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都鎮

玉都鎮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玉都鎮地處涇川縣北塬,距縣城20公里,屬隴東八大集鎮之一,是涇川北塬的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

基本信息

概況

玉都鎮玉都鎮

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玉都鎮地處涇川縣北塬,距縣城20公里,屬隴東八大集鎮之一,是涇川北塬的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省級涇(涇川)鎮(鎮原)公路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98平方公里,共轄16個行政村,1個街道辦事處,129個村民小組6292戶,總人口2.8萬人。地形以隴東黃土高原為主,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年日照2400小時,年平均氣溫9℃,年無霜期180天,降雨580mm。

近年來,玉都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依託地處北塬中心的區位優勢,勵精圖治,戳力奮進,全鎮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有了長足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2000年,全鎮財政收入達2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1元。

基礎設施

玉都鎮玉都鎮

鎮上設有普通完全中學一所,師資力量雄厚,在職教職工92人,現有學生1519人,聯考上線率近年來一直位居全縣第一。國小及幼稚園29所,在職教職工203人,在校學生4503人。衛生事業蓬勃發展,到2000年,全鎮以鎮中心衛生院為主的各種醫療衛生機構17個,總計從業人數92人,鎮中心衛生院從業人員28人,有病床40個,村級衛生所和醫療點17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92名。文化娛樂電力移動通訊等公共設施齊全,鎮內有縣、鎮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37個,建有功能齊全的影劇院1座,建築面積480平方米。全鎮基本實現了村村通電、通電話,共安裝電話570部,有14個村的48901戶通水。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的目標,有線電視從1997年開始動工,經過4年的艱苦奮鬥,目前已架設主幹線路4公里。鎮區有線電視入戶率達84%,傳送電視節目8套,固定資產達17萬元。建有覆蓋北塬六鄉鎮的移動通信基站和聯通通信基站。

按照產業化發展規劃,全鎮目前已形成了以烤菸為龍頭,果品畜牧蔬菜、編織共同發展的農村五大支柱產業,建立了平涼地區唯一的萬畝優質烤菸生產基地,累計為財政創稅650萬元。農村居民存款總餘額達3832萬元。

每逢古歷七月十二日集文化、經濟、貿易於一體的九天聖母廟會,商賈雲集,熱鬧非凡。“歸義侯窖藏”“千年古槐”更顯玉都歷史悠久。

經濟發展

玉都鎮玉都鎮

玉都鎮黨委、政府在涇川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生態、產業、商貿、文教”全面創新的興鎮目標,使全鎮產業結構日趨合理,經濟實力日益增強,農民收入明顯增加,社會事業飛速發展。目前,全鎮人工造林3.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6.1%;境內涇鎮、玉豐兩條通鄉公路重新柏油罩面,53條115公里村級主幹道全部加寬整修,砂化46公里;全鎮興修水廠5處,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9%;電力全國併網,建成10千伏高壓和0.4千伏低壓變壓站1處,新電網改造72個村民小組;有移動、聯通無線通訊基站各1處,分站2處。形成了果品、草畜為主導和二、三產業齊頭並舉的經濟發展格局。全鎮果園面積突破1.8萬畝,種草4000畝,養牛16000頭,養豬18000口,正在建設的年生產5000頭仔豬的玉都鎮裕泰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必將為全鎮的畜牧養殖業注入新的活力;強力推進的果品產業發展,必將為玉都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全鎮年輸出富餘勞動力5000多人,實現勞務收入3000多萬元,手工編織的簸箕、篩子、背籠等山貨暢銷陝、甘兩省;建辦的磚廠、預製廠、鑄造廠、塑膠袋廠等民營企業發展迅速,發展各類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65戶。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始終把“如何帶動農民增加收入、如何和諧穩定發展、如何讓小城鎮建設最終帶動地方經濟有效並可持續發展”放到首位來抓。
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在果園建設中嚴格按照“建設重點村、管好新幼園、抓好間作物、整體增效益”的工作思路,突出差空補齊和果品產業帶建設,科學規劃,持續擴大果園面積,集中在端賢、李胡、擺旗、郭家咀、太陽墩、郭馬、星火七村新建優質紅富士果園1603.2畝,柿子園165畝。認真落實配套服務和技術規程,配套資金9萬元,購買地膜4000公斤、保溫袋19萬隻,在栽植過程中全部按照“挖大坑,澆大水,覆熟土,套袋覆膜”的流程規範栽植,新栽植的4050畝幼園統一落實套袋和覆膜措施,成活率達到了95%以上,初步形成了玉豐公路果品產業帶,建成了太陽墩、郭家咀、擺旗、李胡、康家五個果品產業整村推進村。

小城鎮建設

玉都鎮玉都鎮

玉都鎮持續推進了小城鎮開發建設。依託“退市還路”項目,進一步激活民間資本,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市場改造的積極性,在項目實施上按照“公開招標,統一修建”的原則進行,至目前,全面完成了蔬菜瓜果交易市場的拆遷整地,清理整平場地5656平方米;計畫在市場兩側新建商業、營業用房兩層32間,現已完成了基礎工程。倒兌土地4.13畝,全面啟動了交警中隊建設工作。籌集苗木實施了中心國小、主街道及丁字街綠化美化,栽植紅葉李雪松等各類苗木870株;立足於把北大路建成具有隴東特色的民俗中心區,聚集民間力量啟動了舞台遷建工作,在西關路規劃上宅下店式小康屋14戶,建設工作已全面啟動。同時,根據工作需要,對街道衛生進行了徹底整治,改善了街道環境,提升了街道形象。通過實施“東進、西延、南拓、北擴”工程,各方籌措資金3000多萬元,開建各類大中型工程60多處,街道新增商業門店300多間,基本形成了東西大街、東環路、玉豐路、天主路、中學路、北大街六條街道為框架,百貨交易、牲畜交易、蔬菜瓜果交易三個專業市場和鎮文化活動廣場為主的交易活動區,衛生、體育和民主政治等工作協調發展,教育工作實現了無危房目標,依託市級示範性完全中學創建,擴建後的玉都中學將是繼涇川一中之後的規模最大、設施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的完全中學,聯考本科上線率連續五年位居全市同類學校前五名,衛生工作健全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程式,科技培訓和文化活動開展經常化,計畫生育政策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到實處,為全鎮經濟發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

名字由來

玉都鎮玉都鎮

史料記載:玉都鎮在清朝時為窯頭裡,解放前為桂林鄉,解放後始設鎮。但“玉都”的稱謂是怎樣來的,倒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呢!
一說是因玉都廟取名。《辭海》中釋義玉、都皆為美好的意思,象徵著吉祥、如意。據《玉都太乙宮九天聖母殿碑文》記載:玉都廟始建於明朝萬曆三年,殿內塑有九天聖母玉都娘娘。因奉西王母旨意,降臨人間,後修煉成功,坐化於石墩之上,鄉民異焉,遂立廟玉都。廟前鑄造龍鳳鐵桿,高約三丈六尺,三百六十五度應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盤龍應二十四節氣,十二節桿通上應十二月,桿有方斗兩個,有鈴旗八個以應八卦方位,頂有金鳳兩隻,左鳳背太陽,右鳳背月亮,底墩為雌雄二獅盤踞左右。上鑄楹聯一副“精忠浪耀垂金板,後德弘函庇玉都”。南有鐘鼓樓一座,雕樑畫棟 ,蔚為壯觀,中間掛一鐵鐘,鐘聲響徹九天,另懸一鼓,鼓聲擊打能傳百里。北有畫字樓,其內松柏參天,槐柳交加, 人稱“柳抱槐”,相傳八仙遊此,也留連往返,嘆為觀止。東有文樓,西有戲台,台邊有池水。池清魚躍,甚為可觀,時香火繚繞,名震隴東 ,尤其那對鐵桿遇風一響,極為森然。朝聖者絡繹不絕,而且有求必應。有詩讚曰:白鶴隨朱往,松竹每留鄉,耳聽泉水聲,清晨紫霧濃。
另一說因有玉都(余都)娘娘修煉成仙的故事而得名。

甘肅省平涼市的行政區劃

市級

平涼市

區級

崆峒區 | 石堡子開發區

縣級

涇川縣 | 靈台縣 | 崇信縣 | 華亭縣 | 莊浪縣 | 靜寧縣

鎮級

四十里舖鎮 | 崆峒鎮 | 白水鎮 | 草峰鎮 | 玉都鎮 | 高平鎮 | 荔堡鎮 | 王村鎮 | 窯店鎮 | 邵寨鎮 | 獨店鎮 | 什字鎮 | 朝那鎮 | 錦屏鎮 | 新窯鎮 | 東華鎮[甘肅華亭縣] | 安口鎮 | 西華鎮[甘肅華亭縣] | 馬峽鎮 | 策底鎮 | 水洛鎮 | 南湖鎮 | 朱店鎮 | 萬泉鎮 | 韓店鎮 | 威戎鎮 | 界石鋪鎮 | 八里鎮 | 李店鎮

鄉級安國鄉 | 柳湖鄉 | 花所鄉 | 索羅鄉 |香蓮鄉 | 西陽回族鄉 | 大秦回族鄉 | 白廟回族鄉 | 寨河回族鄉 | 大寨回族鄉 | 上楊回族鄉 | 麻武鄉 | 峽門回族鄉 | 汭豐鄉 | 羅漢洞鄉 | 涇明鄉 | 紅河鄉 | 飛雲鄉 | 太平鄉 | 豐臺鄉 | 黨原鄉 | 新開鄉 | 西屯鄉 | 上良鄉 | 梁原鄉 | 龍門鄉 | 星火鄉 | 百里鄉 | 蒲窩鄉 | 柏樹鄉 | 黃寨鄉 | 黃花鄉 | 木林鄉 | 上關鄉 | 神峪回族鄉 | 山寨回族鄉 | 河西鄉[華亭縣] | 硯峽鄉 | 岳堡鄉 | 楊河鄉 | 趙墩鄉 | 柳梁鄉 | 臥龍鄉 | 大莊鄉 | 陽川鄉 | 良邑鄉 | 通化鄉 | 永寧鄉 | 鄭河鄉 | 南坪鄉 | 盤安鄉 | 城川鄉 | 司橋鄉 | 曹務鄉 | 古城鄉 | 雙峴鄉 | 雷大鄉 | 余灣鄉 | 仁大鄉 | 賈河鄉 | 深溝鄉 | 治平鄉 | 新店鄉 | 甘溝鄉 | 四河鄉 | 紅寺鄉 | 細巷鄉 | 三合鄉 | 原安鄉 | 靈芝鄉
街道

東關街道[崆峒區] |中街街道[崆峒區] | 西郊街道| 東華街道[甘肅華亭縣]

農場張老寺農場 | 國營萬寶川農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