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價

古代風俗稱僕役為價,“盛價”,是對別人僕役的客氣稱呼。

盛價
拼音:
解釋:1.亦作"盛介"。 2.對別人僕役的尊稱。

典故來源

古代風俗稱僕役為價,“盛價”,是對別人僕役的客氣稱呼。《宋史·曹彬傳》:“走價馳來詣”。“價”通“介”,故亦可稱為“盛介”。常用於古代書信中。宋代李光莊簡集》中的《與胡邦衡書》:“盛介至,辱真翰,三復感嘆,不容於懷。”

相關著作

金瓶梅》四十九回,西門慶為鹽運事,特向兩淮巡鹽御史蔡狀元討情分,但礙於情面,卻推說是親戚所為,稱“舍親那邊,在邊上納過些糧草,坐派了些鹽引,正派在貴治揚州支鹽。望乞到那裡青目青目,早些支放,就是厚愛”。臨行前,西門慶還再三囑託,並謂要去信相求。“蔡御史道:‘休說是賢公華札下臨,只盛價有片紙到,學生無不奉行’”。在明清小說中對自己的用人一般謙為:“小价”。

歧路燈》第九回,柏老爺代僕役蝦蟆來請譚孝移。“松公笑道:‘無可下箸,不過奉邀去說說話。”“因小价愚蠢,說不明白,所以親來”。譚孝移覺得柏公情意懇切,說道:“明日徑造,不敢有違。但這盛價老實過當,可稱家有拙仆,是一樂也。”

中國民風民俗大辭典(人事類)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經濟、文化發展最早的民族之一。這一偉大民族,在黃河,長江流域遼闊的土地上,長期繁衍生息所創造的民族優秀文化,是他們智慧的結晶。作為炎黃子孫,繼承和弘揚這份優秀的文化遺產,有助於振奮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乾培養愛國王義情操,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