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朝

范希朝,唐河中虞鄉(今山西虞鄉縣)人,著名將領。

基本信息

概述

范希朝,字致君,唐河中虞鄉(今山西虞鄉縣)人,生年不詳,卒於元和九年(814年),著名將領。

經歷

范希朝早年投從邠寧節度使韓游瓌任別將,在四鎮之亂中,曾與叛軍進行了頻繁的戰鬥,積戰功不斷遷升至御史中丞,陸即又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刺史。寧州受韓游瓌管轄。范希朝治軍嚴整,聲望漸著,唐收復長安後被安置在神策軍中任職。韓游瓌於貞元四年(788年)死去,其部將特聯名上書唐德宗請求調遷范希朝繼任邠寧節度使。唐德宗準其奏。但范希朝推薦張獻甫代替自己。對此,唐德宗不僅贊同,並下詔嘉賞。幾天后,范希朝被命為振武(今內蒙古和林格爾縣西北)節度使,並加檢校禮部尚書。
振武地處唐邊陲,党項室韋等少數民族雜居其間,並經常在白天沖入城中肆意掠奪居民。范希朝到任後,親自出城審度地勢,在要害之處設定堡柵,嚴加防守,從而使党項、室韋等不得妄為,振武城居民得以安居樂業。之後,范希朝又對當地少數民族施以嚴刑,雖鼠竊狗盜,必殺無赦。一時,邊地各少數民族懾伏,互相告戒,不要生事。當時,振武地區少數民族的風俗是:有長帥至必送名駝駿馬,但范希朝在振武期間,一無所受。他鎮守邊地14年,各民族相安無事。另外,當時振武城中樹木很少,范希朝特從外地買來柳樹栽種,幾年時間,綠樹成蔭,人托其福。
貞元末年,范希朝年歲已高,不斷上表請求還朝。唐後期節度使權重,專斷一方,很多人貪戀此位,不願離去,范希朝主動要求去任還朝,是很罕見的,此舉使唐德宗非常高興,於是召范希朝還朝,拜檢校右僕射(相當於宰相),兼金吾衛大將軍。
唐憲宗即位以後,復任范希朝檢校尚書右僕射,及右金吾衛大將軍,隨即又拜檢校司空,出任朔方靈鹽(今寧夏靈武縣西南)節度使。當時,突厥別部沙陀非常勇悍,范希朝特誘導他們內附,把他們編入部屬征討,所向頗有戰功。
朔方任後,范希朝遷任河東(今山西)節度使,率師征討王承宗,並在木刀溝(自今河北行唐縣南承滋河,東流經今新樂縣南,至今安平縣東北注入滹沱河故道。)大敗之,但這時范希朝年老多病,沒有窮追殘敵。不久,范希朝回京,改遷左龍武統軍,隨即以太子太保致仕。元和九年(814年),范希朝去世,朝廷贈太子太師,謚忠武,後又改為宣武。
范希朝為唐朝名將,因他長期鎮守邊境,衛國安民,當時很多人將他比於漢朝的趙充國。又他在鎮守邊境期間,還招突厥別部沙陀族一萬餘人內附,從此沙陀成為唐朝一支征戰的勁旅,對我國歷史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范希朝生性廉潔,頗有惠政。他在永貞革新時為王叔文所倚重,可見他在思想上趨於進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