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口牌坊

廟口牌坊

牌坊背向牛心山,面向橫江河,足有兩丈多高,即使遮掩在四周的莊稼和樹木之中,仍顯得高大突兀、奪人眼目。牌坊全是青石建造,四柱下地,頂冠已不復存在,橫樑、斗頂上雕刻著精美的麒麟、蝙蝠、松樹、梅花、雲紋、水紋等圖案。

簡介

牌坊牌坊

牌坊是很有中國特色的建築,在近代,她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漂洋過海,在世界不少城市均有修建牌坊之舉。
水富縣兩碗鄉境內的廟口位於中灘溪匯入橫江的夾角地帶,因古時有寺廟陳家寺而得名。如今古廟已毀,只有部分磚牆、木柱、橫樑還在為住在這裡的農戶遮風擋雨。但廟子下方十多米遠的石牌坊雖飽經風雨侵蝕,仍巍然聳立、氣勢非凡。在水富建縣前,這裡屬鹽津縣管轄。據民國《鹽津縣誌》載,此坊為同堂坊,“道光十四年,譚維麒五世同堂,同知楊超任贈立。”

地理位置

牌坊背向牛心山,面向橫江河,足有兩丈多高,即使遮掩在四周的莊稼和樹木之中,仍顯得高大突兀、奪人眼目。牌坊全是青石建造,四柱下地,頂冠已不復存在,橫樑、斗頂上雕刻著精美的麒麟、蝙蝠、松樹、梅花、雲紋、水紋等圖案。前後雕刻文字一樣的是:上為“五世同堂”四個行書大字,下為“旌表譚維麒之坊”楷書略小,中為“大清道光十四年甲午歲冬月吉立”一行楷書小字。前左右中柱上鐫刻對聯“鳳詔九芝盛典再見表旌光第宅,新俊品甲南雄”,後左右中柱上鐫刻對聯“五世同堂揖讓文章三竇貴,八行應舉衣冠禮樂一朝榮”;前面兩中柱與肩柱間鑲嵌相同銘文:“欽命太子太保協辦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雲貴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事部堂 阮 欽命太子少保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史巡撫雲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事 伊 欽命翰林院編修提督雲南全省學院 李 前雲南昭通府正堂加五級紀錄三次 恆 前署雲南大關廳威遠撫彝府加二級紀錄十次 恩 前署雲南昭通分防大關撫彝府事晉寧州正堂加三級紀錄七次 楊 前署大關撫彝府鹽井渡分司 談”。 後兩中柱與肩柱間鑲嵌相同銘文為立坊時自維麒以下四世子孫之姓名和官職。

起源

民間的傳說卻是,譚氏祖先從湖廣上川後定居於新灘之牛心山(因山似牛心而得名)。得此地風水,譚氏家族不僅人丁興旺,而且讀書做官者不少,成為關河一帶顯赫一時的大家族。有陰陽先生心懷嫉妒,對譚家人說:如果在廟口建一座牌坊,譚家一定會旺上加旺、發上加發。譚氏家族信以為真,借譚維麒五世同堂之機,建此牌坊,以昭不朽。不料從此譚家人卻逐漸走向衰敗。原來,從牛心山至廟口這關地為“牛吃水”,牌坊正好建在牛脖子上,壓得牛抬不起頭來,世居牛心山的譚家人當然就只有越來越倒霉

演變

牌坊是作為聚居基本單位的里或坊的大門演變而來;里是坊的前身。里坊制是周朝以來中國統治者一直沿用的一種編民制度。是賦稅、力役、兵丁之源,其發生、發展與中國社會政治、經濟、倫理都有密切的關係。《漢書·食貨志》對里的組織和教育作用有清楚的的說明:“殷周之盛,詩書之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在野曰廬,在邑曰里(師古曰:廬各在其田中,而里聚居也),五家為鄰、五鄰為里、四里為族、五族為黨、五黨為州、五州為鄉……於里有序,而鄉有庠,序以明教,庠則行視而視化焉。春令民畢出於野,冬則畢入於邑……春將出民,里胥平旦坐於右塾,鄰長坐於左塾(師古曰:門側之堂曰塾,坐於門側者,督促勸之,知其早宴防怠惰也),畢出然後歸,夕亦如之”。從這段記載我們可以知道,里是一種用圍牆封閉起來的基本聚居單位,由里胥掌管里門。里門的重要性,不僅表現在其適應於管理的使用功能,里門還擔負著彰善癉惡的教化作用。即所謂旌門之制

用途

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又名牌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築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屬建築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功能。

牌坊是由欞星門衍變而來的,開始用於祭天、祀孔。欞星原作靈星,靈星即天田星,為祈求豐年,漢高祖規定祭天先祭靈星。宋代則用祭天的禮儀來尊重孔子,後來又改靈星為欞星。牌坊濫觴於漢闕,成熟於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極,並從實用衍化為一種紀念碑式的建築,被極廣泛地用於旌表功德標榜榮耀,不僅置於郊壇、孔廟,以及用於宮殿、廟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園林前和主要街道的起點、交叉口、橋樑等處,景觀性也很強,起到點題、框景、借景等效果。

牌坊就其建造意圖來說,可分為四類:一是功德牌坊,為某人記功記德。如山東省桓台縣新城鎮“四世宮保”牌坊,是明朝萬曆皇帝為當時新城人兵部尚書王象乾所建。王象乾文韜武略,威震九邊,加功晉爵太子太保,追贈曾祖、祖父、父親太子太保、兵部尚書之銜,故額題“四世宮保”。 二是貞潔道德牌坊,多表彰節婦烈女,在安徽歙縣有許多這類牌坊。雲南楚雄黑井鎮有一座節孝總坊,是清朝末年由慈禧太后下令建造的,表彰本地的節烈婦女。三類是標誌科舉成就的,多為家族牌坊,為光宗耀祖之用。四類為標誌坊,多立於村鎮入口與街上,作為空間段落的分隔之用。

中國著名牌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