恂郡王

恂郡王

恂郡王,即愛新覺羅·胤禵。原名愛新覺羅·胤禎(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為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后。其初排行為第二十三,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正月初九酉時生。

人物概述

愛新覺羅·胤禵原名愛新覺羅·胤禎(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為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后。其初排行為第二十三,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正月初九酉時生。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宮中爭奪皇位的鬥爭中,這親兄弟二人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雍正帝登基後將胤禎幽禁起來,直至雍正帝死後,胤禎才恢復了自由。

個人簡介

傳說康熙遺詔''傳位十四太子''

恂勤郡王允禵,原名胤禎。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三,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正月初九日(1688年2月10日)酉時生,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后出,為世宗同母弟。四十八年三月,封貝子。五十七年十月,授撫遠大將軍,征策旺阿喇布坦,駐師西寧。六十年十一月,入覲。明年四月,還鎮。十一月,世宗登極,召還。雍正元年五月,晉郡王。二年七月,遣守景陵。三年十二月,被宗人府劾奏,降貝子。四年五月,自景陵撤還,削爵、拘禁於壽皇殿。六月,廷臣議其罪十四款,詔令宣示天下。十三年,高宗登極。十一月,釋之。乾隆二年二月,授輔國公品極。十二年六月,封貝勒。十三年正月,晉恂郡王。二十年乙亥正月初六日(1756年2月2日)酉刻卒,年六十有八,謚勤,爵停襲。

生平

青年時期

允禵,原名愛新覺羅·胤禎,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為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后。其初排行為第二十三,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正月初九酉時生。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宮中爭奪皇位的鬥爭中,這親兄弟二人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雍正帝登基後將允禵幽禁起來,直至雍正帝死後,允禵才恢復了自由。 胤禎聰明過人,才能出眾,“甚有義氣”為康熙所厚愛,從少年時代起,就頻繁地扈從其父出巡。胤禎比雍正皇帝小十歲,兩人雖系一母所生,但因胤禛生性淡薄,從小被佟貴妃收養而胤禎則被其他宮妃養大,所以兄弟二人感情並不深厚。胤禎與才華橫溢,為人謙和的皇八子胤祀卻稱得上情投意合。在皇太子胤礽被廢前後,他積極追隨其兄胤祀參加爭奪儲位的活動。為此引起康熙的不滿。後來,父子之間甚至發展到對立和衝突的地步。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當康熙怒斥胤祀妄蓄大志、企圖謀害胤礽時,胤禟對胤禎說:“爾我此時不言,何待?”於是,胤禎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這使康熙更加憤怒,“出所佩刀欲誅胤禎,皇五子胤祺跪抱勸止,諸皇子叩首懇求,唯有胤禛不語,上怒少解,命諸皇子撻胤禎,將胤禟、胤禎逐出。”胤禟被康熙打了幾記耳光,臉部紅腫,胤禎被打二十大板,行步艱難。
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復立胤礽為皇太子時,康熙十分高興,大封諸皇子。胤禎被冊封為貝子,爾後又封固山貝子。但他同其父的關係依然緊張。同年四月,康熙巡行塞外,因擔心胤祀一夥聚眾鬧事,便命胤祀侍從,不讓胤禎、胤禟、胤衤我扈隨。但胤禎設法要和胤祀一塊去,他“敝帽故衣,坐小車,裝作販賣之人,私送出口,日則潛蹤而隨,夜則至阿其那(胤祀)帳房歇宿,密語通宵,蹤跡詭異”。 在胤祀的奪嗣計畫遭到失敗以後,胤禎變得更加活躍起來,“虛閒下士,頗有所圖”。因康熙在建儲問題上曾多次徵求大學士李光地的意見,胤禎便召見李的門人陳萬策,“待以高坐,呼以先生”。期望通過陳與李聯繫,使李在康熙面前為他進言,並以此來博得大臣和士人的好感,在朝野內外為他傳播聲譽。當時社會上有關“十四王爺虛閒下士”的流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

撫遠大將軍

康熙五十年,胤禎隨父皇出巡塞外,時年二十三歲;康熙五十七年春,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喇布坦出兵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清朝發兵救援。五十七年十月胤禎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喇布坦,如同天子出征一般,十分威武氣派。 當時,康熙決意由皇子領兵遠征策旺阿拉布坦,儘快平息西北地區的戰火。他環顧諸皇子,選中了年輕有為、頗具軍事才幹的胤禵,從而給了他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的極好機會,引起人們的矚目。五十七年(1718年)閏八月,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並由固山貝子超授王爵,“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十二月,胤禎統帥西征之師起程時,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出征之王、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齊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貝勒、貝子、公並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齊集午門外。大將軍胤禎跪受敕印,謝恩行禮畢,隨敕印出午門,乘騎出天安門,由德勝門前往。諸王、貝勒、貝子、公等並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處。大將軍胤禎望闋叩首行禮,肅隊而行。”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胤禎抵達西寧,開始指揮作戰。他統帥駐防新疆、甘肅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綠營部隊,號稱三十餘萬,實際兵力為十多萬人。胤禵在軍中被稱為“大將軍王”,在奏摺中自稱“大將軍王臣”。 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以後,意識到乃父對他的莫大信任,因而更加垂涎未來的御座。他臨行前,就同胤禟頻繁接觸,對胤禟說:“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須時常給我信息。”到了西寧後,他和胤祀、胤禟“密信往來,曾無間斷,機計莫測”。
為了提高胤禎在西北軍中的威望,康熙降旨青海蒙古王公厄魯特首領羅卜藏丹津,說:“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巨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爾等惟應和睦,身心如一,奮勉力行。”由此可見,胤禎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另外,胤禎也注意做好對青海各部頭目的團結工作,耐心說服他們:“爾等應謹遵皇父此旨,共相和睦,務以爾祖父等所遺禮法為要,各將軍馬、口糧、器械備辦齊整,嗣後當竭力奮勉,方可嘉獎。再爾等受皇父厚恩多年,無分內外,予皆視同兄弟,惟此次受任以來,不敢存有私見,良者我必奏明皇父;如有惡劣不遵法者,我亦無計,當以法律治之。”又說:“爾等皆皇父所封親王、貝勒、貝子、盟長,果能於一切事宜,持守中正,誰敢不遵?一切軍法,賞罪分明,現在我既親自來此,若如上年,斷難寬恕。” 胤禵的勸說和忠告,使羅卜藏丹津等人心悅誠服,點頭稱是。他們的通力協作,為胤禎西征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胤禵即指揮平逆將軍延信由青海、定西將軍葛爾弼由川滇進軍西藏。八月,葛爾弼率部進駐拉薩。九月,胤禎命令延信送新封達賴喇嘛進藏,在拉薩舉行了莊嚴的坐床儀式。至此,由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動的西藏叛亂徹底平定,胤禵也因此威名遠震。康熙諭令立碑紀念,命宗室、輔國公阿蘭布起草御製碑文。雍正即位後,以碑文並不頌揚其父,“惟稱大將軍胤禎公德”,令將石碑砸毀,重新撰寫碑文。 六十年(1721年)五月,胤禵移師甘州(今甘肅省張掖市),企圖乘勝直搗策旺阿拉布坦的巢穴伊犁。但由於路途遙遠,運輸困難,沒有取得進展。十月,胤禵以軍務重大,密奏暫停進剿,得到康熙的贊同。十一月,胤禎奉命回京述職。經反覆研究磋商,康熙決定爭取和平解決準葛爾問題,特致書策旺阿拉布坦,令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選派喇嘛位使,賚書前往招撫。翌年(1722年)四月,胤禎離京再赴軍前。

康熙駕崩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病逝胤禛登基的訊息猶如晴天霹靂,把他震呆了,不知所措。恍惚之中,他按新帝的旨令,把大將軍印務交給平逆將軍延信,立即動身回京。他抵京後,即落入雍正布下的羅網,失去了行動上的自由。但他不肯屈服,在景山壽皇殿拜謁乃父靈柩時,見雍正也在那裡,他只是遠遠地給雍正叩頭而已,並不向雍正請安祝賀。侍衛拉錫見此僵局,連忙拉他向前。他大發雷霆,怒罵拉錫,併到雍正面前,斥責拉錫無禮,說:“我是皇上親弟,拉錫愛虜獲下賤,若我有不是處,求皇上將我處分,若我無不是處,求皇上即將拉錫正法,以正國體。” 胤禵大鬧靈堂,使雍正十分惱火,斥責他氣傲心高,下令革去他的王爵,降為固山貝子。
同年,誠親王胤祉上疏,援例陳請將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正帝胤禛(zhēn)即位後,為避名諱,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又因“禎”與“禛”字同音,因此被改為"允禵" 。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康熙梓宮運往遵化景陵安葬後,雍正諭令允禵留住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范時繹監視他的行動。兄弟倆的不睦和衝突,使處於極度悲痛中的孝恭仁皇后病情加重,不久去世。雍正在慰“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下,晉封允禵為郡王,但未賜封號,注名黃冊仍稱固山貝子,致使允禵“並無感恩之意,反有憤怒之色”。

囚禁半生

隨著雍正統治地位的日漸穩固,雍正對允禵也愈來愈嚴酷。二年(1724年)八月,雍正獲悉允禵在家私造木塔,立即令納蘭峪總兵官范時繹進行搜查,強令交出。允禵氣憤難忍,當晚“在住處狂哭大叫,厲聲徑聞於外,半夜方止。”三年(1725年)十二月,在雍正的示意下,宗人府參劾允禵在大將軍任內,“違背聖祖仁皇帝訓示,任意妄為,哭累兵丁,侵擾地方,軍需帑銀,徇情糜費,請將允禵革退多羅郡王,降為鎮國公”。雍正當即革去允禵王爵,降授固山貝子。接著,諸王大臣進一步參奏允禵在任大將軍期間,只圖利己營私。貪受銀兩,固結黨羽,心懷悖亂,請即正典刑,以彰國法。雍正認為,允禵當同允祀、允禟有別,將他繼續禁錮於景陵附近,嚴加看守。恰在這時,有一個自稱是滿洲正黃旗人的蔡懷璽來到景陵,求見允禵。允禵怕招惹是非,不肯接見。蔡便把寫有“二七便為主,貴人守宗山,以九王之母為太后等語”的字帖扔入允禵住宅之內。允禵看後既不奏聞,又把字帖內的重要字句裁去,塗抹,然後交給馬蘭峪總兵范時繹,並派人向范說明:“因為此系小事,所以貝子不奏聞皇上,然又有些干係,故交把總送至總兵處完處。”雍正接到范時繹奏報,異常重視,立即派遣貝勒滿都護、內大臣馬爾賽和侍郎阿克敦等人至馬蘭峪,親自審訊蔡懷璽和允禵。允禵不服,“辭色很怒”,對范時繹“憤欲吞噬”,說蔡懷璽投書猜系把總華過柱及總兵范十繹所指使,有說“把總容留此人吃飯、飲酒”、總兵“何將此人置之不問”,“大肆罵詈”。雍正認為此事不是孤立的,社會上定有一股反對自己、企圖讓允禵等人上台的勢力在活動。於是他加緊了對允禵等人的鎮壓,革去允禵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六月,諸王大臣羅列允禵的十四條罪狀,再次奏請即正典刑。雍正仍沒有同意。 同年九月,允祀、允禟被雍正相繼殺害之後,諸王大臣再次合詞奏議,要求將允禵立即正法。雍正遣人威脅允禵說:“阿其那在皇考之時,爾原欲與之同死,今伊身故,爾若欲往看。若欲同死,悉聽爾意。”允禵回奏:“我向來為阿其那所愚,今伊既伏冥誅,我不願往看。”於是,雍正下令“暫緩其誅,以徐觀其後,若竟不悛改,仍蹈罪愆,再行正法。”從此,允禵銷聲匿跡,過了八、九年的囚徒生活。
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釋放允禵和允礻我,以圖緩和政治上的緊張氣氛。乾隆二年(1737年),允禵被封為奉恩輔國公,十二年(1747年)封多羅貝勒,十三年(1748年)晉為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不過,這時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為。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後,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謚“勤”。

妻妾子嗣

嫡福晉完顏氏,侍郎羅察之女;側福晉舒舒覺羅氏員外郎明德之女;庶福晉伊爾根覺

羅氏,典衛西泰之女;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二等護衛石保之女;妾吳氏,常有之女。
第一子,已革多羅泰郡王弘春,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九月初一日子時生,母側福晉舒舒覺羅氏,員外郎明德之女。乾隆四年己未正月二十四日丑時卒,年三十七歲。嫡妻瓜爾佳氏,子慶德之女;妾王氏,常明之女;妾崔氏,普葉禮之女;妾烏蘇氏,副都御史敦拜之女。七子:長子永信,次子常安保,三子永豫,四子常慶保,五子三等侍衛永朔,六子頭等侍衛永晉,七子永塔
第一女,康熙四十四年乙酉正月二十七日酉時生,母為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石保之女。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二月卒,年二歲。
多羅恭勤貝勒弘明
二子,多羅恭勤貝勒弘明,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四月初三日寅時生,母嫡福晉完顏氏,侍郎羅察之女。乾隆三十二年丁亥正月初六日申溘逝,年六十三歲。嫡夫人完顏氏,布政使羅延泰之女;繼夫人馬佳氏,馬惟耀之女;側夫人王氏,王四之女。五子:長子輔國將軍永忠,次子固山貝子永碩,三子奉國將軍永恬,四子奉國將軍永悌,五子永庫。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十月二十日巳時生,母為側福晉舒舒覺羅氏明德之女。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七月,嫁喀爾沁貝子僧袞扎普。郡主雍正七年己酉二月初二日卒,年二十五歲。
第三女縣君,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五月十二日卯時生,母為側福晉舒舒覺羅氏明德之女,與第二女同母。雍正五年丁未十月,嫁那穆都魯氏哈祿。縣君乾隆二十六年庚辰五月初八日酉時卒,年五十六歲。
第四女縣主,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月十三日巳時生,母為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石保之女,與第一女同母。雍正七年己酉十月,嫁敖漢博爾濟吉特氏四等台吉德綬。縣主乾隆三十八年癸巳正月二十五日午時卒,年六十八歲。
第五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七月十一日未時生,母為側福晉舒舒覺羅氏明德之女,與第三女同母。雍正五年丁未九月,嫁厄魯特多羅郡王色卜騰旺布。郡主乾隆四十一年丙申八月二十二日未時卒,年七十歲。
第三子,散秩大臣弘映,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一月十九日戌時生,母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二等護衛石保之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七月二十日酉時卒,年六十五歲。嫡妻祖佳氏,子爵祖俊之女;繼妻王氏,御史綽爾和之女;妾馬氏,護軍校長綬之女。三子:長子永宗,次子永往,三子永佑。
第四子,都統、散秩大臣弘kǎi,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十二月初八日未時生,母嫡福晉完顏氏,侍郎羅察之女。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十二月三十日辰時卒,年五十二歲。嫡妻瓜爾佳氏,頭等侍衛都里瑪之女;繼妻張佳氏,達蘭泰之女;妾田氏,田玉之女;妾安氏,安八之女;妾金氏,金克仁之女;妾高氏,高保之女;妾田氏,田守仁之女。七子:長子二等侍衛永行,次子都統永愨,三子護軍參領永蘇,四子三等侍衛永快,五子永穆,六子永胍,七子永化。
第六女,乾隆二年丁巳正月二十三日酉時生,母為媵妾吳氏常有之女。女乾隆六年辛酉八月十二日亥時卒,年五歲。
第七女縣主,乾隆十八年癸酉十月初五日子時生,母為庶福晉伊爾根覺羅氏西泰之女。選婿鈕鈷祿氏額爾登額,未婚。婿乾隆三十二年丁亥十一月卒,縣主守節,乾隆四十一年丙申二月二十二日寅時卒,年二十四歲。兄弟姊妹

皇二十一子允禧,慎靖郡王
1、承瑞(康熙六年九月二十-康熙九年五月) 母榮妃 。
2、皇長女(康熙七年十一月初二-康熙十年十月) 母張氏 。
3、承祜(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 母仁孝皇后
4、承慶(康熙九年二月初一-康熙十年四月) 母惠妃 。
5、皇次女(康熙十年三月初九-康熙十二年二月) 母董氏 。
6、(養女)純禧公主(康熙十年十一月二十八-乾隆六年十二月初七) 母恭親王福晉晉氏 。
7、賽音察渾(康熙十年十二月二十五-康熙十三年正月) 母榮妃 。
8、胤禔(保清)(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 母惠妃 。
9、榮憲公主(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雍正六年四月十二) 母榮妃 。
10、皇四女(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康熙十七年) 母張氏 。
11、長華(康熙十三年四月初六-康熙十三年四月初六) 母榮妃 。
12、胤礽(保成)(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四) 母仁孝皇后 。
13、端靜公主(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康熙四十九年三月) 母貴人兆佳氏
14、長生(康熙十四年六月二十一-康熙十六年三月) 母榮妃 。
15、萬黼(康熙十四年十月初八-康熙十八年正月) 母通嬪。
16、胤祉(康熙十六年二月十九-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一) 母榮妃 。
17、胤禛(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 母德妃。
18、胤禶(康熙十八年二月二十-康熙十九年二月) 母通嬪。
19、恪靖公主(康熙十八年五月二十七-雍正十三年三月) 母貴人郭絡羅氏。
20、胤祺(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四-雍正十年閏五月) 母宜妃 。
21、胤祚(康熙十九年二月初五-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十四) 母德妃 。
22、胤佑(康熙十九年七月二十五-雍正八年四月初二) 母成嬪 。
23、胤祀(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雍正四年九月初八) 母良妃 。
24、皇七女(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康熙二十一年八月) 母德妃 。
25、皇八女(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康熙二十二年閏六月) 母孝懿皇后
26、胤禟(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雍正四年八月二十七) 母宜妃 。
27、溫憲公主(康熙二十二年九月二十二-康熙四十一年七月初一) 母德妃 。
28、胤礻我(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十一-乾隆六年九月初九) 母溫禧貴妃 。
29、胤礻禹(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康熙二十三年六月) 母貴人郭絡羅氏 。
30、純愨公主(康熙二十四年二月二十六-康熙四十九年三月二十四) 母通嬪 。
31、胤禌(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初七-康熙三十五年七月二十五) 母宜妃 。
32、皇十一女(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康熙二十五年五月)母溫禧貴妃。
33、胤祹(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初四-乾隆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四) 母定嬪 。
34、七公主(康熙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康熙三十六年三月) 母德妃。
35、胤祥(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雍正八年五月初四) 母敏妃
36、溫恪公主(康熙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七-康熙四十八年六月二十一) 母敏妃 。
37、胤禎(康熙二十七年正月初九-乾隆二十年正月初六) 母德妃 。
38、愨靖公主(康熙二十八年二月初七-乾隆元年) 母貴人袁氏 。
39、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年正月初六-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三) 母敏妃 。
40、胤禨(康熙三十年正月二十六-康熙三十年三月) 母平妃 。
41、胤禑(康熙三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雍正九年二月初一) 母密妃 。
42、胤祿(康熙三十四年六月十八-乾隆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一) 母密妃 。
43、十一公主(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康熙四十六年) 母王氏 。
44、皇十七女(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康熙三十九年) 母劉氏 。
45、胤禮(康熙三十六年三月初二-乾隆三年二月初二) 母勤妃 。
46、胤祄(康熙四十年八月初八-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 母密妃 。
47、皇十八女(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 母和妃 。
48、胤稷(康熙四十一年九月初五-康熙四十三年二月二十三) 母襄嬪 。
49、皇十九女(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康熙四十四年二月) 母襄嬪 。
50、胤禕(康熙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五-乾隆二十年正月初九) 母襄嬪。
51、皇二十女(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康熙四十七年十二月) 母鈕祜祿氏
52、胤禧(康熙五十年正月十一-乾隆二十三年五月二十一) 母熙嬪。
53、胤祜(康熙五十年十二月初三-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九) 母謹嬪 。
54、胤祁(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七) 母靜嬪 。
55、胤秘(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十六-乾隆三十八年十月二十) 母穆嬪
56、胤禐(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康熙五十七年二月) 母貴人陳氏。

個人詩作

《十月雪》

雪染青松拂玉枝,紅塵不到靜階墀。
黃花未謝梅將發,相伴琴書在是時。

個人詩作

落檐臥,還道幾秋後,
傷悲痛,空木只惜舊,
萬言千恨侯長空,
冥語切,情思痛!

《硯》

質稟山川秀氣生,良工砥礪體因成。
濡毫時注冰壺水,方寸池中徹底清。

《焚香彈琴》

琴能靜念少紛紜,更有仙聲娛聽聞。
盥手焚香彈夜月,桐香蘭味兩氤氳。

《乘撬飛控雪山》

風在林中雪在山,乘撬蕩蕩更閒閒。
憑空馳下三千尺,一似天仙降世寰。
南苑閱武應制
閱武來文囿,兵精將亦雄。全憑皇父略,四海樂同風。
南苑冬狩應制
應侯來冬狩,風高士氣崇。端為安天下,行圍衍武功

《自鳴鐘》

物有自鳴鐘,猶能報時刻。父母恩天地,孝弟可先務。

《同諸兄寧壽宮請安》

相隨寧壽問安康,繞膝承憐舞畫堂。少盡微忱答聖意,敢言視履考徵祥。

《禁城值宿喜雨》

輕雲籠紫閣,春雨潤皇洲。
風細丹階靜,絲飄禁闕幽。
分流交殿網,亂滴起池漚
喜讀公田賦,還思稷傅儔。

《悼亡女》

嗟爾生來一歲零,忽聞疾歿淚盈盈。
靈魂莫苦歸時早,百歲還同一歲生。

《七夕處暑》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
葉風吹落,璇霄火正流。
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清史稿》列傳

恂勤郡王允禵,聖祖第十四子。康熙四十八年,封貝子。五十年,從上幸塞外。自是輒從。五十一年,賜銀四千兩。五十七年,命為撫遠大將軍,討策妄阿喇布坦。十二月,師行,上御太和殿授印,命用正黃旗纛。五十八年四月,劾吏部侍郎色爾圖督兵餉失職,都統胡錫圖索詐騷擾,治其罪。都統延信疏稱:“準噶爾與青海聯姻婭,大將軍領兵出口,必有諜告準酋者,不若暫緩前進。”上命駐西寧。五十九年正月,允禵移軍穆魯斯烏蘇,遣平逆將軍延信率師入西藏,令宗查布防西寧,訥爾素防古木。時別立新胡必爾汗,遣兵送之入藏。十月,延信擊敗準噶爾將策零敦多卜等於卜克河諸地。六十年五月,允禵率師駐甘州,進次吐魯番。鏇請於明年進兵。閏六月,和爾博斯厄穆齊寨桑以厄魯特兵五百圍回民,回眾萬餘人乞援。允禵以糧運艱阻,兵難久駐,若徙入內地,亦苦糧少地狹,哈密扎薩克額敏皆不能容,布隆吉爾、達里圖諸地又阻瀚海,請諭靖逆將軍富寧安相機援撫,從之。十月,召來京,面授方略。六十一年三月,還軍。
世宗即位,諭總理王大臣曰:“西路軍務,大將軍職任重大,但於皇考大事若不來京,恐於心不安,速行文大將軍王馳驛來京。”允禵至,命留景陵待大祭。雍正元年五月,諭曰:“允禵無知狂悖,氣傲心高,朕望其改悔,以便加恩。今又恐其不能改,不及恩施,特進為郡王,慰我皇妣皇太后之心。”三年三月,宗人府劾允禵前為大將軍,苦累兵丁,侵擾地方,糜費軍帑,請降授鎮國公,上命仍降貝子。四年,諸王大臣劾,請正國法。諭:“允禵止於糊塗狂妄,其奸詐陰險與允祀、允禟相去甚遠。朕於諸人行事,知之甚悉,非獨於允禵有所偏徇。今允禵居馬蘭峪,欲其瞻仰景陵,痛滌前非。允禵不能悔悟,奸民蔡懷璽又造為大逆之言,搖惑眾聽,宜加禁錮,即與其子白起並錮於壽皇殿左右,寬以歲月,待其改悔。”高宗即位,命釋之。乾隆二年,封輔國公。十二年六月,進貝勒。十三年正月,進封恂郡王。二十年六月,薨,予謚。
第一子弘春,雍正元年,封貝子。二年,坐允祀黨,革爵。四年,封鎮國公。六年,進貝子。九年,進貝勒。十一年,封泰郡王。十二年八月,諭責弘春輕佻,復降貝子。高宗即位,奪爵。別封允?溫第二子弘明為貝勒。乾隆三十二年,卒,謚恭勤。子孫循例遞降,以不入八分鎮國公世襲。弘春曾孫奕山,自有傳。 《十月雪》
雪染青松拂玉枝,紅塵不到靜階墀。
黃花未謝梅將發,相伴琴書在是時。
《硯》
質稟山川秀氣生,良工砥礪體因成。
濡毫時注冰壺水,方寸池中徹底清。
《焚香彈琴》
琴能靜念少紛紜,更有仙聲娛聽聞。
盥手焚香彈夜月,桐香蘭味兩氤氳。
《乘撬飛控雪山》
風在林中雪在山,乘撬蕩蕩更閒閒。
憑空馳下三千尺,一似天仙降世寰。
南苑閱武應制
閱武來文囿,兵精將亦雄。全憑皇父略,四海樂同風。
南苑冬狩應制
應侯來冬狩,風高士氣崇。端為安天下,行圍衍武功。
《自鳴鐘》
物有自鳴鐘,猶能報時刻。父母恩天地,孝弟可先務。
《同諸兄寧壽宮請安》
相隨寧壽問安康,繞膝承憐舞畫堂。少盡微忱答聖意,敢言視履考徵祥。
《禁城值宿喜雨》
輕雲籠紫閣,春雨潤皇洲。
風細丹階靜,絲飄禁闕幽。
分流交殿網,亂滴起池漚。
喜讀公田賦,還思稷傅儔。
《悼亡女》
嗟爾生來一歲零,忽聞疾歿淚盈盈。
靈魂莫苦歸時早,百歲還同一歲生。
《七夕處暑》
天上雙星合,人間處暑秋。
稿成今夕會,淚灑隅年愁。
梧葉風吹落,璇霄火正流。
將陳瓜葉宴,指影拜牽牛。
有關經典完結小說
陌上花開緩緩歸 未央七年 生死兩重天 禎歌待晨 盈月舞清風 只是為了遇見你 亂世佳人 清世紅顏 迷途歸路 剎那芳華 雁回月滿樓 緣如水 漠天 清國傾城 戀戀清風 雙棲蝶 清風裊裊 步步驚心

影視形象

2010年 宮鎖心玉 茅子俊
2011年 步步驚心 林更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