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

屹,漢字,形聲字,從山,乞聲。形容山勢高聳,喻堅定不可動搖。明·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自公(袁可立)倡議,而新舊兩城屹立如金湯。在山西方言中,“屹”(也可寫成“圪”)字的發音是gēt,入聲。這一點在北方方言中比較罕見,除淮北的江淮官話有類似的入聲(但源頭並不一樣),就是山西及周邊縣市的晉語存有入聲。屹是一個常用字,在許多的山西方言辭彙中皆可以用到此字。可以加在動詞、名詞之前,使用範圍很廣。加在動詞之前時,可表示“稍微”的意思,如:“讓我屹躺屹躺”(讓我稍微睡一會兒),但通常只是為了把單音節字,構成雙音節詞。

基本信息

詳細解釋

屹yì
屹
〈形〉
(1)(形聲。從山,乞聲。本義:山勢直立高聳的樣子)
(2)同本義。後泛指聳立的[towering]
屹山峙以迂郁。(迂郁:盤曲的樣子。)——王延壽《魯靈光殿賦》
(3)又如:屹仡(挺拔雄勁的樣子);屹峙(聳立)
(4)堅定不移的[firm]。如:屹若長城
常用詞組
屹立、屹然

文獻記載

康熙字典《廣韻》魚訖切《集韻》逆乙切《韻會》《正韻》魚乞切,音仡。屹崪,山貌。《正字通》山獨立壯武貌。《集韻》或作阣。

方言集匯

粵語:ngat6
◎客家話:[海陸豐腔]ngiet7[梅州腔]nget7ngiat7[寶安腔]nget7[客語拼音字彙]ngiat5[台灣四縣腔]ngiet7[客英字典]ngiet7
潮州話:ngeg4(ngurk)[揭陽、潮陽]ngiag4(ngiak)

山西方言:“屹”(也可寫成“圪”)發音gēt,入聲。

拼音是y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