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埇村

南埇村

南埇村,全稱為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南埇村。位於吳川市西南部,國土面積2.31平方公里,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林業為主。

基本信息

村莊概況

南埇村,全稱為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南埇村。位於吳川市西南部。地理位置為東經110°37′,北緯21°32′。西南面與湛江市坡頭區接壤。地理位置優越,水陸交通便利。國道325線和省道373線貫穿全鎮,距吳川市區23公里,離湛江市區25公里。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全年日照時間長,達2010小時以上,年平均氣溫23.0℃,1月平均氣溫15.8℃,7月平均氣溫28.7℃。無霜期360天。冬季吹冬季風,冷空氣來臨時較大,夏季吹東南季風。6-9月為台鳳季節,造成較大影響的有2-3個,最大風力可達12級,年降水量1300-1500毫米,雨季多在5-9月,年降水量大於蒸發量,屬濕潤地區。

國土面積2.31平方公里,適宜種植水稻、花生等農作物。有耕地296畝,其中人均耕地1.37畝;有林地25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16戶,有鄉村人口829人,其中農業人口509人,勞動力320人,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林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96畝(其中:水田90畝,旱地206畝),人均耕地1.37畝,主要種植水稻、紅薯、甘蔗、花生等作物;擁有林地251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43畝,主要種植龍眼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0畝;其他面積637畝。
農作物水稻農作物水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有路燈。全村有59戶通自來水。有5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2戶(分別占總數的55.29%和47.61%)。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8公里。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0畝,有效灌溉率為30.4%。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水泥沙磚、鋼筋結構住房為主,有97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1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進村道路進村道路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89.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萬元,占總收入的33.33%;畜牧業收入15.0萬元,占總收入的10.2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40頭,肉雞180隻,);林業收入37萬元,占總收入的44.40%;第二三產業收入9萬元,占總收入的11.22%;工資性收入0.7萬元,占總收入的0.87%。農民人均純收入288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林業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0人(占勞動力的40%),在省內務工50人,省外務工10人。

勞動情景勞動情景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林業,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水稻、花生、林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9.4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紅薯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紅薯產業。

種植紅薯種植紅薯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16戶,共鄉村人口809人,其中男性520人,女性289人。其中農業人口600人,勞動力209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99人,參合率93.6%;享受低保12人,五保戶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建有村衛生所1個,村衛生所醫生2人,面積100平方米,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2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南埇國小),校舍建築面積300平方米,擁有教師9人,在校學生108人。該村小學生就讀完南埇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市裡的中學讀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1.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8人,其中小學生82人,中學生7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3.7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建立“一事一議”籌勞106個,人均籌勞0.47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財務。

湛江行政區劃百科(三)

湛江(Zhànjìāng),簡稱“湛”,舊稱“廣州灣(Kwangchouwan)”、別稱“港城”,是廣東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國家一類大市,全國綜合實力50強城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