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墩衷氏牌坊

曹墩衷氏牌坊

曹墩衷氏牌坊四方柱、雙重檐,寬約5.4米,高約7米,為清乾隆癸已年間進士布政司理問彭嘉謙奉旨為其祖母玉執冰持四十秋建的孝節牌坊。牌坊上書“聖旨”兩個大字,橫批為“金石盟心”,旁聯為“孝節兼全應鳳詔,絲綸渥沛煥龍章”,該牌坊矗立至今已有250餘年。

簡介

牌坊牌坊
一個村落的魅力,不僅是有形的別具一格的民居民俗,而且也是那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其實卻支撐著民居民俗得以光揚的文化精神,我以為。
武夷山下的曹墩,是一個頗有文化底蘊的村落。一部山志,一份貢卷,一座牌坊所散發出的悠悠香色頗沁人心脾,攝人心魄。尚未進村,村口那架漆黑的老水車,紡呀紡,紡呀紡,紡得你眼花繚亂,紡得你的思緒在不知不覺中往歷史的縫隙里攀爬,急欲抓住歷史的肋骨……

歷史

牌坊牌坊
朱熹《九曲棹歌》末段“九曲將窮眼豁然\桑麻雨露見平川\漁郎更覓桃源路\除是人間別有天”中我們得知了曹墩古稱平川。
對這個村名的來由,曾有過猜測,也許是得益於切村而過的九曲溪的源頭——桐木溪與白塔溪。發源於黃崗山的桐木溪與發源於白塔山的白塔溪如兩匹桀驁不馴的野馬沿山谷狂奔而下,在三官潭撞擊交匯,沖刷出一片平川曠野來,先民在此擇基立村謂之“平川”,地理上符合傳統依山傍水的“風水”觀念,村名上從屬地名也自然順理成章。
然而後來卻不知因何改為曹墩,就頗費思量了,如果是曹氏開基,用姓氏命名村莊古來就有先例,是可以自圓其說的,而據有關資料記載,盛唐時期平川主要有董、彭、劉、廖四大家族,曹氏並未列在其中;如果是“漕墩”(河邊的土堆)的筆誤,倒是形象逼真意思明顯可是又找不出根據來,純屬無稽之談,也難令人信服。可就是這么個連村名都糾纏不清翻來覆去的村子,卻沉澱著片片武夷山文化的碎石。
武夷山的古文化除朱熹理學和柳永詞派占主導外,曹墩董天工那部早已名揚四海的武夷山志和黃鐘彝那份尚不為世人所知的拔貢試卷以及衷氏玉執冰持四十載的孝節牌坊至少也是一種添姿加彩的補充。

主要建築

走進曹墩村口,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便躍現在你眼前,該牌坊四方柱、雙重檐,寬約5.4米,高約7米,為清乾隆癸已年間進士布政司理問彭嘉謙奉旨為其祖母玉執冰持四十秋建的孝節牌坊。牌坊上書“聖旨”兩個大字,橫批為“金石盟心”,旁聯為“孝節兼全應鳳詔,絲綸渥沛煥龍章”,該牌坊矗立至今已有250餘年。

建築特點

牌坊牌坊
衷氏牌坊可以說是曹墩的倫理道德文化的典型象徵。在曹墩村頭有一座已有250餘年的雙重檐四方柱的石牌坊,牌坊上書“聖旨”兩個大字,橫批為“金石盟心”,旁聯是“孝節兼全應鳳詔,絲綸渥沛換龍章”。
這座孝節牌坊是清乾隆癸已年間進士布政司理問彭家謙奉旨為其祖母衷氏守節四十個春秋而立的。衷氏系曹墩彭士煒的妻子,十九歲生下兒子彭朝璧不久丈夫就染病身亡,她矢志守寡,扶養幼子長大成家立業。孫子彭家謙更是爭氣,居然金榜題名官至布政司理問。
彭家謙將祖母衷氏孝節兼優的品德操守上奏朝廷,乾隆皇帝很受感動,於是頒發聖旨建立牌坊予以表彰。

坊主

牌坊的主人衷氏系曹墩彭氏第十五世祖(現曹墩彭氏已到23世,相隔八代)彭士煒之妻, 據族譜記載,彭士煒,字丹若,生康熙庚午年,卒於康熙庚寅年(1710年),彭士煒性情溫和 ,文藝超群,名重鄉幫,人稱武夷秀士。
衷氏17歲時嫁給彭士煒,19歲時生一子名彭朝壁, 誰知兒子出生不久彭士煒便染病一命嗚呼,19歲的衷氏便矢志守寡,垂撫幼子,據“彭氏族 譜·衷太君守節志”記載:“婦人之大德有二:一曰‘死烈’,二曰‘守節’,死烈者激於 一時意氣之發,殞身殉難,視死如歸
‘守節’者需玉執冰持,櫱撫幼子。至死節‘全’‘ 名’立。”彭朝壁生子彭家謙,字而光,號牧齊,敕授儒林郎候選布政司理問,家謙又生四 子,四子皆有出息,有的為貢生,有的任縣主簿,有的為國學士,自此彭氏家族大旺,遂將祖母衷氏孝節兼優之品德,恆久不渝之貞操奏請皇帝。皇帝認為衷氏孝節兼全,應建坊表彰 ,遂下旨建坊。

傳承意義

曹墩可供挖掘的人文資本還有很多,比如對聯,茶貿,山歌,鄉戲,磚雕津渡等等,但都缺乏像巫含之先生那樣細心研究的有心人。儘管目前曹墩已勒石刻碑謂之“茶村”,儘管曹墩業已拼湊民俗一條街想打古民居的主意,但從整個武夷山旅遊格局而言,天心茶村和下梅民俗村可以說是名門正宗,而且早有規模。
曹墩若是模仿跟隨似乎有點邯鄲學步拾人牙慧不占先機,倒不如在村莊個性上作些創意或可另闢蹊徑走出一條活路來,因為曹墩自有曹墩的神韻。

中國著名牌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