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經濟物流

國民經濟物流

國民經濟物流是指在一國範圍內由國家統一計畫、組織或指導下的物流,是巨觀物流的過程。國民經濟物流的重點是構架地區間和企業間的運輸聯繫。國民經濟物流是在全國範圍內的統一計畫組織或指導下的多種物流形式。它具有普遍性,又有受到各區域間經濟活動的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複雜性。物流是可見的物質實體空間結構和動態空間結構的運動形式,物質實體是為物流服務的,又具有動態性和時空的集散性。所以,要重視國民經濟物流組織的合理性和效率。由於影響國民經濟物流的因素十分複雜,不僅從巨觀上要調整工業布局、倉儲布局的契約分布,提高和推廣先進的物流技術、多種形式的運輸、加強按經濟區域的統一組織物流。


生產布局

生產布局是指物資生產在空間的存在和發展形式。任何生產總是在一個特定的區域進行,因此,研究國民經濟物流問題是離不開生產布局的。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最重要的標誌。工業對物資的生產和流通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反之,物流的水平和質量又反作用於工業配置和工業分布,對工業的地理分布與組合產生巨大影響。

組織措施

加強生產力布局合理化,改善和調整不合理的工業布局;
按經濟區域組織物流;
倉庫的合理布局;
開展多種形式的運輸;
提高和推廣先進的物流技術;
加強物流管理,減少物流損失;
加強對國民經濟物流的統一組織。

發展思路

國民經濟物流國民經濟物流
(一)中國發展現代物流的指導思想
1.提高認識,明確發展現代物流的指導思想與總體目標;
2.重視並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
3.各有關部門對物流相關領域的管理方式要進行調整,清理有礙物流發展的規定和做法,放鬆對物流企業的市場準入管理,減少物流經營、城市內物流配送、貨物通關等方面的限制,建立健全物流市場監督及調節機制,努力創造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
4.加快對外開放步伐,積極引進外資與先進技術 ;
5.加強宣傳引導和理論探索,加快人才培養 。
(二)中國發展現代國民經濟物流的政策
選擇具備條件的生產和專業物流企業進行試點,推進物流技術的套用與發展。
根據中國初步確定的“十五”期間商品物流配送規劃,在今後五年內,中國將逐步提高社會化、專業化物流配送在生產和流通中的比重,力爭實現生產資料、產成品和商品供應與消費環節的物流配送轉向以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配送企業承擔為主;
1、推動物流配送組織按生產和銷售、消費區域進行合理布局;
2、發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物流配送資產重組和業務經營聯合體;
3、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運輸方式有機結合;
4、建設儲存、運輸、配送、分揀和加工等功能合理配置的商品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網路體系;
5、積極探索利用第三方物流配送企業建立企業供應鏈系統;
6、爭取物流成本占全國生產總值的比例降低2%;
7、“十五”期間物流配送企業的設施裝備、管理水平、服務質量將接近國外先進水平。

前提保證

從企業這一微觀角度來看。國民經濟國民經濟物流對企業的作用有:
1、國民經濟國民經濟物流為企業創造經營的外部環境。一個企業的正常運轉,必須有這樣一個外部條件:一方面要保證按企業生產計畫和生產節奏提供和運達原材料、燃料零部件;另一方面,要將產品和製成品不斷運離企業,這個最基本的外部環境正是要依靠國民經濟國民經濟物流及有關的其他活動創造和提供保證的。
2、國民經濟國民經濟物流是企業生產運行的保證。企業生產過程的連續性和銜接性,靠生產工藝中不斷的國民經濟國民經濟物流活動,有時候生產過程本身便和國民經濟國民經濟物流活動結合在一起,國民經濟國民經濟物流的支持保證作用是不可缺的。
3、國民經濟國民經濟物流是發展企業的重要支撐力量。企業的發展,靠質量、產品和效益,國民經濟國民經濟物流做為全面質量的一環,是接近用戶階段的質量保證手段,更重要的是,根據“第三個利潤源”的理論,國民經濟國民經濟物流通過降低成本,間接增加企業利潤,通過改進國民經濟國民經濟物流直接取得效益,這些都會有效地促進企業的發展。
總之,國民經濟國民經濟物流不論對國民經濟的全體還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企業,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物流術語(二)

在中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的定義中指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現在讓我們去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