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鄉

黃花鄉

黃花鄉為多岐義詞。分為甘肅省崇信縣黃花鄉、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鄉、廣東省佛岡縣黃花鄉。

基本信息

甘肅省崇信縣黃花鄉

黃花鄉在甘肅省內位置黃花鄉在甘肅省內位置

簡介

黃花鄉位於崇信縣西部16公里處,平均海拔1300米,年均降雨t488毫米,年平均氣溫10℃,全年無箱期178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積3122.3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8000萬畝。轄村民委員會8個.鄉鎮總戶數1875戶,鄉鎮總人口7809人,鄉鎮從業人員4166人。

行政區劃

崇信縣位於甘肅省東部。總面積851平方千米。總人口9萬人(2004年)。2000年,崇信縣轄2個鎮、8個鄉:錦屏鎮、新窯鎮、赤城鄉木林鄉、黃寨鄉、柏樹鄉高莊鄉、九功鄉、銅城鄉、黃花鄉。 

基礎建設

通電的村8個,通郵的村8個,通電話的村8個,通公路的村8個,通自來水的村8個,通有線電視的村1個。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6524
男 3404
女 3120
家庭戶戶數 1399
家庭戶總人口(總) 6295
家庭戶男 3213
家庭戶女 3082
0-14歲(總) 1821
0-14歲男 894
0-14歲女 927
15-64歲(總) 4394
15-64歲男 2330
15-64歲女 2064
65歲及以上(總) 309
65歲及以上男 180
65歲及以上女 12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6154

下轄村

馬寨村
高莊子村
涼水泉村
油莊村
楊家溝村
黃花塬村

教育

黃花鄉各學校
崇信縣黃花鄉崾峴國小
崇信縣黃花鄉拱家窪村學
崇信縣黃花鄉楊家溝國小
崇信縣黃花鄉馬寨國小
崇信縣黃花鄉高莊子國小
崇信縣黃花鄉黃花塬國小

經濟指標

2005年,國內生產總值一240一3308萬元.糧食播種面積2340.40萬畝,糧食總產盤6669.70噸,財政總收人118萬元,財政支出1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1556元.

文教衛生

學校總數8所,在校學生總數1302人,教師總數56人;醫院、衛生院1所,醫生數16人,病床9張.

旅遊景點

菩提樹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黃花鄉

黃花鄉在湖北省內位置黃花鄉在湖北省內位置

簡介

黃花鄉位於宜昌縣東北,地處宜(昌)秭(歸)、宜(昌)保(康)省道交匯口,距縣城10公里;四界東連遠安當陽,南鄰小溪塔,西接柏木坪,北抵上洋分鄉;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8.5公里,面積118平方公里。鄉政府駐黃花場,人口38363人,面積345.7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黃花場、姜家畈、軍田壩、柏家坪張家口、新坪、小峰河、杜家坪、南邊、楊家河、牛坪、登嶺、二戶坪、白果樹、白洋坪、楊家畈、背馬山、聶家河、東埡、劉家坪。人口:38363人。特產:黃姜、柴胡、優質桃、柑桔.

沿革

1944年,國民黨141師在此修建抗日陣亡烈士公墓,為烈士與廣州黃花崗齊名,政治部主任唐竺仙提議改黃家場為黃花場並獲準,黃花之名遂沿用至今。黃花清光緒末隸屬普溪鄉,民國時期劃入普鹹鎮。1949年解放初,劃到第四區;1975年劃入分鄉公社,建制為黃花管理區;1984年,歸屬分鄉鎮,為鎮轄黃花鎮。1987年9月,根據中共宜昌地委(1987)14號檔案精神,由黃花鎮的黃花場、丁家坡、新橋、軍田壩、楊家畈、大坪、姜家畈等七個村和龍泉區劃出的背馬山、漢馬崗、柏家坪、紅岩、五龍堡、燒餅坡、熊家崗等七個村計14個村組建成黃花鄉。1998年4月,燒餅坡、五龍堡併入熊家崗村;柏家坪、紅岩併入漢馬崗村,全鄉精簡為10個村。到2001年9月,歷時14年。

行政區劃

夷陵區位於湖北省西部,面積3423.9平方千米。2004年末總人口546521人。郵編:443100。代碼:420506。區號:0717。

1991年,全縣轄11個鎮、9個鄉:小溪塔鎮艾家鎮樟村坪鎮霧渡河鎮、分鄉鎮、太平溪鎮、三斗坪鎮、橋邊鎮、鴉鵲嶺鎮、樂天溪鎮、龍泉鎮、殷家坪鄉、下堡坪鄉栗子坪鄉、鄧村鄉、小峰鄉、黃花鄉、金獅洞鄉、土城鄉。

自然地理

地處宜昌市夷陵區西北近郊。省級公路宜秭路、宜保路交叉穿境而過。
黃花鄉屬東高西低山地與丘陵兼容地區。平均海拔480.25米,最高點熊家崗1013米,最低點軍田壩140米。年均氣溫16º。冬季(一月)平均氣溫3.2º,極端低氣溫零下10º;夏季(七月)平均氣溫26.7º,極端高氣溫39.9º。無霜期一般在3——11月之間,約270天。年降雨量1150毫米;5——6月為多雨季節。境內土壤為黃棕壤、石灰岩土、風化頁岩土和少量瀦育型水稻土,適宜種植水稻、包穀、豆類、柑橘、茶葉等作物。境內已經探明石灰石儲量8870萬噸;新型建材頁岩陶粒原料頁岩儲量30億噸,是發展建材工業的理想之地。其地質奧陶系國際標準剖面,直觀效果顯著;分布於南起黃花集鎮,北抵分鄉王家灣一線,面積在12平方公里左右。適宜於地質教學和開發地質公園。

經濟概貌

建鄉以後,農業方面繼續貫徹黨在農村的一系列經濟政策,完善家庭聯產承包雙層經營體制,延長土地承包期,提高生產力。當時提出圍繞穩定糧食生產,發展多種經濟兩條主線,探索增收之路。軍田壩村早在建鄉之前就開始探索發展商品經濟,開發荒山300畝,栽種黃桃、葡萄和柑橘。建鄉第二年,有80噸黃桃、3.1噸葡萄進入市場。1988年底,全鄉實施“‘12345’工程”,即用3年時間,發展枇杷1000畝、茶葉2000畝、柑橘3000畝、板栗4000畝、黃桃5000畝。到1990年,柑橘、黃桃、茶葉三大類分別發展到1570畝、1000畝、700畝。到1996年達到2745畝、2700畝和1454畝。累計調出旱田1100畝,水田200畝;開發荒山5500畝。其間,農戶試栽種藥材、桑樹、荷蘭豆、西藍花、時令小水果等多經作物,以增加收入。1997年,實施“農業產業化計畫”。即3年內,建成多種經濟園30000畝,其中特早柑橘10000畝,板栗乾果10000畝,時間差反季蔬菜基地5000畝,其它5000畝。到1998年,全鄉消滅無農業企業的村。到2000年,柑橘發展到4140畝、黃桃1770畝、茶葉1320畝、板栗2400畝、時間差反季蔬菜800畝。2001年,實施“‘六千’工程”。即兩年內發展優質桃1000畝、柑橘1000畝、藥材1000畝、茶葉1000畝、蔬菜1000畝;培養1000名科技明白人。
隨著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糧油生產依靠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來穩定。1992年,楊家畈村引種11畝優良雜交稻種,當年畝產與常規稻相比增135公斤。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在全鄉掀起學科技用科技熱潮。1994年,全鄉水稻種植面積8075畝,優種面積7832畝,優種率由上一年50%上升到96%;玉米面積3047畝,優種率達到100%。農民多渠道獲取農業科技信息。雜交稻、“雙低”油菜、“糧套錢”、化學除草、配方施肥等新品種、新技術、新種植模式,逐步得到推廣套用。1994~2000年,耕地面積減少2550畝,而糧食油料卻保持穩定增產增收。水稻、玉米、小麥三大類糧食單產比1988年分別增135.5、247.9和48公斤。
2000年,全鄉耕地面積10920畝,其中水田8289.6畝;柑桔、茶葉、黃桃、板栗四大類多種經濟作物9630畝。當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048萬元,是1988年的4.2倍;糧食總產量7015噸,油料總產量827噸,分別比1988年增15%和8%。糧油產量保持在1995年以來的平均水平。當年農業機械總動力364千瓦,比1988年增加一倍。
1988年,全鄉有森林面積2006公頃,覆蓋率為17%,人均占有0.145公頃。1988~1989年,兩年計造林266公頃;消滅十畝以上宜林荒山109塊。1990~1992年,計造林148.6公頃;消滅五畝以上的宜林荒山348塊。1996~2000年,實施“德援工程”,新增人工林、畝目的樹100株以上保存面積666.66公頃;人工造林59.3公頃。其間包括實施長江防護林工程,累計封山育林1677.6公頃。2000年,森林面積達到3456公頃,其中天然林2999公頃,人工林457公頃;覆蓋率達到26.9%,比1988年增9.9%。人均占有0.24公頃(3.6畝)。

本鎮景點

南邊村古民居,位於黃花鄉南邊村三組,始建於清代嘉慶年間,距今近200年,該古建築群坐南朝北,依山傍水,在相距不足百米的半山腰,坐落著兩處占地均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古民居,一處為“葆和”,一處為“老號”,據說原為兩家易姓大地主所建。古民居灰磚青瓦,抖牆飛檐,大多為一層磚木結構。局部為二層土木結構,門樓建有馬頭牆,門腳花草魚鳥石刻栩栩如生,清晰可辨。門窗均用上等木料拼花雕琢,圖案精美,如喜鵲鬧梅、歲寒三友、八仙過海、壽星祝福等等。線條流暢,儼然如畫。“老號”有13個天井,現保存完好的有6個,“葆和”有12個天井,現保存完好的有11個,置身其中,布局錯落,曲徑通幽,別有一番洞天。

古兵寨,位於黃花鄉聶家河一組,沿黃柏河西支新坪至七里峽25公里兩岸山峰,有約70餘處古兵寨遺存。尤以聶家河境內的巴山寨、角羊寨、當陽頭寨3處古兵寨最為險要。

山寨城牆均為石塊壘砌,石牆厚度為1.2-1.5米,護牆內壁修有0.5米寬的哨巡走道,石牆每間隔3米設有瞭望口,上有箭垛。寨內外石砌多有兵堡、戰壕、烽火台,兵寨之間相隔1-2公里,相互貫通,寨內有的還設暗道,可攻可退。據文物專家實地考證,此古兵寨為湖北省最大的古兵寨群落遺址。

古城寨堡,位於黃花鄉龍鳳山,古城寨堡依山而建,四面懸崖峭壁,步步石梯石階順山而上,全是巨石壘砌,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據古城寨堡石刻記載,古城寨堡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當地部落首領為防止猛獸山洪襲擊而建。而據《宜昌府志》及相關史料記載,此乃三峽地區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戰爭時期為了防禦敵人攻擊,部隊安營紮寨及和平時期山民生活安全之需要。

石頭開花,此景觀位於黃花鄉聶家河村海拔800米的龍鳳山朝陽觀,在朝陽觀靈觀殿石灰岩的隔岩上,上面開滿似月季、如臘梅、櫻花等各種各樣的石頭花,石岩長10米左右,高1米,石花左邊花簇中隱有龍形、龍頭、龍角、龍鬚;右邊石花簇中似有鳳頭、鳳尾鳳翅,整個石頭開花呈一幅百花簇擁的龍鳳呈祥圖,民間老人稱,這是一種天象顯現的天下吉祥圖。

特色產業

1991年,縣政府確立黃花鄉為建材工業區。其建材工業產值占企業產值的80%。主要產品有水泥石灰紅磚頁岩磚加氣磚布瓦缸瓦預製構件等,均屬長銷和常銷產品。黃花水泥廠是重頭企業,產品有普通矽酸鹽32.5#、42.5#等級和磷渣325#水泥。同時兼營紙袋、預製構件等廠。1991年,獲農業部“質量優勝企業”和國家環保總局“全國百家鄉鎮企業環保先進單位”稱號。2000年,創產值2800萬元,利稅總額250萬元。
楊家畈企業總公司是村級企業總公司。有紅磚、頁岩磚、加氣磚,以及磷肥、礦粉、農機製造、預製構件等計7家工廠。其生產的“豐田”牌磷肥、“省力”牌脫穀機、玉米脫粒機等產品遠銷遠安、當陽、長陽。2000年,創產值1500萬元(村級統計口徑),利稅總額100萬元。
丁家坡村企業總公司,是靠3萬元積累發展起來的公司。公司有石灰、紙袋、採石、礦粉、大理石、預製構件等10家工廠,和旅遊、建築安裝兩家分公司。1988年,獲省級“發展鄉鎮企業先進單位”稱號。其與村實行村企合一,1998年該村入列湖北省500強村。2000年,公司創產值5000萬元(村級統計口徑)利稅總額200萬元。
易萬貴是黃花鄉最大的私營企業主。現有液化氣站、加油站、卷閘門廠、貴苑休閒山莊等4家企業,固定資產1000萬元。1997~2000年,連續4年被評為鄉級雙文明戶。1999年,獲縣級“鄉土拔尖人才”稱號。2000年,解決80餘名勞動力轉移就業。銷售收入800萬元,創利稅總額34萬元。
黃花鞭炮廠是黃花鄉引進的6家企業之一。主要產品有鞭炮和煙花。產品優質合格率99.9%以上,市場安全調查合格率100%。2000年,解決130餘名勞動力轉移就業,提供勞務收入58萬元,創產值380萬元,利稅總額38萬元。

教育

建鄉之初,黃花鄉實行村辦國小鄉辦國中的辦學體制。1988年,全鄉1所國中,1個國中教學點,在校學生342名,18個教學班。13所國小,1個教學點,67個教學班,其中17個複式班,在校學生1617名。入學、鞏固、畢業“三率”分別為99.8%、98.8%、100%;7個學前班,學齡前兒童212名。中國小計有教職員工148人,其中公立教師66人,民辦在編教師53人,民辦代課教師19人,後勤11人。國小國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88%、80.4%。中國小校舍建築面積分別為2563m²、7959m²,生均7.5m²、4.9m²。到2000年,全鄉1所國中,1所中心完全國小,5所初小。在校中國小生分別為571名、1470名;中學16個教學班和國小42個教學班。村辦學前班6個,學前兒童82名;1所幼稚園,85名在園幼兒。在編教職員工計126人,其中國中51人,國小66人,教育站、成教、幼稚園計9人。其學歷達標率均為100%。民辦教師6人,臨時工17人。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中國小校舍建築面積分別為7905m²和12472m²,生均11.8m²、8.1m²。中學和中心完小均有微機室、實驗室、圖書室、閱覽室;藏書總量達22500餘本。中國小計有固定資產941.69萬元,是1988年的12.7倍。
1993年,普及6年義務教育。1994年,啟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程”。1998年,實施“普九”攻堅,當年該項工程通過省政府驗收。1999年,上海市靜安區捐資20萬元,在黃花中心完小興建1268m²靜安科技樓。同年,黃花中心完小被命名為“黃花靜安希望國小”,黃花鄉獲縣級“普九先進單位”稱號。國小教師張明的《德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德育》、朱大青的《深化目標評價實驗,最佳化閱讀教學過程》分獲國家級論文二、三等獎。中學教師萬新獲省國中歷史課競賽一等獎。2000年,中學教研組獲譽市級“優秀教研組”。1999~2000年,黃花中心完小連續兩年獲縣級“文明單位”稱號。同時,獲譽“縣級名校”、“市級名校”。2000年,黃花中學中考成績在全縣32所中學中居第6位,入列縣教育局教育科研十強學校。同年,黃花鄉獲縣級“教育先進鄉鎮”稱號。
黃花鄉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始建於1988年,與黨員教育學校合署,簡稱黃花鄉黨成校。1994年,創縣級合格單位。2000年,建成縣級示範黨成校。1993年,完成50人掃盲任務。同年,獲縣級“掃盲先進鄉鎮”稱號。黨成校以提高黨員的政治覺悟和推廣農業科技為中心,1988~2000年,累計舉辦黨員培訓班49期,參訓7939人次;農業科技培訓班204期,參訓16538人次;衛生、婚育、法律等其他培訓班60期,參訓18835人次。在冊鄉級科技明白人450名,縣級鄉土拔尖人才21名。

廣東省佛岡縣黃花鄉

黃花鄉(Huánghuā Xiāng)佛岡縣轄鄉。在縣境東南部。鄉人民政府駐坑口村。因1976年成立公社時,社址在黃華洞,取其諧音得社名黃花。1980年遷社址坑口,但仍沿用原名。1976年置黃花公社,1984年改區,1986年建鄉。

甘肅省平涼市的行政區劃

市級

平涼市

區級

崆峒區 | 石堡子開發區

縣級

涇川縣 | 靈台縣 | 崇信縣 | 華亭縣 | 莊浪縣 | 靜寧縣

鎮級

四十里舖鎮 | 崆峒鎮 | 白水鎮 | 草峰鎮 | 玉都鎮 | 高平鎮 | 荔堡鎮 | 王村鎮 | 窯店鎮 | 邵寨鎮 | 獨店鎮 | 什字鎮 | 朝那鎮 | 錦屏鎮 | 新窯鎮 | 東華鎮[甘肅華亭縣] | 安口鎮 | 西華鎮[甘肅華亭縣] | 馬峽鎮 | 策底鎮 | 水洛鎮 | 南湖鎮 | 朱店鎮 | 萬泉鎮 | 韓店鎮 | 威戎鎮 | 界石鋪鎮 | 八里鎮 | 李店鎮

鄉級安國鄉 | 柳湖鄉 | 花所鄉 | 索羅鄉 |香蓮鄉 | 西陽回族鄉 | 大秦回族鄉 | 白廟回族鄉 | 寨河回族鄉 | 大寨回族鄉 | 上楊回族鄉 | 麻武鄉 | 峽門回族鄉 | 汭豐鄉 | 羅漢洞鄉 | 涇明鄉 | 紅河鄉 | 飛雲鄉 | 太平鄉 | 豐臺鄉 | 黨原鄉 | 新開鄉 | 西屯鄉 | 上良鄉 | 梁原鄉 | 龍門鄉 | 星火鄉 | 百里鄉 | 蒲窩鄉 | 柏樹鄉 | 黃寨鄉 | 黃花鄉 | 木林鄉 | 上關鄉 | 神峪回族鄉 | 山寨回族鄉 | 河西鄉[華亭縣] | 硯峽鄉 | 岳堡鄉 | 楊河鄉 | 趙墩鄉 | 柳梁鄉 | 臥龍鄉 | 大莊鄉 | 陽川鄉 | 良邑鄉 | 通化鄉 | 永寧鄉 | 鄭河鄉 | 南坪鄉 | 盤安鄉 | 城川鄉 | 司橋鄉 | 曹務鄉 | 古城鄉 | 雙峴鄉 | 雷大鄉 | 余灣鄉 | 仁大鄉 | 賈河鄉 | 深溝鄉 | 治平鄉 | 新店鄉 | 甘溝鄉 | 四河鄉 | 紅寺鄉 | 細巷鄉 | 三合鄉 | 原安鄉 | 靈芝鄉
街道

東關街道[崆峒區] |中街街道[崆峒區] | 西郊街道| 東華街道[甘肅華亭縣]

農場張老寺農場 | 國營萬寶川農場

涇源縣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