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關鄉

上關鄉

上關鄉為多岐義詞。分為甘肅省平涼市華亭縣上關鄉、湖南省永州市道縣上關鄉。

基本信息

甘肅省平涼市華亭縣上關鄉

簡介

上關鄉在甘肅省內位置上關鄉在甘肅省內位置

上關鄉位於華亭縣南部,上關歷史悠久,是古上三鄉關的簡稱,明代曾因地勢險要設巡檢司。上關鄉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境內丘陵起伏,溝壑縱橫,平均海拔1868米,氣候高寒陰濕,河流密布,上關河向南流入陝西境內,注入水、寺底河、邱林河向東流入神峪,匯入神峪河。
地域遼闊,森林和草山資源較為豐富,適宜於農、林、牧綜合開發。聞名的有核桃、草畜、藥材特色產業。是全縣20萬畝核桃基地重點鄉(鎮)和10萬頭養牛示範基地。

行政區劃

華亭縣華亭縣

華亭縣位於甘肅省東部、關山東麓,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東臨崇信縣,西連莊浪縣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涇源縣,南接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和陝西省隴縣。轄5鎮、5鄉、1個街道辦事處、1個開發區管委會,107個行政村、19個居民委員會。
華亭縣轄1個街道、5個鎮、5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東華街道、東華鎮、安口鎮西華鎮馬峽鎮策底鎮、上關鄉、神峪回族鄉山寨回族鄉、河西鄉、硯峽鄉;石堡子開發區。 上關鄉鄉轄11個行政村53個生產合作社2425戶10368口人。

沿革

解放前,稱高山鄉,解放後民主建政時改設高山區,1958年撤區並鄉為上關鄉,隸屬神峪公社,1961年成立上關公社,1983年恢復上關鄉至今。

自然環境

上關鄉平均海拔1413米,年均降雨盤537毫米,年平均氣溫3℃,全年無藉期142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積3278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11512萬畝。

經濟

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3822萬元,糧食播種面積3067萬畝,糧食總產盆7973噸,財政總收人182.9萬元,財政支出182.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010元。

人口數據

上關鄉衛星地圖上關鄉衛星地圖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10513
男 5463
女 5050
家庭戶戶數 2476
家庭戶總人口(總) 9838
家庭戶男 4892
家庭戶女 4946
0-14歲(總) 2653
0-14歲男 1321
0-14歲女 1332
15-64歲(總) 7332
15-64歲男 3868
15-64歲女 3464
65歲及以上(總) 528
65歲及以上男 274
65歲及以上女 25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10442

下轄村

早陽村
水聯村
陳家河村
塄坎村
西莊村
半川村
小川村
王家溝村
磨坪村
碾子溝村
上關村

教育

上關鄉是華亭縣的一個山區貧困鄉,交通極為不便,經濟發展緩慢。境內北魏時期的石供寺、明清時期的海龍廟等古文物建築儘管使上關積澱了深厚的人文底蘊,但卻沒能讓全鄉文化教育擺脫髮展窘境,一個時期,校舍陳舊、質量低迷、發展落後幾乎成為全鄉教育事業的定性描述。近入新世紀特別是近3年以來,鄉黨委、政府立地求變,居弱圖強,決心治窮先治愚,致富抓教育,集中人財物全力改善辦學條件,持續提高教育質量,全力促進全鄉教育的全面均衡發展。上關人開始從貧困鄉“貧困教育”的“定向怪圈”中“突圍”出來。華亭縣小縣辦出了大教育,上關鄉窮鄉辦著大教育。上關教育在“圖強”之路上實現了跨越。歷史注定,上關人將在這樣一個時間段,完成上關教育發展史上前無古人的壯舉

上關鄉各學校
華亭縣上關鄉中心國小
華亭縣上關鄉半川初級國小
華亭縣上關鄉塄坎國小
華亭縣上關鄉寺底國小
華亭縣上關鄉寺底國小王家山教學點
華亭縣上關鄉小川初小
華亭縣上關鄉小川初級國小
華亭縣上關鄉早陽國小
華亭縣上關鄉早陽國小曹子溝教學點
華亭縣上關鄉磨坪國小
華亭縣上關鄉磨坪國小石橋教學點
華亭縣上關鄉西莊國小
華亭縣上關鄉西莊國小安山教學點
華亭縣上關鄉西莊國小斜山教學點
華亭縣上關鄉西莊國小邱林教學點
華亭縣上關鄉郭家山初級國小
華亭縣上關鄉陳家河初級國小

旅遊景點

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石弘寺石窟

發展

位於本鄉半川村境內的石拱寺和磨坪村的海龍洞,有較高的歷史考古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且南與陝西龍門洞相接,構建了三足鼎立的旅遊框架。

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華上公路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了基配石路面建設任務。現已立項油築硬化。教育工作在鞏固“兩基”教育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取得了全縣中學畢業會考第五、國小畢業會考第二的優異成績。
科技、衛生等社會事業協調推進,社會治安秩序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湖南省永州市道縣上關鄉

道縣道縣

簡介

上關鄉位於道縣東南郊。東與白馬渡鎮白芒鋪鄉蚣壩鎮毗連,南同審章塘瑤族鄉接壤,西與祥霖鋪鎮、萬家莊鄉為鄰,北靠道江鎮、東門鄉。鄉政府駐上關村。轄上關、龍江橋、東方、蓮塘、丁塘、東源、車崗、七里崗、壩子塘、董家沖、鹿家、石門、白石岩、湘源、水南、向陽、虎子岩、鄭家、寶塔等19個村,195個村民組。

沿革

1958年屬紅旗人民公社。1961年體制調整以駐地命名上關公社。1984年改為上關鄉。

經濟發展

全鄉總面積60.7平方公里,耕地1273.4公頃,林地2384.7公頃,6326戶,24392人。境內無高山大嶺,地勢低平,瀟水自南向北流經境內長達25.3公里,沿河大面積的田地多屬河流沖積泥沙而成,故土質肥沃。加上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良好,適宜種植水稻,柑桔甘蔗、西瓜、蔬菜,是全縣一個經濟作物較著名的產區。水南村昔是全省柑桔高產村之一,“金桔出營道者為天下之冠”即為此地。S323線橫穿境內東西,縣城至湘源溫泉公路穿越該鄉南北,簡易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鄉經濟以農業為主,鄉年工農業總產值9900萬元,年財政收入106.29萬元。

科教文衛

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發展較快,全鄉現有中學1所,國小22所,醫療機構3個。境內有不少名勝古蹟,如雁塔山的文塔,白石岩村的“含暉洞”,皆風景幽美。

各村介紹

【上關】Shàngguāng
明朝初,李姓從江西遷來,建村於水南浮橋關口上游,取名上關。村委會駐上關,轄16個村民組。總面積2.1平方公里,耕地25.6公頃,503戶,2214人。
【龍江橋】Lóngjiāngqiáo
村前一小河,彎曲如龍,河上有橋,得名。村委會駐龍江橋,轄龍江橋、山尾巴、次塘、劉家、雷家灣、高嶺頭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5.5平方公里,耕地102.1公頃,426戶,1826人。
【東方】Dōngfāng
1958年建隊,取名王家大隊,1966年為東方大隊(村)。村委會駐王家,轄王家、高宅、吳家、杜家、張家、何家洞、石壩山、小壩頭、老屋地等22個村民組。總面積6.7平方公里,耕地192公頃,502戶,2120人。
【蓮塘】Liántáng
昔由沙田遷來,地形宛如蓮花,取名蓮塘。村委會駐蓮塘,轄蓮塘、新壩等6個村民組。總面積1.7平方公里,耕地47.2公頃,144戶,594人。
【丁塘】Dīngtáng
村邊一塘呈“丁”字形,取名丁塘。村委會駐丁塘,轄丁塘、理管壩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2.6平方公里,耕地73.1公頃,188戶,855人。
【東源】Dōngyuán
村瀕小溪東面,取名東源。村委會駐東源,轄東源、丘田、蘿蔔、茶塘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4.0平方公里,耕地114.6公頃,313戶,1186人。
【車崗】Chēgǎng
建村於丘崗,車水灌田,取名車崗。村委會駐雷家洞,轄雷家洞、車崗、小叢樹、王家塘、荷葉洞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2.4平方公里,耕地49.8公頃,150戶,557人。
【七里崗】Qīlǐgǎng
昔日村小人貧,初名“急死關”,後因村距縣城七里,更名七里崗。村委會駐樟木樹腳,轄樟木樹腳、七里崗、二文洞、三文洞、石馬、聶家等13個村民組。總面積5.5平方公里,耕地143.5公頃,352戶,1420人。
【壩子塘】Bàzǐtáng
村前有塘,塘邊有壩,取名壩子塘。村委會駐壩子塘,轄壩子塘,老塘、麻姑井、白竹山等5個村民組。總面積3.1平方公里,耕地63.5公頃,157戶,735人。
【董家沖】Dǒngjiāchōng
董姓從零陵三丘田、雞籠山遷來,居住山沖里,以姓取名。村委會駐董家沖,轄董家沖、大沖嶺、荷葉塘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3.3平方公里,耕地77.5公頃,218戶,918人。
【鹿家】Lùjiā
從零陵龍骨井遷來,以姓取名。村委會駐鹿家,轄鹿家、浦家、泥灣洲、楓木難、黃家山、葉家塘等9個村民組。總面積3.5平方公里,耕地98.1公頃,201戶866人。
【石門】Shímén
此村與石山對門,取名石門。村委會駐石門,轄石門、陳家田等11個村民組。總面積3.1平方公里,耕地89.5公頃,255戶1090人。
【白石岩】Báishíyán
以村西白石岩定村名,岩洞幽美,道州八景之一。村委會駐白石岩,轄白石岩、中山石等14個村民組。總面積3.7平方公里,耕地52.2公頃,267戶,1203人。
【湘源】Xiāngyuán
以地處瀟水之濱,湘江之源取名。村委會駐何家嶺,轄何家嶺、黃高村等7個村民組。總面積1.4平方公里,耕地32.6公頃,233戶,965人。
【水南】Shuǐnán
以位於瀟水南岸,得名。村委會駐水南,轄水南、柳家廠等12個村民組。總面積1.5平方公里,耕地44.7公頃,487戶,1925人。該村是全省重點柑桔生產村之一。
【向陽】Xiàngyáng
1965年,張家、旦山三個大隊合併為向陽大隊,含心向太陽之義。村委會駐黃家,轄黃家、坪塘、張家、旦山、河邊等10個村民組。總面積3.4平方公里,耕地113.1公頃,210戶,806人。
【虎子岩】Hǔzǐyán
村昔有一普濟廟,後順音改虎子岩。村委會駐虎子岩,轄8個村民組。總面積1.9平方公里,耕地49.2公頃,180戶,792人。
【鄭家】Zhèngjiā
以姓取名。村委會駐鄭家,轄9個村民組。總面積2.8平方公里,耕地76.3公頃,267戶,1157人。
【寶塔腳】Bǎotǎjiǎo
此地位於雁塔山寶塔腳下,取名寶塔腳。村委會駐寶塔腳,轄9個村民組。總面積2.2平方公里,耕地61.2公頃,238戶,937人。

科教文衛

據統計,目前,該鄉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鞏固率達98%;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5985戶,23940人,參合率達到95%,大病救助22戶,發放救助資金2萬餘元;完成各類計生手續136例,徵收社會撫養費26萬元,免費為已婚育齡婦女開展生殖健康普查5310人次;解決農村五保和低保戶最低生活保障857戶、1525人;維修水庫、河壩、各項工程51處,維修水渠、河堤10餘公里,搶修山塘40口,搶救被困民眾30人,挽救了直接經濟損失240餘萬元,籌集抗旱資金40餘萬元,購抽水設備80多台,打井30口,解決的人畜飲水困難人口3350人。

社會保障

近年來,該鄉黨委、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解困”的宗旨,圍繞和諧求發展,狠抓文教、衛生、計生、民政等工作,切實落實“兩免一補”和“一費制”政策,建立貧困學生監察檔案,幫助貧困學生完成學業;全面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配齊配強防火人員和打火用具,制定強有力的措施和方案,森林防火工作卓有成效;加快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建設,不斷推進和完善“分類施保”機制,保障弱勢群體基本生活,防汛抗旱、計畫生育、農業生產等工作成績顯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鄉社會事業取得了全面發展。

甘肅省平涼市的行政區劃

市級

平涼市

區級

崆峒區 | 石堡子開發區

縣級

涇川縣 | 靈台縣 | 崇信縣 | 華亭縣 | 莊浪縣 | 靜寧縣

鎮級

四十里舖鎮 | 崆峒鎮 | 白水鎮 | 草峰鎮 | 玉都鎮 | 高平鎮 | 荔堡鎮 | 王村鎮 | 窯店鎮 | 邵寨鎮 | 獨店鎮 | 什字鎮 | 朝那鎮 | 錦屏鎮 | 新窯鎮 | 東華鎮[甘肅華亭縣] | 安口鎮 | 西華鎮[甘肅華亭縣] | 馬峽鎮 | 策底鎮 | 水洛鎮 | 南湖鎮 | 朱店鎮 | 萬泉鎮 | 韓店鎮 | 威戎鎮 | 界石鋪鎮 | 八里鎮 | 李店鎮

鄉級安國鄉 | 柳湖鄉 | 花所鄉 | 索羅鄉 |香蓮鄉 | 西陽回族鄉 | 大秦回族鄉 | 白廟回族鄉 | 寨河回族鄉 | 大寨回族鄉 | 上楊回族鄉 | 麻武鄉 | 峽門回族鄉 | 汭豐鄉 | 羅漢洞鄉 | 涇明鄉 | 紅河鄉 | 飛雲鄉 | 太平鄉 | 豐臺鄉 | 黨原鄉 | 新開鄉 | 西屯鄉 | 上良鄉 | 梁原鄉 | 龍門鄉 | 星火鄉 | 百里鄉 | 蒲窩鄉 | 柏樹鄉 | 黃寨鄉 | 黃花鄉 | 木林鄉 | 上關鄉 | 神峪回族鄉 | 山寨回族鄉 | 河西鄉[華亭縣] | 硯峽鄉 | 岳堡鄉 | 楊河鄉 | 趙墩鄉 | 柳梁鄉 | 臥龍鄉 | 大莊鄉 | 陽川鄉 | 良邑鄉 | 通化鄉 | 永寧鄉 | 鄭河鄉 | 南坪鄉 | 盤安鄉 | 城川鄉 | 司橋鄉 | 曹務鄉 | 古城鄉 | 雙峴鄉 | 雷大鄉 | 余灣鄉 | 仁大鄉 | 賈河鄉 | 深溝鄉 | 治平鄉 | 新店鄉 | 甘溝鄉 | 四河鄉 | 紅寺鄉 | 細巷鄉 | 三合鄉 | 原安鄉 | 靈芝鄉
街道

東關街道[崆峒區] |中街街道[崆峒區] | 西郊街道| 東華街道[甘肅華亭縣]

農場張老寺農場 | 國營萬寶川農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