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

正文

工業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以及它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之間的本質聯繫的規律。
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基本的物質生產部門,是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才產生的。人類社會很早就產生了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大分工,直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展到採用機器體系進行生產的階段,工業才最終從農業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物質生產部門
現代工業按照產品的經濟用途和技術性能,可以分成重工業輕工業兩大部門。輕工業主要生產用於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要的消費資料。重工業主要生產用於再生產生產資料,它包括基礎工業和加工工業,向農業、工業自身和國民經濟各部門供應生產工具,以及各種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現代工業的本質是革命的,它本身的技術基礎是不斷革新和飛速發展的。社會生產力的基本的因素是生產資料和勞動力,人是生產力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但是,生產工具的狀況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誌,也是各種經濟時代劃分的標誌。
製造生產工具的重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資本主義工業革命以來的歷史表明,改變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生產技術面貌,需要用機器勞動代替手工勞動,用機器體系來自動調節將原料加工成製成品的全部生產過程,逐步實現機械化和自動化。強大的機器體系又需要強大的動力,實現電氣化就成為技術改造的重要條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化學方法在生產過程中的套用,原子能半導體在國民經濟中的套用,也日益廣泛。所有這些都需要由現代化的機器大工業提供物質技術裝備。正是機器大工業的出現,引起了生產技術的廣泛的革命,導致了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深刻變化。所以,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最根本的就在於重工業生產的生產資料是社會擴大再生產的重要的物質前提,是農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技術改造和生產力發展的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近年來,面臨著世界性新技術革命的高潮,以信息產業為中心的一些新興工業,隨著新技術的產業化正在興起,微電子、光導纖維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空間開發和海洋開發等部門的出現,必將使國民經濟的產業結構發生深刻的變化。科學技術作為生產力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作用,成為社會生產發展的強大動力,科學技術的現代化已經成為工業、農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現代化的關鍵。但是,不論是科學技術上的重大突破,還是科學新成就、新技術的發明、開發和套用推廣,都離不開工業,都需要工業部門製造和提供科研設備和技術裝備才能實現。新技術革命的浪潮並沒有改變工業和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的本質聯繫,工業仍舊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的主導作用 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在不同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其作用情況和作用形式是不同的。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私有制為先進技術裝備的使用造成了資本主義所固有的狹隘界限。在社會主義制度下,以機器大工業為物質基礎,生產資料公有制為現代化大生產的發展開闢了最廣闊的場所,工業主要是重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是:
①為農業技術改造和發展社會主義農業經濟提供物質條件。重工業用它生產的大量農業機械以及現代化的運輸工具、電力設備、化肥農藥等產品裝備農業,逐步實現農業的機械化、現代化,把農業轉移到現代化機器大生產的基礎上,以不斷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
②生產成套機器設備裝備輕工業,促進輕工業生產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同時,鋼鐵、煤炭、石油、化學等工業的產品,又是現代輕工業的重要原材料,它們的發展可大大減少輕工業對農業原料的依賴程度,加快輕工業發展速度,為人民提供更豐富多采的日用工業品。
③為運輸業、通訊傳播事業、建築業等部門提供先進的技術裝備。現代化國民經濟的發展,要求工業不斷地為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業提供先進的機車、輪船、汽車、飛機以及各種築路機械和裝卸機械;為現代化的通訊傳播事業提供先進的通訊設備和傳播設備;為建築工業提供建築機械,傳統建築材料和新型建築材料,促使這些部門迅速轉移到先進技術基礎上來。
④為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部門提供科學實驗的先進儀器設備以及各種試驗手段,離開工業提供的先進設備,就無法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無法使科學構想得到證實,無法通過開發研究使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
⑤為國防現代化提供先進的武器裝備。國防工業是一個加工工業部門,它的生產和發展離不開重工業提供的機器設備和原材料。此外,重工業產品的很大一部分也是用來武裝和改造重工業本身的物質技術基礎。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主導作用,但不能脫離開農業的基礎和國民經濟其他部門而片面地發展。因此,中國發展國民經濟的方針是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