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邪執宜

朱邪執宜,生卒年不詳,山西代北沙陀部落酋長,唐朝中期以後叛離吐蕃內附,對唐末和五代歷史都有深遠影響。

簡介

朱邪執宜,沙陀人。其祖先是隴右金城(今甘肅蘭州市西北)人。父親是朱邪盡忠,朱邪執宜擔任過陰山府都督。子朱邪赤心。
沙陀是西突厥的別部,又名處月,後被音譯為朱邪。因突厥習慣以部落的名稱為姓氏,所以沙陀部落的人都姓朱邪。
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沙陀部首領曾隨西突厥貴族阿史那彌射前往長安朝見太宗,之後一直內附於唐,與唐朝保持了良好的關係。安史之亂後,吐蕃占據河西走廊等地,沙陀與唐朝的路途受阻,聯繫中斷,沙陀歸吐蕃。吐蕃遷沙陀部至甘州(治所在今甘肅省張掖縣)。 公元800年 回鶻與吐蕃爭奪土地,攻取了涼州(治所在今甘肅省武威縣)。吐蕃擔心沙陀暗中與回鶻勾結,準備將沙陀遷至黃河以北地區。沙陀人為此非常害怕。公元809年沙陀首領朱邪盡忠率全體部眾投奔唐朝。吐蕃追殺,沙陀人且戰且走,三萬人中僅剩下兩千人到達靈州(今寧夏吳忠),朱邪盡忠亦戰死,其子朱邪執宜繼位。靈鹽節度使范希朝將他們安定在鹽州(今寧夏吳忠市鹽池縣),任命執宜為陰山都督府兵馬使,招納舊部。835年,執宜死,子朱邪赤心繼位。朱邪執宜曾孫李存勖建立後唐,後追尊朱邪執宜為懿祖昭烈皇帝

史籍記載

歷史上關於朱邪執宜的事跡,記載不多,據《新唐書·沙陀傳》,唐憲宗元和四年,吐蕃與回紇爭奪甘州和涼州,戰事不利,於是準備將沙陀部眾調往黃河以北參戰,沙陀酋長朱邪盡忠與其子朱邪執宜商議,朱邪執宜認為:“我世為唐臣,不幸陷污,今若走蕭關自歸,不愈於絕種乎?。”朱邪盡忠同意,於是率領部落三萬戶東遷,吐蕃派出大軍前後圍追堵截,沙陀部眾且戰且走,由洮河進至石門關,前後數百戰,殺葉蕃軍無數,朱邪盡忠戰死,餘部萬餘人由朱邪執宜率領進入山西代北地區,得到唐朝靈鹽節度使范希朝的收留,屯守神武川之黃花堆,部落改號為“陰山北沙陀”。元和五年,唐憲宗討伐成德節度使王承宗,朱邪執宜奉命以騎兵七百為前鋒,所向有功,戰事平定後,因功遷蔚州刺史。元和八年,回紇部落過磧南攻克、取西受降城、柳谷地,朝廷命朱邪執宜屯天德以備之。元和九年至十二年,唐朝發動討伐淮西節度使吳元濟的戰役,長慶元年再次討伐成德節度使,朱邪執宜均率所部參加,立有大功,此後入朝留任宿衛,被拜金吾將軍。大和四年(830),柳公綽上奏授其陰山府都督、代北行營招撫使。

貢獻

朱邪執宜活動時期是山西代北沙陀軍事集團的重要階段,實現了沙陀同六胡州昭武九姓胡人的密切結合,形成了所謂“沙陀三部落”。所謂六胡州,是指唐前期設定在靈、夏二州之間(今寧夏、陝北和內蒙古伊克昭盟南部)的魯、麗、含、塞、依、契6個胡人州,安史之亂中,他們曾受安祿山部將阿史那從禮引誘叛唐,被朔方軍和回紇聯軍擊敗。唐德宗貞元二年(786),名將馬燧率河東兵擊吐蕃,“至石州,河曲六胡州皆降,遷於雲、朔之間”。
沙陀民族本來就“素驍勇,為九姓、六州胡所畏伏”,朱邪執宜出任陰山都督、代北行營招撫使,這無疑對沙陀征服代北各族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條件。所以,儘管“沙陀三部落”的稱呼出現在開成中,安、康、史、何等昭武九姓胡人的大量出現更晚至李國昌(朱邪赤心)之子李克用時,但可以斷定,沙陀與六胡州胡人結成至為密切的關係,從朱邪執宜時就已開始。
朱邪執宜為代表的沙陀軍事集團從唐末割據爭霸到五代建立封建王朝,起著重要作用,大約在唐文宗開成年間(836—840),朱邪執宜病死,其子朱邪赤心繼位,繼續為唐朝效力。

五代十國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後梁肅祖朱黯興極陵
後梁敬祖朱茂琳永安陵
後梁憲祖朱信光天陵
後梁烈祖朱誠鹹寧陵
後梁太祖朱溫宣陵河南省洛陽市范登堡
後梁末帝朱友貞河南省洛陽市
後唐懿祖朱邪執宜永光陵
後唐獻祖朱邪赤心長寧陵
後唐太祖李克用建極陵山西省代縣
後唐莊宗李存勖雍陵河南省新鄭
後唐惠祖李聿順陵
後唐毅祖衍陵
後唐烈祖李琰奕陵
後唐德祖李霓慶陵
後唐明宗李嗣源徽陵河南省洛陽市
後唐閔帝李從厚河南省洛陽市
後唐末帝李從珂河南省洛陽市
後晉靖祖石璟義陵
後晉肅祖石彬惠陵[後晉]
後晉睿祖石昱
後晉獻祖石紹雍昌陵
後晉高祖石敬瑭河南省洛陽宜陽縣
後晉出帝石重貴遼寧省開原
後漢文祖劉湍懿陵
後漢德祖劉昂沛陵
後漢翼祖劉僎威陵
後漢顯祖劉琠肅陵
後漢高祖劉知遠睿陵[後漢]河南省登封測景台
後漢隱帝劉承祐穎陵河南省禹縣玉橋
後周信祖郭璟溫陵
後周僖祖郭諶齊陵
後周義祖郭蘊節陵
後周慶祖郭簡欽陵[後周]
後周太祖郭威崇陵河南省新鄭廓店
後周世宗柴榮慶陵[後周] 河南省新鄭廓店
後周恭帝柴宗訓順陵河南省新鄭廓店
吳太祖楊行密興陵
吳烈宗楊渥紹陵
吳高祖楊隆演肅陵
吳睿帝楊溥平陵
蜀高祖王建四川省成都市老西門
蜀後主王衍陝西省西安市三趙村
楚武穆王馬殷湖南省衡陽市
楚廢王馬希廣湖南省衡陽市
楚恭孝王馬希萼
楚後主馬希崇
吳越太祖錢鏐浙江省蕭山區矛山
吳越世宗錢元瓘浙江省杭州市玉龍山
吳越成宗錢弘佐浙江省杭州市玉龍山
吳越忠遜王錢弘倧浙江省紹興市秦望山
吳越忠懿王錢弘俶河南省洛陽市
閩太祖王審知 宣陵福建省福州市蓮花峰
閩太宗王延鈞福建省福州市蓮花峰
閩康宗王昶福建省福州市胭脂山
閩景宗王延曦福建省福州市
漢太祖劉安仁廣東省廣州市興王府
漢代祖海曲陵
漢烈宗劉隱德陵[南漢]
漢高祖劉龑康陵[南漢]廣東省廣州市興王府
漢中宗劉晟昭陵廣東省廣州市
漢後主劉鋹廣東省曲江越王山
南平武信王高季興湖北省江陵龍山
南平文獻王高從誨湖北省江陵龍山
南平貞懿王高保融湖北省江陵龍山
蜀高祖孟知祥和陵四川省成都市磨盤山
蜀後主孟昶河南省洛陽市
唐義祖徐溫興陵
唐烈祖李昪永陵[南唐]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
唐元宗李璟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
唐後主李煜金陵河南省洛陽市北邙山
漢世祖劉旻山西省太原市交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