706人,比上年增加791人。
淄川淄川
企業發展
山水集團(淄博)一期工程投產
嶺子鎮與濟南山水集團合資興建的山水集團淄博萬噸水泥熟料基地項目,被列入國家重點技改項目和第
八期國債專項資金項目及淄博市“三○工程”,計畫總投資8億元,分兩期完成。工程全部竣工投產後,可年產水泥熟料360萬噸,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水泥熟料生產基地。一期工程於2002年10月開工,2003年11月建成投產,投資4.9億元,日生產能力5000噸,預計年銷售收入3.8億元,利稅8000萬元。這是淄川區年內一次性投資最大的項目。
打造魯中商貿基地
年內,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拓展服裝城、建材城兩大商業圈,傾力將淄川打造成魯中商貿基地。總投資4.6億元,建成新星物流配送中心、新東方女人廣場、仟佰匯購物中心;開工建設了中國淄川服裝城、淄川水產城、淄博威通現代物流園、五金機電城、建材城改造工程、中國財富陶瓷城、匯金城、裝飾建材廣場等工程。隨著諸項工程相繼建成,淄川批發市場日趨強大,現代物流業逐步發展。
中國財富陶瓷城首期工程竣工
中國財富陶瓷城由香港恆興發展有限公司、淄博淄川永豐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5億元開發建設,規劃占地面積40公頃,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分三期完成。首期工程於4月動工,9月竣工,投資1.36億元,開發面積10萬平方米。該項目被列為淄博市2003年度流通“三○工程”。
企業技術創新年活動
年內,區委、區政府決定在全區企業中開展技術創新年活動,並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投入3億元,支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技術改造。一是組織企業實施各級各類科技計畫53項,開發新產品新技術350項。山東雙鳳股份有限公司50噸核苷酸濃縮工序技術最佳化創新項目和淄博七河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的秸稈屑栽培花菇及產業化項目,被列入市科技發展計畫重點“雙十”工程項目。二是重點培植以七河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的一批食用菌生產企業,年生產花菇菌袋100萬袋,其中出口50萬袋;開發培育新型食用菌品種百靈菇30萬袋;新增收入近100萬元。三是全區專利申請139件,4項科技成果獲淄博市科技進步獎,蒐集科技成果及先進實用技術350項;新增省級高新技術企業3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6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完成29.0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18.13%,比上年提高2.02個百分點。年內,淄川區通過全國科技進步工作考核,被評為山東省專利工作先進集體。
淄川區提供優惠政策,投入600多萬元大力發展黃煙生產,種植面積達1402公頃,菸農1929戶。一是健全技術服務網路,提高服務質量。從臨朐、沂源等地聘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投入23萬元實施戶籍網路化管理;實行領導包片、駐村,及時解決黃煙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二是改善黃煙生產條件。投資25萬元,新建小水窖800座,總蓄水能力7580立方米,引進可移動式滲灌設備,全區煙田澆灌面積達萬畝以上;投資100萬元,新建評級倉2個、貨場1處。全年收購菸葉215.2萬公斤,上等煙比例占52.5%,總收入達到2309.06萬元,實現特產稅399.08萬元。

區域建設

抗擊非典
抗擊“非典”區委、區政府堅持“科學、規範、持久、有效”的方針,把“非典”防治擺上重要位置,採取有力措施,有序開展工作。1.建立健全三大組織網路。一是建立指揮網路。抽調15人,成立區“非典”防治工作指揮部;製作“非典”疫情報告、處理流程圖,下發各類檔案35個,編髮簡報34期;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及7個部門、單位相應成立指揮部。二是建立醫療衛生網路,內設保障物資儲備、綜合協調、疫情控制、醫療救護、疫情管理、信息宣傳6個專業組。形成以村衛生室和企事業單位醫療機構為網底、鄉鎮衛生院為中樞、區衛生防疫站為龍頭的醫療衛生網路。三是建立群防群治網路。落實“十戶聯保”責任制,全區22個鄉鎮、街道,473個村(居)確定6059名村民任小組(樓)長,15951人為“十戶聯保”責任人,形成抗擊“非典”的銅牆鐵壁。2.“嚴”字當頭,切斷輸入源。摸清底數,設立787個監測點;發揮“十戶聯保”和公安、交通系統的作用,構築“五道防線”,通過電話、書信等對在外人員進行勸阻,讓他們就地預防、觀察和治療。停開赴外省的所有車輛,在高速路口加強登記、監測和消毒。對公共場所、公車等進行消毒,關停網咖、歌舞廳等場所。對外來及返鄉人員進行監控隔離和流行病學調查。設立30個發熱門診,發現患者及時救治。對城區樓堂館所及服裝城、建材城、旅遊景點等部門加強防範和消毒。3.控制傳染源。全區投入500多萬元,配備床頭X光機20台,猴服4000套,消毒液4噸。區醫院投入200多萬元,設立傳染病房8間、床位20個,設立單獨通道,配備救護車2部、呼吸機5台。加強醫療隊伍建設,配備專業醫護人員165名,成立45支流行病學調查分隊。4.與防治“非典”相結合,推進清潔工程。集中清除垃圾和白色污染;清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大力開展綠化美化。5.抓好“非典”防治持久性工作。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工作要求,制定下發《淄川區今冬明春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預案》。
2007年,全區人民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穩步推進結構調整,積極轉變發展方式,著力解決民生問題,國民經濟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8.54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5億元,增長6.7%;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164.5億元,增長13.9%;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89.18億元,增長18.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8399元,增長15.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86∶64.74∶33.40發展為1.88∶63.63∶34.49。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的任務比較艱巨;物價上漲的壓力加大等。
農業發展
淄川淄川
農業生產形勢穩定。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8.33億元(現價),比上年增長19.6%。糧食生產穩步發展。全年糧食總產量為10.53萬噸,比上年增長6.4%;糧食播畝單產260公斤,增長6.5%。其中夏糧總產4.58萬噸,增長1.9%;秋糧總產5.95萬噸,增長10.1%。主要經濟作物中,蔬菜總產量43078萬噸,增長21.4%;
淄川
水果總產量6170噸,增長2.3%。
林牧漁業
生產平穩發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574公頃,零星(四旁)植樹100萬株,鞏固了原有綠化成果,森林覆蓋率達38.5%。畜牧業產量穩定增長。全年肉類總產6670噸,比上年增長13.61%;禽蛋產量8740噸,增長5.5%;年末擁有大牲畜1680頭,增長1.2%;生豬存欄5.05萬頭,增長15%;羊存欄1.56萬隻,增長13.6%;牛存欄1598頭,減少1.9%,其中奶牛598頭,減少15.5%。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全區農用機械總動力達到28.98萬千瓦。其中,農用拖拉機1854台,減少7.5%,農用汽車1746輛,減少2.3%。全區耕地面積為16302.4公頃,減少0.7%;有效灌溉面積達到7668公頃,占耕地面積的比重為47%。全區農村用電量279386萬千瓦時,增長17.8%;化肥使用量(折純)4594噸,農用塑膠薄膜使用量397噸,地膜覆蓋面積898公頃。
工商業
工業生產較快增長。工業企業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以上企業達到502家,比上年淨增12家。工業生產持續增長,全區共完成工業總產值644.43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589.43億元,增長31.09%,實現增加值152.77億元,增長22.1%。規模以上工業生產按經濟類型分,國有經濟完成0.24億元,下降97.82%;集體經濟完成26.82億元,下降43.64%;其他經濟完成526.37億元,增長34.62%。陶瓷、機械製造、醫藥化工、紡織服務四大行業主導地位更加突出,分別完成產值191.16億元、43.65億元126.58億元和45.67億元,分別占規模以上企業的32.43%、7.41%、21.47%和7.75%。主要產品產量平穩增長,產銷銜接良好。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66%。
工業經濟效益穩步提高。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77.82億元,比上年增長31.19%;實現利稅69.02億元,增長34.13%;實現利潤43.38億元,增長34.34%。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62.32%。工業重點工程進展順利。全區投資過千萬元的工業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8.87億元,其中過5000萬元的項目40個。新興行業和高新技術行業增長加快。全年共完成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值154.96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26.29%,比上年末提高3.25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築業固定資產投資適度增長。全區50萬元以上的投資項目376個,其中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215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7.29億元,比上年增長26.7%。按產業分,第一產業投資0.37億元,增長16.7%;第二產業投資67.84億元,增長23.4%,其中工業投資66.27億元,增長20.3%,占全區投資的68.11%;第三產業投資29.09億元,增長35.3%。房地產開發穩定增長,全年城鎮單位自建和房地產開發投資達20.78億元;資質房地產企業竣工房屋面積15.38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7.01億元,增長8.35%。
建築業穩步發展。全區有資質的建築企業42家,共實現建築業總產值21.8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完成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87.64萬平方米,增長6.4%。
交通運輸和郵電業交通運輸業穩步發展。全年公路貨運量達3325萬噸,比上年增長81%,貨運周轉量170178萬噸公里,增長121%;公路客運量2039萬人次,增長49%,客運周轉量95407萬人公里,增長54%。全區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007公里。
膠王路、泉王路拓寬改建工程竣工通車:膠王路淄川段二期改建工程東起魯中駕考中心,西至與周村區交界處,全長9.5公里,按一級路標準改建,路基寬26.5米,中間設隔離帶,單幅路面寬11米,工程總投資7800萬元。泉王路拓寬改建工程東起崑崙張博路路口,西至嶺子鎮與周村區交界處,全長17.51公里,按二級路標準建設,路基寬13.5米,路面寬12米,建中橋3座、小橋涵26座,工程總投資8080萬元。兩項工程於4月底開工,11月底竣工通車
郵電通信業較快發展。全區郵政業務總收入3470萬元,比上年增長7.37%;電信業務總收入1.3億元,增長15.04%。全區固定電話交換機容量達31.5萬門,電話總戶數達21.8萬戶。信息網路發展迅速,網際網路用戶不斷增加。
淄川淄川
城市建設
城市面貌進一步改善。孝婦河景觀改造工程、般陽河改造工程等城建重點工程穩步推進。全年新建園林綠地59萬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47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12.5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33%,建
成區綠地率達到36.17%。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工作取得較大成效。積極推進碧水藍天行動計畫,全區共關停取締各類污染企業108家;完成大氣污染治理項目109個;水污染治理項目149個;據批26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認真做好環境監測工作,全年共完成各類監測數據10200個。

學校簡介

淄川一中

是國家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省級規範化學校、省級花園式單位。學校位於淄川城區頤澤將軍大道201號,南依文峰山,西臨孝婦河,交通便利,環境優美。現占地260畝,建築面積75000平方米。
科研成果
自95年以來,連續十二年被評為淄博市高中教學工作先進單位,346人次獲全國物理、化學、數學等奧林匹克競賽及全國英語能力競賽獎,先後組隊代表國家參加在法國和西班牙舉行的世界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世界中學生越野錦標賽,奪得3金6銀3銅,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教學設施
教學配套設施一流,按園林化、生態化設計。112個教學班均配備多媒體教學系統,與網際網路連線,實現了班班通。擁有圖書辦公綜合樓2座,教學樓3座,藝術教學樓2座,科技實驗樓1座,21000平方米容納4600人住宿的學生公寓4座(均設有獨立的衛生間、盥洗室),可供4000名學生同時就餐的餐廳1個,400米塑膠跑道運動場、350米全塑膠運動場各1個,2100平方米綜合訓練館1個,10000平方米校園廣場1個,超市、浴室、洗衣房、理髮室等其他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學校把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作為立校之本,堅持不懈的開展“修師德、鑄師魂、練內功、樹形象”教師培養工程,360名專任教師中,高、中級教師220人,區級以上優秀教師、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156人。
辦學成果
多年來,學校教育教學成績不斷提高,4000餘名優秀畢業生升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上海音樂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等全國名牌重點大學。2006年聯考再創新高,本科上線1312人,連續三年實現清華、北大名牌高校突破,榮膺淄博市聯考“十強學校”稱號。在2006年12月初結束的遠南運動會上,賈倩倩同學勇奪女子F37級鐵餅、鉛球、標槍三枚金牌,為我國代表隊爭得了榮譽

人文古蹟

蒲松齡故居
坐落在淄川區蒲家莊東西大街北巷,擁有正房和東西兩廂房,正房三間為蒲松齡誕生處,室內陳列著他74歲時的畫像及生前用過的桌、椅、床、幾、硯台、手爐、石景;懸掛著郭沫若、路大荒等人題寫的楹聯和匾額。1956年擴建了南院,與故居銜為兩進院落,增建南大門,請郭沫若題寫門匾“蒲松齡故居”。1963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年闢為紀念館,又擴建了西院和北院,增設了陳列室、辦公室、接待室、展室,現有工作人員38人,故居已成為蒲學研究陣地和馳名中外的旅遊點。
蒲松齡志》出版發行《蒲松齡志》是淄川歷史上第一部人物專志,由山東大學教授袁世碩主編,淄川區人民政府承編,部分蒲學專家分工撰稿,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書名。全書26萬字,收錄珍貴歷史照片100餘幅,全面記載了蒲松齡的生平、家世、代表作、版本、影響等。編纂歷時4年,幾易其稿。4月,由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印數10000冊。在第二屆中國(淄博)國際聊齋文化旅遊節上舉行了發行儀式,社會反響強烈。
抗清義士謝遷墓
明朝滅亡以後,滿清強迫剃髮易服,1646年11月山東人民在謝遷領導下,占領淄川城,處決大漢奸孫之獬,起義軍堅持了三年,被殘酷鎮壓,給滿清統治者沉重打擊,也呼應了南方的抗清力量。
謝遷就義後,顧炎武將其葬在淄川城東五松山的嬤嬤幢。當地人叫做“將軍墳”,是一個巨大的土堆,高十餘米,方圓約半畝地,村民在增福廟祭祀謝遷。解放後,平墳開荒,向鬼要糧,挖土時發現兩塊刻著文字的邊長約半米的正方形石板,一塊刻有“大明故謝遷將軍墓志銘”字樣,另一塊是:“義起高苑,嘯聚東山,增福廟裡點神兵;般水喋血,淄川城破,嬤嬤幢下埋忠骨。明永曆十三年蔣山傭”(蔣山是南京的紫金山,是明太祖陵墓所在地,蔣山的傭人,顧炎武意在表明自己永遠是明朝的臣子。)
李相公祠
李詭祖,淄川人,任曲梁縣令期間,清正廉潔,為民造福,疏通河道,治理鹽鹼,率先垂範,生活儉樸,把自己的俸祿都拿出來周濟貧苦的人,是老百姓愛戴的清官,死後老百姓立祠紀念。增福李公祠亦名財神廟在城內東街道北,祭祀北魏曲梁令李詭祖。明嘉靖間,邑人兵部王一鶚重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又重修。
成書於元明時期的道教經典《三家源流搜神大全》(即《三教搜神大全》)有增福相公一圖,這位增福財神穿一品朝服,戴丞相帽。稱:“李相公諱詭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裁斷陽間冤獄,夜間主判陰間是非,兼管隨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飯祿料,及在世居民每歲分定合有衣食之祿。至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公元九二六年)贈為神君增福相公”。明《萬曆續道藏》所收《搜神記》也記載:“增福相公九月十七日生。李相公諱詭祖,在魏文帝朝治相府事。白日管陽問央斷邦國冤滯不平之事,夜判陰府是非狂錯文案,兼管隨朝三品以上官人衣飲祿料,及在世居民每歲分定合有衣食之祿。至後唐明宗朝天成元年贈為神君增福相公。”
嬤嬤幢
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五松山,齊地歷史文化遺風。古人祭祀神靈,必先立石幢,以利於天地溝通。嬤嬤幢是用於祭祀天齊嬤嬤(天齊奶奶)的石幢。也有傳說是大禹劃九州時所立,用於祭祀天齊奶奶。
貞觀中,有臨淄房玄齡者,訪嬤嬤幢。贊曰:“齊地孝義為先,有江革行傭供母,文姜事姑至孝,亦有浪子回頭者,實教化之功耳。昔地藏救母,欲度盡眾生,方證菩提,至誠至孝至極者也。吾當塑其真身,以教世人。”,遂依曼倩之法,築地藏之殿,香火日盛。
北宋狀元張唐卿手書,名《孝義天齊嬤嬤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