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湖軒

臨湖軒

臨湖軒原為燕京大學校長美國人司徒雷登(Leightan Stuart)的住宅,作為燕京大學接待貴賓和開會的地方。前北大校長馬寅初(1882年-1982年)也曾住此,現為北京大學貴賓接待室。“臨湖軒”是北大校友、著名作家冰心命名的。

基本信息

名字緣起

臨湖軒臨湖軒
臨湖軒的遺址是清朝乾隆年間權臣和珅淑春園的“臨風待月樓”,1860年淑春園被毀時只有未名湖邊的石舫基座和這座樓保存下來。燕大建校時,時任校長司徒雷登的費城友人——喬治·柯里夫婦(Mr&MrsGeorge)捐資修繕此樓,贈給校長司徒雷登作為住宅。

1931年根據冰心提議將其命名為“臨湖軒”,胡適書寫制匾懸掛於中間大廳臨湖一面的門額上,實際上是接待來訪貴賓、召開重要會議的公共場所。

臨湖軒顧名思義,在未名湖畔。它是燕園裡現存的最古老的一所建築。1931年,燕大教師、文學家冰心為庭院命名,後來由胡適題寫了匾牌。

文物特色

臨湖軒臨湖軒
臨湖軒可以說是燕園裡現存的最古老的一所文物。西北有山林環抱,東北可眺山色湖光,南有竹林作屏障,東臨幽谷深池,周圍有密林環繞,環境特別幽靜。文物物依山就勢,高低錯落,功能分明,尺度親切,遠觀只見屋脊,入內則別有天地,布局上突出一個“藏”字。

臨湖軒體現的是中國古典建築的特色,它並不大,但是發生在這座軒子裡的故事卻很多。臨湖軒的前後幾位主人中,有兩位尤其值得關註: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和北大校長馬寅初

本院西側房曾為林邁可(MichaelLindsay)居室。林邁可,英國學者。

歷史事件

臨湖軒臨湖軒
1929年,司徒雷登在臨湖軒主持了吳文藻和作家冰心的婚禮。1935年,吳文藻的學生費孝通和王同惠也在這裡舉行婚禮,主婚人還是司徒雷登校長。
1937年受聘為燕京大學經濟學導師,領導創辦牛津大學式的導師制。在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盤踞之下,林曾數次秘密訪問華北抗日游擊區,並在淪陷後的北平的八路軍採購藥材和無線電器材。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林氏夫婦在八路軍的幫助下進入抗日根據地,在晉察冀和延安參加抗日工作,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方攜妻及子女返英。解放後林氏曾數次訪華。

1952年,北大遷到燕園馬寅初校長也曾在這裡居住並迎接賓客。在馬寅初離開校長職位遷出臨湖軒後,再也沒有一位北大校長在此居住過。這裡被改成貴賓招待所。“文革”期間,臨湖軒曾是“梁效”寫作組的據點。後歸屬北大外事處,成為專門接待外賓的地方。

2015年7月6日,北京大學新化學樓建設捐贈儀式在臨湖軒舉行。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名譽校董厲偉校友,以及師生代表等共同出席儀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