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階平

吳階平

吳階平(原名吳泰然,1917年1月22日-2011年3月2日),中國江蘇常州武進人,泌尿外科醫學家,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雙料院士。1942年畢業於北京協和醫學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就職於北京醫學院,曾率醫療隊參加韓戰。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54年起,吳階平先後奉命為金日成、蘇加諾、胡志明、費迪南德·馬科斯等人提供過醫療服務。1972年,吳階平出任周恩來醫療小組組長,為其診治膀胱癌。1989年,被選為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1992年當選主席;1993年至2003年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2000年2月28日,吳階平醫學基金會在北京成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直屬的行業基金會。因病於2011年3月2日21時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70年至1993年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院長、名譽院長、首都醫科大學校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副校長、校長、名譽校長、教授、中華醫學會會長,名譽會長。

1981年當選為中科院生物學部委員(後改稱中科院院士)。

1986年當選為第三屆中國科協副主席。

1987年6月至1993年4月任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會長。

1989年任九三學社第八屆中央副主席。

1991年5月當選為第四屆中國科協副主席。

1992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主席團成員。

1992年12月當選為九三學社第九屆中央主席。

1993年3月—1998年3月任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94年8月被聘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醫藥與衛生工程學部院士。

1997年11月至2002年12月任九三學社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

1998年1月當選為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第二屆名譽理事長。

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2011年3月2日21時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2011年3月9日,吳階平同志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等前往八寶山送別。

上午10時許,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王剛、王兆國、王岐山、回良玉、劉淇、劉延東、李源潮、張德江、俞正聲、徐才厚、李瑞環、李嵐清、曾慶紅、羅乾、何勇、令計畫、路甬祥、韓啟德、陳至立、周鐵農、李建國、陳昌智、嚴雋琪、桑國衛、曹建明、杜青林、黃孟復、張梅穎、張榕明、錢運錄、鄭萬通、萬鋼、羅富和、王志珍和吳儀、王漢斌、布赫、曹志、李鐵映、司馬義·艾買提、何魯麗、許嘉璐、蔣正華、顧秀蓮、熱地、盛華仁、賈春旺、楊汝岱、錢正英、羅豪才,中央軍委委員李繼耐等,在哀樂聲中緩步來到吳階平同志的遺體前肅立默哀,向吳階平同志的遺體三鞠躬,並與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

曾擔任的職務

曾任第八、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協副主席,中華醫學會會長,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歐美同學會會長,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名譽主席,歐美同學會名譽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華醫學會名譽會長,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名譽院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名譽校長,北京醫科大學名譽校長 ( 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泌尿外科研究所名譽所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終身名譽院長,首都醫科大學終身名譽校長,南京大學醫學院名譽院長,廈門大學醫學院名譽院長,上海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廣州中山醫科大學名譽校長,美國醫師學院榮譽院士,比利時皇家醫學科學院國外院士,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師學院名譽院士,香港外科醫師學院院士 , 國際外科學會榮譽會員等。

教育背景

1937 年畢業於北平燕京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1942年畢業於北平協和醫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1947-1948年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1997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理學博士學位,2001年獲香港大學榮譽科學博士。

傑出貢獻

從1968年開始,曾擔任中央多位高級領導人的醫療小組組長。上世紀60年代,受周總理的委託,曾先後11次為5位國家元首進行治療。僅為印尼總統蘇加諾就治療過5次。還曾榮獲世界衛生組織授予的金質獎章,以表彰其在控制吸菸方面的成績。

吳階平吳階平

作為中國泌尿外科開拓者之一,在泌尿外科,男性計畫生育等方面有突出貢獻。對“腎結核對側腎積水”的研究可使一些過去認為無法挽救的腎結核患者得以恢復,並在國內外醫療實踐中得到了證實。確立了腎上腺髓質增生為一獨

立疾病,為國際上所承認。對腎切除後留存腎代償性增長的研究,糾正了長期存在的一種不全面的認識。與同道合作把輸精管結紮術發展為輸精管絕育法,在國際上受到重視。從事醫學教育工作60年,共發表醫學論文150篇,編著醫學書籍21部;其中13部為主編。獲得全國性科學技術獎7次。獲首屆人口科技研究獎,北京醫科大學首屆伯樂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進步獎,巴黎紅寶石獎,巴黎紅寶石最高獎,日本松下泌尿醫學獎等。

定向起飛

多思探索創新

“多思,探索,創新”——吳階平思想性格的基本特徵,從幼年起就有了雛型,協和八年進一步深化發展。他學成畢業了,有本領了。醫生這種職業是“鐵飯碗”,何況他是在被稱為“金牌”大學的協和畢業的,那他捧的就是“金飯碗”了。父親給定下的“好好讀書,將來憑本領吃飯”的目標,他超額完成了。

新追求

主要作品主要作品

然而,吳階平能安於掙錢吃飯嗎?想想看,他在協和的八年,正是,“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繼而日本法西斯入侵,大片國土淪喪。由於當時日美間的微妙特殊關係,美國人辦的協和醫學院還安著一張“安靜的書桌”,成了亡國奴的中國學生們懷著矛盾的心情在那裡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醫學書。善於思考的吳階平在反覆琢磨:為什麼日本帝國主義敢來欺負我們?還不是我們弱!他曾經非常羨慕日本有一個明治維新,出了個伊藤博文,把日本變成了強國。我們中國哪一天能強盛起來?他產生了一種新的追求和嚮往。

太平洋戰起,吳階平剛好畢業。協和關門了,人們各奔東西,自謀出路。我國最早的一位泌尿外科專家謝元甫教授在協和執教時最喜歡吳階平這個學生,在他的影響和教導下吳階平選了泌尿外科專業。謝元甫離開協和到了中和醫院 (北醫大人民醫院前身),把吳階平也帶了去。吳階平當住院大夫、住院總醫生都幹得很出色。

接觸共產黨

吳階平最初接觸我地下黨是在1943年淪陷期間。抗日戰爭勝利,他曾經高興過,不久幻想就破滅了。這時他又接觸了幾位中共地下黨員,為他們治病,同時從他們那裡接受了一些革命道理,開始認識了共產黨。他覺得眼睛明亮了。

當時,中國傑出的外科專家、腦外科專家關頌韜到北大醫學院主持外科。他要吳階平幫助他去建立外科,一方面任外科講師,一方面又兼任中和醫院的住院總醫生。吳階平欣然接受了。

美國進修報國

謝元甫教授很愛才,1947年設法把吳階平送到了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吳階平的導師赫金斯教授是一位現代腫瘤內分泌治療的奠基人,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他十分賞識這個年輕的中國人,千方百計地要把吳階平留在美國。當時芝加哥大學正在大興土木為赫金斯建科研樓。赫金斯把一張藍圖擺在吳階平面前,誠摯地指點著說:“這裡是你的實驗室……”赫金斯還許下誘人的優厚待遇,並動員吳階平把家屬接去。然而吳階平不為所動,他想的是誰能拯救在三座大山重壓下災難深重的祖國,對這一點他已有所認識。拳拳赤子心,耿耿報國情使吳階平態度鮮明地做了堅定的回答。他連行李都沒帶,急匆匆趕在新中國誕生前夕回到了祖國。不到一個月,古老的北京城就迎進了浩浩蕩蕩的解放大軍,吳階平為報國有門而深感欣慰,從此開始譜寫他大有作為的新的歷史篇章。

吳階平回到北京醫學院,在第一附屬醫院治病、教學、搞研究。三十多歲就當了副教授,又過幾年成為教授。他認為共產黨尊重知識,愛惜人才,自己被充分信任,感到大有用武之地。他當過外科主任、副院長。1951年他率領北京抗美援朝志願手術隊在烽火連天的戰鬥中搶救危重傷員,成績卓著,榮立大功。他勤奮工作,屢有創見,未及“不惑”之年已成為我國第一流的外科專家,對我國泌尿外科事業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公認為學科帶頭人。

加入共產黨

在緊張繁忙的工作中,吳階平對人生的價值、理想和信念這些問題也做過一些哲理性思考。解放初期百廢待興,共產黨是怎樣發揮著領導和核心作用,短短几年取得了多么輝煌的成果,吳階平看在眼裡,心中有數。他在知識分子改造運動中也吸取了積極的營養。他向黨吐露了蘊積已久的真情。難忘的1956年啊!他牢記著1月27日那天自己舉起握緊的拳頭在黨旗下宣誓。

“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的情景。這是一個科學家經過多年認真的觀察與思考作出的嚴肅選擇;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思想上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吳階平和許多科學家一樣,頭腦冷靜,勤于思維,不苟言笑,乍一看是一副近乎冷峻的面孔;這時候從他臉上還是看不出有多大變化,但是他的內心卻不斷升溫,滿腔激情化作無窮力量。他覺得以為人民服務的具體業務為起點,什麼工作都在向著遠方延伸,每前進一步就離那個大目標近一步。政治不是空洞的概念,革命的任務不僅在認識世界,更要改造世界。這不也正是一個科學家的天職嗎!

吳階平的學生們說他是“先專後紅”的典型,不僅向他學醫學知識,還學習他對事物善於思考、分析和鑑別的科學的思想方法。紅與專的關係應該是很明確的,可有些知識分子還在猶豫,議論紛紛。這自然是正常現象,那就讓它繼續作為人們的話題吧!吳階平是成竹在胸的,他對新舊社會做過分析比較,鑑別過祖國和異邦,體會是深刻的。事實教育並促使他樹立了遠大的理想,找到了稱心可靠的歸宿。

歸來的吳階平,把個人的理想、追求和成敗得失的命運同祖國的最高利益拴在一起,把自己的一切溶於黨和人民的事業之中,他感到天高地遠心胸寬,翱翔馳騁任我行。他進入了更高的思想境界,施展才智本領,如虎添翼,無盡的潛力噴薄而出。

吳階平一向反對死讀書,到底怎樣活起來呢?他當初也不甚清楚;當了醫生,開始接觸實際才慢慢總結出了一些經驗體會。他感到知識並不給人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只有到實踐裡頭去套用,經過不斷的思考,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所以他認為首先要解決好實踐、知識和思考結合的問題。近代微生物學奠基人、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的一句名言他牢記在心:“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他有意識地鍛鍊自己有個有準備的頭腦,隨時給自己提出問題,督促自己思考,養成思考的習慣,不犯“機會曾來敲門而未予理睬”的毛病,不放過任何提高自己的機會。這成了他受用不盡的“法寶”。

當醫生很不容易。“修理”有各種特殊功能的高級動物的軀體,不像修機器,可以隨意拆卸,在直觀下進行。一個醫生技術是否高明,有無創新,往往取決於他能否善於思考,勤於探索。急性闌尾炎本是常見的普通病,不難診斷,手術也簡單。吳階平卻不簡單從事,他認真思考,仔細分析研究患者闌尾炎的部位是在腸子的左邊,右邊,上頭,下頭?雖然闌尾沒有破,究竟對腹膜可能產生什麼影響?闌尾裡頭有沒有糞石?……儘量要求自己考慮得周密具體,然後做出診斷。這種手術一般是成功的,但是吳階平做的更“漂亮”,病人痛苦小,也避免了由於事先考慮不周會引起的其他毛病。他覺得自己每做一次手術都有不同的新收穫。他對任何患者都是如此處置,不容自己只是習慣地照多年的老辦法去做。這樣,不僅要認真思考,還要反覆推敲。有經驗的醫生深知疾病的複雜,自己還有很多不足,所以對待診治工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當醫生責任重大呀,這是關係到一個人的生命和人類健康的大問題。

吳階平有獨創性,做出了“五年超過十年”的業績,得益於這個極富魅力的“有準備的頭腦”。

老當益壯

活力躍動

吳階平吳階平

你見過這位當代名醫嗎?簡直不相信他已經度過93個春秋了。你看那一雙閃著智慧之光的眼睛掃視著面前的一切,顯示出躍動的活力和高昂的氣勢;聽他講話不僅受益,也是一種享受,他談吐銳利生動,妙語橫生,扣人心弦,你好像能觸摸到他那高效率的思維機器在永不停息地運轉著。前不久在中國科協、團中央、全國學聯舉辦的著名科學家同大學生、研究生會面談心會上,吳階平在談到年齡時說:“我很欣賞大畫家劉海粟說自己‘年方九十’。國外有些老人也不再說 ‘I′m 50 years old’,而是‘I′ m 70 years young’。”

勤奮不止

吳階平承認年華有限,新陳代謝的自然規律不可抗拒。這使他督促自己更加惜時如金,銳意進取,勤奮不止。他一顆紅心滿腔熱血,為振興中華竭力奉獻的熾烈感情,形成一股很強的吸引人的魅力。他把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的重擔放心地交給了下一代,自己任名譽院長、校長。他是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還擔任中華醫學會會長、泌尿外科學會主任委員、北醫大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長以及中國藥品檢驗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計畫生育協會副會長等許多重要職務。他主持開會、組織活動,也忙壞了幫他排日程的秘書同志。他又要主編刊物、寫書、帶博士研究生。在國外學術界他還有不少頭銜,幾乎每年都要跨出國門去參加各種活動。4月底剛從同大學生的談心會回來,喘息未定又飛往大洋彼岸為醫科院和協和醫大的事去奔走出力了。

他四出講學作報告,著重幫助青年一代發奮攻讀,儘快成才。他始終面向未來,隨時尋找能推動事業向前發展的新目標。他給醫學生和年輕大夫講的《臨床實踐與思維》,大受歡迎。這是他從自己多年實踐經驗中精煉升華、提到理論高度的心得體會,是國內外從來沒人講過的新課題。因此聽眾踴躍,大大超過原定名額,報告的錄音帶被多次轉錄播放。在國外一所醫學院的畢業典禮上,他也講了這個內容,外國朋友們嘆為觀止。

今日功勞卓著備受國內外稱頌的吳階平,決非朝夕之功所能塑造得成的。他是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努力,一路披荊斬棘、過關奪隘奮鬥過來的。讓我們把時光拉轉60年,循序探查他的成才之路上有什麼成功“訣竅”吧!

養生高招

吳老每天5點半就起床,從不戀床,午間小憩,晚上10點必就寢,生活極有規律,以保持“生物鐘”的正常運行。不僅生活工作極有節律,飲食方面也特別注重三餐定量、葷素搭配,從不挑食、過食。

秘書趙北海說,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吳老每天必寫日記,記錄每天工作生活的內容,家裡書櫃專有一個放日記的格子,按年份擺放得整整齊齊。有一次,一位老專家為寫回憶文章來電話查證一次重要學術出訪的具體日期,吳老憑記憶拿出過去的日記,很快就找到確切的日期,讓求證者驚嘆不已。

年輕時,吳老興趣廣泛,文藝、體育樣樣來得。當年事漸高,不再能打網球、羽毛球時,吳老的興趣則轉到了每晚的電視體育節目。他說:“體育節目競爭性強,看看可以使人精神振奮。”

接班傳承

北京大學吳階平泌尿外科醫院外景北京大學吳階平泌尿外科醫院外景

泌尿界的泰斗吳階平的離去是中國泌尿界的損失,甚至是世界泌尿事業的損失 ,但是吳老對工作孜孜不倦的精神將永遠傳承下去,新一代的泌尿和男科接班人郭應祿,他正將吳老一生追求的泌尿事業發揚光大,同時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在韓啟德副委員長的親切關懷之下北京大學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中心應運而生,它承受巨大的使命,將做為創造無數的泌尿人的搖籃而熠熠生輝。

吳老的德高望重可以說是眾所周知,吳老為中國甚至世界的泌尿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吳老一生鍾愛的泌尿事業將不斷傳承下去,第一郭老將繼續對發揚泌尿事業,使它不斷發揚光大,第二吳老生前最大的願望是建立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泌尿外科醫學中心,在各方的努力之下北京大學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中心終於在建成了,現今國內醫療行業在針對泌尿外科治療技術問題上可謂參差不齊,大多數單位無統一的診療規範,學術觀念有待提高,很多療法、技術只能做到單一方面的效果,都是缺乏全面性、系統性的治療效果,因此亟需建立一所高水平,具有一定規模的泌尿外科醫學中心,以引導和規範泌尿外科男科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回顧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中心的籌備過程,那彥群教授不禁感慨,“醫學中心是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醫學教育家吳階平先生大力倡導之下,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協主席、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韓啟德先生的支持下,從2004年開始籌建,歷經5年多的規劃、建設,現在終於落成。”醫學中心的成立,將最大限度地集中優勢力量進行集約化發展,整合學科資源,使相關醫院泌尿外科的科研、教學和醫療水平得以顯著提升。郭老作為新一代泌尿事業的傳承者,將把泌尿事業推到高潮。中國的泌尿事業後繼有人,世界的泌尿事業後繼有人。

2004年4月8日,經衛生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批准,中國解剖學會作為中國解剖學界的最高學術團體,在北京中國建築文化中心主辦了“人體世界科普展覽”,大連醫大生物塑化有限公司則具體承辦了此次展覽,兩院院士吳階平為科普展覽題了詞。

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院士

九三學社中央歷任主席

姓名始任期卸任期備註
許德珩1950年3月1986年12月第一、二屆中央理事會主席,第三—七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在九三學社七屆三中全會上,會議接受許德珩辭去主席職務的請求。
周培源1986年12月1992年12月在九三學社七屆三中全會上,一致推舉周培源為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主席。第八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為:許德珩、嚴濟慈、茅以升、金善寶。
吳階平1992年12月2002年12月第九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為周培源、嚴濟慈金善寶;第十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為王淦昌
韓啟德2002年12月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會主席,名譽主席為吳階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