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年蒿

山道年蒿

山道年蒿,出自《中國藥植圖鑑》拼音名:ShānDàoNiánHāo英文名:SantonicaWormseed別名:驅蛔蒿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蛔蒿的花蕾。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riphidumcinum(BergetPoljak.)Pol-jak.[ArtemisiacinaBerg].採收和儲藏:一般在8-9月花蕾含苞欲放時採收,以外觀由綠色變為黃綠色、頂端由尖而長變為圓而鈍、手握一把已不發粘、手鬆則刷的散開時最為適宜。如花蕾成熟時間先後參差不齊,應分批採收。採得的花蕾,需立即利用火炕、烤菸房、乾燥室等烘乾,或攤開放通風處迅速陰乾,不可日曬或堆放。

概述

山道年蒿山道年蒿

生境分布:生於土層深厚、土壤肥沃、透水良好的砂質土或質灰壤土。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部分地區和新疆有引種栽培。

藥理作用:山道年能興奮蛔蟲神經節,使其肌肉發生痙攣性收縮,因而不能附著於腸黏膜,而被瀉藥排出,排出的蟲體都是活動的。

毒性:山道年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為250-400mg/kg。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驅蟲。主蛔蟲病;曉早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9g;或製成片劑及糖漿。

各家論述:《中國藥植圖鑑》:為驅腸蟲劑。對蛔蟲有特效,對蟯蟲效較次。

摘錄:《中華本草》

原形態

山道年蒿山道年蒿
多年生草本。主根細或略粗,木千周,垂直;根狀莖短,具多年生木質菪養枝,營養枝灰褐色,初時被灰白色蛛絲狀柔毛,後脫落無毛。莖數枚或多枚,細、直立或下部稍彎曲,高20-40(-70)cm,具縱棱,下半部褐色,有光澤,上半部灰綠色;中部或下部開始分枝,枝細,斜向上;莖、枝初時被灰白色;中部或下部開始分枝,枝細,斜向上;莖、枝初時被灰白色蛛絲狀柔毛,後光滑。葉互生,小形,羽關深裂;莖下部葉與營養枝葉葉柄長2-4cm,葉片卵形或長卵形,長3-6cm,寬1.5-4.5cm,二(至三)回羽狀分裂,每側有裂片3-4枚,小裂片狹線狀披針形,長2-5mm,具短尖頭,有時基部小裂片再分裂出1-2枚小裂片;中部葉卵形,-(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有羽狀全裂的假托葉;上部葉與苞片葉分裂或不分裂,狹線形。頭狀花序橢圓狀卵形或長卵形,無梗,直徑2mm,在小枝上排列成密集的穗狀,並在莖上組成狹窄而緊密的圓錐花序;總苞片4-5層,外層總苞片小,卵形,背面綠色,近無毛,邊膜質,中、內層總苞片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無毛,邊寬膜質或近半膜質;兩性花3-5朵,花冠管狀,黃色,檐部紅色,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線狀披針形,基部具短尖頭,花柱近與花冠等長,先端稍叉開,具疣點及睫毛。瘦果,小、卵形,稍扁,無冠毛。花果期8-10月。

化學成份

本品全草含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咖啡酸(caffeicacid)。花含α-山道年(α-santonin)1%-3.5%,苦艾素(artemisin)及揮髮油1%-3%[油中主要為1,8-桉葉素(1,8-cineole)]等。葉中也含少量的α-山道年。本品中還分離到β-山道年(β-cintonin),3,4,5,7-四羥基-3-甲氧基黃酮-7-葡萄糖甙(transilin),及其他的甙元

藥理作用

山道年蒿山道年蒿
1.抗瘧作用:山道年蒿乙醚提取中性部分和其稀醇浸膏對鼠瘧、猴瘧和人瘧均呈顯著抗瘧作用。體內試驗表明,山道年蒿素對瘧原蟲紅細胞內期有殺滅作用,而對紅細胞外期和紅細胞前期無效。山道年蒿素具有快速抑制原蟲成熟的作用。蒿甲醚乳劑的抗瘧效果優於還原山道年蒿素琥珀酸鈉水劑,是治療兇險型瘧疾的理想劑型。山道年蒿琥酯2.5、5、10、15mg/kg,2次/天,連續3天,皮膚外搽,治療猴瘧均有不同程度療效。5、10mg/kg,2次/天,連續10天,皮膚外搽即可使猴瘧轉陰。加入適量促透氮酮,可提高抗瘧作用。脫羰山道年蒿素和碳雜脫羰山道年蒿素對小鼠體內的伯氏瘧原蟲K173株的ED50和ED90分別為12.6mg/kg和25.8mg/kg。體外試驗表明,山道年蒿素可明顯抑制惡性瘧原蟲無性體的生長,有直接殺傷作用。山道年蒿素、蒿甲醚和氯喹對惡性瘧原蟲的IC50分別為75.2,29.4.和43.2nmol/L。山道年蒿素酯鈉對惡性瘧原蟲6個分離株(包括抗氯喹株)有抑制作用。

2.抗菌作用:山道年蒿水煎液對表皮葡萄球菌、卡他球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有較強的抑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結核稈菌等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山道年蒿揮髮油在0.25%濃度時,對所有皮膚癬菌有抑菌作用,在1%濃度時,對所有皮膚癬菌有殺菌作用。山道年蒿素有抗流感病毒的作用。山道年蒿酯鈉對金葡萄、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卡他球菌,甲型和乙型副傷寒稈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山道年蒿中的谷甾醇和豆甾醇亦有抗病毒作用。

山道年蒿山道年蒿

3.抗寄生蟲作用:山道年蒿乙醚提取物、稀醇浸膏及山道年蒿素對鼠瘧、猴瘧、人瘧均呈顯著抗瘧作用。體外培養提示,山道年蒿素對瘧原蟲有直接殺滅作用。電鏡觀察證明,山道年蒿素主要作用於瘧原蟲紅細胞內期無性體的膜相結構,首先作用於食物色膜、表膜和線粒體膜,其次是核膜和內質網。此外對核內染色體亦有影響。由於食物泡膜發生變化,阻斷了瘧原蟲攝取營養的早期階段,使瘧原蟲迅速發生胺基酸飢餓,形成自噬泡,並不斷排出體外,使泡漿大量損失,內部結構瓦解而死亡。山道年蒿素對間日瘧、惡性瘧及抗氯喹地區惡性瘧均有療效高、退熱及原蟲轉陰時間快的特點,尤其適於搶救兇險性瘧疾,但復燃率高。此外,山道年蒿尚有抗血吸蟲及鉤端螺鏇體作用。

4.解熱作用:用蒸餾法製備的山道年蒿注射液,對百、白、破三聯疫苗致熱的家兔有明顯的解熱作用。山道年蒿與金銀花組方,利用蒸餾法製備的青銀注射液,對傷寒、副傷寒甲、乙三聯菌苗致熱的家免,有比單味山道年蒿注射液更為顯著的退熱效果,其降溫特點迅速而持久,優於柴胡安痛定注射液對照組。金銀花與山道年蒿有協同解熱作用。

5.免疫作用:用小鼠足墊試驗、淋巴細胞轉化試驗、兔疫特異玫瑰花試驗和溶血空斑試驗等4項免疫指標觀察山道年蒿素的免疫作用,發現山道年蒿素對體液免疫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細胞免疫有促進作用,可能具有免疫調節作。山道年蒿素、蒿甲醚有促進脾TS細胞增殖功能。肌肉注射蒿甲醚對Begle大外周血T、B、Tu及Tr淋巴細胞亦有明顯抑制作用。亦明顯降低正常小鼠血清IgG含量、增加脾臟重量。降低雞紅細胞致敏小鼠血清IgG含量。靜脈注射山道年蒿素50-100mg/kg能顯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率(50.2-53.1%)和吞噬指數(1.58-1.91)。山道年蒿素還可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促進細胞免疫作用。山道年蒿琥酯可促進Ts細胞增殖,抑制TE細胞產生,阻止白細胞介素及各種炎症介質的釋放,從而起到免疫調節作用。

附方

山道年蒿山道年蒿
①治溫病夜熱早涼,熱退無汗,熱自陰來者:山道年蒿二錢,鱉甲五錢,細生地四錢,知母二錢,丹皮三錢。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溫病條辨》山道年蒿鱉甲湯)

②治少陽三焦濕遏熱郁,氣機不暢,胸痞作嘔,寒熱如瘧者:山道年蒿腦錢半至二錢,淡竹茹三錢,仙半夏錢半,赤茯苓三錢,青子芩錢半至三錢,生枳殼錢半,陳廣皮錢半,碧玉散(包)三錢。水煎服。(《通俗傷寒論》蒿芩清膽湯)

③治骨蒸勞,體瘦、發渴、寒熱:山道年蒿一斤(取葉曝乾,搗羅為末),桃仁一斤(酒浸,去皮尖,麩炒令黃.研爛),甘草半(五)兩(生搗羅為末)。另以童子小便三斗,於瓷瓮中盛,於糠火上煎令如稀餳,卻傾於銅器中,下諸藥,又於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攪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每日空心溫童子小便下三十丸,日晚再服。(《聖惠方》山道年蒿圓)

④治勞瘦:山道年蒿(細銼)嫩者一升,以水三升,童子小便五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酒下,不以時。(《雞峰普濟方》山道年蒿煎)

⑤治虛勞,盜汗、煩熱、口乾:山道年蒿一斤,取汁熬膏,入人參末、麥冬末各一兩,熬至可丸,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後米飲下二十丸。(《聖濟總錄》山道年蒿丸)

⑥治瘧疾寒熱:山道年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補缺肘後方》)

⑦治虛勞久瘧:山道年蒿搗汁,煎過,如常釀酒飲。(《綱目》山道年蒿酒)

⑧治溫瘧痰甚,但熱不寒:山道年蒿二兩(童子小便浸焙),黃丹半兩。為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仁存堂經驗方》)

⑨治少陽瘧疾,暮熱早涼,汗解渴飲,脈左弦,偏於熱重者:山道年蒿三錢,知母二錢,桑葉二錢,鱉甲五錢,丹皮二錢,花粉二錢。水五杯,煮取二杯。瘧來前,分二次溫服。(《溫病條辨》山道年蒿鱉甲湯)

文獻選錄

山道年蒿山道年蒿
《備急千金要方》:“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

《日用本草》:“消水谷。”

《滇南本草》:“行肝氣,治偏墜氣疼,利小便。”

《得配本草》:“利腸胃,通血脈,除隔中臭氣。”

《本經逢原》:同蒿氣濁,能助相火,禹錫言多食動風氣,熏人心,令人氣滿。《千金》言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者,是指素稟火衰而言,若腎氣本旺,不無助火之患。

栽培

山道年蒿山道年蒿
生物學特性:山道年蒿的抗寒力較強,在濃陽地區基部覆土可以安全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以中性或微鹼笥的砂質壤土為宜。

栽培技術:繁殖方法,主要用種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兩種。直播可採用冬播和春播。冬播在北方於10月未封凍前播種;春播在剛化凍時播行距48-60cm,覆土1cm,每1hm2播種量450-540g。育苗可於冬末或早春2-3月播種,播種前先澆1次透水,待水滲下後,可立即開溝條播,行距17-20cm,覆細土1cm,以後需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待苗高6-10cm時即可移栽。移栽一般在清明前後進行,按行距60cm、株距50cm定植。

田間管理:直播的在苗高7-10cm時,按株距33cm,留苗1-3株,並及時除草鬆土,苗鬆土,苗高30cm左右時,每1hm2可施過磷酸鈣150kg,硫酸銨150kg,溝施,注意勿撒在苗上,以免燒苗。苗期及孕蕾期要注意澆水。進入雨季後需注意排水,以防爛根。

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爛根病。須選乾旱地區種植,並注意排水。蟲害有紅蜘蛛及堅固耐用蒿夜蛾。可用化學藥劑防治。

鑑別

山道年蒿山道年蒿
性狀鑑別:莖類圓柱形,長短一一,直徑可達5mm。綠色,表面有縱棱,可見互生的枝、葉或葉基。上部有較密的柔毛。質堅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中央有白色髓。葉皺縮或已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線形,兩面均被柔毛。頭狀花序較多,半球形,直徑3-6mm,總花梗細瘦,總苞葉線形,總苞片2-3列,邊緣有白色寬膜片,背面被短柔毛;花托卵形;邊緣為雌花,內層花兩性,均為管狀。成熟花序可見倒卵形的瘦果。氣濃香,味微苦。

顯微鑑別:莖橫切面:多邊形。表皮一列細胞,外被丁字毛,細胞多徑向,較長。內皮層凱氏點明顯。維管束鞘纖維壁厚木化。韌皮部較寬。形成層不明顯。維管束排列成環,導管多邊形,2-12個成群,排列成單列。木纖維分布面積大,細胞壁厚化。射線單列,胞腔內有內含物。樹脂道散生髓部。髓大,周邊的細胞壁厚化。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外被角質層;赤見多數丁字毛或其殘基;上、下表皮均有氣孔,但以下表皮較多。柵欄組織1-2列細胞,海綿組織數列細胞。主脈處表皮下具厚角組織。主脈維管束常為1束。樹脂道散生在柵欄組織

粉末特徵:灰白色。①非腺毛甚多,多丁字形,長3-5mm,無色,表面光滑,胞壁微厚。②纖維多碎斷,成束或單個散在,直徑9-36μm,胞壁厚略彎曲,腔狹,紋孔稀少或缺。③導管少見,以網紋導管為主,赤有螺紋、梯紋和具緣紋孔,直徑12-35μm。④結晶甚多,單個,形狀不一,大小為23-92μm,不溶於鹽酸。⑤薄壁細胞多數,四邊形,多邊形或類圓形,無色,有少數紋孔。

中藥材(七)

中藥在中國古籍中通稱“本草”。中國最早的一部中藥學專著是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唐代由政府頒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