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學院

安徽中醫學院

安徽中醫藥大學更名前為安徽中醫學院,2013年,經中國教育部批准,安徽中醫學院升格更名為安徽中醫藥大學。2014年4月,被列入安徽省高校編製備案制管理試點單位。安徽中醫藥大學坐落於全國四大科教基地之一的安徽省合肥市,學校是具有博士學位授權資格單位、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安徽)基地、國家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碩士研究生推薦免試單位,是安徽省第七、第八、第九屆文明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安徽中醫學院 安徽中醫學院
安徽中醫藥大學創建於1959年,其前身為1952年創立的安徽省中醫進修班(學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醫學院,郭沫若先生題寫校名。1970年,安徽中醫學院併入安徽醫學院。1975年,國家教育部批准恢復安徽中醫學院。
2000年,安徽省醫藥學校併入安徽中醫學院。2005年以良好成績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09年學校以優異成績全國第三家通過國家教育部中醫學專業試點認證。2011年,安徽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醫學院的基礎上組建成立安徽省中醫藥科學院。2013年,經中國教育部批准,安徽中醫學院升格更名為安徽中醫藥大學 。

學術研究

科研建設

安徽中醫藥大學是具有博士學位授權資格單位、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單位、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安徽)基地、國家中醫藥國際合作基地、國家藥品臨床研究基地、碩士研究生推薦免試單位,是安徽省第七、第八、第九屆文明單位。
2008-2013年,安徽中醫藥大學共承擔各級各類項目1400餘項,其中承擔國家“973”計畫、國家“86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90項,科研經費2億餘元;取得研究成果300餘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7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

研究機構

安徽中醫學院 安徽中醫學院
安徽中醫藥大學的重點研究中心包括:省部共建新安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現代中藥安徽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現代中醫內科套用基礎與開發研究實驗室,針灸基礎與技術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現代中藥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中藥研究與開發重點實驗室,數位化影像技術實驗室,神經生物學(針灸)實驗室,免疫實驗室,細胞分子生物學(腦病)實驗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氣虛證重點研究室,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現代中藥安徽省重點實驗室。
至2013年,安徽中醫藥大學有4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24個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藥材科技產業戰略聯盟,成功舉辦中醫藥科技創新與新安醫學研究國際論壇、針灸經絡50年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等有較大影響的國際學術會議,被國家科學技術部授予“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稱號,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中醫藥科技管理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學術交流

至2013年,安徽中醫藥大學與美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1個醫療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1994年獲準招收國外留學生,先後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員來校攻讀碩士、學士學位以及臨床研修,與美國、瑞典、新加坡、日本、韓國及港澳台地區的院校開展學者互訪和學生交流活動。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至2013年,安徽中醫藥大學有全日制在校生11043人(其中碩士生820人),有13個二級學院(部)、2所直屬附屬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
護理學院 護理學專業創辦於1990年,是全國高等中醫院校中較早開設護理專業的院校之一,2002年增招了美容醫學專業,護理學院下設四個科級建制(辦公室、教學、實習、團總支)、三個教研室(護理學教研室、中醫護理學教研室、美容醫學教研室)和一個實驗教學中心。護理學院設護理學及中西醫臨床醫學(美容醫學方向)兩大專業,其專業包括護理學本科、護理學本科(涉外護理方向)、護理學專升本、護理學專科及中西醫臨床(美容醫學方向)本科。
中醫臨床學院 前身為中醫系,創辦於1959年,是安徽中醫學院建校以來開辦最早的系,1997年更名為臨床醫學一系,2004年更名為中醫臨床學院,有本科專業(方向)5個,碩士點6個,博士生聯合培養基地2個,國家新增博士學位授予單位授權學科1個,博士後崗位1個。
針灸骨傷臨床學院 原名針灸系,始建於1983年,1997年更名為臨床醫學二系。2002年臨床醫學二系與針灸經絡研究所實現“系所合一”,兩塊牌子一個機構。2004年10月更名為針灸骨傷臨床學院。有針灸推拿學、針灸推拿學(國際交流方向)、針灸推拿學(骨傷科學方向)、中西醫臨床醫學(醫療保險方向)、康復治療學五個本科專業(方向),一個推拿學專科專業(養生保健方向)。
中西醫結合臨床學院 前身是安徽中醫藥大學基礎部,1993年10月成立中西醫結合系。2004年11月,更名為“中西醫結合臨床學院”,有中西醫臨床醫學和中西醫臨床醫學(全科醫學方向)2個本科專業。 [8]
藥學院 前身是1972年安徽醫學院開設的藥學班,1974年建系,1976年從安徽醫學院分出,成立安徽中醫學院藥學系,2004年1月成立藥學院,有藥學、中藥學、製藥工程、藥物製劑等4個本科專業(方向),藥物分析與檢驗1個專科專業。
醫藥信息工程學院 2002年成立,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醫藥軟體開發)、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2中韓校際交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系統工程監理)和醫療器械工程5個全日制本科專業(方向)。
醫藥經濟管理學院 前身為醫藥經濟管理系,成立於2001年8月,2005年9月正式成立醫藥經濟管理學院,是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個醫藥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二級學院,有套用心理學、國際經濟與貿易、人力資源管理、公共事業管理、藥品行銷等五個專業。
人文學院 2008年設立的二級教學機構,與公共藝術教學部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有大學語文(醫古文)、對外漢語、法學和公共藝術四個教研室。
國際教育交流學院 成立於2008年11月,設有辦公室、境外學生管理部、外國語培訓中心和外語教學部。
繼續教育學院 下設辦公室、教務科、學生科、培訓部和中國藥科大學函授站,有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藥學、護理學等20多個本、專科專業(方向)。

學科建設

至2013年,學校有29個本科專業(方向)(其中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5個,均已列入一本招生),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5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5個博士生聯合培養基地。有 17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學科、1個省級重中之重學科,12個省級重點建設學科,6個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專科、23個安徽省中醫藥重點專科。
安徽中醫藥大學是全國最早開辦中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197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9年開始與復旦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008年,獲準成為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院校。
安徽中醫藥大學省(部)級重點學科一覽
名稱 級別 批准時間
中醫肺病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02年9月2009年12月
中醫基礎理論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09年12月
中醫痹病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09年12月
中醫內分泌病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09年12月
針灸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09年12月
藥用植物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09年12月
中醫文化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12年8月
中醫瘡瘍病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12年8月
中西醫結合臨床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12年8月
中醫老年病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12年8月
中藥化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12年8月
臨床中藥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12年8月
中醫傳染病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12年8月
中醫史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12年8月
中醫養生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12年8月
中醫治未病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12年8月
中醫藥信息學 國家中醫藥重點學科 2012年8月
中醫學 安徽省重點學科(A類) 2008年9月
中醫內科學 安徽省重點學科(B類) 1996年9月2002年1月2008年9月
針灸推拿學 安徽省重點學科(B類) 2002年1月2008年9月
中醫基礎理論 安徽省重點學科(B類) 2008年9月
中藥學 安徽省重點學科(B類) 2008年9月
中醫婦科學 安徽省重點學科(B類) 2008年9月
中西醫結合臨床 安徽省重點學科(B類) 2008年9月
中西醫結合基礎 安徽省重點學科(B類) 2008年9月
中醫診斷學 安徽省重點學科(B類) 2012年7月
中藥藥理學 安徽省重點學科(B類) 2012年7月
藥劑學 安徽省重點學科(B類) 2012年7月
方劑學 安徽省重點學科(B類) 2012年7月
中醫外科學 安徽省重點學科(B類) 2012年7月

師資力量

至2013年,安徽中醫藥大學有教職工2400多人(含兩所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職稱人員500餘人,皖江學者·講席教授2人,博士生導師16人,碩士生導師298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35人、省政府特殊津貼5人;安徽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18人;國家名老中醫學術經驗項目指導老師26人。有來自國內外的56名知名專家學者擔任安徽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校園環境

安徽中醫藥大學占地總面積1171畝,有梅山路(東區)、史河路(西區)、少荃湖(新校區)三個校區。分別位於合肥市梅山路103號(梅山路校區),郵編:230038;合肥市史河路45號(史河路校區),郵編:230031;合肥市前江路(少荃湖校區),郵編:230011。
安徽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書170.2萬冊(其中紙質圖書89.3萬冊),古籍部珍藏古籍線裝書3.3萬冊,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中藥標本中心是全國醫藥院校珍藏標本最豐富、獨具特色的標本館,儲藏了11萬份藥用植物臘葉標本。新安醫學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

文化傳統

校訓

至精至誠、惟是惟新。至精至誠:學校的育人理念,取意“大醫精誠”,培養醫術精湛和品德高尚的學生。 惟是惟新:學校的發展理念,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思考中醫發展規律,謀劃學校發展大事。

校徽

校徽標誌以“懸壺濟世”典故為切入點,以安徽地域特色的徽派建築(馬頭牆)為形,輔以太極、蛇杖、中草藥構築成一個完整的“中”字,表達中醫治病救人的仁德。
藥葫蘆代表以中醫濟世著稱的“北華佗”醫學流派,徽派建築則代表“南新安”的新安醫學,標誌中間部分似手掌形,代表中醫的把脈。在徽派建築(馬頭牆)框架里,藥葫蘆內含乾坤太極,又融合了世界常用的蛇杖醫學標誌,杖也可以理解為針灸之銀針,標誌以寶石藍為主色調,代表安徽中醫藥大學務實、發展和充滿希望。

安徽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