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舊居

朱德舊居

朱德舊居位於南昌市民德路東段花園角2號。又稱為“八一起義指揮部舊址”,“朱德舊址”。舊居原系民房,建於20年代初,為典型的兩層磚木結構的江南民居。坐西朝東,雕花飛檐,雨棚懸於門楣,兩進兩重大門,天井洞開,給人以素靜、莊重之感。1926年底,朱德到南昌,即包租下這所住宅,是在南昌起義前後的主要住所。1927年7月27日,周恩來自湖北抵達南昌,首先到此與朱德商談起義大計,並住宿一夜。北伐軍總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也曾在此居住,並撰寫了許多著名文章。現已按原貌恢復了朱德臥室及周恩來住過的廳堂。

基本信息

簡介

朱德舊居朱德舊居
朱德舊居位於花園角2號,江西賓館側門斜對面。是一棟建於20世紀20年代的仿明代建築風格、磚木結構的二層小樓。整棟樓房坐西朝東,老式青磚外牆,雕花飛檐懸於前門上方;屋內有前後天井,中間為廳堂,南北二側設有六間廂房。樓上樓下基本相同,富有江南地方特色,給人以古樸、素淨的感覺。1926年12月,朱德受黨的委派來到南昌,包租了這棟樓房,居住於此。舊居的一樓北側是朱德的臥室,南北前房及正房是警衛員的住房。朱德利國共合作形勢,藉助他在滇軍中的老關係創辦了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並但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總參議兼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團長和南昌警備司令、公安局長。在此期間朱德為發展和保護革命力量作了大量的革命工作。1926年7 月底,周恩來來南昌領導起義的第一天,就住在這裡。周恩來與朱德在廳堂里親切交談,縝密地研究了起義計畫。1927年3月至4月初,北伐軍總政治部副主任郭沫若也曾在此屋樓上住過,並在這裡撰寫了《請看今日之蔣介石》、《告前方將士書》等著名檄文,聲計蔣介石背叛革命的罪行。新中國成立後,這所住宅幾經修繕,基本上保持了原貌。廳堂按原貌陳設,普通的小圓桌上,放著周恩來用過的黑色公文包,兩把坐椅靠近桌旁。周恩來、朱德兩位偉人運籌帷幄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並於1982年列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川瀘州朱德舊居

朱德舊居朱德舊居
朱德舊居位於四川省瀘州市交區況場鎮,是朱德護國戰爭時期駐瀘州的舊居,占地15畝,建築為清代民居,面積3000平方米,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916年護國戰爭開始,朱德隨從去南入川,在瀘州市郊與袁世凱軍隊展開決戰,史稱“護國之役”,袁世凱卒斃於護國軍一擊之餘,護國戰爭寫進了中國近現代革命戰爭史的重要篇章,朱德在“護國之役”中立下輝煌的戰功,袁世凱統治覆滅後,朱德升任靖國軍旅長駐節瀘州近六年,為保地方社會平安,剷除地方土匪惡霸勢力,恩德普澤瀘州大地,人民有口皆碑,同時期他與地方名士結社吟詩,探索救國救民真理,寫下了大量的富有革命激情的詩文,是其舊民主革命思想轉型的重要時段。

四川儀隴的朱德舊居

朱德舊居朱德舊居
朱德舊居位於儀隴縣馬鞍鎮,距縣城30餘公里。舊居坐南向北,面積200餘平方米,為清嘉慶末年修建的三合院農舍,正面有堂屋.廚房,均為原始土築牆壁。東廂為蠶房.煮酒房和客房,均為穿鬥士結構。室內陳列有朱德少年讀書時用過的條桌.桐油燈盞.裝書的背籃.算盤.硯台等歷史遺物。在蠶房裡還保留著當年朱德家中養蠶的調溫天窗和繅絲用的“東洋車”。室外還保存有朱德少年生活的遺蹟.遺物。有在勞動中使用過的石碾石磨,有栽植的嘉陵桑,有和小兄弟們淘的琅井,這些珍貴文物,是研究朱德光輝生平的重要實物資料。離舊居不遠,還有其小時就讀的藥鋪埡私塾.席家扁私塾遺址,以及朱德父母故居舊址.墓地.朱德故里碑等。

四川儀隴朱德舊居紀念館

朱德舊居朱德舊居
朱德故居紀念館座落在儀隴縣馬鞍鎮琳琅山下。紀念館坐東向西,與朱德舊居遙遙相望。主體建築1818平方米,融合了古典民族傳統技芑和現代建築風格,古樸典雅。正門懸掛的黑漆大匾“朱德故居紀念館“七個燙金大字,為鄧小平手記。紀念館由“勤勞勇敢的佃農子弟“.“投筆從戎”、“護國討袁”、“尋求真理”、“旅歐求學”、“回擊英艦”、“南昌起義”、“井崗會師”、“萬里長征”、“抗戰八年”、“解放戰爭”、“國務活動”五個展廳組成,豐富的圖片,翔實的史料,珍貴的文物,展示了朱德元帥偉大的一生。紀念館右側有“懷念朱德同志字畫陳列廳”,展出了鄧小平、宋慶鄧穎超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以及著名書法家作品530餘幅。朱德故居紀念館的園林同樣令人神往。丹心亭、海量亭、山河亭、滴翠亭,點綴在紀念館與舊居的密林小道間。花木蔥蘢,“國香苑”清香四溢,“紫金園”迎眸爛漫,“桂花圃”濃香纏綿,笑迎四方佳賓。1988年,國務院公布朱德故居為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雲南建水朱德舊居

朱德舊居朱德舊居
雲南建水古城紅井街二十一號,是一座普通的清末建水民居建築。八十七年前,一位年輕的軍官曾在這裡居住了三年,從此,這座小院在建水人民心中便閃爍著神聖的光芒。這座小院便是朱德委員長在建水的舊居。

從建水熱鬧的建中路與北正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向南一轉,便進入了彎曲幽靜的紅井街。其實,紅井街算不得街,充其量只是一條彎彎曲曲的小巷,在巷內百餘米深處第一個左拐彎的地方,有一座三間六耳的四合院平房。歲月的滄桑使當年的朱門紅牆蒼苔斑駁,即便是今年春節才貼上去的紅門對如今也已紅顏散盡。然而,只要一進入這座小院,勃勃的生機依舊擋不住向人撲來。且不說後院的幽幽翠竹,也不說一盆盆爭芳吐艷的花兒,僅就院內那棵高大的、枝繁葉茂的緬桂花樹,就讓人霎時神清氣爽,這樣的幽靜,這樣的清新,是現代化的建築難以營造的。
上個世紀初,年輕的朱德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背井離鄉來到雲南陸軍講武堂求學,在講武堂結識了建水籍同學曾師仲,與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一九一三年,朱德任蔡鍔麾下的少校營長,駐軍建水。一到建水城,朱德便住進了曾

朱德舊居朱德舊居

師仲家的這座小院。後來,任了陸軍團副(即副團長),直到一九一五年離開建水,朱德一直都是住在這座小院裡。

小院東側的三間廂房,便是朱德當年居住的地方,在那間約十平方米的臥室里,靠窗有一張四方桌,桌上有一盞馬燈。靜坐小院、追溯歷史,感受那顆曾裝載過中華民族的偉大心臟的跳動,那年輕的、高大魁梧的身影馳騁邊陲的英姿歷歷在目。

朱德委員長在一九六二年六月十六日重返建水時曾回過紅井街二十一號。據說,朱委員長沒有驚動任何人,只是如一位離家多年的遊子回歸故里一樣,坐在小院桂花樹下的小方凳上和曾家的後人們嘮家常……街坊們說,朱營長回來了。那天,歡笑聲始終縈繞在紅井街二十一號。

宜賓市南溪朱德舊居

朱德舊居朱德舊居
宜賓市南溪縣朱德舊居位於城區官倉街42號(原103號)。這是一幢典雅的清代木構串架建築,一進三幢沿街一字展開,兩側為磚砌防火牆。進大門是第一幢,在第二幢與第三幢之間的天井闢為花園,第二幢的廳堂之側為當年朱德的臥室和書房。花園正臨窗下,十分優雅宜人。
朱德在南溪的舊居,與陳玉珍的婚姻有關。1916年,朱德率護國軍先遣團討袁經敘永縣雪山關入川,在納溪棉花坡一戰大敗北洋軍。朱德率部入駐瀘州。此時,朱德已升任靖國軍第二軍第十三旅旅長。駐瀘州期間,朱德的一名叫陳平輝的部屬,將自己的妹妹陳玉珍介紹給朱德,並陪同朱德到南溪去會面。陳玉珍時年21歲,畢業於南溪簡易師範學校。陳玉珍還是孫炳文的侄女。1917年6月,朱德與陳玉珍結婚。婚後,朱德又將前夫人肖菊芳病逝後留下的兒子從昆明接到南溪,交給“陳媽媽”撫養。關於朱德與陳玉珍的這一段婚姻,在美國作家史沫特萊撰寫的《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一書中有詳細的記述。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之後,陳玉珍便離開了南昌回四川老家。朱德率部轉戰廣東的途中,傳聞陳玉珍被四川軍閥劉湘殺害。陳玉珍於1967年11月在南溪病逝。
由於歲月的變遷,現在朱德南溪舊居的一進三幢,僅有三分之一即當年朱德居室、書房基本保持原貌,為陳玉珍三弟的女兒陳德清老人居住,花圃依然被陳德清老人侍弄得鬱鬱蔥蔥,優雅宜人。其餘部分則為其他居民所用,臨街一面已被改作商鋪和攤位。朱德南溪舊居尚未被地方政府列入文物保護單位。

西柏坡朱德舊居

朱德舊居朱德舊居
是仿陝北窯洞式的建築,坐北朝南,是中央工委專門請陝北的工匠為毛澤東主席移駐西柏坡而建造的,建築面積123 平方米。毛主席來了之後,覺得朱總司令年齡大,就讓朱總司令去住,朱總司令堅持不肯,最後在毛主席的一再堅持下,才於1948 年11 月從劉少奇同志的前院搬到這裡。
朱總司令是 1947 年5月同劉少奇等同志一起來到西柏坡的。在此期間,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和中央工委副書記等職。
工委期間,朱德總司令親自參與指揮了青滄保北清風店石家莊等戰役。1947 年11月12日攻克華北重鎮石家莊後,朱總司令親自總結了攻堅戰的經驗,並欣然命筆寫下了七律《攻克石門》。
1948年5月黨中央毛澤東來到西柏坡,中央工委、後委、前委合併,西柏坡成了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朱德同志協助毛主席部署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出席了九月會議、一月政治局會議和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等會議,並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
朱總司令非常關心解放區的經濟建設和民眾生活。1948年1月25日,親自參加了平山縣沕沕水發電站的落成典禮並剪了彩。
1949年3月23日,朱總司令離開工作、生活了將近兩年的西柏坡,隨同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一丐遷往北平

朱德

朱德舊居朱德舊居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09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後在滇軍任營長、副團長、團長、旅長。曾參加護國、護法戰爭。1922年赴德國留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到蘇聯學習軍事,次年回國。1927年在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1928年參與領導湘南起義,建立工農民主政權,同年4月,率起義軍上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紅軍)第四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1930年起,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軍團長,第一方面軍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和毛澤東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的勝利。1933年春和周恩來一起指揮紅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在黨中央召開的遵義會議上,嚴正批判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堅決擁護和支持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在長征途中,對張國燾的分裂紅軍和叛黨活動,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八路軍總指揮(後改稱第十八集團軍,任總司令)。轉戰晉察冀魯豫等省,建立和擴大抗日根據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灣政策”,對發展大生產運動,粉碎國民黨反動派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作出了重大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協助毛澤東組織指揮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隨後又和毛澤東一起發出向全中國進軍的命令,指揮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奪取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
建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是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

南昌風景名錄

南昌風景名勝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擁有文化遺址600餘處,人文景觀18處,自然景觀26處。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命名南昌市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南昌旅遊景點

南昌是江西省省會,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南昌風景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稱。通過以下詳細景點的介紹,可以讓大家更多的了解南昌,特別是對到南昌旅遊的朋友們更有幫助。  

南昌市主要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