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漢字]

義[漢字]

中國華夏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義謂天下合宜之理,道謂天下通行之路。 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管子最早提出了“義”(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右國頌”,“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 最早是會意字。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示儀仗;“羊”表示祭祀品。本義:正義;我的威儀;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有義德之美。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義[漢字] 義[漢字]
義[漢字] 義[漢字]

● 義(義)yì ㄧˋ◎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不容辭。~無反顧。仗~執言。

◎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舉。~務。~憤。~演。見~勇為。~工。

◎ 情誼:~氣。恩~。~重如山。

◎ 意思,人對事物認識到的內容:意~。含~。釋~。微言大~。

◎ 指認為親屬的:~父。

◎ 人工製造的(人體的部分):~齒。~肢。◎ 姓。

字源字形

漢字演變 漢字演變
自右向左: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 自右向左: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

字源演變 字形對比

漢字詳解

義 [yì]

〈名〉

會意。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儀仗;“羊”表祭牲。本義:正義;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

同本義

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周易》

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

義不殺少。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度義而後動。——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 秦。(義,堅持正義。)—— 宋· 蘇洵《六國論》

又如:仗義(主持正義);義斷恩絕(恩情道義斷絕);義不容辭(道義上不容推辭)

情誼

違情義。——《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無情無義;忘恩負義;義義合合(團結和睦);義讓(為顧及情誼而相讓);義友(結義或聚義的友輩);義兄弟(結義的兄弟);義氣(為情誼而甘願替別人承擔風險或作自我犧牲的氣度)

意義;意思

見義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詞義

理 。

如:義以成命(國家的法令,必以義理為依據,方能施行);義薄雲天(義理高厚,直達雲天。形容道義極為隆盛)

1.

會意。從我,從羊。“我”是兵器,又表儀仗;“羊”表祭牲。本義:正義;合宜的道德、行為或道理。

2.

同本義

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周易》

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

義不殺少。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度義而後動。——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 秦。(義,堅持正義。)—— 宋· 蘇洵《六國論》

又如:仗義(主持正義);義斷恩絕(恩情道義斷絕);義不容辭(道義上不容推辭)

3.

情誼

違情義。——《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無情無義;忘恩負義;義義合合(團結和睦);義讓(為顧及情誼而相讓);義友(結義或聚義的友輩);義兄弟(結義的兄弟);義氣(為情誼而甘願替別人承擔風險或作自我犧牲的氣度)

4.

意義;意思

見義遠。——《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又如:詞義

5.

理 。

如:義以成命(國家的法令,必以義理為依據,方能施行);義薄雲天(義理高厚,直達雲天。形容道義極為隆盛)

6.

〈形〉

名義上的

隱士趙逸,來至京師, 汝南王拜為義父。——《洛陽伽藍記》

又如:義子(非親生之子,而認作父子或母子關係);義父(經拜認為父。非親生之父,即乾爹,假父)

與志願者有關的;由志願者組成的 。

如:義狀(起義的狀子);義軍;義從(志願的隨從)

善;美

宣昭義問。——《詩·大雅·文王》

又如:義問(善聲;美好的聲譽);義榮(由於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榮譽);義心(常存節義的心境)

用於施捨、救濟的;為公益而不取報酬的 。

如:義莊(舊指某些豪紳地主撥出部分田地,作為族產,以供祭祀辦學、救濟本族孤寡等費用);義田(為救助窮困者而購置的田地)

假的 。

如:義杖;義肢

1.

名義上的

隱士趙逸,來至京師, 汝南王拜為義父。——《洛陽伽藍記》

又如:義子(非親生之子,而認作父子或母子關係);義父(經拜認為父。非親生之父,即乾爹,假父)

2.

與志願者有關的;由志願者組成的 。

如:義狀(起義的狀子);義軍;義從(志願的隨從)

3.

善;美

宣昭義問。——《詩·大雅·文王》

又如:義問(善聲;美好的聲譽);義榮(由於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榮譽);義心(常存節義的心境)

4.

用於施捨、救濟的;為公益而不取報酬的 。

如:義莊(舊指某些豪紳地主撥出部分田地,作為族產,以供祭祀辦學、救濟本族孤寡等費用);義田(為救助窮困者而購置的田地)

5.

假的 。

如:義杖;義肢

義 [yí]

〈名〉

“儀”的古字)

儀容;狀貌

義,已之威儀也。——《說文》

說有義德之美也。——《賈子道德》

尚考大室之義。——《書·大傳》

署行義。——《漢書·高帝紀》。註:“行狀年紀也。”

又如:義淫(威儀隆盛);義節(儀節);義台(古行禮義之台)

儀制;法度 。

如:義刑(儀型。楷模;典範);義行(儀形。效法);義形(義刑);義事(謂度事之宜不行之);義度(儀則法度)

1.

“儀”的古字)

2.

儀容;狀貌

義,已之威儀也。——《說文》

說有義德之美也。——《賈子道德》

尚考大室之義。——《書·大傳》

署行義。——《漢書·高帝紀》。註:“行狀年紀也。”

又如:義淫(威儀隆盛);義節(儀節);義台(古行禮義之台)

3.

儀制;法度 。

如:義刑(儀型。楷模;典範);義行(儀形。效法);義形(義刑);義事(謂度事之宜不行之);義度(儀則法度)

詳細釋義

義字照片集錦 義字照片集錦

孟子則進一 步闡綜了“義”。他認為“信”和“果”都必須以“義”。《孟子·離婁下》:“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又:“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一日,請權貴祗候乾清門,出聲無律。公(袁可立)引咫尺之義折之。”

①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為:正義、道義、見義勇為。

②情意:義氣、信義、情義、無情無義。

③意思:意義、含義、字義、定義、斷章取義。

④撫養或拜認的親屬關係:義子、義父、義母。

⑤假的;人工做的:義肢、義齒。

⑥姓。

義 <名>

義與仲,在排序中為次,紀念:管仲,孔子,民間名號的習俗稱呼!

義,善也。引申之訓也。從我。從羊。威儀岀於己,故從我。董子曰。仁者,人也。義者,我也。謂仁必及人。義必由中,制也。從羊者,與善美同意。 】

儒家把“義”與“仁”、“禮”、“智”、“信”合在一起,稱為“五常”。其中的“仁義”成為封建道德的核心。《論語·里仁》:“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同本義義固不殺人。――《墨子·公輸》

義不殺少而殺眾 不可謂知類。——《墨子·公輸》

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引喻失義。――諸葛亮《出師表》

度義而後動。――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義,堅持正義。)――宋·蘇洵《六國論》

以忠義勉其子,過庭多長者之言。——明·錢謙益《袁可立父淮加贈尚寶司少卿》

又如:仗義(主持正義);義斷恩絕(恩情道義斷絕);義不容辭(道義上不容推辭)

情誼

義(義)yì

公正合宜的道德、道理或行為:正~。~憤填膺。~正辭嚴。見~勇為。多行不~,必自斃。

意思,含意:意~。字~。釋~。望文生~。

情誼:有情有~。

要以風義交情,皎如白日,知公者宜莫如昌。——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認作親屬的:~父。~女。〈引〉人工製造的(人體的一部分):~齒(鑲上的假牙)。~肢(裝配上的假肢)。

①應盡的責任:盡~務。

②不拿報酬的:~務勞動。

義yí 1.儀容;狀貌。2.儀制;法度。

姓氏

義也是姓氏的一種。在湖南、廣西的部分地區有一定使用義姓的人。

6.yì xīn ㄧˋ ㄒㄧㄣ

義心(義心)

(1).節義或道義之心。南朝·宋·顏延之《秋胡詩》:“南金豈不重,聊自意所輕。義心多苦調,密比金玉聲。” 前蜀 韋莊 《和薛先輩初秋寓懷》:“義心孤劍直,學海怒濤深。”明 黃道周《節寰袁公傳》:“當魏崔時,蓋無復然明義、真者。有之,則必自大司馬節寰袁公(袁可立)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今本軍師輔真聖主,得蒙上帝眷顧,以有當日之義心,乃有今日之義舉,無非為上帝基督爭體面,為上帝基督爭綱常也。”

(2).佛教語。因迷於事或迷於理而產生的疑惑不決之心。唐王維《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詩:“欲問義心義,遙知空病空。”

(3)周易學術交流論壇名稱。義心創建於2003年11月5日(癸未年壬戌月壬午日),為易學交流論壇。 義心論壇多年以來的做事原則是:踏踏實實做事不虛榮不浮誇;承諾是論壇最少存在60年不變;目標是一心一意打造中國最大最公正的免費易學預測交流學術論壇。

含義為:esen11為中文一心一意的意思。即,做事,做人都要有一種一心一意、專一、專心的態度。這裡包括對易學的態度,也包括做人、做其他事等。

示例

義不容辭 yì bù róng cí 道義上,兄友弟恭,不容許推辭。

〖例句〗關心愛護殘疾人是社會各界人士義不容辭的責任。

義憤填膺 yì fèn tián yīng 填:充滿。膺:胸膛。由正義而激發的憤怒充滿胸膛。

〖例句〗因為聽信虛假廣告的治療方法,她那雙原本美麗的眼睛失明了,聽到這件事情,人們無不義憤填膺。

義無反顧 yì wú fǎn gù 從道義上講只能勇往直前,不能回頭觀望或退縮。

〖例句〗學成回國後,他義無反顧的來到偏遠山區,他說:“ 這裡的人們需要我。”

義務 yìwù ①應盡的責任。②不要報酬的。

〖例句〗贍養老人是子女應盡的義務。

【義演】 yìyǎn 為正義或公益的事情籌款而舉行演出。

〖例句〗為援助受災地區的人民,文藝界組織了多場義演。

義正辭嚴 #yì zhèng cí yán 理由正當充分,措詞嚴正有力。

〖例句〗他在文章中義正辭嚴地批駁了反動文人的醜惡行徑。

相關詞語

源自《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商務印書館

1、義工:名 ① 自願參加的無報酬的公益性工作:學生們在居委會幹部指導下從事~。

② 從事義工的人:退休後他到福利院當起了~。

2、義捐:動 為正義或公益的事情而採取的捐獻錢物:開展救災~活動。

3、義軍:名 起義的或為正義而戰的軍隊。

4、義拍:動 為了給正義或公益事業籌款而拍賣物品,拍賣的物品往往是捐獻的。

5、義診:動 ① 為了給正義或公益的事情捐款而設門診給人治病。

② 醫生無報酬的給人治病。

6、義戰:名 正義的戰爭。

7、義務教育:國家在法律中規定一定年齡的少年兒童必須受到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8、義賽:動 為了給正義或公益事業籌款而舉行體育比賽。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未集中】【羊字部】義 · 康熙筆畫:0 ·部外筆畫:0

《廣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議。《說文》己之威儀也。從我羊。《注》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從羊。《釋名》義,宜也。裁製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
又《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又《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為名,其別最多。仗正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與眾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之類是也。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合眾物為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又義渠,戎國地。《史記·秦本紀》伐義渠,虜其主。《注》寧廣二州,春秋及戰國時為義渠,戎國之地也。
又姓。《前漢·酷吏傳》義縱,何東人。
又與誼同。《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
又與儀通。《前漢·鄒陽傳》使東牟朱虛東褒義父之後。《注》應劭曰:邾儀父也。師古曰:義讀曰儀。
又與宜同。《韻補》周官凡殺人而義者,史記君義嗣,魚羈切。
又《韻補》葉牛何切。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古文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陂音坡。◎按說文在我部。今從正字通倂入。

說文解字

義的源字是羊在上,下邊是人手持戈。上面的羊,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形,上邊兩點左右均分,中間也是左右對稱,象徵公平之意。第二種解釋是祭祀的羊,表達的是信仰。而下邊是持戈的武士,也可以是我的意思。源字的意思就是:為了公平(或信仰)而戰鬥,對個人則是我為公平(或信仰)而戰鬥。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卷十二】【我部】義

己之威儀也。從我羊。羛,《墨翟書》義從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內黃北二十里。宜寄切〖注〗臣鉉等曰:此與善同意,故從羊。

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己之威義也。言己者,以字之從我也。己,中宮。象人腹。故謂身曰己。義各本作儀。今正。古者威儀字作義。今仁義字用之。儀者,度也。今威儀字用之。誼者,人所宜也。今情誼字用之。鄭司農注周禮肆師。古者書儀但為義。今時所謂義為誼。是謂義為古文威儀字。誼為古文仁義字。故許各仍古訓。而訓儀為度。凡儀象,儀匹,引申於此。非威儀字也。古經轉寫旣久。餚襍難辨。據鄭,許之言可以知其意。威義古分言之者,如北宮文子云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義,詩言令義令色,無非無義是也。威義連文不分者,則隨處而是。但今無不作儀矣。毛詩。威義棣棣。不可選也。傳曰。君子望之儼然可畏。禮容俯仰各有宜耳。棣棣,富而閒習也。不可選,物有其容不可數也。義之本訓謂禮容各得其宜。禮容得宜則善矣。故文王,我將毛傳皆曰。義,善也。引申之訓也。從我。從羊。威儀岀於己,故從我。董子曰。仁者,人也。義者,我也。謂仁必及人。義必由中,制也。從羊者,與善美同意。宜寄切。古音在十七部。羛,《墨翟書》義從弗。墨翟書,藝文志所謂墨子七十一篇也。今存者五十三篇。義無作羛者。葢歲久無存焉爾。從弗者,葢取矯弗合宜之意。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此以地名證羛字。又箸其方音也。凡古地名多依䚻俗方語。如蓮勺呼輦酌。單水呼班水。鮦陽呼紂陽。大末呼闥末。剡呼舌剡反。酈呼蹢躅之蹢。曲逆呼去遇。如是者不可枚數。羛陽讀若錡,同也。然注家皆讀羛陽,虛宜切。與錡音稍不同也。今屬鄴本內黃北二十里鄉也。近此十二字。乃後人箋記之語。非許語也。鄴,內黃皆魏郡屬縣。羛陽悧本在內黃北二十里。司馬紹統郡國志曰:魏郡內黃有羛陽聚。劉注。世祖破五校處。光武紀大破五校於羛陽降之。李注。羛陽聚屬魏郡。故城在今相州堯城縣東。諸本有作茀者,誤也。左傳。晉荀盈如齊逆女。還。卒於戲陽。杜注。內黃縣此有戲陽城。按漢晉皆在內黃北。魏地形志無內黃縣。當是倂於鄴。則羛陽亦在鄴矣。故知必後人箋記語也。戲羛音同。許宜反。左氏傳。有戲陽速。則戲陽又為氏姓。

義和乂的區別

很多人把乂寫成義,認為是一個意思,其實乂是交匯之意。義字沒有這個意思,“義”的繁體字與“乂”完全不同,現在的簡體“義”實為“乂+丶”。宋太宗是趙光義,不是趙光乂。湖南省宜章縣,古叫乂章,大小章水交匯之意。很多資料寫成義章其實是錯誤的。

姓氏“義”

義,是一種姓氏,比如義院輝。位於湖南南部的江永縣上江圩鎮葛覃村就是典型姓“義”的村落,姓“義”的大多屬於瑤族。

方言

潮汕話

義[漢字] 義[漢字]

宜6

粵語

義[漢字] 義[漢字]

溫州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