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諧

齊諧

《齊諧》,古代中國神話志怪小說。屬於記載奇聞逸事的書籍。《莊子·逍遙遊》提到:“齊諧者,志怪者也。”劉宋東陽無疑曾有《齊諧記》七卷,已佚。後南朝梁吳均(469~520)續作1卷。《隋書·經籍志》著錄。今本只有17條,但文辭優美,書中不少故事曾廣為流傳,如田慶兄弟三人分荊故事,張華識別斑貍精故事,九月九日桓景登高避災故事。七月七日織女渡河會牛郎故事,五月五日作粽祭屈原故事等等,常為人引作典故。陽羨書生寄居鵝籠一條,又曾受佛經故事影響,徐子光《蒙求注》引劉晨﹑阮肇故事,《太平御覽》引吳龕故事,《樂府詩集》引王敬伯故事,均不見今本,原書似已散佚。有《顧氏文房小說》本。魯迅《古小說鉤沉》有輯。

內容

《孝義天齊嬤嬤幢》系偽文一篇,險些被其忽悠了。筆者在此不想妄意揣測其原創作者的動機,僅就該文中存在的幾處歷史“穿越”類硬傷來個細細解讀,博讀者一笑。

1、此文的出處“穿越”了

無論是查閱各個版本的《淄川縣誌》

齊諧齊諧
,還是查閱相關的古人文集,均未發現此文的出處何在。從網路搜尋來看,此文也僅限於幾個部落格之間的互相轉載,各位博主也只是抄來抄去,並未說明文章從何而來。出處不明的古文,其可信度能有幾何?

2、此文的地點“穿越”了

題目中有個“天齊”,文中還出現了“天齊嶺”的說法。有此嶺乎?答案還是:經查,沒有。不僅各個版本的《淄川縣誌》中沒有“天齊嶺”,而且連曾經屬於淄川縣的博山區也沒有“天齊嶺”。實在不知此“天齊嶺”是如何穿越到了淄川。

3、此文標註的作者“穿越”了

《孝義天齊嬤嬤幢》一文標註的作者是清朝人王爾鑒。該文開頭第一句即說“十二年春,余受皇恩,放青州令”,可是我們查閱王爾鑒的個人檔案發現,此人河南盧氏人,清雍正八年進士。初時官居山東濟寧州知州。乾隆十六年,不知是因為何事而被朝廷降職,降補為巴縣知縣。從史料可知,王爾鑒的確在山東當過官,不過他在山東的幾年是濟寧州知州,不是什麼“青州令”。而且,據我所知,明清兩朝的只有一個“青州府”,沒聽說過什麼“青州令”。

4、引用的古文“穿越”了

該文載“《齊諧》曰:天齊淵水,都南郊。又西南……”,顯然是引用了《齊諧》的一段文字。那么《齊諧》中果真有此段文字嗎?答案是否定的。筆者查遍了《齊諧》,甚至連《續齊諧》都翻遍了,硬是沒有找到這段文字。

5、東方朔也“穿越”了

該一開頭就講了一個東方朔的穿越故事,說東方朔在五松山附近遇到了一個老頭,老頭說“嶺上石幢,吾家也”。先來個名詞解釋,幢,原是中國古代儀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絲織物做成,又稱幢幡。後來由於印度佛教的傳入,特別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傳入,將佛經或佛像起先書寫在絲織的幢幡上,為保持經久不毀,後來改書寫為石刻。才有了“石幢”這一說法。也就是說“石幢”這個詞出現的時代大約是唐中期,作為西漢人士的東方朔連佛教是什麼東西都不可能知道,又怎么可能知道“石幢”是什麼東西呢?

6、房玄齡更是“穿越”了

東方朔“穿越”之後,連房玄齡也耐不住寂寞,開始玩“穿越”了——“貞觀中,有臨淄房玄齡……贊曰:……昔地藏救母,欲度盡眾生,方證菩提”。地藏救母之一典故出自《地藏菩薩本願經》,該經書的翻譯者是實叉難陀,生卒年為652年—710年。而房玄齡的生卒年卻是579年-648年,也就是說《地藏菩薩本願經》是在房玄齡死後才被翻譯過來的,不知道房玄齡是如何知道死後才有的典故?

7、容“嬤嬤”也不得不穿越了

偽造古文最容易出現的錯誤就是在古文中出現了太“新”太“潮”的詞,你讓李世民大談電子商務什麼的顯然是胡說八道,讓楊玉環躺沙發床搔首弄姿勾引李三郎似乎也無可能。因為電子商務、沙發之類的詞太“新潮”,明顯不是那個時代的東西。那么問題就來了,“嬤嬤”這個詞是個“新潮”的詞嗎?答案是:也挺新潮的。根據已知的文獻資料,“嬤嬤”一詞最先出現在明朝小說《二刻拍案驚奇》里,之前有沒有就很難說了。所以,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很“新潮”,清朝的王爾鑒或許認得“容嬤嬤”,但東方朔、房玄齡、張唐卿等人確實無緣見“容嬤嬤”一面啊。

僅舉幾例,還有那些個“登山求神者不絕如縷,許願石、還願碑堆積如山”、“ 草菅人命者,汝之罪也”、“上仙掌天下金”等完全不合古文用詞用語習慣的詞句,真是要讓肚皮笑破,暫且打住吧。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