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韋

瓦韋

瓦韋,別名劍丹、七星草、骨牌草、小葉骨牌草、七星劍、小舌頭草、細骨牌草、大金刀、千隻眼、泡泡草、小肺筋。為水龍骨科植物瓦韋的全草。夏、秋季採收帶根莖全草,洗淨,曬乾或鮮用。乾燥全草,常多株卷集成團。根莖橫生,柱狀,外被鬚根及鱗片;葉線狀披針形,土黃色至綠色,皺縮捲曲,沿兩邊向背面反卷;孢子囊群10-20餘個,排列於葉背成2行。味淡弱,根莖味苦。以乾燥、綠色、背有棕色孢子囊群者為佳。主治: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止血。主小兒高熱;驚風;咽喉腫痛;癰腫瘡瘍;毒蛇咬傷;小便淋瀝澀痛;尿血;咳嗽咳血,還能治理口腔潰瘍。

基本信息

概述

瓦韋瓦韋
瓦韋出自《唐本草》。
瓦韋多年生草本,植株高6-20cm。根莖粗而橫生,密被黑色鱗片,下部卵形,向頂部長鑽形,邊緣有齒。葉遠生,有短柄或幾無柄;葉片革質,條狀披針cm,寬6-13mm,短漸尖或銳尖頭,基部漸變狹,楔形,通常無毛或下面偶有1-2鱗片;葉脈不明顯,孢子囊群直徑約3mm,位於中脈與葉邊之間,稍近葉邊,彼此接近;幼時有盾狀隔絲覆蓋 。

藥品簡述

瓦韋瓦韋

藥名:瓦韋。
漢語拼音:wawei。
英文名:HerbofThunberg'sLepisorus,Thunberg'sLepisorus。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pisorusthunbergianus(Kaulf.)Ching[PleopeltisthunbergianaKaulf.]
功效分類:清熱燥濕藥
科屬分類:水龍骨科
別名:劍丹、七星草、骨牌草、小葉骨牌草、七星劍、小舌頭草、細骨牌草、大金刀、千隻眼、泡泡草、小肺筋。
性味:寒;苦。
歸經:肺經小腸經
功能:清熱解毒;利尿通淋;止血。
主治:小兒高熱;驚風;咽喉腫痛;癰腫瘡瘍;毒蛇咬傷;小便淋瀝澀痛;尿血;咳嗽咳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煅存性研末撒。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50-1400m的林中樹幹、石上或瓦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東、西南及陝西、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藥材基源:為水龍骨科植物瓦韋的全草。
採收儲藏:夏、秋季採收帶根莖全草,洗淨,曬乾或鮮用。
炮製方法:

用藥禁忌

凡中寒泄瀉者忌用。

中藥化學成分

含脫皮甾酮(ecdysterone)。

藥理作用

瓦韋瓦韋
1、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綠膿桿菌及福氏痢疾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所含成分蛻皮甾酮對動物有降低血糖及膽固醇的作用。
2、分析植物藥有效成分脫皮甾酮對實驗性兔創傷模型的促愈作用。
方法:將21隻紐西蘭兔隨機分為3組,每組7隻。每隻兔製備成含有4個全皮層缺損的創傷模型後,每個創傷缺損分別予以正常對照、地塞米松、脫皮甾酮、雲南白藥處理,分別於造模後3、6、9天分批處死3組兔,取創傷缺損局部組織,做超薄切片,電鏡對比觀察不同時間各處理因素對傷口作用的差別。結果:術後3天,各處理因素創面癒合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術後6、9天,脫皮甾酮組、雲南白藥組分別與地塞米松組、正常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正常組、地塞米松組與雲南白藥組比較,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電鏡觀察顯示,創傷早期各處理因素創面均以組織及細胞崩解為主;術後6、9天觀察到脫皮甾酮組與雲南白藥組較其他2組明顯促進毛細血管及成纖維細胞生成,促膠原纖維形成;脫皮甾酮組與雲南白藥組比較,促愈效果相似。
結論:脫皮甾酮對實驗性兔創傷缺損模型有明顯促愈作用,可為臨床促愈用藥的篩選提供新思路

常用選方

瓦韋瓦韋
1、治咳嗽吐血:瓦韋葉,刷去孢子囊群,煎湯服。(《浙江民間草藥》)
2、治走馬牙疳:瓦韋連根煅灰存性塗敷。(《浙江民間草藥》) 
3、治小兒驚風:鮮瓦韋一至三兩。水煎液沖紅糖,每日早晚飯前各服1次。(江西《草藥手冊》)
4、治眼目星翳:雞蛋一個,破一頭,將瓦韋粗末塞入,用紙封口,煮熟,去草食蛋。(江西《草藥手冊》)
5、治發燒:瓦韋兌酒搗爛,取汁服。(《貴州草藥》)
6、治尿路感染,小便澀痛,尿血:瓦韋、蒲黃各三錢,茅根一兩。水煎服。
7、治瘡癰腫毒:瓦韋三錢,水煎服;或鮮瓦韋適量,搗爛外敷。
8、治外傷出血:瓦韋適量,焙乾,研細末,撒敷傷口。
9、解硫黃中毒:瓦韋三錢。水煎服。(②方以下出《寧夏中草藥手冊》)

文獻論述

瓦韋瓦韋
1、《唐本草》:療淋。
2、《植物名實圖考》:治跌打損傷,酒煎服。
3、《江蘇藥植志》:有止血作用。
4、《浙江民間草藥》:止咳嗽吐血。
5、《中國藥植圖鑑》:治痢。
6、《廣西藥植名錄》:利尿、治蛇傷。

生藥材鑑定

瓦韋瓦韋
性狀鑑別
本品多破碎或皺縮,草綠色,完整的葉片展平後呈倒卵形至寬披針形,長4.5-9.5cm,寬1.5-3.5cm;光端鈍,基部楔形;中上部邊緣有粗鋸齒,下部全緣;三出脈風吹草動央主脈明顯,兩面均有柔毛;具短葉柄,葉片常下延至葉柄基部;薄革質,質脆易碎。
顯微鑑別
葉橫切面:表皮細胞曲一列類方形細胞組成,外壁稍厚,基外方被有蠟質。上下表皮的氣孔為不定式,以下表皮為多,並布有多細胞組成的腺毛和5-11個細胞組成的非腺毛,下表皮尚有腺鱗分布。柵欄組織細胞2-3列,以2裂者多見,不通過中脈。海綿組織,排列疏鬆。主脈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窄,外側有纖維束帶,木質部導管徑向排列,內側為木薄壁細胞群 。

藥用植物栽培

瓦韋瓦韋
育苗

苗床育苗:瓦韋種子在20℃溫度下的發芽勢和發芽率最高。播種期一般在春季氣溫15℃時進行。播種前要除去種子冠毛,經風選或水選,浸種一天后晾乾。育苗的苗床要下整細碎,整地時施入一些腐熟廄肥;播種時每隔5~7厘米用棍子在苗床面上輕劃2~3毫米深的溝,將種子播入溝內(也可直接撒播在畦面上),輕輕拍壓,使之與土壤結合緊密,用噴壺淋水後,用塑膠薄膜覆蓋。每公頃播種15千克,出苗可供20公頃大田栽種。播種後保持床土濕潤,4~5天后出苗,30天以後選取具有10片真葉的苗移栽。

砂培育苗:將選好的種子用50℃熱水浸泡4小時,取出放在盛有粗砂的盤子中,在溫度25℃,濕度75%的正常情況下催芽,待長出1~2片真葉,根莖1厘米時定植。

扦插育苗:用現蕾前尚未木質化的莖根部作插穗。苗床宜用砂土,可摻入一些塘泥。插穗剪取具有2~3節的枝條,插入木棍搗成的小洞中後壓實,留出芽節。密度為3×5厘米左右。苗床要遮蔭,7天左右生根。

栽植管理

大田定植前,開條溝施一些土雜肥做基肥。栽植株行距為50×15厘米,每畝約8000~10000株草。苗高10厘米後,可不斷打頂摘心,促使多分枝。整個生長期,特別是幼苗期,要注意水分管理。生長旺期,可適時追肥2~3次,並結合進行中耕除草培土。割葉前半個月施複合肥,以提高葉片甜度 。

採收與圈種

葉收穫期應根據栽培地氣候條件,栽培技術而定。當植株出現花蕾時,是葉片含菊糖甙量最高的時候,應及時收穫。收割時從離地面20厘米處割斷,自然越冬的可留些葉子保護越冬。

中藥材(七)

中藥在中國古籍中通稱“本草”。中國最早的一部中藥學專著是漢代的《神農本草經》,唐代由政府頒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

瓦韋屬植物

附生蕨類。根狀莖粗壯,橫走,密被鱗片;鱗片卵圓形,卵狀披針形或鑽狀披針形,黑褐色,不透明或粗篩孔狀透明,全緣或具長短不一的鋸齒。本屬約有70餘種,主要分布亞洲東部,少數到非洲。中國現知68種,廣布全國各地,是本屬的分布中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