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煦

福煦

斐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1851年—1929年),法國陸軍統帥。畢業於綜合工科學校和陸軍大學。1911年任師長,1912年任軍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歷任集團軍司令、集團軍群司令、總參謀長,戰功卓著。戰爭末期,任協約國聯軍總司令,並晉升元帥,統一指揮英、法、美等國軍隊對德軍發起總攻,迫使德國求和,對協約國戰勝同盟國做出重大貢獻。生平有不少著作,曾提出勝利在於意志的觀點,後來認識到軍隊新裝備和機械化程度具有決定性作用,強調殲滅思想和集中優勢兵力原則。著有《戰爭原理》、《戰爭指南》等。

基本資料

福煦

姓名:福煦
生卒:1851年~1929年
描述:法國陸軍統帥
國籍:法國

個人概述

斐迪南·福煦(Ferdinand Foch,1851年—1929年),法國陸軍統帥。其父拿破崙·福煦,是拿破崙一世皇帝的旁系。1881年晉升少校,在參謀部三局任職。1887年,福煦畢業於法國高等軍事學院。1895年在高等軍事學院讀研究生。1896年——1900年任高等軍事學院教授。1900年晉升中校。1908年——1911年任高等軍事學院院長。1911年晉升中將,調任第13師師長。次年升任軍長。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任法軍第九集團軍司令、“北方”集團軍群司令、法軍總參謀長,戰爭後期任協約國聯軍總司令,對協約國最終戰勝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起了重大作用。1918年8月獲法國元帥軍銜。1919年起任協約國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戰後,獲英國陸軍元帥和波蘭元帥稱號。著有《作戰原則》等軍事著作。

職業生涯

1873年從巴黎綜合工科學校畢業後參軍。1885年入高等軍事學院,兩年後畢業到參謀部任職。不久,又入高等軍事學院攻讀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主要講授戰略課。1894年任教授,1908年以準將銜任院長,對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法國的軍事思想有 一定的影響。
1911年任師長,1912年任軍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福煦歷任第9集團軍司令、“北方”集團軍司令、法軍總參謀長,戰功卓著。特別是在馬恩河戰役中,他力排眾議,率軍以反擊手段成功地阻止了氣勢洶洶的德軍進攻,守住了陣地,使危在旦夕的巴轉危為安,被法國輿論界譽為“歐洲第一軍事家”。戰爭期間,協約國聯軍一度由於缺乏統一指揮,互不協調,而被德軍各個擊破。血的教訓使協約國首腦認識到了福煦所主張的建立統一的聯軍統帥部的重要性。1918年 4月,福照被指定為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統一指揮英、法、美等國軍隊對德軍發起總攻。在聯軍的強大攻勢下,德軍防線全面崩潰,被迫於11月7日打著白旗向聯軍投降。福煦為協約國戰勝盟國做出了重大貢獻。

1918年8月,獲法國元帥軍銜。他在戰後出席巴黎和會,任法國代表團首席軍事顧問,主張擴張法國領土。俄國十月革命後,積極策劃武裝干涉蘇俄。他曾獲英國元帥和波蘭元帥稱號,並被選為法蘭西科學院院士和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

個人榮譽

獲法國元帥軍銜,英國元帥,波蘭元帥。

個人影響

著有《戰爭原理》《戰爭指南》和《1914~1918年戰爭回憶 錄》等。1918年 4月,福照被指定為協約國聯軍總司令,統一指揮英、法、美等國軍隊對德軍發起總攻。在聯軍的強大攻勢下,德軍防線全面崩潰,被迫於11月7日打著白旗向聯軍投降。福煦為協約國戰勝盟國做出了重大貢獻。

人物評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