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訊

詞目:問訊拼音:wènxùn辨析:敬禮法之一。即向師長、尊上合掌曲躬而請問其起居安否。《大智度論》卷十載有二種問訊法:若言是否少惱少患,稱為問訊身;若言安樂否,稱為問訊心。至後世的問訊,僅為合掌低頭。一般所行的問訊法,是以兩手相屬,曲腰至膝,操手下去,結手印上來,兩手拱齊眉,再合掌至胸前。我國佛教徒多於拜佛將結束時,以問訊作結。

佛學術語

問訊 問訊

禪宗所用之作法有九種:(一)三巡問訊,於方丈小座湯(眾僧坐於方丈室慢吮湯)之際,行揖坐、揖香、揖湯(揖即行禮)之三回問訊。(二)四處問訊,對僧堂之四板頭(四板之頭首)燒香問訊。(三)七處問訊,就僧堂內七處之爐燒香問訊。(四)座下問訊,在法堂之須彌座前問訊請法。(五)借香問訊,當維那於出班上香之際借住持香時,先向住持問訊,待燒香之後,再向住持行問訊禮,其時則稱謝香問訊。(六)趺坐問訊,秉拂人(持拂子代住持上法座向大眾開示說法者)請住持趺坐,令侍者問訊。(七)請座問訊,於方丈行茶禮時,先由侍者行至住持前問訊。(八)普同問訊,又作普問訊、普通問訊,即普向大眾問訊,或大眾一時問訊。(九)略問訊,又作小問訊,僅為合掌低頭。此外,一般所行之問訊法,以兩手相屈,曲腰至膝,操手下去,合掌上來,兩手拱齊眉。我國佛教徒多於拜佛將結束時,以問訊作結。[中阿含卷六教化病經、法華經卷五從地踴出品、大智度論卷十、大宋僧史略卷上、釋氏要覽卷中]

中國民風民俗大辭典(人事類)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民族之一。這一偉大民族,在黃河,長江流域遼闊的土地上,長期繁衍生息所創造的民族優秀文化,是他們智慧的結晶。作為炎黃子孫,繼承和弘揚這份優秀的文化遺產,有助於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乾培養愛國王義情操,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