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莊鄉

大莊鄉

本詞條為消除歧義詞條,1、雲南省馬龍縣大莊鄉;2、青海省民和縣大莊鄉,3、甘肅省莊浪縣大莊鄉,4、雲南省開遠市大莊鄉,5、甘肅省甘谷縣大莊鄉。

基本信息

1、雲南馬龍縣大莊鄉

大莊鄉雲南馬龍縣大莊鄉
大莊鄉位於馬龍縣西南部,地處東徑103°24′—103°34′,北緯25°10′—25°20′之間,跨經度10’,緯度10’。南與宜良縣和陸良縣交界,東與本縣的月望鄉、納章鎮相連,西接馬鳴鄉,北鄰通泉鎮,鄉政府駐地屬大莊村委會,距縣城29公里。

概述:

全鄉轄大莊、窩郎、亂頭、新發、石河、民村6個村民委員會轄區面積142.26平方公里,各村民委員會轄區面積分別為:大莊42.37平方公里,窩郎14.46平方公里、亂頭17.56平方公里、新發15.84平方公里、石河24.96平方公里、民村27.07平方公里。1978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8人,到2006年增至每平方公里99人。2006年底,全鄉總人口13971人,其中非農人口506人,占總人口的3.62%。

大莊鄉地處雲貴高原滇東北丘陵地區,北高南低,呈條形分布,境內山巒起伏,形成民村、石河、窩郎、亂頭四個小壩子和大莊槽子,最高海拔(磨盤山)2302米,最低海拔(小斗把必)1880米,平均海拔2000米,鄉政府駐地海拔1910米。屬低緯高原季風氣候,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較長、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降雨集中、乾濕分明、雨熱同季的特點。雨季集中在六、七、八三個月。年均氣溫15.5℃,無霜期247天,日照2158.8小時,年均降雨1001.8毫米,東南風,年均最大風速17.5米。

大莊鄉雲南馬龍縣大莊鄉

全鄉總耕地面積17546畝,其中:水田7247畝,旱地10299畝,人均占有耕地1.33畝;森林覆蓋率為59.9%,林業用地119325畝(有林地111995畝),其中經濟林1179畝,天然林地110816畝,灌木林地6198畝(已封山育林),未成林造林地499畝(退耕還林)森林資源:境內森林覆蓋率達60%,主要喬木樹種:雲南松、華山松、黃櫟、旱東瓜、滇油杉等;灌木樹種:杜鵑、南燭、馬醉木、小葉荀子、懸鉤子、棠梨等;草本:野古草、火絨草、黃背草等。水資源:全鄉水資源總量達5010萬立方米。有龍洞河和咨卡河;有小(一)型水庫1件,小(二)型水庫7件,塘壩16件,可蓄水365萬立方米;有日產水8萬立方米的老黑龍潭和熱水龍潭。礦產資源:露天礦產多,含量高,但分布零星,有鐵礦、高嶺土等資源。

2006年,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40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79元;糧食總產量7026噸,人均有糧500公斤;完成財政收入493.77萬元;城鄉儲蓄存款餘額883.65萬元;畜牧業總收入1678萬元;鄉鎮企業收入1535萬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50.1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

大莊鄉雲南馬龍縣大莊鄉
基礎設施:

農田水利建設方面:自2002年以來,累計投資1547.6萬元,共完成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程48件,增加灌溉面積4692畝,改善灌溉面積10091畝,水利化程度由2000年的50%提高到62.3%。

在交通建設方面:累計投資1357.74萬元,修通了 “馬大”油路及全鄉41個村民小組的出村公路;興建成了大莊客運站,極大地方便了民眾出行。在人畜飲水方面:累計投資211.6萬元,解決了22個村民小組的人畜飲水困難。

在電力、能源建設方面:累計投資217萬元,完成了全鄉6個村委會41個村民小組的電網改造任務;建成了6個沼氣示範村,共建沼氣1960口,創造了極大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

自然資源:

一、豐富的自然資源:一是水資源豐富。大莊鄉境內有日產水8萬立方米的老黑龍潭和熱水龍潭,有縱貫南北的咨卡河和龍洞河,還有24件庫容達365萬立方米的水庫、壩塘,全鄉水資源總量達5010萬立方米。二是山地資源十分豐富。大莊鄉森林覆蓋率高達60.02%,隨著天保工程、珠治工程的分步實施,全鄉的生態環境將得到進一步改善,森林覆蓋率將進一步提高;三是礦產資源豐富。境內有鐵礦和豐富的高嶺土,經初步勘測,高嶺土儲量在5000萬噸以上。這些資源大多都尚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和利用,開發的潛力非常大。

二、優美的自然環境:大莊鄉氣候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日照較長、熱量充足、雨量充沛、降雨集中、乾濕分明、雨熱同季的特點。全鄉有耕地17546畝,土壤多為紅壤和沙壤,森林以灌木疏林為主,森林覆蓋率為60.02%。

大莊鄉雲南馬龍縣大莊鄉
特色產業:

1、強勁發展的畜牧業

畜牧業呈現出了日益強勁的勢頭。至2006年,全鄉實現畜牧業總收入1678萬元,2007年,入預計將突破210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0%。成為了繼烤菸之後的又一支柱產業。

2、特色種植業初見成效

2007年,全鄉種植1350畝,完成收購總量2112噸,實現產值126.7萬元,畝均產值達939元,成為除烤菸之外農民增收致富的另一重要途徑。同時,大力發展以核桃為主的乾果經濟。至2006年底,全鄉乾果經濟總面積達4960畝。

2、青海省民和縣大莊鄉

大莊鄉[DaZhuangXiang]青海省海東地區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轄鄉。位於縣境中東部,東與甘肅省接壤,距縣府駐地60公里。人口1.3萬,以回族為主,占總人口99%以上。面積67.7平方公里。轄李家嶺、丁家嘴、崔家灣、大莊、哈家圈、魏家台、唐卡、塔臥、台集、三家灣、馬家川、東山、韓家嶺、高興灣、孟家15個村委會。民和建縣前為碾伯縣轄西納堡,建縣後設大塘鄉,1950年更名前進鄉,1956年成立大莊回族鄉,1958年併入馬營公社,1961年分設大莊鄉,1984年復設大莊回族鄉,1985年改稱大莊鄉。地處湟水谷地南側山地、溝谷地。產業以商貿、運輸、建築、飲食服務業為主,農業以小麥,馬鈴薯、豌(蠶)豆種植為主。通縣鄉公路。

3、甘肅省莊浪縣大莊鄉

大莊鄉甘肅省莊浪縣大莊鄉
一、自然環境:大莊鄉位於莊浪縣西南部,東鄰朱店鎮,西接陽川鄉,南靠萬泉鎮,北與臥龍鄉接壤,區域總面積53.94平方公里,喬陽公路貫穿全境。境內丘陵起伏,溝壑錯縱,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海拔在1521米(青龍溝村)—1784米(王山村)之間。氣候溫和濕潤,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7.9℃,平均降雨量513.7mm,降雨多集中在夏秋兩季,年平均蒸發量1310.2mm。
二、經濟概況:境內梯田資源優勢相當明顯,全鄉共有優質梯田28344畝,主要農作物以冬小麥玉米洋芋種植為主,經濟作物主要以冬油菜、胡麻為主。大莊鄉黨委、政府積極實施農業內部結構調整戰略,大力發展“果品、洋芋”等主導產業,建成優質蘋果示範基地1400畝。建成優質花椒基地4處3000畝。建成優質脫毒商品薯基地1000畝。同時,該鄉人力資源優勢相當明顯,每年向外組織輸出務工人員達到3500人以上,創勞務經濟收入1600多萬元,勞務輸出已成為旱澇保收的“鐵桿莊稼”。
三、集鎮建設情況:大莊鄉不斷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對鄉政府所在集鎮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籌集社會閒散資金500萬元,建成臨街商業門店300間6000平方米,上宅下店式小康屋4幢1100平方米。集鎮公共設施建設:建成街道兩邊排水邊溝3000米。鋪油硬化主街道1000米,鋪設人行道地磚,栽植綠化樹2000株。形成了集商貿、修理、加工、餐飲為一體新興小城鎮,投資環境日趨完善。共發展個體工商戶310戶。
四、社會各項事業:
1、改善辦學條件:投資67萬元,建成大莊中學教學樓1幢。1303平方米,建成教師宿舍2幢800平方米,修建學生教師廁所4間130平方米,新修圍牆1000米。採取集資辦學的方式,對全鄉7所國小教育教學環境進行了改善,共改建新修建教室12棟920平方米,教師宿舍20間248平方米。其中楊灣國小危建成磚木結構教室2棟160平方米,教師宿舍8間96平方米。楊局村國小新修教室2棟120平方米,教師宿舍8間96平方米。王山村初小教室1棟80平方米,教師宿舍4間56平方米。張灣國小教室2棟160平方米。小灣國小教室1棟80平方米,西坡國小教室2棟160平方米,上李國小教室1棟80平方米
2、道路建設:1996年開通張山村至萬泉鄉史溝村道路8公里,1997年修建大莊至劉溝村鄉村道路6.5公里,1998年建成楊灣村至椿樹灣村道路3.5公里,劉溝村至小灣村道路6公里,2000年開通伏家村至楊局村鄉村道路2公里,投資8萬元,開通大莊至上王鄉村道路4公里,修建泄洪橋一座。
3、人飲工程建設:投資24萬元,建成大莊人飲提灌工程一處,鋪設引水管道2.5公里,解決了鄉政府、鄉畜牧站、大莊村、連王村三社民眾飲水困難。
4、醫療衛生設施建設:投資31萬元,建成大莊衛生院綜合門樓,建設面積518平方米。該衛生院現有醫務人員8名,設病床15張,能夠開展各類大小手術,極大地改善了民眾就醫難的問題。

4、雲南省開遠市大莊鄉

大莊鄉雲南省開遠市大莊鄉
大莊鄉位於開遠市中南部,東連碑格鄉,南連羊街鄉,呈壩區-山區-高寒山區階梯狀,最高海拔2775.6米,最低海拔1200米,年平均氣溫18.5℃,年降雨量為870.1毫米,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鄉區域面積103.7平方公里,轄4個村委會,總人口18291人,有回、漢、彝、苗、壯等多種民族,少數民族占全鄉人口總數的74.9%,其中回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3.3%,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唯一的回族鄉,也是有名的僑鄉。
大莊鄉交通便利,滇越鐵路(昆明至越南)、開蒙公路(開遠至蒙自)從大莊壩橫貫而過,鄉內有個私大中小客貨車1500餘輛,客貨運輸遍及周邊省市。自然資源方面,已探明的礦產有無煙煤、銻、鐵等。大莊鄉切實加強引導和扶持,不斷壯大個私企業。採煤采銻煉鋅業、運輸業養殖業清真食品加工業、飲食業已有一定的基礎,個私企業已發展到743多個,鄉鎮企業年收入發達。大莊壩出產的白花大粒蠶豆飽滿質優、鮮美可口、營養豐富,遠銷南京、上海、廣州、香港,其栽種面積已達萬畝連片規模。大黑山區盛產的臭參、花椒、草烏走俏市場,供不應求,已成為山區民眾致富的主要產業。
大莊歷來就是商埠之地,外出經商而定居海外的人較多,所以被稱為僑鄉。始建於嘉慶年間的大莊清真寺於1998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已修復一新,其獨具特色的設計構造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而正在興建之中的具有濃郁的伊斯蘭民族風情的大莊新集鎮將為大莊增添又道亮麗的風景。緊緊抓住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昆河經濟帶建設、個開蒙城市群建設及大莊、羊街農業科技示範區建設等歷史契機,圍繞市委關於實施新型工業化建設的發展戰略,堅持生態建鄉,科教興鄉,綠色經濟強鄉和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鄉黨委、政府制定了“壯大三個產業(運輸業、肉牛屠宰加工業、清真飲食服務業)、建好一個基地(大粒白花蠶豆復壯提純基地)、開好兩台車(貨車、客車)、培育兩個市場(肉牛加工、肉牛養殖)、壯大山區三個特色產業(花椒、臭藥、頭)、培育好三個新產業(薯蕷、草烏、竹子)、鞏固好一個產業(甘蔗)、抓好三個安全(交通、食品、礦山)”的發展思路。使全鄉農業產業進一步最佳化,鄉鎮企業進一步發展。

5、甘肅省甘谷縣大莊鄉

大莊鄉位於甘谷縣東北部,屬散渡河流域。西接通渭縣襄南鄉,東臨秦安縣郭集鄉。總面積107平方公里,地域廣闊。海拔1700-1800米,氣候高寒陰濕,交通便利。
全鄉有18個行政村,109個村民小組,3608戶17251人。有耕地面積64579.5畝,林地面積14224.5畝。2002年全鄉產糧食產量765.1萬公斤,人均純收入1005元。
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新修鄉村公路8條,56.5公里。農業生產鄉村公路的網路化。興修梯田8900畝,其中席家局、蘆家灣、魏家峽、鞏家山等村基本實現了梯田化。連續多年被縣委、縣政府給予表彰獎勵。鄉黨委、鄉政府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充分發揮民眾參與扶貧開發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實施人飲解困工程,解決貧困人口1012戶5120人。以大莊鄉建築公司為龍頭,勞務輸出已初具規模。全鄉年均勞務收入1200萬元。
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教學條件極大改善,教育水平明顯提高,全鄉自1998年以來新修大莊國中、大莊國小以及付家河、蒼王山、碌碡灘、魏家峽等6所學校,改善校舍9所,配套課桌椅500餘套,共投資建校資金約35萬元。衛生工作明顯進步,2000年新修二層衛生院辦公大樓,新添了醫療設備。方便了民眾醫療保健。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篷勃開展,全鄉18個村已有15個村創建為“安全文明村”,樹立了科學、文明、健康的社會新風尚。商貿流通發展迅速,鄉政府通過多方籌措資金20餘萬元、改建了鄉政府所在地和微波站兩處市場,招商引資60餘萬元,吸引外地商客20餘戶。已成為三縣交界處最大的商貿流通集散地。

甘肅省平涼市的行政區劃

市級

平涼市

區級

崆峒區 | 石堡子開發區

縣級

涇川縣 | 靈台縣 | 崇信縣 | 華亭縣 | 莊浪縣 | 靜寧縣

鎮級

四十里舖鎮 | 崆峒鎮 | 白水鎮 | 草峰鎮 | 玉都鎮 | 高平鎮 | 荔堡鎮 | 王村鎮 | 窯店鎮 | 邵寨鎮 | 獨店鎮 | 什字鎮 | 朝那鎮 | 錦屏鎮 | 新窯鎮 | 東華鎮[甘肅華亭縣] | 安口鎮 | 西華鎮[甘肅華亭縣] | 馬峽鎮 | 策底鎮 | 水洛鎮 | 南湖鎮 | 朱店鎮 | 萬泉鎮 | 韓店鎮 | 威戎鎮 | 界石鋪鎮 | 八里鎮 | 李店鎮

鄉級安國鄉 | 柳湖鄉 | 花所鄉 | 索羅鄉 |香蓮鄉 | 西陽回族鄉 | 大秦回族鄉 | 白廟回族鄉 | 寨河回族鄉 | 大寨回族鄉 | 上楊回族鄉 | 麻武鄉 | 峽門回族鄉 | 汭豐鄉 | 羅漢洞鄉 | 涇明鄉 | 紅河鄉 | 飛雲鄉 | 太平鄉 | 豐臺鄉 | 黨原鄉 | 新開鄉 | 西屯鄉 | 上良鄉 | 梁原鄉 | 龍門鄉 | 星火鄉 | 百里鄉 | 蒲窩鄉 | 柏樹鄉 | 黃寨鄉 | 黃花鄉 | 木林鄉 | 上關鄉 | 神峪回族鄉 | 山寨回族鄉 | 河西鄉[華亭縣] | 硯峽鄉 | 岳堡鄉 | 楊河鄉 | 趙墩鄉 | 柳梁鄉 | 臥龍鄉 | 大莊鄉 | 陽川鄉 | 良邑鄉 | 通化鄉 | 永寧鄉 | 鄭河鄉 | 南坪鄉 | 盤安鄉 | 城川鄉 | 司橋鄉 | 曹務鄉 | 古城鄉 | 雙峴鄉 | 雷大鄉 | 余灣鄉 | 仁大鄉 | 賈河鄉 | 深溝鄉 | 治平鄉 | 新店鄉 | 甘溝鄉 | 四河鄉 | 紅寺鄉 | 細巷鄉 | 三合鄉 | 原安鄉 | 靈芝鄉
街道

東關街道[崆峒區] |中街街道[崆峒區] | 西郊街道| 東華街道[甘肅華亭縣]

農場張老寺農場 | 國營萬寶川農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