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靜公主

端靜公主

康熙第五女,康熙31年受封為和碩端靜公主,嫁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噶爾臧。三十七歲去世。

簡介

端靜公主康熙帝第五女,母貴人兆佳氏康熙十三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為和碩端靜公主,同年十月嫁給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噶爾臧康熙四十九年三月去世,時年三十七歲。

歷史背景

歷史上中國皇帝多妻的制度造成的直接後果就是其子女的眾多。這些眾多的皇子、公主們因其不同的性格、才華和際遇在時代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如果說康熙朝的紫禁城是一個大花園的話,那前文提到的固倫榮憲公主無疑就是傾國傾城的牡丹,受到了園丁父親最多的關注與愛護。在百花竟艷的皇宮中展現其特有的風采;而固倫恪靖公主就如同火紅的玫瑰,熱情、艷麗,但卻滿身都是扎手的花刺。讓人慾罷不能又難以親近。至於純禧公主就像是“別圃移來貴比金”的菊花,平淡無欲由高雅清新。

但並不是所有的公主都是花朵,本文的女主角和碩端靜公主就是這萬艷爭輝的花園中一株並不被人關注的小小的香草——杜若

生平

端靜公主的母親兆佳氏同恪靜公主的母親一樣,只是一個並不得寵的貴人。在宮中也沒有什麼地位。可憐的端靜公主從一出生起,便很難得到父親的關注。

關於這一點,我們不得不感嘆人生無常。端靜公主同姐姐榮憲公主是同月同日的生日(但端靜公主要小一歲),同月同日卻不同命。榮憲公主生於康熙十二年,那時清朝還算是天下太平。公主的出生猶如一股甘泉,滋潤了子女多殤的康熙皇帝苦惱的心靈。

但端靜公主卻偏偏生在康熙十三年。眾所周知,那時正值三藩之亂初期,局勢對於朝廷十分不利。而公主又是生在了仁孝皇后(因難產而死的孝誠仁皇后)去世後的第三天。康熙皇帝對仁孝皇后的感情相信大家都很清楚。懷抱著新生的兒子,沉浸在喪妻之痛和天下大亂中的康熙皇帝根本沒有注意到一個小小的貴人又為他生下了一個女兒(幸好端靜公主沒有生在皇后去世的當天,否則不定又會有什麼奇異的說法,那樣的話端靜公主的命運就更加可堪了)。可就是這樣,端靜公主的遭遇依然是可想而知的。

眾多公主中,姐姐榮憲公主占去了康熙大多的寵愛,妹妹恪靜公主在宜妃的庇護下,憑著倔強出眾的性格也被父親所重視。堂姐純禧公主因是康熙收養的恭親王之女,又是年齡最長,也被受禮遇;其它的小妹妹們不是皇后所生,就是貴妃皇妃所生,都有額娘可以依靠。獨獨自己,幾乎沒有任何的優勢。端靜公主在這樣的環境下養成了溫順柔弱、不驕不妒的性格。這也使她擁有了一份相對平和的心境。就像一株外表並不艷麗的杜若,在皇宮的一角,悄悄綻放著她的清香。

“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蔭松柏”——那是她在默默等待,就如同張愛玲小說《花凋》里的川嫦,等待著自己美麗的到來,等待著命運會賜予的最終垂青。

可惜,川嫦沒有等到,端靜公主也沒有等到。

下嫁噶爾臧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為執行其“南不封王,北不斷親”的政策,以懷柔蒙古的姿態,將端靜公主作為恩賜,下嫁給喀喇沁杜凌郡王噶爾臧。這,才是端靜公主悲劇命運的開始。

這是一幢不幸的婚姻,比任何一個熙朝公主都更為不幸。我們在前文中說過,恪靖公主的婚姻也是不幸的。但是恪靖公主的性格決定了她對婚姻的態度,面對軟弱無能的額附,恪靖公主選擇主動的迴避,並且將一腔心血灌注在政治的土壤里,以彌補自身的寂寞。

但是端靖公主不會這樣,這也許就是性格的悲劇。她與噶爾臧之間跟妹妹恪靖公主正好相反。四額附在婚姻中是弱勢的一方,而端靜公主在婚姻中與四額附有著相同的位置。對於噶爾臧其人,我沒有能找到更多的記載,但憑藉找到的寥寥數語,也可將其為人略見一斑。現錄其中一段:

苦悶生活

據《清聖祖實錄》載,“康熙五十年四月,噶爾臧因於公主喪事期間有霸占他人之妻等悖亂行為,被監禁在京。”

一個在妻子屍骨未寒的時候就做出霸占他人之妻的淫亂污穢行為的人,又如何能讓人對其人品又更好的期望呢?

端靜公主下嫁之後,生活無疑是苦悶的。她與噶爾臧之間並無任何感情可言。噶爾臧又肯定不會只是安分的守著公主老婆,其在婚後的不軌行為可想而知。溫順的端靜公主該怎么辦?與他大吵大鬧?這不是她的性格。向父親告狀?家醜又不可外揚。所以只有一個字,那就是“忍”。就如同從前在皇宮中忍受冷淡一樣。但那時是又希望的,而現在呢?

根據記載,端靜公主在婚後與康熙之間的聯繫很多。康熙三十七年的時候,康熙皇帝還在北巡時親自到喀喇沁看望端靜公主。但這種遲到的些許關懷已經不能挽救端靜公主的命運,也無法在改變其痛苦生活中起到實質性的作用。

死因

關於端靜公主的死亡,歷來有很多說法。公主死時,年僅三十七歲。如果你注意過清朝公主的年齡的話你就會發現,死於這個年齡的很少。公主們要么是幼年夭亡,要么是二十幾歲早逝,要么就是到五十歲以後才去世。死於三四十歲的人並不多。這並不難理解,三四十歲的年紀等於躲過了幼年的高死亡時期,躲過了二十幾歲的質弱與婚姻不適應,也不是五六十歲的壽終正寢。端靜公主為什麼會死在這個年齡呢?

有人說,公主是因為婚姻不美滿,鬱悶而病,繼而去世。有人說,公主夾在丈夫與父親之間左右為難(據傳噶爾臧此人叛服不定)。但在公主當年生活的赤峰市當地還流傳著另一種說法。公主的突然猝死,是被她的丈夫噶爾臧踢死的!噶爾臧為什麼要殺害身為公主的妻子呢?有人說是因為長期夫妻感情不好所致,也有人說是因為公主發現了王府的秘密!

夫妻感情糾葛

不好就敢殺死身為大清公主的妻子?恐怕噶爾臧還不敢。那就剩下一種說法,公主發現了王府的秘密。王府中會有什麼秘密呢?綜合所有有關噶爾臧的史料,飄飄大膽推測,噶爾臧又造反或是通反的嫌疑。

端靜公主在下嫁後常與父親保持聯絡。

噶爾臧為人狡黠,叛服不定。

公主夾在丈夫與父親之間兩頭為難……

從這些斷斷續續的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端靜公主實際上一直在為康熙通風報信,監視噶爾臧的動向(當然,這也是每個下嫁公主的職責)。但最終以賜予噶爾臧發生衝突,結果被丈夫下人滅口,或是盛怒誤殺。

文獻記載

朝鮮《李朝實錄》中記載,朝鮮使臣在當年返國後的報告中說:“第三公主所嫁蒙古哈爾秦王又叛,今春捕囚京師。”

雖然清朝官方否認這一說法 (《清聖祖實錄》),但我們仍可持懷疑態度,噶爾臧在公主死後很快就被廢除王爵,終身囚禁。到底是什麼原因?僅僅是在公主喪期內胡來所至嗎?這種作風行為真有如此嚴重的後果?飄飄寧願相信這是康熙皇帝在得知公主死因的真相後,迫於大局的關係,無法以真罪懲治噶爾臧,但又不能輕易繞過他,於是以他的一貫作風作為藉口,將其治罪。然而不管額附得到怎樣的懲罰,也無法挽回端靜公主年輕的生命。

或許以上的說法都只是傳說,我們也寧願相信端靜公主並不是被額附所殺,那對於她來說實在是她不公平了。但不管怎么樣,三十幾歲就撒手人寰地端靜公主絕對不是幸福的結局。

溫婉的端靜公主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她始終像一顆淡雅含蓄的杜若香草,靜靜的綻放,又靜靜的凋零,一屢香魂終留大漠。儘管為人間留下了陣陣的馨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