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頓湖戰役

巴拉頓湖戰役

1945年3月6—15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烏克蘭第3方面軍為抗擊德軍的反攻在巴拉頓湖地域(匈牙利)實施的防禦戰役。 烏克蘭第2方面軍(司令蘇聯元帥馬利諾夫斯基)和烏克蘭第3方面軍(司令蘇聯元帥托爾布欣)於1945年2月13日結束布達佩斯戰役後,即著手準備向維也納方向發起進攻。

兵力對比

2月月中,德軍統帥部在巴拉頓湖地域為轉入反攻集結了重兵。裝備最新式坦克的黨衛軍坦克第6集團軍從阿登山脈調到這裡。在烏克蘭第3方面軍(近衛第4集團軍,第26、27、57集團軍,空軍第17集團軍及作戰上隸屬方面軍的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當面,德軍集中了“南方”集團軍群和“E”集團軍群所屬31個師(內11個坦克師)、5個戰鬥集群、1個摩托化旅、4個強擊火炮旅,總計擁有官兵43.1萬人、火炮和追擊炮563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951輛、裝甲輸送車900輛、飛機850架。德軍在坦克和強擊火炮方面占優勢,總數為蘇聯紅軍的2.1倍。

預期目的

德軍統帥部企圖粉碎烏克蘭第3方面軍,恢復 多瑙河防禦,繼續盤踞匈牙利的石油產地,消除對奧地利工業區和德國南部工業區的威脅。德軍統帥部也沒有放棄老謀深算的政治意圖,就是把巴爾幹變成蘇聯和英國的紛爭之源。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決心以烏克蘭第3方面軍實施頑強而積極的防禦,疲憊和消耗德軍突擊集團,爾後向維也納方向發起進攻。

兵力布置

方面軍編成內計有37個步兵師、6個保加利亞步兵師、2個坦克軍、1個機械化軍、1個騎兵軍(共約官兵40.7萬人、火炮和迫擊炮70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407輛、飛機965架)。方面軍的戰役布勢為兩個梯隊。諸兵種合成近衛第4集團軍(司令為扎哈羅夫大將),第26(司令為加根中將)、第57集團軍(司令為沙羅欣上將),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在第一梯隊擔任防禦,第27集團軍(司令為特羅菲緬科上將)為第二梯隊,坦克第23、第18軍,近衛機械化第1軍,近衛騎兵第5軍,步兵第84師和6個炮兵旅為方面軍司令員的預備隊。基本兵力量集中在德軍主力可能進攻的近衛第4集團軍和第26集團軍的防禦地帶。

防禦方案

防禦計畫規定了幾種行動方案,這些方案都根據敵軍可能實施突擊的情況,在現地進行過實兵演練。防禦(包括對坦克防禦)縱深為25—50公里,包括主要防禦地帶、第二防禦地帶、集團軍防禦地帶、兩個方面軍防禦地區、若干中間地區和斜切陣地。對坦克防禦的基礎是堅固的防坦克地域和強大的反坦克炮兵預備隊。反坦克炮的平均戰役密度為每公里18門,個別地段的地雷障礙物密度為每公里2700枚防坦克地雷和2500枚防步兵地雷。方面軍建立了68個快速障礙設定隊。烏克蘭第3方面軍所屬空軍第17集團軍(司令為蘇傑茨空軍上將)及烏克蘭第2方面軍所屬空軍第5集團軍(司令為戈留諾夫空軍上將)一部對陸軍進行支援。方面軍及時而妥善地做好了抗擊德軍突擊的準備。巧妙地組織了協同動作和軍隊指揮。

戰役打響

德軍的進攻於3月5日夜間開始,首先由巴拉頓湖以南地域向考波什堡,從德拉瓦河地區向北分別實施輔助突擊。3月6日晨,德軍正如蘇聯紅軍所預料的那樣,對防守在韋倫采湖和巴拉頓湖之間的近衛第4集團軍和第26集團軍實施了主要突擊。德軍集中了強大的裝甲突擊集團(個別方向每公里正面有50—60輛坦克),企圖分割蘇聯紅軍,並向多瑙河挺進。蘇聯紅軍以不間斷的炮兵和航空兵突擊對付德軍突擊集團的猛攻。在3月6日一天之內,空軍第17集團軍即出動358架次,其中227架次是對黨衛坦克第6集團軍實施突擊。方面軍司令蘇聯元帥托爾布欣一經判明德軍主要突擊方向,當即加強了近衛第4集團軍和第26集團軍的防禦。各快速預備隊被調到謝賴蓋耶什以南預先構築的防禦地帶。第27集團軍務兵團占領了韋倫采湖至沙爾維茲運河地段。為了加強南翼,從方面軍預備隊抽調步兵第133軍集中到佩奇地域。德軍在進攻第一天以慘重傷亡的代價,才在主要突擊方向楔入蘇聯紅軍沙爾維茲運河以西防禦約2公里,楔入謝賴蓋耶什地域的防禦約3—4公里。第57集團軍及保加利亞第1集團軍、南斯拉夫第3集團軍,同樣頑強地抗擊了在巴拉頓湖以南和從德拉瓦河各登入場進攻的德軍。3月7日,交戰更加激烈。約有2個步兵師和170餘輛坦克在第26集團軍地帶內進攻。

戰役結局

近衛騎兵第5軍和從其他方向調來的炮兵兵團奉派前去加強第26集團軍。由於實施這一機動,謝賴蓋耶什以東集中了擁有160門火炮的炮兵集團。德軍的進攻速度進一步降低了。它在韋倫采湖以南和沙爾維茲運河以西僅推進2—3公里。在以後幾天中,德軍統帥部不顧巨大損失,繼續增兵。3月8—10日,將3個坦克師(坦克第2師、黨衛坦克第9師、坦克第3師)投入戰鬥,3月14日,最後的預備隊——坦克第6師也進入了戰鬥。激烈戰鬥持續了10晝夜,雙方參戰兵力超過8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12500餘門、坦克和強擊火炮約1300輛、飛機1800餘架。德軍僅取得了一些戰術成果,即楔入蘇聯紅軍韋倫采湖以南的防禦12公里楔入沙爾維茲運河以西的防禦約30公里。德軍損失了4萬餘人、約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00門火炮和迫擊炮,被迫於3月15日停止進攻,轉入防禦。

簡歷

巴拉頓湖戰役中被擊毀的德軍IV-J型坦克巴拉頓湖戰役中被擊毀的德軍IV-J型坦克

1454年3月6日,波蘭國王卡什米爾四世與普魯士人達成協定,協助其擺脫條頓騎士團的奴役。波蘭與條頓騎士團的戰爭再次展開。

1836年3月6日,阿拉莫要塞被攻克。自2月23日開始,約200名德克薩斯獨立分子堅守阿拉莫要塞,頑強抵抗6000名墨西哥軍隊的圍攻達13天之久。3月6日當天,1200名墨西哥士兵在20門火炮的支援下發起總攻,德克薩斯獨立分子全部戰死。

1919年3月6日,《共產國際成立宣言》在莫斯科發表。

1941年3月6日,英軍攻入衣索比亞。

1943年3月6日,英國和美國開始對德國及其占領國進行“戰略轟炸”。其目的是摧毀和打亂德國軍事、工業和經濟體系,瓦解士氣、削弱軍事力量。盟軍轟炸的首要目標是製造潛艇的船塢、飛機製造廠、煉油廠和其他軍事工業。盟軍飛機在對德國61座大城市的轟炸中,摧毀360萬幢房屋,炸死30萬人。轟炸嚴重影響到德國的工業生產、軍隊部署和士氣。

1943年3月6日凌晨,隆美爾以3個半裝甲師的160輛坦克(比1個裝甲師本應擁有的還要少),在200門大炮和1萬名步兵的支持下,向梅德寧的英軍陣地發起進攻。德軍裝甲部隊遭到了蒙哥馬利部署的近500門反坦克炮的猛烈轟擊。到中午時分,德軍裝甲部隊仍無力向前突破,隆美爾不得不下令取消了這次進攻,德軍損失了50輛坦克。

1943年3月6日,“新喬治亞島以西海戰”打響。擔任運輸任務的日本“村雨”號、“峰雲”號驅逐艦(指揮官橘正雄海軍大佐)在科拉灣遭到梅利爾少將指揮下的3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組成的編隊攔截,兩艘日艦均被擊沉。

1944年3月6日,美國第8航空隊3個轟炸師29個轟炸大隊的812架轟炸機在近700架戰鬥機的掩護下首次在晝間轟炸德國首都柏林。

1945年3月6日,德軍發起代號“春醒”的巴拉頓湖戰役。在烏克蘭第3方面軍當面,德軍集中了包括黨衛軍精銳裝甲部隊在內的“南方”集團軍群和“E”集團軍群所屬31個師(內11個坦克師)、5個戰鬥集群、1個摩托化旅、4個強擊火炮旅,總計擁有官兵43.1萬人、火炮563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877輛、裝甲輸送車900輛、飛機850架。當日凌晨,德軍集中了精銳裝甲集團(個別方向每公里正面有50-60輛坦克),從巴拉頓湖南北發起攻勢,企圖分割蘇軍,並向多瑙河挺進。在蘇軍頑強抵抗和不斷的火力打擊下,德軍進展甚微,在損失了4萬餘人和和500輛坦克、強擊火炮後,被迫於3月15日停止進攻。巴拉頓湖戰役成為德軍最後一次大規模的反擊作戰,隨後蘇軍發起了維也納戰役。

1946年3月6日,越方代表胡志明、武鴻卿,法方代表法國駐印度支那高級專員讓·聖德尼,在河內簽訂《初步協定》。協定規定:法國政府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為一個自由的國家,擁有自己的政府、國會、軍隊和財政,是印度支那和法蘭西聯邦的一部分,關於三圻合併問題,通過表決方式徵詢人民意見決定;越南政府對接管中國軍隊防務的法軍,準備予以友好的接待;雙方一致同意立即停止敵對行動,締結條約附屬協定。規定:協定簽訂後10個月,暫駐越南的1.5萬名法軍將開始在5年內逐步撤完。

同日,法軍強行在海防登入,和當地駐防的中國軍隊發生激烈交戰,法軍遭到重創。

戰役點評

巴拉頓湖戰役是蘇聯紅軍在衛國戰爭中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戰役的結局是,完全打破了德軍統帥部在蘇德戰場南翼阻止蘇聯紅軍進攻的企圖。巴拉頓湖戰役,是以一個方面軍的兵力在兩個相距甚遠的方向上出色地組織和實施戰役防禦的範例,是大膽地機動預備隊和第二梯隊的範例。對坦克防禦的樣式已臻於完善,它包括組成營防坦克樞紐部的各連支撐點,縱深梯次配置的防坦克地域,各兵團和集團軍強有力的反坦克炮兵預備隊和快速障礙設定隊。在巴拉頓湖戰役中,使用包括高射炮兵在內的全部炮兵和航空兵同坦克作鬥爭,是一個特點。由於實施了機動,個別方向的火炮密度每 公里正面已超過160—170門。戰鬥航空兵在10天內出動5277架次,其中50%形是強擊機。坦克和自行火炮通常用於在敵坦克可能衝擊的方向設伏。此外,坦克自行火炮部隊還作為快速反坦克預備隊行動。在扼守防禦戰術地幅的戰鬥中,方面軍第二梯隊及預備隊被用來加強第一梯隊。主要防禦地帶、第二防禦地帶和集團軍防禦地帶都由軍隊預先加以占領。而方面軍預定用於進攻的那一部分軍隊,沒有參加防禦戰役。巴拉頓湖戰役的勝利結束,使 蘇聯紅軍能在3月16日無需間歇就實施維也納戰役。

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主要戰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