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舉農場

五舉農場

五舉農場地處甘肅省崇信縣南部山區,創建於1960年,當時國家發展農業的方針是農、林、牧、副、漁五業並舉,綜合發展,所以新建的農場起了個時興的名字叫“五舉”農場。五舉農場地處崇信縣南部山區,達溪河上游,北接崇信縣新窯、赤城,東鄰靈台縣的龍門,西南與陝西省隴縣接壤,東西長10公里,南北8公里,原為一塊“三不管”的丘陵溝壑區。

基本信息

簡介

五舉農場創建於生活困難時期的1960年,當時國家發展農業的方針是農、林、牧、副、漁五業並舉,綜合發展,所以新建的農場起了個時興的名字叫“五舉”農場。五舉農場地處崇信縣南部山區,達溪河上游,北接崇信縣新窯、赤城,東鄰靈台縣的龍門,西南與陝西省隴縣接壤,東西長10公里,南北8公里,原為一塊“三不管”的丘陵溝壑區。

農場創建時,環境惡劣,條件十分艱苦,場子交通不便,電信不通,建場者住山洞,宿破廟,啃乾糧,吃野菜,特別是水土不好,克山病、大骨節、壯脖子等地方病嚴重。職工要在這種環境中辦農場,其難度可想而知。農場辦起後,均稱國營農場,先由地方管理,後由甘肅省農墾局領導。

歷史

1965年,國家為治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在慶陽地區的環縣鎮原縣慶陽縣新成立了10多個造林林場,從地方抽調一批幹部,從北大荒調來一批轉業軍人,又從蘭州、天水、平涼、西峰招收了一批社會青年和剛畢業的青年學生,組成了“國營蒲河造林總場”。

總場剛成立,就與慶陽、平涼原有的農林場及天水的兩個林場共同組建成立“甘肅水土保持建設師”,時後,西北生產建設兵團成立,水保師又改為“西北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建設第二師”,簡稱“林二師”。這時,國家從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調來一批幹部,充實到全師各農林場,大家在山溝中、林區內開荒種地,管護森林,培育苗木,植樹造林,勞武結合,屯墾戍邊。緊接著,全國加強戰備,林二師又改為“蘭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林業建設第二師”,番號蘭字930部隊,為了加強軍訓,國家又從部隊調入一批現役軍人,加強領導,備戰備荒。林二師2萬多人,師團機關、直屬單位以及下屬的百餘個農林場均為部隊建制。五舉農場為林三團(933部隊)的營。

後來,國家投資造林經費壓縮,老一團即慶陽新建的造林林場撤銷交地方管理,人員分散到其他經營林場和農場,這期間,1968年上山下鄉高潮中,蘭州白銀3000多知識青年來到林二師各農林場,五舉、萬寶川、張老寺各接收幾百名知青,使農場人員增加,充滿了生氣與活力,幾個團的文藝宣傳隊曾享有盛譽,活躍於慶平兩地及周邊的縣城鄉鎮。

1975年,兵團建制撤銷,農林場轉交地方管理,平涼地區成立了林業總場、農業總場,五舉隸屬平涼地區農業總場,後又改為平涼農墾局、平涼農墾分公司,歸屬省農墾局、省農墾總公司管理,現又稱為平涼農墾股份有限公司,屬甘肅省農墾集團公司管理。

甘肅省平涼市的行政區劃

市級

平涼市

區級

崆峒區 | 石堡子開發區

縣級

涇川縣 | 靈台縣 | 崇信縣 | 華亭縣 | 莊浪縣 | 靜寧縣

鎮級

四十里舖鎮 | 崆峒鎮 | 白水鎮 | 草峰鎮 | 玉都鎮 | 高平鎮 | 荔堡鎮 | 王村鎮 | 窯店鎮 | 邵寨鎮 | 獨店鎮 | 什字鎮 | 朝那鎮 | 錦屏鎮 | 新窯鎮 | 東華鎮[甘肅華亭縣] | 安口鎮 | 西華鎮[甘肅華亭縣] | 馬峽鎮 | 策底鎮 | 水洛鎮 | 南湖鎮 | 朱店鎮 | 萬泉鎮 | 韓店鎮 | 威戎鎮 | 界石鋪鎮 | 八里鎮 | 李店鎮

鄉級安國鄉 | 柳湖鄉 | 花所鄉 | 索羅鄉 |香蓮鄉 | 西陽回族鄉 | 大秦回族鄉 | 白廟回族鄉 | 寨河回族鄉 | 大寨回族鄉 | 上楊回族鄉 | 麻武鄉 | 峽門回族鄉 | 汭豐鄉 | 羅漢洞鄉 | 涇明鄉 | 紅河鄉 | 飛雲鄉 | 太平鄉 | 豐臺鄉 | 黨原鄉 | 新開鄉 | 西屯鄉 | 上良鄉 | 梁原鄉 | 龍門鄉 | 星火鄉 | 百里鄉 | 蒲窩鄉 | 柏樹鄉 | 黃寨鄉 | 黃花鄉 | 木林鄉 | 上關鄉 | 神峪回族鄉 | 山寨回族鄉 | 河西鄉[華亭縣] | 硯峽鄉 | 岳堡鄉 | 楊河鄉 | 趙墩鄉 | 柳梁鄉 | 臥龍鄉 | 大莊鄉 | 陽川鄉 | 良邑鄉 | 通化鄉 | 永寧鄉 | 鄭河鄉 | 南坪鄉 | 盤安鄉 | 城川鄉 | 司橋鄉 | 曹務鄉 | 古城鄉 | 雙峴鄉 | 雷大鄉 | 余灣鄉 | 仁大鄉 | 賈河鄉 | 深溝鄉 | 治平鄉 | 新店鄉 | 甘溝鄉 | 四河鄉 | 紅寺鄉 | 細巷鄉 | 三合鄉 | 原安鄉 | 靈芝鄉
街道

東關街道[崆峒區] |中街街道[崆峒區] | 西郊街道| 東華街道[甘肅華亭縣]

農場張老寺農場 | 國營萬寶川農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