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牌坊

徽州牌坊

走進徽州,最使我感到突兀和震撼的景致,是藍天下寂寞站立的牌坊。牌坊是與民居、祠堂並存的古建築,共同構成徽州獨具一格的人文景觀,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之一。徽州牌坊種類很多,有功名坊、孝義坊、科第坊、百歲坊、貞節坊等。其實在北京也有牌坊,但全國其他地區,卻怎么也沒有如此數量眾多、建造華美的牌坊。

簡介

徽州牌坊徽州牌坊

徽州牌坊很多,一座座牌坊,用徽州山里特有的花崗岩青崗岩精雕細琢堆砌而成。有的孤孤零零,突兀地架在村口街旁路邊,有的相擁成群,在山野里聳立,一路比肩而去。

徽州的牌坊就其建造意圖來說,大致可分為三類:標誌坊、功德坊、科舉成就坊。這與徽商的發展、興起以及程朱理學的發源、影響有著淵遠流長、密不可分的關係。據說,徽州原有牌坊1000多座,經過千百年來的風雨剝蝕、戰亂損毀,現今尚存百餘座。歙縣的許國石坊棠樾牌坊群可謂是徽州牌坊的代表作。

牌坊特徵

徽州牌坊徽州牌坊

徽州牌坊,是宋明理學的化石,是用來旌表功德、標耀榮耀的。特定的社會背景,釀造出特殊的人文現象。古代牌坊,俗稱牌樓,是劃分自然空間的標誌性建築。以石制為主,仿木結構。起初只有單排立柱,後來才逐步發展為四柱、六柱,甚至八柱,是一種門洞式的建築,故有四柱沖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造型。聽導遊講,徽州的牌樓有四種等級,依次為御賜、恩榮、聖旨、敕建,從內容看牌坊又分為忠、孝、節、義坊。

牌坊歷史

徽州牌坊徽州牌坊

中國牌坊的歷史,最遠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其功能是作為街坊村落中的“門”而存在,稱為“衡門”。據考是從古代指路的華表演變而來。後來,隨著時代的變遷,又作為里坊的標誌性建築而存在。隋唐時,稱為“烏頭門”、“欞星門”。但那時,均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唐六典》規定,六品以上官員府第,才允許建“烏頭門”。宋代稱其為“閥閱”,已有了旌表門第的意思。宋後,由於政治的因素和工藝技術的發展,牌坊成為中國古代獨特的建築門類。明清時,徽州人文薈萃,居高官者甚多,加之徽商財力雄厚,樹牌立坊日益鼎盛,使這一地區的造坊工藝,變得愈來愈為精美考究。徽州牌坊,大致分為兩類。一類題名坊,是作為橋樑、墓道、祠堂、里坊、衙署門前的標誌性建築,被譽為“東方的凱鏇門”。一類是旌表坊,是直接用來褒揚功名政績,彰表貞烈節孝人物。據專家考查統計,徽州現存宋代以來的古牌坊,有一百一十餘座,其中屬全國重點保護的一座,省級保護的六座。牌坊褒揚功名,旌表節烈、倡導民風的功用,是隨著徽州社會封建文化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今天看牌坊,我仿佛在與古人對話,而周圍全是靜靜的馬頭牆。

許國石坊

許國石坊許國石坊

許國石坊-石坊南北長11.54米,東西寬6.77米,高11.4米。如引規模宏大、呈八腳結構的牌坊舉世無雙。

許國石坊建於明朝萬曆年十二年(公元1584年)。坊主許國是歙縣縣城人,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的進士,是嘉靖、隆慶、萬曆三朝重臣。

許國石坊歷史

萬曆十二年九月,因平定雲南邊境叛亂有功,又晉升為少保,封武英殿大學士。坊上“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是許國的的全部頭銜。雲南邊亂平息一月之後,萬曆重賞群臣,許國被贊為“協忠運籌、芪著勞績”受到了“加恩眷酬”,上沐皇恩,回到老家歙縣,催動府縣,興師動眾,鳩集工匠,建造了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關於這八腳牌樓還有一段饒有興味的傳說。據說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腳牌樓,否則就是犯上。而當時徽州達官顯貴、鄉紳巨賈眾多,四腳牌樓林立。許國是地方的驕傲,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腳牌坊,無法體現他的官重威顯。怎樣才能建造一座與眾不同的牌坊呢?

許國靈機一動,想了個“先斬後奏”的點子。許國建這座牌坊前後共拖了七八個月才回朝復命。由於超假,許國跪在丹上久默無聲,皇上迷惑,責備說:“朕準卿四月之假回鄉造坊,為何延為八月?建坊這么久,不是說是四腳,就是八腳也早就造好了”。許國聽了,頓時口呼萬歲,奏稱“謝皇上恩準,臣建的正是八腳牌樓。”皇帝聽了哭笑不得,皇帝開金口不得反悔。就這樣,許國所建的石坊也就“合法化”了。這當然是傳說,不過據專家考證,全國就只有這么一座八腳石坊,恐怕也算是“下不為例了”了。

許國石坊構造

是仿木構造建築,由前後兩座三間四柱三樓和左右兩座單間雙柱三樓式的石坊組成。石料全部採用青色茶園石,石料質地堅硬,粗壯厚度,有的一塊就重達四、五噸,石坊雕飾藝術更是巧奪天工。每一方石柱、每一道梁坊、每一塊匾額,每一處斗拱和雀替,都飾以精美的雕刻。12隻獅子,前後各四,左右各二,雄踞於石礎之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這些富有“個性化”的雕飾設計,巧妙地表達牌坊主人許國的思想意識和社會成就。

牌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內外側都有精美的圖飾。南面雕的是“巨龍騰飛”。象徵皇帝南面而王,表示許國對朝庭的忠誠;內側雕“英(鷹)姿(雉)煥(獾)發”,頌揚皇上年輕有為。東面雕“魚躍龍門”表示許國是科班出身;內側雕“三報(豹)喜(喜鵲)”,喻許國在萬曆年間的三次升遷。兩面雕“威鳳祥麟”,“鳳”和“麟”乃文風鼎盛,德政昌隆的太平盛世才會有的,這幅圖稱頌了當時的社會;內側雕“龍庭舞鷹”,“舞鷹”諧音“武英”,暗示許國身居武英殿大學士的地位。北面為“瑞鶴翔雲”,寓意天下太平,又象徵許國的品格高尚脫俗;內側為 “鹿鳴圖”借《詩經.鹿鳴》篇意,表示許國身為禮部尚書,常會嘉賓學子,鼓瑟吹笙,生活儒雅。

其實,許國在明朝歷史上並不重要,但許國牌坊確是徽州牌坊的最傑出的代表,體現了當時石坊技術和藝術的最高水平。

中國著名牌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