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耳病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是祖國傳統醫學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來深受人們歡迎,在促進民族繁衍、維護人民健康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專家在通過多年大量的臨床實踐和試驗中繼承了傳統的針灸療法,在此基礎上研究出了一套專門針對耳鳴進行針灸的全新療法,針灸手法從提高人體神經免疫力入手,同時進行生理和心裡雙重治療,讓患者不再有憂鬱焦慮情結和讓患者有一個安靜良好的睡眠質量,以及通過中醫藥物配合治療,該療法有如下優點:針灸調節專業安全:針灸調節局部血液循環,有效增加局部神經營養,全面激活人體動力,調節大腦皮質功能,與西醫相比,針灸療法可以起到引導七血暢通,激活神經興奮狀態。從細胞學角度講,就是使細胞的信息傳導和反饋的功能得到恢復和增強,具有見效快、安全可靠等優勢。

耳針療法簡介

由於人體的經脈直接或間接聚會於耳,人體各器官組織與耳有著廣泛的聯繫,因此,人體各部器官組織在耳殼上均有其相應的分區與穴位,換言之,就是耳殼各部分分別隸屬於人體各臟腑器官,稱之為耳穴。耳針療法是指針刺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奏效迅速,操作簡便等優點。

耳針治療的操作方法

主要有毫針針刺、埋針及耳穴敷貼療法等。耳針治療時應注意:①要注意嚴密消毒,以防感染。耳廓凍傷和有炎症的部位禁針。如見針眼發紅,病人又覺耳廓脹痛,可能有輕度感染時,應及時抗感染處理。②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不宜採用耳針治療。對年老體弱的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針刺前後應適當休息,以防意外。③耳針治療時也有可能發生暈針,須注意預防和及時處理。④耳針療法和其他療法一樣,也有一定的使用範圍。因此,在使用時應防止“萬病一針”的傾向,為了提高療效,必要時可配合其他療法。

耳科疾病常用耳穴:

內耳、腎、內分泌、枕、神門、腎上腺、口、頰等。常用於治療耳鳴、耳聾、耳脹、耳閉、耳眩暈、膿耳、口眼斜等病。  

灸法

艾灸是通過溫熱的刺激,作用於經絡腧穴。具有溫經散寒、舒經活絡、溫通氣血、扶陽救脫、升提陽氣、消瘀散結等作用,以達到防病、治病的方法。灸法在耳鼻喉科的運用,多用於治療虛寒性的耳、鼻、咽喉疾病。常用艾條灸採用懸灸法(溫和灸),其方法是:將艾條燃著的一端對準施灸部位,間隔一定距離(約距0.5~1寸左右),進行燻烤,使患者有溫熱感而無灼痛,一般每處灸3~5分鐘,灸處以皮膚稍起紅暈為度。

施灸時應注意:①對於小兒患者、知覺減退者和昏厥病人,為了防止燙傷,醫生可用中食兩指分開,放在施灸部位的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生手指的感覺來測知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距離,防止灼傷皮膚。②注意安全,用過的艾條應放入小口玻瓶內,以防復燃。③由於施灸過重,皮膚出現小水泡,不可將泡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過大,可用注射器將泡內液體抽出;如有化膿者,套用敷料保護瘡,待其吸收癒合。

耳科常見病

如耳眩暈、耳鳴、耳聾等病症屬寒性虛證者,可配合用灸法。常用穴位:百會、中脘、關元、足三里及背部的俞穴。

耳鳴的主要原因進行了剖析:
1、主要是耳部的疾病,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外耳異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等都能引起耳鳴。
2、血管性疾病也會發生耳鳴。
3、其它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耳鳴:植物神經紊亂、腦供血缺乏、中風前期、低血壓、貧血、糖尿病、營養不良。
4、另外,過量使用了對耳有毒性作用的藥物如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等,也可出現耳鳴和聽力下降,且耳鳴比聽力下降出現得早。
5、過度疲勞、睡眠不足、情緒過於緊張也可導致耳鳴的發生。
6、噪聲。
7、不良習慣:例如咖啡因和酒精。詳情您可以點擊諮詢線上醫生。愛爾五官科專家提醒大家,噪聲、精神緊張和疲勞,以及一些特殊藥物都能加重耳鳴,同時飲酒和咖啡也會對耳鳴造成不好的影響。
耳鳴的檢查過程:
對耳鳴患者的診斷,需要最低限度的全面的聽力學評估。已如前述,以及顳骨CT和頭部MRI檢查.查明感音神經性聾需用前述鑑別感音性和神經性聾的試驗進行檢查。搏動性耳鳴需要檢查包括頸動脈和椎動脈的血管系統造影,以排除動脈阻塞,動脈瘤及血管腫瘤。

新鄉非遺目錄

本任務盤點新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希望大家踴躍參加本任務,豐富詞條內容,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