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審知

王審知

王審知(862-925年),字信通,號祥鄉。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黃巢義軍王緒占光州,王審知與兄王潮.王 王審知審邽帶固始五千鄉民從義軍入閩。乾寧五年(898年)朝廷任王審知為武威節度使。王審知治閩其間,節儉自處,選任良吏,省刑惜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注意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興辦學校、發展海上貿易,使福建經濟、文化得以很快發展。天復元年(901年),詔宗封王審知為琅琊王。梁開平三年(909年),梁太祖封王審知為閩王,閩正式建立。

基本信息

開閩王

簡介

王審知(862-925年),字信通,號祥鄉。唐僖宗光啟元年(885年),黃巢義軍王緒占光州,王審知與兄王潮.王

王審知王審知
審邽帶固始五千鄉民從義軍入閩。乾寧五年(898年)朝廷任王審知為武威節度使。王審知治閩其間,節儉自處,選任良吏,省刑惜費,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注意興修水利、發展農業、興辦學校、發展海上貿易,使福建經濟、文化得以很快發展。天復元年(901年),詔宗封王審知為琅琊王。梁開平三年(909年),梁太祖封王審知為閩王,閩正式建立。

年表

唐光啟元年(885)正月,與兄王潮隨王緒起兵反唐,從江西、廣東轉戰福建。因王緒多疑,濫殺無辜,王審知兄弟於同年八月在南安發動兵變,王緒被幽禁而自殺。

王審知王審知

翌年,王審知兄弟率部攻占泉州

景福二年(893)五月占福州,據全閩之地。唐朝升王潮為節度使、福建觀察使,王審知為副。

王潮卒後,開平三年(909)加王審知為中書令、福州大都督府長史。

翌年,封閩王。時值中原戰亂頻仍,王審知採取保境安民的立國方針,對外交好,對內勤修政事;辟甘棠港(近閩江口),使福州成為南北乃至海外交通的重要港口。

又於唐天復元年(901)和天佑二年(905)兩度擴大福州城垣。他曾在福州、泉州兩地建“招賢館”,廣辦學校,發展文化教育事業。王審知好佛,興建和修復了許多寺廟、浮屠。

唐天復元年(901年),於小城外加築城牆,稱為

王審知王審知
羅城”。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築南北夾城,謂之“南北月城”,面積比舊城擴大七倍多。審知篤信佛教,主政時興建或修復的佛寺達200多座;還鑄造金銅大佛,用金字繕寫四藏經送入開元寺。

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卒,謚“忠懿”,葬於福州西郊,後移北部蓮花山麓。後人稱之為“開閩王”,立廟祀之。

個人影響

王審知“寧為開門節度使,不作閉門天子”,實行保境安民政策,向朱全忠稱臣納貢,並與南漢吳越的地方割據勢力締姻結好。

王審知整頓吏治,用人唯賢,重用不受饋贈的賈郁、重視農業的顏仁郁及黃滔等人。當時在外地任職的翁承贊王倓徐寅等紛紛來歸,審知都予以禮用。

王審知王審知

王審知治閩以保境息民為首策。提倡節儉,他的“府舍卑陋,未嘗葺居,恆常躡座履”,“衣袖袴敗,乃取酒酢而袋補之”,“勞不坐乘,暑不張蓋”。

處理邊民動亂,力求“化戰壘為田疇,諭編甿於仁義”。乾寧元年,閩西黃連洞饑民2萬餘人圍長汀,他嚴禁官兵誅殺,並安慰饑民說:“史實為虐,爾復何辜?!”經過王審知“感之以恩,綏之以德”的撫慰,得以干戈息而民心定。

又鼓勵農民努力耕墾,山區草萊盡辟,“至數千里無曠土”。沿海則墊壩築堤,圍墾造田。福清縣築起祭苗墩海堤,護田灌溉數千畝。泉州的陂塘最大的可灌田4萬餘畝。

同時,鼓勵農民栽種茶樹,官辦和私辦的焙茶場有1000多處,每年輸出茶葉五六萬斤,建安郡和福州鼓山的茶葉被列為貢品。

王審知王審知

王審知勸民從商,尤重招來外商,發展海外貿易,陶瓷和鐵器成為大宗出口物資。造船業興盛,能製造長20丈,栽幾百人的遠洋大船。福州繼泉州之後成為商業都會,兩度擴大城垣,又把福州海口的黃岐山開闢成甘棠港。還號召各地廣設癢序,於福州、泉州設招賢館,到處招聘賢能之士。重視商業、外貿,開闢福州的外港——甘棠港,使福州成為東南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

王審知還撤除關卡,免除苛稅,由是貿易額擴大,財政收入增加,人民生活相對安定。

故居遺址

王審知故居遺址,位於分水鄉王堂村,占地6000平方米,四面環水,遺址內隨處可見唐-清時代的磚、石、瓦

王審知故居
礫。近年來,有許多閩粵人海外僑胞以及王代後裔來此觀瞻,尋根問祖。故居建於唐末,四周有水塘環繞。直至清代末年這裡的建築群仍有一定得到規模。由於歷史的原因,所有的建築已淪為廢墟,成為遺址。

相關詞條

王審知墓石刻

相關資料

http://www.cnbcr.com/sights/2007/12/6396detail.shtml

http://www.tjjy.cn/zhdf/whyl.files/ldmr.htm

五代十國君主陵墓

君主陵墓地點
後梁肅祖朱黯興極陵
後梁敬祖朱茂琳永安陵
後梁憲祖朱信光天陵
後梁烈祖朱誠鹹寧陵
後梁太祖朱溫宣陵河南省洛陽市范登堡
後梁末帝朱友貞河南省洛陽市
後唐懿祖朱邪執宜永光陵
後唐獻祖朱邪赤心長寧陵
後唐太祖李克用建極陵山西省代縣
後唐莊宗李存勖雍陵河南省新鄭
後唐惠祖李聿順陵
後唐毅祖衍陵
後唐烈祖李琰奕陵
後唐德祖李霓慶陵
後唐明宗李嗣源徽陵河南省洛陽市
後唐閔帝李從厚河南省洛陽市
後唐末帝李從珂河南省洛陽市
後晉靖祖石璟義陵
後晉肅祖石彬惠陵[後晉]
後晉睿祖石昱
後晉獻祖石紹雍昌陵
後晉高祖石敬瑭河南省洛陽宜陽縣
後晉出帝石重貴遼寧省開原
後漢文祖劉湍懿陵
後漢德祖劉昂沛陵
後漢翼祖劉僎威陵
後漢顯祖劉琠肅陵
後漢高祖劉知遠睿陵[後漢]河南省登封測景台
後漢隱帝劉承祐穎陵河南省禹縣玉橋
後周信祖郭璟溫陵
後周僖祖郭諶齊陵
後周義祖郭蘊節陵
後周慶祖郭簡欽陵[後周]
後周太祖郭威崇陵河南省新鄭廓店
後周世宗柴榮慶陵[後周] 河南省新鄭廓店
後周恭帝柴宗訓順陵河南省新鄭廓店
吳太祖楊行密興陵
吳烈宗楊渥紹陵
吳高祖楊隆演肅陵
吳睿帝楊溥平陵
蜀高祖王建四川省成都市老西門
蜀後主王衍陝西省西安市三趙村
楚武穆王馬殷湖南省衡陽市
楚廢王馬希廣湖南省衡陽市
楚恭孝王馬希萼
楚後主馬希崇
吳越太祖錢鏐浙江省蕭山區矛山
吳越世宗錢元瓘浙江省杭州市玉龍山
吳越成宗錢弘佐浙江省杭州市玉龍山
吳越忠遜王錢弘倧浙江省紹興市秦望山
吳越忠懿王錢弘俶河南省洛陽市
閩太祖王審知 宣陵福建省福州市蓮花峰
閩太宗王延鈞福建省福州市蓮花峰
閩康宗王昶福建省福州市胭脂山
閩景宗王延曦福建省福州市
漢太祖劉安仁廣東省廣州市興王府
漢代祖海曲陵
漢烈宗劉隱德陵[南漢]
漢高祖劉龑康陵[南漢]廣東省廣州市興王府
漢中宗劉晟昭陵廣東省廣州市
漢後主劉鋹廣東省曲江越王山
南平武信王高季興湖北省江陵龍山
南平文獻王高從誨湖北省江陵龍山
南平貞懿王高保融湖北省江陵龍山
蜀高祖孟知祥和陵四川省成都市磨盤山
蜀後主孟昶河南省洛陽市
唐義祖徐溫興陵
唐烈祖李昪永陵[南唐]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
唐元宗李璟江蘇省南京市牛首山
唐後主李煜金陵河南省洛陽市北邙山
漢世祖劉旻山西省太原市交城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