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師範學院

淮南師範學院

淮南師範學院隸屬於安徽省人民政府,是一所涵蓋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法學、農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本科高校。學校始建於1958年。2000年經教育部批准,原淮南師範專科學校、淮南教育學院、淮南師範學校合併組建淮南師範學院。學校2007年順利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並取得良好成績,2009年學校被確定為碩士研究生培養省級立項建設單位,2010年開始與安徽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學校位於安徽省淮南市。截止2013年6月,學校占地面積1216畝,建築總面積42萬平方米,擁有教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500多萬元,館藏圖書150萬冊。擁有語言訓練中心、微格教室、藝術實訓中心、機電工程實訓中心等一批校內實訓基地和130多個校外實踐基地。校園是淮南市人民政府命名的花園式單位,連續四屆獲得安徽省文明單位稱號。截止2013年6月,學校建有15個院系,以及教師教育中心、繼續教育學院等辦學單位,開設60個本科專業,全日制在校生1.8萬餘人。2000-2013年,已經培養了7.4萬多名面向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建設的的各類人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1958年,淮南師範專科學校創建。1961年,淮南師範專科學校(部分)併入安徽省六安專區師範專科學校,後更
淮南師範學院淮南師範學院
名為六安師範專科學校,現參與合併組建皖西學院。1962年,淮南師範專科學校改建為淮南教師進修學校。1963年,淮南教師進修學校停辦。1977年,恢復辦學。1978年,淮南教師進修學校復校並更名為安徽師範大學(淮南專科班)。1983年,安徽師範大學(淮南專科班)改建為淮南師範專科學校。1985年,淮南教育學院併入淮南師範專科學校。1986年,淮南師範專科學校(原淮南教育學院部分)改建為淮南教育學院。
1999年淮南師範專科學校、淮南教育學院、淮南師範學校三校合併。2000年,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淮南師範學院。

辦學特色

在人才培養上,學校注重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套用型人才。在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活動中培養學生秉承“明德、至善、博學、篤行”的校園精神,弘揚“嚴謹、勤奮、求是、創新”的校風。“大學生文化藝術節”、“未來教師大獎賽”、“校園十佳歌手大獎賽”、“大學生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等學校傳統品牌校園文化活動以及30個學生社團活動,為學生培養、鍛鍊、展現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辦學規模

辦學設施

學校坐落於國家重要能源城淮南市,學校位於八公山下、淮河之濱,山水相映、風光秀麗,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是淮南市政府命名的花園式學校、園林式單位。連續四屆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單位”。學校現占地面積1216畝,建築總面積48萬平方米,擁有教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1億元,館藏圖書160萬冊。擁有配套齊全的各類實驗室和10個校內實驗實訓中心,130多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校圖書館
圖書館圖書館
淮南師範學院圖書館由泉山校區逸夫圖書館和東校區圖書館兩個部分組成,截止2012年底,館舍總面積約37300㎡,其中東校區圖書館2000年10月落成,建築面積10800㎡,泉山校區逸夫圖書館於2010全面投入使用,建築面積26500㎡。
逸夫圖書館和東校區圖書館開放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工具書與樣本書、報刊閱覽、以及院系資料等17個服務視窗。每周7天全部開放,周開放時間達98小時;電子文獻提供24小時網上服務;圖書館擁有310台電腦的兩個電子閱覽室,日提供12小時服務。寒暑假外借視窗、讀者自修正常開放。
2012年獲得CNKI用戶示範單位稱號。同時每年定期舉辦讀者活動,尤其是以“大學生讀書活動月”為平台的主題鮮明的系列活動。2011年榮獲中國圖書館學會頒發的“全民閱讀先進單位”。圖書館積極探索服務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的途徑,2011年獲得中央財政支持建設項目。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在職教職工1000餘人,專任教師890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者270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600多人。擁有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級教壇新秀10人。長期外國文教人員4人。

院系專業

學校現有經濟與管理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學院、政法系、中文與傳媒系、外語系、教育科學系、數學與計算科學系、物理與電子信息系、化學與化工系 、生命科學系、計算機與信息工程系、美術系、音樂系等15個院(系)。開設涵蓋9個學科門類的60個本科專業。學校現有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8萬人。政法系

現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社會工作(本科)、政治學與行政學(本科)、公共事業管理(文化產業管理方向)(本科)、法學(本科)等五個本科專業。設有政治學與行政學教研室、馬列教研室、社會學教研室、法學教研室和公共事業管理教研室等五個教研室。該系師資力量雄厚,隊伍結構合理,教學科研能力突出。現有專兼職教師7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講師37人,博士4人,碩士37人師資力量在學院名列前茅。

創建於1958年,是該院建系最早的系科之一。全系目前有教師與工作人員總計50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者有19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22人。全系目前有漢語言文學廣告學新聞學三個本科專業,其中2001年獲得批准的廣告學專業填補了省內專業的空白。全系2006年以前設有古代文學、現當代及外國文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論寫作、大學語文及教學法、廣告學等7個教研室。06年以後,在學院的統一要求和安排下,合併成漢語言文學、廣告學兩個專業色彩更鮮明的教研室。系裡另外還附設有思維研究所、台港澳暨海外華人詩歌研究所等2個專門研究機構。

外語系

創辦於1978年,是該院最早創辦的系之一。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逐步發展壯大。外語系具有較強的師資隊伍、齊全的教學設施、合理的課程設定和規範的教學管理,是該院規模較大的系之一。外語系現有教職工62人,其中教學人員56人,外教2名。教學人員中教授1人,副教授11人,講師30人;在讀碩士研究生7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5人。現有在校生799人,其中本科生630人,專科生169人。到目前為止外語系已為社會培養了425名本科生。

數學系

始建於一九五八年,是學院最早成立的系科之一,目前設有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兩個本科和數學教育專科專業;現有專業教師45人,其中兼職教授2人,副教授11人,碩士及在讀碩士16人,院中青年骨幹教師1人,全日制學生910。

物理系

現有物理學(本科)、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本科)、自動化(本科)、機電一體化(本科二學歷)、物理教育(三年專科)、套用電子技術(三年專科)六個專業,設有基礎物理、理論物理、電子技術3個教研室,配有近代物理、力學熱學光學電學、實驗演示、單片機、感測器、家用電器、通信、EDA等25個實驗室,基礎課實驗室通過省級評估驗收。其中物理學專業為省級重點建設專業,電磁學為省級重點建設課程,電子技術實驗室為省級重點建設實驗室。全系現有教師37人,其中聘客座教授博導1人,碩導1人;中青年教師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20人,具有碩士學位13人、博士學位3人。

化學生物系

是學院首批重點發展的系之一。現有專任教師65人(含兼職教師),其中教授4人,副高職稱18人,博士5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學位教師27人。其中,安徽省學科帶頭人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安徽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2人,院級拔尖人才1人,院級學科帶頭人6人。目前在校學生1136人,30個教學班,其中本科生1072人,師範類本科生708人,非師範類本科生364人,專科生64人。

信息技術系

成立於2001年1月,現有教職工52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者9人,具有碩士學位者13人。目前在職攻讀博士學位1人,攻讀碩士學位21人。

信息技術系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育技術學2個本科專業。系內原有計算機體系結構教研室、計算機軟體理論教研室、計算機套用技術教研室、計算機輔助教育教研室、教育技術理論與套用教研室等5個教研室,在2006年經過調整後,現設有計算機公共基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教育技術學等3個教研室。現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驗室、教育技術學專業實驗室等2個專業實驗室。

體育系

創辦於1978年,是安徽省恢復聯考招生最早的體育系科。現有教師4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6人,講師16人,實驗師1人,國際級裁判員1人,國家一級裁判員6人,師資力量較為雄厚。設體育教育、社會體育、公共體育3個教研室,擁有較為先進儀器設備的實驗室,辦學條件優越,場館配置和各類器械齊全。

經濟管理系

是淮南師範學院在整合傳統師範類專業的基礎上於2004年6月新組建的系科。也是學院重點建設的系科之一。現有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市場行銷電子商務等4個本科專業和電子商務、會計專業(金融服務)(中澳合作辦學)、電子商務專業(中澳合作辦學)三個專科專業。有在校學生1840多人,現有教職工33人。

美術專業

創辦於1958年,美術教育專業有著二十多年的辦學歷史,2000年,在原淮南師範專科學校、淮南教育學院和淮南師範學校三校合併的基礎上升格為本科,2004年成為學院首批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的系部。美術系現有美術學(師範類本科);藝術設計(非師範類本科)和多媒體藝術設計(非師範類專科)三個專業,共23個班級,全日制在校生675人。

音樂系

現有音樂學(師範本科)、音樂表演(非師範本科)兩個專業。教職工32人,專業教師29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職稱5人,講師7人,在讀研究生7人,形成了結構合理、治學嚴謹、學術底蘊深厚的師資隊伍。該系現有本科普招在校生399人,08年計畫招生音樂學(師範本科)100人;音樂表演(非師範本科)26人,屆時在校生將達到457人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2010-2013年,學校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00餘篇,出版專著、譯著、教材80餘部。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900餘項,主持在研國家基金項目14項,省部級項目50項;獲省級科技獎7項,省級人文社科獎8項,各類國家專利100多項。

科研機構

截止2013年6月,學校設有“資源型城市發展研究中心”、“高校應急管理研究中心”、“淮河流域文化研究中心”、“生態環境毒理實驗室”、“教師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少兒藝術研究與開發中心”、“推劇研究所”等10多個學術研究機構。擁有“物理化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淮南低溫共燒材料省級實驗室,“資源型城市發展研究中心”、“高校應急管理研究中心”2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截止2012年底,館藏圖書97萬餘冊,電子圖書56萬餘種;建有15個網路教學資源資料庫數,5箇中外文期刊資料庫數,建設有讀秀學術搜尋平台、匯文查詢系統和非書管理系統。紙本書刊與電子文獻形成了學科性互補的資源結構體系。圖書館統一建立了15個院系資料室,專業藏書8萬餘冊。擁有CNKI中國知網、維普科技期刊、萬方數據資源系統、Springer全文期刊等學術資料庫,為師生提供資料查詢服務。
學術刊物
學校主辦的學術刊物《淮南師範學院學報》(雙月刊),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

辦學成果

學校注重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努力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套用型人才。近年來,該校學生在全國性的學科競賽中成績驕人,先後獲第八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畫競賽銀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等眾多獎項。學校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未來教師大獎賽”、“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大學生廣告藝術節”、“校園十佳歌手大獎賽”等學校傳統品牌校園文化活動以及30多個學生社團活動,為學生培養、鍛鍊、展現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學校秉承“明德、至善、博學、篤行”的校訓,弘揚“嚴謹、勤奮、求是、創新”的校風。努力為基礎教育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實基礎、強技能、重套用、能創新”的高素質套用型專門人才。畢業生中湧現出一批全國、全省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我校畢業生以過硬的思想素質、良好的業務素質以及全面的綜合素質贏得了各地用人單位的青睞,學校連續四年被獲得“全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光榮稱號,被授予“全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全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示範高校”。

在半個多世紀的建設發展中,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辦學效益和質量不斷提高,辦出了自己的鮮明特色,社會知名度不斷擴大。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語言文字工作先進集體、國家級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校、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國高等教育學歷證書電子註冊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大中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安徽省首批應急管理示範點等,連續四屆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單位”光榮稱號。《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安徽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安徽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對該校進行過宣傳報導。

交流合作

學校先後與英、美、德、韓、澳、加拿大等國的高等院校和教育機構建立了廣泛校際交流關係,與中國科技大學等國內許多重點院校、科研機構廣泛開展教育教學合作與學術交流活動。與國內外大學開展靈活多樣的在校生文化交流和學生互派活動。與英國伍斯特大學合作辦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2013年開始招生。

現任領導.

院黨委書記:陳年紅
院長:曹傑旺
副院長:馬建國
紀委書記:周學峰
副院長:楊正清

安徽大學一覽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