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是人類最常見的先天性病毒感染,指由CMV感染的母親所生的子女於出生2周內證實有CMV感染,是宮內感染所致,發病率占活產嬰兒的0.18~6.2%。在不已開發國家新生兒CMV感染的發生率為1.2%(0.9~1.3%),在中等度已開發國家發病率為0.39%(0.3~0.5%)。

基本信息

簡介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症狀
感染各種病菌而引起的疾病是新生兒發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巨細胞病毒感染是胎兒在子宮內發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各種病菌而引起的疾病是新生兒發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巨細胞病毒感染是胎兒在子宮內發生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兒感染巨細胞病毒後,病毒在受感染的器官內會一直繁殖,並引起血管發炎、組織缺血、損傷,而且感染常常在多個器官發生。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根據感染的時間可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先天感染,另一種是後天感染。先天感染是因為孕婦在懷孕期間或懷孕前感染了巨細胞病毒,胎兒在母親體內時就受到傳染而引發的疾病。後天感染是指嬰兒出生時或出生後才感染了病毒,不會胎兒各器官的形成。

流行病學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檢查
由於人對此病毒普遍易感HCMV的感染非常普遍,近年來在世界範圍內的感染和發病率有增加的趨勢

1.發病率人是HCMV的惟一傳染源和宿主本病屬非流行性傳染,無明顯季節性感染率與社會經濟條件明顯相關。歐美20世紀80年代孕婦的感染率(血清抗HCMV-IgG)為40%~80%,日本為95%,一些開發中國家及地區的感染率甚至可達l00%,中國上海的產婦感染率為92%武漢96%瀋陽99%,孕婦的原發或重複感染均可引起胎兒的宮內感染圍生期感染或產後水平感染,武漢觀察組的總感染率達85%。產婦與新生兒的抗HCMV-IgM檢出情況與感染密切相關,,胎兒可從抗HCMV-IgM陽性的母親獲得感染。

2.病原學HCMV屬皰疹病毒科乙組皰疹亞科系,線狀雙鏈DNA(dsDNA)病毒本病毒對宿主或組織培養有明顯的種屬特性,複製周期為48~72h產生感染細胞病變需要6~7天。在感染急性期HCMV的B基因表達產物可誘發機體免疫反應與HCMV-IgM起抗原-抗體反應;研究證實,HCMVl50kD磷蛋白是HCMV蛋白結構中抗原性最強的蛋白,與其他皰疹病毒無同源性,能被HCMV感染患者血清中抗HCMV-IgG特異性抗體識別。HCMV目前暫定為1個血清型又分為3個亞型:即1、2、3亞型HCMV具有潛伏活動的生物學特性侵入宿主後4h開始合成宿主特異性DNA繼而合成特異型病毒DNA;它可引起體液免疫反應細胞免疫反應前者以抗體反應為主,可用各種血清學方法測定。抗體形成較容易,即使在嚴重免疫抑制者中也可產生,但它不能防止再感染和發病在防禦感染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細胞免疫主要是NK細胞和CTL細胞。

3.傳染源與傳播途徑由於HCMV感染多呈亞臨床型或隱性發病及潛伏感染,故HCMV攜帶者是最廣泛的傳染源病毒存在於宿主咽部唾液腺、子宮頸陰道分泌物尿液、精液乳汁及血液中。先天性感染圍生期感染以及出生後早期感染的嬰兒持續排放病毒遷延可達數年,但在第1年中排毒量最多。美國每年新生兒的先天性HCMV感染率為1%,中國一項研究發現HCMV感染率隨年齡增大而升高,新生兒及36和12個月齡嬰兒的HCMV排毒率分別為1.41%、14.0%、37.7%和35.3%。在傳播途徑中,圍生期母嬰傳播的意義最大,包括經胎盤感染經宮頸逆行感染經產道感染和產後水平感染,後者主要是經哺乳而感染。病嬰從口腔、呼吸道及尿液中排放病毒是造成本病在嬰兒中間進行水平傳播的重要方式人群對於HCMV的易感性是普遍的而且可以重複感染。

病因

人群對於HCMV普遍易感而且可以重複感染。1.產前及出生後的早期感染 病毒存在於宿主咽部、唾液腺、子宮頸、陰道分泌物尿液精液、乳汁及血液中可造成先天性感染圍生期感染以及出生後早期感染圍生期母嬰傳播最常見,包括經胎盤感染、經宮頸逆行感染、經產道感染。2.產後感染 主要指產後水平感染,經哺乳而感染嬰兒。由於病嬰從口腔呼吸道及尿液中可排放病毒,因此嬰兒中間可發生水平方式的傳播,造成本病在嬰兒間的感染。

發病機制

HCMV具有潛伏活動的生物學特性侵入人體後主要引起兩種變化:1.進行病毒複製 產生典型的巨細胞病毒稱為產毒性感染(toxigenic infection)。2.沒有子代病毒複製 不引起細胞病變稱為非產毒性感染或潛伏感染(nontoxigenic或latent infection)內源性潛伏病毒在一定條件下可被激活,引起再發感染(recurrent infection)受HCMV感染的細胞明顯增大直徑可達20µm以上,細胞核也增大常偏於細胞一側包涵體偏於核內一側,當中有不染色的暈環將其與核膜隔開使細胞呈典型的“貓頭鷹樣”改變在巨細胞附近常有漿細胞淋巴細胞浸潤孕婦感染HCMV後,HCMV潛伏於胎盤絨毛膜組織中引起胎盤形態學改變,使胎兒生長發育的環境和條件惡化,造成胎兒反覆感染。HCMV還會影響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盤生乳素等的分泌,造成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死胎早產和死產等孕早期感染可導致胚胎正常發育受影響胎兒畸形、死胎等HCMV感染引起的病變是多系統多臟器的。有資料顯示,腦部是典型的受侵犯部位,表現為腦積水腦室周圍鈣化、局部軟化及出血、星狀細胞增生、血管周圍炎性浸潤以及硬腦膜結節化腎臟受累時主要累及腎小管近端,常有間質細胞浸潤肺泡支氣管上皮也可見巨細胞並有單核細胞浸潤。在新生兒病例中可發現有髓外血細胞生成和圓形細胞浸潤或亦可見巨細胞;肝臟病理改變可見肝細胞水腫和類似慢性肝炎樣改變,又可引起重型肝炎改變。包涵體累及肝內膽管上皮細胞,引起膽管炎膽汁淤積和黃疸

臨床症狀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示意圖
1、先天感染

感染巨細胞病毒的新生兒中,大約有25%的病兒是先天性感染,病情有輕有重。其中50%的病兒在出生時就會出現典型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有肝脾腫大、黃疸、瘀點狀皮疹、小頭畸形,其次為脈絡膜視網膜炎男孩腹股溝疝腦積水、溶血性貧血、肺炎等。黃疸、肝脾腫大和出血現象,可在之後不同的時間裡自行消失,但神經系統後遺症稍後才明顯,且不易消失。

嚴重感染的病兒死亡率可達30%,主要是由於多器官損傷、嚴重肝功能不良、出血、並發細菌感染而引起死亡,大多發生在新生兒時期。存活下來的病兒,90%會留有各種傷殘,包括精神、運動落後,智力低下,聽力障礙,視力異常,語言表達能力障礙,學習困難和癱瘓。

也有一些病兒在出生時沒有症狀,這種預後比較好,其中也有10~15%的病兒在出生後2年內才出現上述後遺症,但程度較輕。

2、後天感染

新生兒在出生時吸入宮頸、陰道分泌物,或產後因哺乳、護理時發生的感染都屬於後天感染。後天感染大多沒有症狀。但如果足月分娩的新生兒在出生後9個月內發生肺炎,就要考慮可能與巨細胞病毒感染有關,這種肺炎病死率高。早產兒出現後天感染時症狀比較重,常出現肝脾腫大、血小板減少、溶血性貧血、呼吸功能不良等症狀,雖然大多可以自行痊癒,但病死率還是高達到20%以上。

併發症:本病常為多系統多臟器受累,併發症較多鵻如神經系統損害至小頭畸形腦積水腦組織鈣化、驚厥和脈絡膜視網膜炎等;常發生間質性肺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後遺症常見生長遲緩智力障礙運動障礙癲癇、視力減退(視神經萎縮)、聽力障礙(神經性耳聾)等。

診斷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治療藥物

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可以根據監床表現如黃疸、肝脾腫大、瘀點,以及母親在懷孕時感染了巨細胞病毒確診。確診有困難時,還可以通過一些化驗幫助診斷,如培養尿液、唾液中的病毒、檢驗血清中巨細胞病毒的抗體等。

其中檢驗血清中抗體的方法最常用,如果嬰兒體內的IgG抗體持續6個月以上,提示為宮內或出生後不久感染的,而如果母親並沒有感染病毒,就可確定是出生後才感染的。如果出生後兩周內檢測發現血清中IgM抗體為陽性,就可斷定是先天性感染。

1.臨床診斷依據能證實宿主體內有HCMV侵入,無論有無症狀或病變均稱為CMV感染。

(1)根據獲得感染的方式分類:

①先天性感染(congenitalinfection):由HCMV感染的母親所生育的子女,於出生14天內(含14天)證實有HCMV感染為宮內感染所致

圍生期感染(perinatalinfection):由HCMV感染的母親所生育的子女於出生14天內沒有HCMV感染,而於生後第3~12周內證實有HCMV感染為嬰兒於出生過程或吸吮母乳感染。

③生後感染(postnatalinfection)或獲得性感染(acquiredinfection):由產後水平感染主要是經哺乳而感染和由患嬰造成的水平傳播感染。

在新生兒中以前2種方式為最重要

(2)根據臨床徵象分類:

症狀性感染(symptomaticinfection):出現HCMV感染相關的症狀、體徵,損害宿主兩個或兩個以上器官或系統時稱全身性感染(systemicinfection)多見於先天性感染;主要集中於宿主的某一器官或系統,如肝臟或肺部時則稱為CMV肝炎或CMV肺炎。

亞臨床型感染(subclinicalinfection):無任何臨床症狀與體徵在新生兒中為非主要類型。

鑑別診斷

應與TORCH綜合徵(風疹單純皰疹和弓形蟲病等)中的其他疾病相鑑別此外尚需與梅毒、李斯特菌或其他細菌性和感染性腦病,如敗血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淋巴結結核等鑑別主要依靠病原學和免疫學檢查確診。

1.先天性弓形體感染CMV表現及預後與先天性弓形體感染相似主要依賴實驗室檢查鑑別診斷。

2.嬰兒肝炎肝臟病理改變可見肝細胞水腫和類似慢性肝炎樣改變又可引起重型肝炎改變。包涵體累及肝內膽管上皮細胞,引起膽管炎、膽汁淤積和黃疸鑑別要點為CMV臨床表現為多系統、多臟器的損害和實驗室證實宿主體內有HCMV的侵入即可診斷為CMV感染。

3.其他與其他病因的病理性黃疸和其他感染性腦病腦膜腦炎鑑別,主要依賴實驗室檢查結果鑑別。

混淆疾病

1、先天性梅毒:患上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兒也會出現肝脾腫大、皮膚瘀斑、脈絡膜視網膜炎等症狀,與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症狀很相似,二者可以通過母親感染情況、化驗嬰兒血清進行區別。

2、先天性風疹:患有先天性風疹的新生兒,出生時皮膚就可出現紫紅色大小不一的斑點,且常伴有肝脾腫大、肝炎、溶血性貧血、耳聾等症狀,這些症狀與巨細胞病毒感染有相似之處,如果病兒出現先天性心臟、中心性白內障,則應考慮先天性風疹病毒感染。如果從症狀不能鑑別,可以通過母親感染情況、病兒血清中的抗體進行區別。

檢查

新生兒巨細胞病毒感染病毒
實驗室檢查:

具有下列任何1項即可診斷

1.分離出HCMV 從尿液、血液唾液乳汁等組織中分離出HCMV。

2.檢出巨細胞病毒 除外其他病毒感染時,在受檢組織細胞中見到典型的巨細胞病毒

3.血清特異抗體檢測

(1)血清抗CMV IgG從陰性轉為陽性表明原發性感染。

(2)血清抗CMV IgM:陽性結果表明HCMV感染;如同時有抗體CMV-IgG陰性表明原發性感染;但新生兒產生IgM能力差,因此即使感染了HCMV仍可出現假陰性。

4.特異的單克隆抗體檢測:用特異的單克隆抗體從受檢組織或細胞中檢測到CMV抗原,表示HCMV活動從周圍血細胞中查得CMV抗原又稱為CMV抗原血症(CMV antigenemia)。

5.分子雜交或聚合酶鏈反應法:用分子雜交或聚合酶鏈反應法從受檢材料中檢出CMV-DNA特異片段,表明CMV感染,可為潛伏感染或活動性感染。
其它輔助檢查

1.X線檢查 肺部呈間質性肺炎表現。

2.B超 有肝脾腫大等改變。

3.腦電圖 異常波形。

治療

雖然先天性巨細胞病毒感染的嬰兒已會有損害,但有初步數據顯示用抗病毒藥物治療可能會減少嬰兒的損害,因此出生後仍可考慮用藥。更昔洛韋取得較好的療效,劑量為每天每公斤體重5~6毫克藥物,每12小時靜脈滴注一次,療程為6周。藥物可以引起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肝功能異常、脈絡膜視網膜炎、細菌感染等副作用。

1.抗病毒藥物如阿糖胞苷阿糖腺苷以及阿昔洛韋(無環鳥苷)等對HCMV均能起到短暫的抑制作用使症狀緩解,但不能清除感染。

2.干擾素對HCMV的抑制作用效果欠佳並可能導致抗藥性。

3.阿昔洛韋衍生物更昔洛韋(丙氧鳥苷)效果較好重症感染者用7.5~10mg/(kg·d),分2~3次靜滴天后繼以5mg/(kg·d)維持治療1~2個月,對先天性感染可用12mg/(kg·d)連續治療6周療法不良反應有白細胞血小板下降、肝功能異常,但停藥後可迅速恢復正常,偶可致不可逆性無精症。

預後預防

預後:本病病死率高受感染的胎兒除流產死產外,常引起先天性畸形,出生後嚴重者在生後數天或數周內死亡;倖存者90%留有後遺症如生長遲緩、智力障礙運動障礙、癲癇視力減退(視神經萎縮)聽力障礙(神經性耳聾)等。

預防:治療即使有效,也難免留下後遺症,所以預防特別重要,鑒於傳染源廣泛,而且多為隱性傳播途徑複雜而不易控制加之易感性,普遍存在預防措施的重點在於開發疫苗。

兒科疾病

兒科病就是兒童易患疾病的統稱。比如腸胃疾病,營養不良,呼吸疾病等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