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

已,周代姒姓伯爵諸侯國,是夏禹王之後。封地位於現河南省開封市雍丘縣。已而英、 霍山師大起。已大風、攣踠、瘺癘治癒大風、攣踠、瘺、癘(等重病)。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東隅:指日出處,表示早年。莫為已甚不做得太過分。木已成舟樹木已經做成了船。

基本信息

部首筆畫

部首:己 部

外筆畫:0

總筆畫:3

已

五筆86:NNNN

五筆98:MNNN

倉頡:SU

筆順編號:515

四角號碼:15517

Unicode:CJK

統一漢字U+5DF4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匚乙(kuangyi) [ 漢字部件構造 ]:已

[ 筆順讀寫 ]:橫折、橫、豎彎鉤。

基本字義

⒈ 止,罷了:學不可以~。死而後~。

已

⒉表示過去:~經。事~至此。~往。業~。

⒊ 後來,過了一些時間,不多時:~忽不見。

⒋ 太,過:不為~甚。

⒌ 古同“以”。

諸候國

已,周代姒姓伯爵諸候國,是夏禹王之後。封地位於現河南省開封市雍丘縣。

詳細字義

〈動〉

⒈ (象形。象蛇形。一說原與“子”同字。本義:停止)

⒉ 同本義 [cease;stop]

雞鳴不已。——《詩·鄭風·風雨》。傳:“已,止也。”

德音不已。——《詩·小雅·南山有台》。傳:“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記·項羽本紀》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列子·湯問》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後漢書·列女傳》

其響之激越,良久乃已。——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記》

甘銷沉於二十載,風雨之鳴不已。——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夫婦誥》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⒊ 又如:不已

⒋ 完成,完畢 [finish]

已,成也。——《廣雅》

已事遄往。——《易·損》。註:“竟也。”

且曰吾已。——《左傳·昭公十三年》。註:’猶決竟也。”

有司已於事而竣。——《國語·齊語》。註:“畢也。”

幽賞未已,高談轉清。——唐 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⒌ 又如:已矣(完了,逝去)

⒍ 治癒 [cure]

已大風、攣踠、瘺癘治癒大風、攣踠、瘺、癘(等重病)。大風,麻風病。攣踠,手腳彎曲不能伸展。瘺,脖子腫。癘,惡瘡]。——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副〉

⒈ 已經 [already]——表示動作變化達到的程度

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⒉ 如:已裝不卸(喻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⒊ 以前 [before]。如:已先(從前;先前);已事(往事)

⒋ 罷了,算了 [well]。如:已乎(算了)

⒌ 太 [too]——表示程度

無已大康,職思其居。——《詩·唐風》

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⒍ 又 [also]——表示行為的頻率

周子居常云:“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世說新語》

⒎ 最終,終歸 [finally]

其所以貫理焉,雖億萬已不足以浹萬物之變。——《荀子》

⒏ 已而,然後 [then;after that]

庭中始為籬,已為牆。——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常用詞組

⒈ 已而 yǐ’ér

⑴ [soon]∶不久;後來。

突然雷電大作,已而大雨傾盆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 宋· 歐陽修《醉翁亭記》

已而英、 霍山師大起。—— 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⑵ [let it be]∶罷了;算了。

⑶ [sometimes…sometimes…]∶時而(疊用)

旁觀皆為之嘻笑,已而嘆駭,已而怒罵。——宋· 陳亮《甲辰答朱元晦書》

⒉ 已後 yǐhòu

[after;later] 同“以後”

已後典籍。——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⒊ 已經 yǐjīng

[already] 業已經過

夜已經很深了

⒋ 已來 yǐlái

[since] 同“以來”

自董卓已來。——《三國志·諸葛亮傳》

⒌ 已乃 yǐnǎi

[soon] 副詞。鏇即,不久

已乃發前兵。——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已乃勸輸巨室。

已乃分城而守。

⒍ 已去yǐqù

[afterwards;later] 表示從現在起到將來的時間。“已”同“以”。可譯成“以後”

從此已去。——唐· 李朝威《柳毅傳》

⒎ 已然 yǐrán

[have already become a fact;be already so] 已經如此;已經成為事實

與其補救於已然,不如防患於未然

⒏ 已甚 yǐshèn

[excessive;undue] 過分;過甚

不為已甚

⒐ 已往 yǐwǎng

[before;previously;in the past] 在過去

而今已矣!除吾死外,當無見期。——清· 袁枚《祭妹文》

⒑ 已矣 yǐyǐ

⑴ [finish;be over]

⑵ 語氣詞連用,加強語,表示事物的發展變化,可譯成“啦”

⑶ “已”為動詞,止,完結。“矣”為語氣詞“了”。“已矣”可譯成“完了”,“算了”

老夫已矣。——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而今已矣。——清· 袁枚《祭妹文》

⒒ 已知數 yǐzhīshù

翻譯

⒈ already

⒉ (used in old times) to end

康熙字典

【寅集中】【己字部】已 ·康熙筆畫:3·部外筆畫:0

【廣韻】羊己切【集韻】【韻會】【正韻】養里切,;音以。【玉篇】止也,畢也,訖也。【廣韻】成也。【集韻】卒事之辭。【易·損卦】已事遄往。又【玉篇】退也。【廣韻】去也,棄也。【書·堯典】試可乃已。【論語】三已之。又太也。【廣韻】已,甚也。【孟子】仲尼不為已甚者。【注】不欲為已甚,太過也。又【廣韻】過事語辭。【史記·灌夫傳】已然諾。

【注】索隱曰:謂已許諾,必使副其前言也。又【類篇】語已也。【增韻】語終辭。【前漢·梅福傳】亦無及已。又逾時曰已而。【史記·高帝紀】已而有娠。又與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漢·張良傳】殷事以畢。又【廣韻】【集韻】羊吏切,音異。義同。

相關成語

逼不得已逼:逼迫。迫不得已

斃而後已斃:倒下,死亡。指努力工作或為某一目的奮鬥終生,至死才罷休

不得已而用之用:使用。沒有辦法,只好採用這個辦法

不為已甚已甚:過分。不做過分的事,要適可而止。多指對人的譴責或處罰要適可而止

不得已而為之沒有辦法,只能這樣做。

不能自已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大勢已去大勢:事情發展的趨勢。有利的形勢已經喪失,前途已經沒有希望。

低回不已低回:徘徊留戀;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戀忘返。形容傷感難忘的心情。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東隅:指日出處,表示早年。桑榆:指日落處,表示晚年。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並不晚。

方寸已亂心已經亂了。

過為已甚過:過分;為:做;已甚:過頭。做得太過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革命,為人民奮鬥終身。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烈士:志向遠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並不衰減。

莫為已甚不做得太過分。多指對人的責備或責罰適可而止。

木已成舟樹木已經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墓木已拱墳墓上的樹木已有兩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這是罵人的話。後指人死了很久。

迫不得已被逼得沒有辦法,不得不這樣。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不殺掉慶父,魯國的災難不會停止。比喻不清除製造內亂的罪魁禍首,就得不到安寧。

如此而已如此:象這樣;而已:罷了。就是這樣罷了。

生生不已形容一切生物新陳代謝,永無停止。

死而後已已:停止。死了以後才罷手。形容為完成一種責任而奮鬥終身。

萬不得已表示無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一夔已足夔:古賢臣名,為舜時的典樂官。夔一人已足制樂。指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個就足夠了。

有加無已已:停止。不停地增加或事態發展越來越厲害。

意望已過已經超出了原先的願望。

安分守已規矩老實,守本分,不做違法的事。

稱賞不已賞:讚賞。不已:繼續不止。連連稱讚。

形近字

己:ji 三聲,自己。

巳:si四聲,巳時

拼音是y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