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德薩戰役

敖德薩戰役

敖德薩戰役(Aodesa Zhanyi Odessa,Battle of )開始於公元1944年3月26日,結束於公元1944年4月14日。蘇德戰爭中,蘇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在烏克蘭第2方面軍和黑海艦隊的配合下,於1944年3月26日~4月14日實施的進攻戰役。目的是粉碎烏克蘭境內南布格河與德涅斯特河之間的德軍濱海集團,解放黑海西北沿岸地區及重要港口城市敖德薩,並向蘇羅邊境推進。

敖德薩戰役敖德薩戰役作戰圖

戰爭背景

烏克蘭第3方面軍( 司令為R·Y·馬利諾夫斯基大將)轄第57、第37、第46集團軍,近衛第8集團軍,第6集團軍,突擊第5集團軍,第28集團軍,空軍第17集團軍,近衛第4機械化軍,近衛第4騎兵軍和第23坦克軍。其當面之敵為德軍“A”集團軍群(4月5日起改稱“南烏克蘭”集團軍群,司令為P·L·E·von克萊斯特元帥,4月1日起為F.舍爾納大將)所屬第6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德軍在敖德薩周圍築有堅固的防禦陣地。

敖德薩戰役德軍司令為P·L·E·von克萊斯特元帥

此役是在軍事形勢有利於蘇軍進攻的條件下迅速展開的。德軍濱海集團當時已陷於蘇軍烏克蘭第2方面軍在其西北面發展進攻所構成的深遠包圍之中。烏克蘭第3方面軍於3月26日開始進攻,其右翼和中央集團(集團軍4個,機械化軍、騎兵軍和坦克軍各1個)從南布格河中段向拉茲傑利納亞蒂拉斯波爾總方向實施突擊,左翼集團(集團軍3個)在南布格河下游向尼古拉耶夫、敖德薩總方向實施突擊,黑海艦隊實施有力支援。

德軍主要集團遭受沉重打擊後,一部開始撤向德涅斯特河對岸,一部退守敖德薩。4月7日,蘇軍進抵德涅斯特灣,同時從西北、北面和東面向敖德薩推進,並迅速包圍該城。4月9日晚,蘇軍向敖德薩發起強攻,次日解放該城。方面軍部隊繼續追擊潰退的德軍,於11~14日進抵德涅斯特河,攻克蒂拉斯波爾,隨後從行進間強渡該河,並在西岸奪占數個登入場,但遭德軍頑強抵抗,前進受阻後轉入防禦。

戰役中,德第6集團軍和羅第3集團軍遭重創,蘇軍向前推進180千米,解放尼古拉耶夫州、敖德薩州摩爾達維亞大部地區,為爾後解放摩爾達維亞全境、向羅馬尼亞腹地和巴爾幹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

戰爭過程

1940年,羅馬尼亞軍官安東尼斯庫發動政變,建立了獨裁政權。同年10月,羅馬尼亞加入軸心國陣營,後來作為德軍的僕從軍,一同參與侵略蘇聯。羅馬尼亞先後派遣22個師投入東線作戰,在兵力上遠勝過其他僕從國如匈牙利、保加利亞甚至三國軸心之一的義大利。蘇德戰爭初期的敖德薩戰役就是以羅軍為主進行的一次攻堅戰,它是羅馬尼亞軍隊在東線發動的最強的一次進攻。

1941年7月27日,希特勒授予安東尼斯庫陸軍元帥軍銜,並要求羅馬尼亞軍隊在德軍支援下攻占蘇聯黑海港口城市敖德薩(Odessa),切斷蘇聯通過敖德薩從黑海向烏克蘭輸送兵力和物資的渠道,同時也方便德軍抽出兵力進犯蘇聯腹地。

敖德薩戰役敖德薩戰役形勢圖
8月3日,羅軍第4集團軍在司令尼古拉伊·索皮卡中將指揮下橫渡德涅斯特河。羅軍計畫兵分兩路,左翼第3集群(轄羅軍第1、第3、第7步兵師和第2坦克團)負責正面強攻敖德薩,右翼第5集群(轄羅軍第15步兵師、第1裝甲師和第1騎兵旅)負責由敖德薩以南發起側攻。

面對嚴峻形勢,蘇軍大本營下令組建敖德薩防區,統轄紅軍獨立濱海集團軍、黑海艦隊敖德薩基地和民兵部隊,圍繞敖德薩市區修築了由戰壕、碉堡和反坦克炮陣地組成的三道防線。外圍防線距市區25-30公里,全長80公里;中層防線距市區6-8公里,全長30公里;最後的防線即敖德薩市區。蘇軍投入防禦兵力為第25和第95步兵師、第9騎兵師、第421海軍步兵旅(由黑海艦隊水兵組成)、第54步兵團及1個內務團,總共3.5萬人,配以240門火炮和111架飛機。

8日,羅軍發起總攻。14日,羅軍第1騎兵旅突破外圍防線,孤軍深入至亞歷山德羅夫卡(Alexandrovka)鎮,原地轉入防禦,等待後續跟進的羅軍第1裝甲師。下午,隨著遠處傳來隆隆的螺鏇槳聲,很快天空中出現了數架被喻為“黑色死神”的蘇軍“伊爾-2”強擊機。它們噴吐著火舌撲向地面,一排排彈雨過後,羅軍人仰馬翻,一些受傷後倒地的戰馬苦苦掙扎,發出聲嘶力竭的哀嚎。空襲剛過,四面八方就湧出難以計數的蘇軍士兵,他們口中高喊著“烏拉!”潮水般撲向羅軍。雙方隨即展開了一場中世紀般的搏殺:羅軍騎兵抽出鋒利的馬刀,策馬出擊;蘇軍步兵排著整齊的佇列,步槍上好了雪亮的刺刀,殺向羅軍騎兵。一時間,小鎮裡殺聲震天。戰至下午,羅軍第1裝甲師趕到,羅軍才擋住蘇軍的反擊。隨後幾天,羅軍不斷進攻,不久占領了敖德薩城外的蓄水池,切斷了市內水源,使敖德薩軍民只能依靠海運的淡水維持生命。

18日黎明,羅軍2個步兵團以1個坦克團為先導向敖德薩外圍防線的米哈伊洛夫卡鎮發起進攻。羅軍坦克剛剛前進不久,對面陣地上就閃起一道道光暈,蘇軍密集的反坦克炮火像雨點般襲來。轉眼間羅軍20餘輛捷克制35(t)輕型坦克便被接連命中,坦克團團長當即斃命。失去坦克支援的2個羅軍步兵團仍然拚死衝鋒,殺進鎮裡,戰鬥異常慘烈,包括2個團長在內的半數羅軍軍官陣亡。當日夜,羅軍終於徹底控制該鎮。24日,羅軍全面突破了蘇軍外圍防線,敖德薩市區已進入羅軍重炮射程之內。

敖德薩戰役敖德薩戰役蘇聯軍隊
28日晨,隨著隆隆炮聲,羅軍打響了對蘇軍中層防線的進攻戰。蘇軍頑強抵抗,敖德薩市內,拖拉機廠工人配合蘇軍為拖拉機安裝45毫米反坦克炮,改裝成簡易坦克投入戰鬥;戰場上,蘇軍反坦克炮手,面對駛近的羅軍坦克,無一後撤,連續開炮直至戰死炮位。

13日,為打破僵局,羅軍集中了兩個師再度發起強攻,突然遭遇大量蘇軍抵抗,全天僅推進300米,打頭陣的一個步兵師傷亡巨大,不得不撤出戰鬥,由其他部隊頂替。後據情報顯示,原來蘇軍剛從黑海將1個步兵師約12600人運抵敖德薩防線。羅軍很快組織對敖德薩港口的大規模空襲阻止蘇軍的補給和增援。15日、16日,德國空軍和羅馬尼亞空軍聯合出動了9個轟炸機大隊對敖德薩港口展開轟炸。羅軍轟炸機低空接近,使善於對付高空目標但射速慢的蘇軍重型高炮難以發揮優勢。空襲給蘇聯海軍運輸補給艦隊致命打擊,擊沉蘇軍驅逐艦炮艇拖船運輸艦各1艘,擊傷多艘,使蘇軍在敖德薩的海上支援一度中斷。

9月21日,羅軍終於突破了蘇軍中層防線,羅軍第7騎兵旅一部突入了敖德薩東部市區,跟進的羅軍炮兵立即對敖德薩港口進行封鎖射擊,致使蘇聯海軍運送補給的艦隻無法出入港口。被逼上絕路的蘇軍在9月22日發動了整個戰役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反擊,出動了駐防市內的2個步兵師,並從海上登入1個團的海軍陸戰隊進行配合。進攻發起前,蘇軍在羅軍第7騎兵旅後方空降了一個小分隊,他們襲擊了一個羅軍團指揮部,並四處活動,造成大部隊空降的假象。羅軍一時驚慌失措,竟然主動後撤了6公里。

蘇軍短暫的勝利只換回了不到10天的平靜。羅軍很快重新集結力量在部分德軍配合下,掃清了市區外圍的防禦工事,左右翼集群合成了一個包圍圈,並逐漸壓縮,不少部隊攻入市區,羅軍的炮火開始日夜不停地轟擊敖德薩市區的每寸土地。

10月12日,羅軍拼湊了所有兵力,向敖德薩市區內蘇軍發起了最後的總攻。市區內蘇聯紅軍餘部在市民的支持下,與侵略者進行了最後的戰鬥。每一棟建築、每一間屋子都成了殘酷的戰場。又經歷了幾天激烈的戰鬥後,還在蘇軍手中的只剩下了敖德薩港口。16日,隨著港口外最後一艘蘇軍驅逐艦駛離,防守蘇軍失去了最後的炮火掩護,但僅剩的一個排的蘇軍仍在一個港口要塞里阻擊著羅軍。這些敖德薩最後的保衛者為蘇維埃祖國盡完了最後的義務,下午4點,在重炮的轟擊下,要塞被徹底摧毀。當夜,羅軍攻陷整個敖德薩市。

相關人物

敖德薩戰役 馬利諾夫斯基,R.Y.

馬利諾夫斯基,R·Y
英文:Malinovsky,Rodion Yakovlevich
蘇聯元帥(1944),軍事家。生於敖德薩。1914年入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6年2月隨俄國遠征軍赴法作戰。1919年回國後參加紅軍。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時期,在東方面軍對白衛軍作戰。1920年初級軍官學校畢業後,先後任機槍排長、機槍隊長、副營長和營長。1926年加入聯共(布)。1930年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後,曾任騎兵團參謀長、騎兵第3軍參謀長。1937~1938年作為國際縱隊成員參加西班牙內戰。1939年起在伏龍芝軍事學院任教。蘇德戰爭期間,曾任步兵軍長,集團軍司令,沃羅涅日方面軍副司令,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烏克蘭第3方面軍、烏克蘭第2方面軍司令,率部參加邊境交戰,史達林格勒會戰、頓巴斯戰役、第聶伯河會戰、第聶伯河右岸烏克蘭戰役、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德布勒森戰役布達佩斯戰役維也納戰役等重大作戰行動,表現出卓越的指揮才能。1945年7月起任外貝加爾方面軍司令。蘇日戰爭中,率部遂行主要突擊任務,正確選擇主要突擊方向,使用坦克集團軍於方面軍第一梯隊,周密組織協同,保證了進攻的高速度。因指揮有方獲蘇聯英雄稱號。戰後任外貝加爾—阿穆爾軍區司令、遠東部隊總司令、遠東軍區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1957年10月~1967年3月任國防部長,為加強蘇聯武裝力量建設做出貢獻。獲列寧勳章5枚。著有《警惕地保衛和平》、《勝利的偉大意義》和《俄國士兵》

戰爭結果

從1941年8月8日至10月16日的敖德薩戰役最後以羅軍的勝利告終。德軍藉此切斷了蘇軍從黑海通向烏克蘭的運輸線,並順利地控制了整個烏克蘭。羅馬尼亞軍隊在這次戰役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8.1萬人(其中17729人陣亡),失蹤11471人(多數被俘)。蘇軍在敖德薩戰役中傷亡4.1萬(其中陣亡16578人)。

戰爭作用

敖德薩戰役敖德薩戰役
羅馬尼亞軍隊參加了1941年克里米亞半島戰役、1942年史達林格勒戰役以及同年的高加索戰役,大多充當德軍配角。值得一提的是在史達林格勒戰役中,面對蘇軍的強大反攻,負責保護德軍側翼的羅馬尼亞第4集團軍潰不成軍,在相當程度上導致了德軍的最終失利。

羅馬尼亞軍隊在戰爭中的重大損失,使其國內民眾怨聲載道,反對安東尼斯庫獨裁統治的呼聲日趨高漲。1944年8月,轉入反攻的蘇聯紅軍重兵進抵羅馬尼亞東北部,羅馬尼亞共產黨人趁機領導武裝起義,推翻了安東尼斯庫政權,羅馬尼亞轉而加入了反法西斯陣營,羅軍的倒戈也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戰爭點評

敖德薩戰役敖德薩戰役蘇聯軍隊
此戰,烏克蘭第3方面軍與烏克蘭第2方面軍協同,重創德軍第6集團軍和羅軍第3集團軍。蘇軍前進180公里,解放了尼古拉耶夫州、敖德薩州,以及蘇聯摩爾達維亞大部。完全解放摩爾達維亞、向羅馬尼亞腹地和巴爾幹推進的條件已經具備。黑海艦隊已有可能將艦隊輕兵力和航空兵轉移到黑海西北水域,從而造成了從海上孤立已遭蘇軍陸上封鎖的德軍克里木集團的威脅。在濱海方向實施的敖德薩戰役的特點,是陸軍海軍兵力協同的組織得到了進一步改進。蘇軍許多戰功卓著的部隊和兵團被授予蘇聯勳章,27個部隊和兵團被授予“敖德薩”、11個被授予“尼古拉耶夫”、3個被授予“拉茲傑利納亞”、1個被授予“奧恰科夫”榮譽稱號。

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主要戰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