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體

冰心體

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語言精練、清新婉麗給人以如詩如畫的美感,廣大讀者對這種語言十分稱讚,以致把後來的既表現出白話文的流暢、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鍊、華美的語言,統稱之為“冰心體”語言。

基本信息

概述

冰心散文的語言清麗”、“典雅”。她善於提煉口語,使之成為文學語言,她能把古典文學中的辭章、語彙吸收融化,注入到現代語言中去。遠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語體白話文從事創作。在行雲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詩援典或遣詞造句中時而出現某些文言詞語。然而,並非文白相加,而是經過精心提煉、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渾然一體,形成獨特的語言藝術:既凝練明快 清新婉麗。或色彩鮮明,或素縞淡雅,都帶有濃重的抒情性,給人以如詩似畫的美感。其錯落有致的長短相間的句式以及排比、對句等的切當穿插,更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性,她還非常善於運用形容詞重疊形式,語言活潑而意味深長。廣大讀者對這種語言交口稱讚,以致把後來的既表現出白話文的流暢、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鍊、華美的語言,統稱之為“冰心體”語言。

簡介

青年時代的冰心青年時代的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人稱“世紀老人”,福建福州(長樂)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鏇律。她非常愛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聖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以及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
1900年10月5日出生於福州一個具有愛國、維新思想的海軍軍官家庭,她父親謝葆璋參加了甲午戰爭,抗擊過日本侵略軍,後在煙臺創辦海軍學校並出任校長。
冰心出生後7個月時,便隨全家遷至上海。4歲時遷往山東煙臺,此後很長時間便生活在煙臺的大海邊。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開闊了她的心胸;而父親的愛國之心和強國之志也深深影響著她幼小的心靈。曾經在一個夏天的黃昏,冰心隨父親在海邊散步,在沙灘,面對海面夕陽下的漫天紅霞,冰心要父親談談煙臺的海,這時,父親告訴小女兒:中國北方海岸好看的港灣多的是,比如威海衛大連青島,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國人占領了,“都不是我們中國人的”,“只有煙臺是我們的!”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靈。 在煙臺,冰心開始讀書,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就讀過《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其中就有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塊肉餘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品,在讀《塊肉餘生錄》時,當讀到可憐的大衛,從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姨婆的旅途中飢餓交迫的時候,冰心一邊流淚,一邊掰著手裡母親給她當點心的小麵包,一塊一塊地往嘴裡塞,以證明並體會自己是幸福的!
辛亥革命後,冰心隨父親回到福州,住在南后街楊橋巷口萬興桶石店後一座大院裡。這裡住著祖父的一個大家庭,屋裡的柱子上有許多的楹聯,都是冰心的伯叔父們寫下的。這幢房子原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覺民家的住宅,林氏出事後,林家怕受誅漣,賣去房屋,避居鄉下,買下這幢房屋的人,便是冰心的祖父謝鑾恩老先生。在這裡,冰心1912年考入福州女子師範學校預科,成為謝家第一個正式進學堂讀書的女孩。
1913年父親謝葆璋去北京國民政府出任海軍部軍學司長,冰心隨父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胡同中剪子巷,次年入貝滿女中,1918年升入協和女子大學理預科,嚮往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五四運動的爆發,使冰心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振興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她全身心地投入時代潮流,被推選為大學學生會文書,並因此參加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的工作。在愛國學生運動的激盪之下,她於1919年8月的《晨報》上,發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後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這個筆名。由於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會問題,很快發生影響。冰心說,是五四運動的一聲驚雷,將她“震”上了寫作的道路。之後所寫的《斯人獨憔悴》、《去國》、《秋風秋雨愁煞人》等“問題小說”,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面對新世界兩代人的激烈衝突以及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其時,協和女子大學併入燕京大學,冰心以一個青年學生的身份加入了當時著名的文學研究會。她的創作在“為人生”的旗幟下源源流出,發表了引起評論界重視的小說《超人》,引起社會文壇反響的小詩《繁星》、《春水》,並由此推動了新詩初期“小詩”寫作的潮流。
創作時的冰心創作時的冰心
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這時作品多圍繞著母愛、童心和自然三大主題,構築了冰心思想核心“愛的哲學”。代表作有《超人》、《煩悶》、《繁星》、《春水》等。
1923年,冰心以優異的成績取得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的獎學金。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20歲出頭的冰心,已經名滿中國文壇。
在去美國的傑克遜總統號郵輪上,冰心與吳文藻相識。冰心在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攻讀文學學位,吳文藻在達特默思學院攻讀社會學,他們從相互的通信中,逐漸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吳文藻不約而同到康奈爾大學補習法語,美麗的校園,幽靜的環境,他們相愛了。
1926年冰心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吳文藻則繼續留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社會學的博士學位。冰心回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北平女子文理學院和清華大學國文系任教。
1929年6月15日,冰心與學成歸國的吳文藻在燕京大學臨湖軒舉行婚禮,司徒雷登主持了他們的婚禮。 成家後的冰心,仍然創作不輟, 作品盡情地讚美母愛、童心、大自然,同時還反映了對社會不平等現象和不同階層生活的細緻觀察,純情、雋永的筆致也透露著微諷。小說的代表性作品有1931年的《分》和1933年的《冬兒姑娘》,散文優秀作品是1933年的《南歸――獻給母親的在天之靈》等。
1932年,《冰心全集》分三卷本(小說、散文、詩歌各一卷),由北新書局出版
1936年,冰心隨丈夫吳文藻到歐美遊學一年,他們先後在日本、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蘇聯等地進行了廣泛的訪問,在英國,冰心與意識流小說創作的先鋒作家伍爾夫進行了交談,她們一邊喝著下午茶,一邊談論著文學與中國的話題。
1938年吳文藻、冰心夫婦攜子女於抗戰烽火中離開北平,經上海、香港輾轉至大後方雲南昆明。冰心曾到呈貢簡易師範學校義務授課,與全民族共同經歷了戰爭帶來的困苦和艱難。
1940年移居重慶,出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不久參加中華文藝界抗敵協會,熱心從事文化救亡活動,還寫了《關於女人》《再寄小讀者》等有影響的散文篇章。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11月她隨丈夫、社會學家吳文藻赴日本,曾在日本東方學會和東京大學文學部講演,後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在日本期間,冰心和吳文藻在複雜的條件下團結和影響海外的知識分子,積極從事愛國和平進步活動。冰心作為一位忠誠的愛國知識分子,繼承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優良傳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追求光明,永不止息。在抗日戰爭時期,她與周恩來就有過接觸,應約在進步刊物上發表文章,周恩來曾邀請她訪問延安,雖然未能成行,但他們的心是相通的。
解放戰爭時期,冰心拒絕參加“國大”代表競選,支持親屬投奔解放區
新中國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國,堅決支持吳文藻毅然擺脫國民黨集團的正義之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新形勢鼓舞下,吳文藻、冰心夫婦冒著生命危險,衝破重重阻難,於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國。從此定居北京。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了吳文藻、冰心夫婦,並對他們的愛國行動表示肯定和慰勉。冰心感受到新中國欣欣向上的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國的各項文化事業和國際交流活動中去。期間,她先後出訪過印度緬甸瑞士、日本、埃及羅馬尼亞、英國、蘇聯等國家,在世界各國人民中間傳播友誼。同時她發表大量作品,歌頌祖國,歌頌人民的新生活。她說:“我們這裡沒有冬天”,“我們把春天吵醒了”。她勤於翻譯,出版了多種譯作。她所創作的大量散文和小說,結集為《小桔燈》《櫻花贊》《拾穗小扎》等,皆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冰心受到衝擊,家被抄了,進了“牛棚”,在烈日之下,接受造反派的批鬥。1970年初,年屆70的冰心,下放到湖北鹹寧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直到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即將訪華,冰心與吳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黨和政府交給的有關翻譯任務。這時,她與吳文藻、費孝通等人,通力全作完成了《世界史綱》《世界史》等著作的翻譯。在這段國家經濟建設和政治生活極不正常的情況下,冰心也和她的人民一樣,陷入困頓和思索之中。在十年“文革”的動亂中,儘管受到不公正對待,她坦然鎮靜地面對一切,堅信真理一定勝利。她時時密切關注社會主義祖國的進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她曾在《世紀印象》一文中寫到:“九十年來……我的一顆愛祖國,愛人民的心,永遠是堅如金石的”。實踐證明,冰心是長期與黨患難與共的親密朋友。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祖國進入新的歷史 時期,冰心迎來了奇蹟般的生平第二次創作高潮。她不知老之將至,始終保持不斷思索,永遠進取,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1980年6月,冰心先患腦血栓,後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筆。她說“生命從八十歲開始”。她當年發表的短篇小說《空巢》,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接著又創作了《萬般皆上品……》《遠來的和尚》等佳作。散文方面,除《三寄小讀者》外,連續創作了四組系列文章,即《想到就寫》《我的自傳》《關於男人》《伏櫪雜記》。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創作風格之獨特,都使得她的文學成就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出現了一個壯麗的晚年景觀。年近九旬時發表的《我請求》《我感謝》《給一個讀者的信》,都是用正直、坦誠、熱切的拳拳之心,說出真實的話語,顯示了她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愛。她身體力行,先後為家鄉的國小、全國的希望工程、中國農村婦女教育與發展基金和安徽等災區人民捐出稿費十餘萬元。她熱烈回響巴金建立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倡議,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書籍、手稿、字畫,帶頭成立了“冰心文庫”。冰心作為民間的外交使者,經常出訪,足跡遍布全球,把中國的文學、文化和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帶到世界各個角落。她為國家的統一和增進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貢獻。她是我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光輝典範。
1992年12月24日,全國性的社會學術團體冰心研究會在福州成立,著名作家巴金出任會長,此後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活動。
1995年,海峽文藝出版社出版八卷本的《冰心全集》,同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出版座談會,趙朴初雷潔瓊、費孝通、韓素音王蒙蕭乾謝冕等出版座談會並發言,高度評價冰心巨大的文學成就與博大的愛心精神。
為了宣傳冰心的文學成就和文學精神,由冰心研究會常務理事會提議,經中國共產黨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批准,在福建省文聯的直接領導下,在冰心的故鄉長樂建立冰心文學館。內設大型的《冰心生平與創作展覽》,冰心研究中心,會議廳,會客廳等,占地面積13畝,建設面積4500平方米,1997年8月25日正式落成開館。
1999年2月28日21時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冰心逝世後,黨和人民給她以高度的評價,稱她為“二十一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也就是說,冰心的成就和貢獻是多方面的,她把她的一生都獻給了孩子、祖國和人民,獻給全社會和全人類。
冰心是世紀同齡人,一生都伴隨著世紀風雲變幻,一直跟上時代的腳步,堅持寫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學運動的元老。她的寫作歷程,顯示了從“五四”文學革命到新時期文學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偉大軌跡。她開創了多種“冰心體”的文學樣式,進行了文學現代化的扎紮實實的實踐。她是我國第一代兒童文學作家,是著名的中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詩人、翻譯家。她的譯作如黎巴嫩凱羅·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印度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及戲劇集多種,都是公認的文學翻譯精品, 1995年曾因此經黎巴嫩共和國總統簽署授予國家級雪松勳章。她的文學影響超越國界,作品被翻譯成各國文字,得到海內外讀者的讚賞。
冰心同時是位著名的社會活動家。建國以來,她歷任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屆理事會理事和書記處書記、顧問,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二至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至五屆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至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和第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婦女聯合會常委等職。她總是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孩子的博大愛心,關注和投入各項活動。她為我國的文學事業、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老年時代的冰心老年時代的冰心
冰心的名言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她的一生言行,她的全部幾百萬的文字,都在說明她對祖國、對人民無比的愛心和對人類未來的充沛信心。她喜愛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經過歷史積澱下來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她熱愛生活,熱愛美好的事物,喜愛玫瑰花的神采和風骨。她的純真、善良、剛毅、勇敢和正直,使她在海內外讀者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中國人民為有冰心這樣的文學大師而自豪。
1999年2月28日,冰心 在北京去世。
1999年3月19日,在八寶山第一告別室,人們以獨特的方式送別冰心。這裡沒有往日的肅殺,沒有黑紗,沒有白花,充溢著靈堂四周的,是大海一般的蔚藍和玫瑰一般的鮮紅。告別室的門前,大紅橫幅上寫著“送別冰心”四個醒目的大字,靈堂內擺滿了鮮花和花籃,冰心老人安臥在鮮花叢中,花叢前是冰心生前共同為中國文學事業奮鬥的好朋友、中國作協主席巴金的花籃和家屬們精心編織的大花籃。冰心生前最喜愛紅玫瑰。她在一個世紀的生涯里,始終如一地將玫瑰一般的愛獻給祖國、獻給人民,獻給這個美好的世界。於是,熱愛冰心的人們從昆明、從廣州空運來了二千餘枝最鮮的紅玫瑰,以玫瑰的方式向冰心做最後的告別。
靈堂正面在一片淺藍色和蔚藍色的背景之下,襯托出冰心老人手書的“有了愛就有了一切”的幾個大字,周圍是松柏,是用紅玫瑰織成的紅心圖案。走進靈堂,耳邊響起大海的波濤聲,還有海鷗翱翔的歡叫聲,管風琴與小號的優雅鏇律從遙遠的天際飄搖而來……這是冰心最喜愛的外孫陳鋼精心為姥姥準備的音樂。他從美國趕回來時,特意帶回來大自然的音樂素材,由李煥之的兒子經過音樂合成而成,樂曲分為“大海”“生命”“光明”和“晚霞”四個樂章。
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丁關根李鐵映賈慶林溫家寶喬石等送來了花圈。李瑞環、李嵐清、丁關根、王光英、程恩遠、吳階平何魯麗許嘉璐王兆國、趙朴初、錢偉長陳俊生孫孚凌經叔平羅豪才張克輝王文元、雷潔瓊等領導同志前來向冰心老人告別。
冰心去世之後,唁電如雪片一般飛來,表示哀悼的,既有文學界的老前輩、也有充滿童心的小讀者,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朋友,此時,靈堂外排著長長的隊伍前來向冰心作最後送別的,他們中有的是專程從外地趕來送別冰心的,前來送別的多達數千人。正在參加中國作協第五屆第四次全國委員會議和中國文聯第六屆第四次全國委員會議的作家藝術家們也來向冰心老人告別。福建省副省長潘心城等,代表家鄉人民向冰心送別。向冰心送別的每一個人手裡拿著一枝紅玫瑰,向冰心老人三鞠躬,然後輕輕地將紅玫瑰擱在冰心老人的身邊,漸漸地冰心在一片紅玫瑰的海洋中升騰、升華。

冰心體語言

冰心冰心
冰心散文的語言清麗”、“典雅”。她善於提煉口語,使之成為文學語言,她能把古典文學中的辭章、語彙吸收融化,注入到現代語言中去。遠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語體白話文從事創作。在行雲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詩援典或遣詞造句中時而出現某些文言詞語。然而,並非文白相加,而是經過精心提煉、加工,使之相互融合,渾然一體,形成獨特的語言藝術:既凝練明快 清新婉麗。或色彩鮮明,或素縞淡雅,都帶有濃重的抒情性,給人以如詩似畫的美感。其錯落有致的長短相間的句式以及排比、對句等的切當穿插,更增強了語言的音樂性。廣大讀者對這種語言交口稱讚,以致把後來的既表現出白話文的流暢、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鍊、華美的語言,統稱之為“冰心體”語言。

著作目錄

《繁星》(詩集)1923,商務
《春水》(詩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說、散文集)1923、商務
《寄小讀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說、散文集)193O,開明
南歸》(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說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詩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閒情》(詩、散文集)1922,北新
去國》(小說集)1933,北新
《平綏沿線旅行記》(散文集)1935,平綏鐵路管理局
《冬兒姑娘》(小說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詩集》1943,開明
《關於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說散文選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記》(小說)1956,上海少兒兒童
《還鄉雜記》(散文集)1957,上海少兒
《歸來以後》(散文集)1958,作家
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燈》(小說、散文、詩歌合集)1960,作家
《櫻花贊》(散文集)1962,百花

冰心冰心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說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讀者》(散文集)1981,少兒
記事珠》(創作談)1982,人文
《冰心論創作》 1982.上海文藝
冰心作品選》 1982,少兒
《冰心散文選》 1983,人文
《冰心選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齊)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藝(未出齊)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峽文藝

翻譯書目

《先知》(散文詩集)敘利亞凱羅.紀伯倫著,1931,新月
《印度童話集》 印度穆.拉.安納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詩集)印度泰戈爾著,1955,人文
《印度民間故事》 印度穆.拉.安納德著,1955,上海少兒
《泰戈爾選集.詩集》 與石真合譯,1958,人文
《泰戈爾劇作集》(4)1959,戲劇
《馬亨德拉詩抄》(尼泊爾)與孫用合譯,1965,作家
燃燈者》(詩集)馬爾他安東.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其中成功的花、母親、紙船、嫩綠的芽入選蘇教版初一語文課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