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涅夫

科涅夫

科涅夫生於洛傑伊諾村,1916年應徵入俄國軍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科涅夫科涅夫

科涅夫簡介

科涅夫(1897.12.28~1973.5.21)
蘇聯元帥(1944),軍事家

科涅夫歷史業績

生於洛傑伊諾村(今屬基洛夫州波多西諾韋茨區)。1916年應徵入俄國軍隊,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加入俄共(布)。國內戰爭開始後參加紅軍,歷任裝甲列車政委、步兵旅政委、師政委、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司令部政委,積極參加平叛和對日本干涉軍作戰。內戰後任步兵軍政委和師政委。1926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高級首長進修班。1934年畢業於伏龍芝軍事學院。後任步兵師長、軍長、集團軍司令和軍區司令。蘇德戰爭爆發後任第19集團軍司令,率部參加斯摩棱斯克戰役。後歷任西方面軍、加里寧方面軍、西北方面軍、草原方面軍、烏克蘭第2和第1方面軍司令,參與組織實施了莫斯科會戰、庫爾斯克會戰、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戰役、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柏林戰役、布拉格戰役等,對解放加里寧、別爾哥羅德、哈爾科夫和波蘭國土,以及攻克柏林、布拉格等做出重大貢獻。他善於指揮大軍團作戰,能正確選擇主要突擊方向和突擊時機,並能果敢地在最重要地段集中兵力兵器。戰後,歷任駐奧地利蘇軍中部軍隊集群總司令和駐奧地利最高委員、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軍事部副部長兼蘇軍總監察長、喀爾巴阡軍區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華約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國防部總監組總監、蘇軍駐德軍隊集群總司令。兩次榮膺蘇聯英雄稱號,獲列寧勳章7枚。著有回憶錄《1945年》和《方面軍司令員筆記》。

攻克柏林

 1945年1月,科涅夫率領烏克蘭第1方面軍,同朱可夫指揮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從各自在維斯瓦河的登入場向希特勒德國發起了最後的強大攻勢,直指第三帝國的巢穴柏林,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壯觀的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這兩個方面軍共有220萬人,70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5000架飛機,335000門火炮和迫擊炮(?原文可能有錯),其中烏克蘭第1方面軍擁有110萬人,3244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582架飛機,16000火炮和迫擊炮。這兩路大軍原定在1月20日發動攻勢,但由於德軍在阿登展開了強大進攻,使英美軍隊的戰線陷入危急之中,西方盟國緊急向蘇聯呼救,因此蘇軍最高統帥部下令攻勢提前在1月12日進行。這意味著蘇軍將在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里無法得到航空兵的支援,只能依靠炮兵和坦克進行突破。但是戰役開始後,蘇軍的進攻威力絲毫未曾降低,原因是科涅夫素來重視炮兵突擊,早在戰役的準備階段,他就親率各集團軍司令員、軍長、師長們察看了整個戰場前沿,在突破方向集中了強大的炮兵集團,每公里正面的火炮密度達到250—280門,有的地段甚至達到300門。進攻開始後,蘇軍炮火的猛烈程度有如天崩地裂,雖然炮火準備只持續了1小時47分鐘,德軍卻感覺似乎不下5小時。蘇軍空前的炮火威力,使素以頑強著稱的德軍竟然失去控制,紛紛擅自脫離陣地向後潰逃。蘇軍在第一天就突破了德軍的主要防禦地帶,科涅夫不給德軍任何喘息和反擊的機會,在當天中午就下令兩個坦克集團軍進入突破口發展進攻,迅速擊潰了德軍。德國將軍蒂佩爾斯基希在其名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中描繪這場進攻說:“突破是如此猛烈,它不僅打退了第一梯隊的師,而且打退了很強的快速預備隊……深深楔入德軍戰線的兵力如此之多,以致要消滅他們,哪怕是限制一下他們都已不可能……俄國軍隊很快將其坦克兵團投入了打開的缺口,其主力開始向尼達河推進……”另一位德國將軍梅倫廷也評論說:“俄國人的進攻以前所未有的威力和速度發展著。很清楚,他們的最高統帥部已經完全掌握了組織大量機械化集團軍進攻的方法。”
科涅夫的方面軍向前長驅直入,與朱可夫的方面軍一起,在23天中向前神速挺進了600公里,擴大突破近1000公里,渡過奧得河並在對岸占領了戰役登入場。在23天的作戰中,僅烏克蘭第1方面軍就俘敵官兵43000人,殲敵15萬餘人,繳獲300多輛坦克和200多架飛機。科涅夫在神速的進攻中,還以巧妙的機動完整地奪取了西里西亞工業區,這是歐洲居魯爾區之後的第二大工業區。他的大軍越過奧得河後並未停息,而是一鼓作氣地又打到尼斯河,與朱可夫大軍一起對德國首都柏林形成威逼態勢。
史達林原來的意圖是讓紅軍統帥中最有聲望的朱可夫指揮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占領柏林,但由於德軍向首都集結百萬重兵,擺出了全力固守的架式,因此有必要讓科涅夫指揮的實力強大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也加入柏林方向作戰。由誰的部隊攻占柏林,成為擺在史達林面前的難題,因為這兩人都是戰功赫赫。他躊躇再三,最後決定讓這兩位統帥進行競爭,誰的部隊最先打到柏林,就讓其攻占柏林。為了爭奪攻占希特勒巢穴和德國首都的榮譽,朱可夫和科涅夫這兩位紅軍的最傑出統帥都使出了渾身解數(此事被蘇軍戲稱為"展開社會主義勞動競賽")。4月16日,進攻柏林的戰役開始後,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第一天中就發射了123萬發炮彈,這是迄今為止東線的最猛烈炮火,令德軍的倖存者們日後無不談虎色變,而科涅夫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稍後開始的炮火準備,比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更為猛烈,以致當毀滅性的炮火準備停止後,許多德軍士兵甚至小分隊都不顧指揮部的死守命令,紛紛溜之大吉。憑藉壓倒一切的炮火威力和強擊機撒布的煙幕掩護,科涅夫的大軍順利地渡過了尼斯河,突破了德軍防線,並打退了德軍以大量坦克進行的反衝擊。科涅夫命令他的兩個坦克集團軍司令員:脫離方面軍的主力部隊,更大膽地向戰役縱深挺進,不要顧及後方,因為他本人作為方面軍司令員,將在他們身後親自保障其後方的安全。隨後他接到史達林的電話,最高統帥告訴他,朱可夫的部隊遇到德軍的頑強抵抗,進攻受阻,詢問是否可以將朱可夫的兩個坦克集團軍調過來,通過他的方面軍打開的缺口向柏林方向突擊。科涅夫認為這將造成很大混亂,現在他這裡戰事發展順利,他完全可以自己手中的兩個坦克集團軍向柏林進攻。史達林表示同意,讓他把坦克集團軍轉向柏林。接完電話後,科涅夫立即向兩個坦克集團軍司令下達命令,讓他們向柏林方向迅猛發展進攻。兩個坦克集團軍接令後,立即風馳電掣地殺向柏林,於4月22日進抵柏林城郊。4月25日,烏克蘭第1方面軍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在波茨坦勝利會師,將柏林完全包圍,並在當天進抵易北河畔,同美軍實現了歷史性的“易北河會師”。烏克蘭第1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兩軍密切配合,經過激烈的巷戰,在5月2日攻克了法西斯德國的首都——柏林。
柏林之戰震撼了敵軍,各路德軍在首都陷落後大都停止抵抗,只在捷克境內還有一個德軍強大集團拒不投降,這就是舍爾納元帥指揮的“中央”集團軍群,它擁有近50個精銳師,總數近100萬人。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科涅夫強大的烏克蘭第1方面軍主力迅速向捷克境內出動,與烏克蘭第2、4方面軍一起會殲該敵。科涅夫以最快速度將他的部隊從柏林的廢墟中撤出,重新進行部署,隨著他一聲令下,烏克蘭第1方面軍以10個坦克軍、1600輛坦克向南方勇猛進擊。科涅夫的坦克兵前進得如此迅猛,以致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在毫無提防的情況下被蘇軍的先頭坦克部隊所殲滅,100萬德軍失去指揮,陷入混亂。5月9日,科涅夫的坦克部隊進抵布拉格,與城中的起義者和隨後到達烏克蘭第2、第4方面軍的部隊會師,收攏了對舍爾納主力集團的合圍圈。50多萬德軍走投無路,被迫放下武器。為慶祝布拉格的解放,蘇聯首都以324門火炮的24次齊射,鳴放了蘇德戰爭中最後一次慶祝戰功的禮炮。幾個小時後,莫斯科以1000門大炮齊鳴30響,慶祝衛國戰爭的勝利。
戰爭結束後,蘇聯政府在克里姆林宮舉行了為紅軍指揮員們慶功的盛大招待會。在衛國戰爭中立下戰功的紅軍將領們薈萃一堂,大廳中將星耀眼,勳章閃爍。莫洛托夫代表黨和政府發表講話,他向全場提議為紅軍光榮的統帥們乾杯。他最先提到朱可夫元帥,稱讚他的名字是與莫斯科、列寧格勒的保衛戰,解放華沙和攻克柏林聯繫在一起的。在全場報以熟烈掌聲後,莫洛托夫第二個提到的就是科涅夫元帥,他提議向烏克蘭戰役的英雄、布拉格的解放者祝賀,“科涅夫的軍隊與朱可夫元帥的軍隊一起沖入柏林!”與會者也報以熱烈的掌聲。戰爭期間蘇軍最高統帥部發布的命令中,朱可夫與科涅夫兩人的名字是最經常並列的;戰爭中,首都的人們聽到最多的是慶祝烏克蘭第1方面軍勝利的禮炮聲。
戰後,科涅夫元帥先後任克里姆林宮衛戍司令部特種部隊獨立團團長(相當於御林軍統帥)、國防部副部長兼陸軍總司令、國防部第一副部長兼華沙條約聯合武裝部隊總司令等職,從1952年起一直擔任蘇共中央委員,1973年逝世。
伊凡·斯捷潘諾維奇·科涅夫,曾經兩度獲得蘇聯英雄稱號,是蘇聯最高軍功獎——“勝利”勳章的獲得者之一。因為率領軍隊在捷克和蒙古作戰過,還獲得捷克斯洛伐克和蒙古英雄稱號。在解放捷克戰鬥中,他攻勢凌厲、精心指揮,為保留下許多橋樑和教堂等建築煞費苦心,捷克人因此對他深懷感激,並為他專門建造了一座紀念碑,以讓後人不忘拯救祖國的英雄。

二戰蘇軍名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