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

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

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指的是1944年7月18日至8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於實施的進攻戰役,是戰略性白俄羅斯戰役的一部分。 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大的戰略性進攻戰役之一。是蘇聯紅軍1944年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五次打擊。 1944年上半年,蘇聯紅軍在蘇德戰場南北兩翼實施了一系列進攻戰役,給德軍以殲滅性打擊,解放大片國土,但在中段進展緩慢,形成白俄羅斯突出部。德軍力圖固守該突出部,以阻止蘇聯紅軍向華沙和東普魯士兩個戰略方向發展進攻。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對該突出部發起主攻,以消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主力,收復白俄羅斯。

基本信息

戰役背景

蘇德戰爭中,蘇軍於1944年6月23日~8月29日在蘇德戰場中段進行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白俄羅斯戰役)。1944年上半年,蘇軍在蘇德戰場南北兩翼實施了一系列進攻戰役,給德軍

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地圖

以殲滅性打擊,解放大片國土,但在中段進展緩慢,形成白俄羅斯突出部。德軍力圖固守該突出部,以阻止蘇軍向華沙和東普魯士兩個戰略方向發展進攻。蘇軍最高統帥部決定對該突出部發起主攻,以消滅德軍中央集團軍群主力,收復白俄羅斯。

戰役過程

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羅科索夫斯基
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羅科索夫斯基)右翼和中央軍隊經過博布魯伊斯克戰役明斯克戰役後,向西前進400—450公里,於7月17日日終前進至斯維斯洛奇以西、維多姆利亞德羅吉欽以西一線,從北面繞過遼闊的波列西耶沼澤地,為方面軍全部兵力在白俄羅斯繼續發展進攻並解放波蘭東部地區時實施協調一致的行動創造了前提。方面軍司令羅科索夫斯基考慮到當時形成的情況,預先準備以左翼軍隊(第70、47集團軍,近衛第8集團軍-司令為崔可夫上將,第69集團軍,波軍第1集團軍,坦克第2集團軍,空軍第6集團軍,另1個坦克軍和2個騎兵軍)在科韋利—盧布林方向發起進攻。戰役企圖是從南北兩面實施突擊,迂迴布列斯特築壘地域,以粉碎德軍盧布林集團布列斯特集團,並向華沙方向發展進攻,在寬大正面進至維斯瓦河。擬由科韋利地域向盧布林、普拉加(華沙近郊)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另以一部兵力從南面迂迴布列斯特。右翼各集團軍在空軍第16集團軍支援下向華沙方向進攻,從北面迂迴德軍布列斯特集團。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當面德軍是野戰第2集團軍主力和坦克第4集團軍一部,7月24—25日,德軍野戰第9集團軍亦在華沙方向進入交戰。方面軍經變更部署和在主要突擊方向集中軍隊後,人員達到3倍於德軍、火炮和坦克達到5倍於德軍的優勢。進攻開始前,空軍第6集團軍編成內約有1500架飛機

進攻於7月18日開始。方面軍左翼突擊集團所屬各兵團在猛烈的炮火支援和空軍第6集團軍積極支援下,第一日就突破了德軍防禦。7月20日,各兵團前進70公里後,在寬大正面進抵西布格河,從行進間強渡該河,進入盟國波蘭境內。烏克蘭第1方面軍(司令為蘇聯元帥科涅夫)於7月13日開始進攻(參見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為進行協同,以其右翼一部兵力向扎莫希奇實施突擊,以此促進了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左翼的勝利。7月22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解放了海鳥姆。同日,坦克第2集團軍進入突破口,並於7月24日解放了波蘭的大行政中心盧布林。該集團軍各兵團在繼續迅猛進攻中,於7月25日進抵維斯瓦河登布林地域。7月28日,近衛第8集團軍、波軍第1集團軍(由方面軍第二梯隊進入交戰)和第69集團軍亦進抵維斯瓦河,破壞了“中央”和“北烏克蘭”兩集團軍群之間的協同。坦克第2集團軍將其在維斯瓦河所占地區移交波軍第1集團軍後,開始沿右岸向華沙發展進攻。第70集團軍強渡西布格河後,從西南面迂迴布列特斯。方面軍右翼各集團軍於7月20日攻占重要鐵路樞紐切雷姆哈,並從北面迂迴布列斯特。7月27日,第28集團軍在布列斯特市西北進抵西布格河。德軍布列斯特集團西退之路已被切斷。7月28日,第61集團軍在第70、第28集團軍各一部配合下解放了布列斯特。方面軍的進攻發展順利。7月31日,坦克第2集團軍突至維斯瓦河右岸華沙近郊普拉加。但該集團軍在此遇到德軍5個坦克師和2個步兵師的反突擊。蘇軍被迫在普拉加接近地轉入防禦。近衛第8集團軍和第69集團軍於7月28日—8月2日期間在華沙以南強渡維斯瓦河,並在其西岸馬格努謝夫地域和普瓦維地域奪占了登入場(見馬格努謝夫登入場、普瓦維登入場)。至8月2日前,方面軍已前出到蘇拉日以西、切哈諾維茨、謝德爾采以北、卡武申、普拉加以東及向南沿維斯瓦河一線,並繼續進行奪取普拉加和擴大登入場的戰鬥

戰役裝備

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
近衛坦克第2集團軍:前身為坦克第2集團軍。坦克第2集團軍是於1943年1月至2月在布良斯克方面軍後備第3集團軍的基礎上組建的。最初轄坦克第11和第16軍、步兵第60、第112和第194師、步兵第115旅,滑雪兵第28旅、近衛坦克第11旅以及其他兵團和部隊。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1944)中,與近衛第8集團軍所屬各部隊協同作戰,解放了波蘭的盧布林市(7月24日)和登布林市(7月25日)。由於在戰爭年代所表現出來的勇猛頑強和軍人的英勇精神並出色完成戰鬥任務,10.3萬餘名軍人榮獲勳章和獎章,221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波格丹諾夫將軍兩次榮獲這一稱號。集團軍的幾乎所有兵團和部隊都榮膺勳章,多數獲榮譽稱號。

近衛騎兵第7軍 :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中,在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左翼行動,因在戰役中作戰獲捷,1944年8月9日榮獲紅旗勳章。

近衛步兵第27師 :與近衛第8集團軍其他兵團一起,調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爾後,轉隸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各部隊在盧布林-布列斯特進攻戰役中作戰英勇頑強,戰役進程中順利強渡維斯瓦河。

戰役成果

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二戰勳章
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具有重大的軍事政治意義德軍已被趕出白俄羅斯西南各州,波蘭東部地區獲得了解放。波軍第1集團軍和蘇軍一起參加了這些地區的解放鬥爭。在波蘭工人黨領導下,各解放區建立了新的民主政權。蘇軍在戰役過程中前進達260公里,在維斯瓦河奪取了許多登入場,為爾後粉碎華沙—柏林戰略方向德軍並完全解放波蘭創造了有利條件。戰役的特點是:方面軍(以左右兩翼)在兩個互相隔離的方向實施進攻;巧妙採取各種作戰機動樣式;從行進間克服大的水障礙。蘇軍47個戰功卓著的部隊和兵團被授予“布列斯特”、 16個被授予“盧布林”、9個被授予“科韋利”、12個被授予“科布林”等榮譽稱號;幾萬名軍人被授予勳章和獎章。

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主要戰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