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港集團

上港集團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大陸最大的港口企業。集團先後經歷了上海港務局、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改制,由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招商局集團"招商國際"等五家單位作為發起人發起設立,經國家商務部批准,於2005年6月28日正式成立。集團於2006年10月26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集團股票自上市以來市值穩步攀升,市場反映良好。目前,正按照股份制企業規範運作。

基本信息

公司概況

上港集團上港集團
證券代碼: 600018 
證券簡稱: 上港集團
公司名稱: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 ShanghaiInternationalPort(Group)Co.,Ltd.
成立日期: 1988-10-21 
上市日期: 2000-07-19
上市市場: 上海證券交易所
所屬行業: 交通運輸、倉儲
註冊資本: (萬元)2099069.3530000001 
法人代表: 陸海祜
董事長: 陸海祜 
總經理: 陳戌源
董事會秘書: 王慶偉
公司網址: www.portshanghai.com.cn 
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註冊地址: 上海市浦東新區豐和路1號
辦公地址: 上海市楊樹浦路18號 

公司簡介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港集團)是中國最大的港口股份制企業,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貨櫃吞吐量第二的綜合性港口。
上港集團已開闢遍布全球國際直達的美洲、歐洲、澳洲、非洲以及東北亞、東南亞等地的班輪航線200多條,貨櫃月航班密度達到2183班,是中國大陸貨櫃航線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蓋面最廣的港口。全球最大的20家中外船公司已全部進駐上海,在上海設立子公司或辦事處的外國航運公司已逾80多家。
2008年,受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影響,上港集團主業生產雖然增長幅度明顯減緩,但是仍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全年集團貨櫃吞吐量完成2800.6萬標準箱,同比增長7.1%。
加快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交通運輸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上港集團明確的戰略發展目標。加快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核心是建設好、營運好、管理好洋山深水港區。上港集團堅持圍繞一個中心、做好兩篇文章,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施長江、東北亞和國際化三大戰略,全力發展貨櫃、散雜貨、港口服務和港口物流四個產業,特別是參與洋山深水港區投資建設,全力以赴做好洋山深水港區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自洋山深水港區一期碼頭(1號碼頭)2005年12月10日開港運營以來,二期(2號碼頭)、三期一階段(3號碼頭)相繼建成投產,港口能力和生產效率不斷提高,貨櫃吞吐量快速增長,港區規模效應日益顯現,國際中轉樞紐作用進一步增強。
2008年12月6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北港區主體工程全面建成儀式在洋山三期二階段(4號碼頭)現場舉行,該碼頭的建成開港,標誌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北區主體工程的全面建成,更標誌著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對於提振國際國內港航業界的信心,保持經濟平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業務優勢

友好合作友好合作

集團的主業生產領域包括港口貨櫃、大宗散貨和件雜貨的裝卸生產,以及與港口生產有關的引航、船舶拖帶、理貨、駁運、倉儲、船貨代理和集卡運輸等業務。上海港位於中國海岸線的中心,地處"黃金水道"和"黃金海岸"的交叉點。上海港在世界貨櫃港口排名自2003年起已連續四年保持第三位。

2006年,集團完成貨櫃吞吐量2171.8萬標準箱,比上年增長20.1%,絕對增量達363.4萬標準箱,連續三年保持了絕對增量超過300萬標準箱。集團貨物吞吐量首次突破3億噸大關,完成3.03億噸,比上年增長13.1%;外貿吞吐量完成1.92億噸,比上年增長15.7%;其中,外貿進口吞吐量完成9213萬噸,外貿出口完成9964萬噸,比上年分別增長8.6%和23.1%。上海港貨物吞吐量躍居世界第一大港。

集團已開闢遍布全球、國際直達的美洲、歐洲、澳洲、非洲以及東北亞、東南亞等地的班輪航線200多條,貨櫃月航班密度已達到了2106班,成為中國大陸貨櫃航線最多、航班密度最高、覆蓋面最廣的港口。全球最大的20家船公司已進駐上海,在上海設立子公司或辦事處的外國航運公司已逾80多家。

設施能力

港口港口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現有生產用碼頭長度21.43公里,共有生產用泊位137個,其中萬噸以上泊位82個,貨櫃泊位26個,全年貨物通過能力為13660萬噸,貨櫃通過能力為850萬標準箱。集團擁有各類裝卸機械2539台,其中貨櫃橋吊66台,生產用倉庫30.1萬平方米,堆場380.4萬平方米,其中貨櫃堆場241.8萬平方米,箱容量28萬個標準箱;糧食圓筒倉2座,容積16.8萬立方米,容量12.4萬噸;運輸船舶9艘,各類港務船舶174艘,以及"新雙峰海"減載船1艘。

集團的重大件裝卸接運中心,為貨主提供全過程、全方位的重大件貨物物流服務。裝運的重大設備有:磁懸浮列車設備,捷運車廂,華東電網、秦山核電站,三峽設備,隧道工程設備等,單件設備最大的有700多噸,在上海化工工業園區裝卸的最重的化工設備達到800多噸。

集團擁有一流的引航技術和設施、船舶拖帶、減載設備,共擁有25艘大馬力拖輪,可為進出口船舶提供全方位服務。一大批中外資大航運企業增強了對上海港發展的信心,全球最大的20家船公司已全部進駐了上海,在上海設立子公司或辦事處的外國航運公司已逾80多家,貨運代理企業250多家。

集團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碼頭、技術和信息化優勢,形成了優質高效多功能的特色。集團十分注重提高貨櫃裝卸效率,貨櫃碼頭最高裝卸船時量已達到每小時529.23箱,貨櫃橋吊單機台時量最高達到81.85箱,貨櫃船舶的平均在港時間,已下降到了25小時。

企業目標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依託上海市和長江三角洲腹地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和優越的區位優勢,積極應對全球經濟發展和航運變化的趨勢,調整產業結構,擴大集團戰略發展空間,以建成世界性跨國碼頭經營公司為目標,積極參與國內外港口投資建設,通過港口資源整合、老港區功能轉換和港口市場的開發,逐步形成以碼頭和貨櫃經營為主體,輻射國內外國際市場的跨地區、跨國經營格局。

未來發展

"龍吳內貿箱"品牌
加快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是黨中央、國務院、交通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集團明確的戰略發展目標。"十五"期間,集團按照"圍繞一個中心、做好兩篇文章"的戰略重點,立足建設國際強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老港區功能轉換,全力發展貨櫃優勢產業,先後投資建成外高橋貨櫃港區三、四、五期等碼頭。集團積極參加洋山深水港區投資建設,並負責洋山深水港區碼頭的經營管理。洋山深水港區一期、二期共9個深水泊位已合併運營,可以全天候接納超大型貨櫃船的裝卸和集疏運,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港區。
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將以建成世界性跨國碼頭經營公司為戰略目標,積極參與國內外港口投資建設。集團公司將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引入多元化投資,逐步形成以碼頭和貨櫃經營為主體,輻射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跨地區、跨國經營格局,在積極參與和國際大集團的較量中培育競爭能力。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正依附著孕育她成長的黃金水道,以蓬勃的生命力,將積聚已久的潛能在此刻盡情釋放,用實力編織21世紀最亮麗的色彩。

戰略規劃

長江戰略

長江戰略長江戰略
作為上海港直接貨源腹地的長江流域,是發展母港的立足之本,是維持上海港現有增長能力的核心區域。不論是現階段,還是將來,保持並提高長江流域貨櫃市場的占有率,是上港集團發展的基石。長江戰略旨在通過管理、資本和技術輸出,培育貨櫃市場,強化集貨網路,集聚腹地貨源,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實現上港集團的可持續發展。
長江戰略將在 “點-線-面”的框架布局基礎之上,對港口投資布局進行深層次最佳化,培育長江流域主餵給樞紐港和次級餵給港;發掘長江黃金水道潛能,發揮長江內支線調度中心的集約化管理優勢,協助推動長江流域船級換代,提升運輸能級;最終通過整合港口、航運、代理資源,形成區域性集貨網路,形成以上海港為終端,輻射長江流域的集貨扇面。

東北亞戰略

作為上海港間接貨源腹地的東北亞地區,是發展母港的增量空間,是確立和鞏固上海成為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核心區域。在未來五年,提高東北亞貨櫃中轉市場的占有率,是上港集團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台階。東北亞戰略的核心,旨在以洋山為中心,大力拓展水水轉運業務,確立上海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實現上港集團跨越式發展。
東北亞戰略將通過確定洋山深水港區、外高橋港區和吳淞口港區的功能定位,明確各港區的服務側重點,設計合理的航線綜合配置方案,建立港區之間高效、經濟的駁運系統,實現一體化運作,使上海港成為班輪公司東北亞貨櫃中轉業務的首選港口;通過沿海公共支線網路建設,提升上海港在東北亞區域內的集聚能力,實現長江、沿海、國際中轉的無縫對接;推進整體行銷和大客戶管理,以上海港的優質服務贏得客戶,推介“上海港最優選擇”理念,建立各利益主體與上海港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

國際化戰略

作為執行國際化戰略的主要方式,全球視野下的海外市場開拓,是實現上港集團願景目標的必然選擇。碼頭及相關業務的產業擴張,是上港集團為股東創造價值的重要平台。國際化戰略的實施,旨在培養國際化運營能力,提升國際化管理水平,逐步形成輻射國內國際市場的跨地區、跨國經營格局。
國際化戰略將通過上港集團對碼頭管理核心能力的標準化系統集成,國際化業務拓展人才的培養,戰略執行職能部門的建立,實現國際化戰略實施所需資源要素的儲備。同時,進行國際港口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篩選國際化目標市場,選取重點聚焦區域,追蹤潛在目標項目,獲得國際化戰略突破契機。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貨櫃碼頭市場競爭和不斷上漲的併購成本,上港集團將積極探索新的國際化模式,實現國際化擴張。

結構改革

上港集團 上港集團
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系2005年5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以商資批[2005]880號《關於同意設立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覆》批准,由上海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改制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於2005年5月24日取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頒發的商外資資審字[2005]0156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批准證書》,並於2005年7月8日取得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換髮的註冊號為企股滬總字第038738號(市局)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原註冊資本為人民幣18,568,982,980元,由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招商局國際碼頭(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同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上海大盛資產有限公司分別持有50%、30%、19%、0.5%和0.5%的股份。
2006年8月7日,根據本公司2006年度第三次股東大會決議和修改後章程規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於2006年9月4日簽發的商資批[2006]1769號文批准、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06年9月18日簽發的證監發行字[2006]80號文核准,本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暨換股吸收合併上海港貨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G上港”)。
本次共公開發行每股面值人民幣1元的普通股股票2,421,710,550股,發行價格為每股人民幣3.67元,用於向G上港除本公司以外的其他股東換取其持有G上港人民幣普通股,換股比例為4.5:1。2006年10月,公司股份變動等吸收合併工作完成,總股本變更為20,990,693,530股。
2006年12月12日,G上港已終止並辦妥了工商註銷登記手續。2006年12月18日,公司取得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換髮的變更後企業法人營業執照,註冊號為:企股滬總字第038738號(市局),法定代表人為陸海祜,註冊資本人民幣20,990,693,530元。上述註冊資本的變更業經安永大華會計師事務所有限責任公司驗證並出具安永大華業字(2006)第612號驗資報告。

經營範圍

國內外貨物(含貨櫃)裝卸(含過駁)、儲存、中轉和水陸運輸;貨櫃拆裝箱、清洗、修理、製造和租賃;國際航運、倉儲、保管、加工、配送及物流信息管理;為國際旅客提供候船和上下船舶設施服務;船舶引水、拖帶,船務代理、貨物代理;為船舶提供燃物料、生活品供應等船舶港口服務;港口設施租賃;港口信息、技術諮詢服務;港口碼頭設施建設、管理和經營(涉及行政許可證憑許可證經營)。

經營層

張加力 副總裁 2005-06-27
黃新副總裁 2005-06-27
陳立身 副總裁 2005-06-27
包起帆 副總裁 2005-06-27
陳戌源 總裁2005-06-27
王琳琳 副財務總監 2005-06-27
方懷瑾 財務總監2005-06-27

投資亮點

1.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港口集團之一,掌握著包括大小洋山在內的目前上海所有的碼頭項目。近年來,公司通過實施長江戰略、東北亞戰略和國際化戰略,基本確立和鞏固了上海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將為公司發展成為全球卓越的碼頭運營商帶來戰略性發展機遇。

2.公司受上海同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委託,受託經營管理洋山深水港三期(二階段)碼頭。受託資產範圍包括洋山深水港三期(二階段)碼頭區域內岸線長1250米的3個深水貨櫃碼頭泊位,面積約114.33萬平方米,擬向同盛集團支付履約保證金25億元。

3.公司2009年前三季度主要財務指標:每股收益0.1300(元),每股淨資產1.4692(元),淨資產收益率8.8500%,營業收入12059328104.1100(元),同比增減-12.7043%;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28400193.87(元),同比增減-30.4434%。

4.第二大股東招商局國際碼頭(上海)有限公司將其所持有的公司5570694894股股份全部協定轉讓予其全資子公司亞吉投資有限公司,本次股權變更後,亞吉投資持有公司26.54%的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5.公司2008年度利潤分配方案為:每10股派1.02元(含稅)。股權登記日:2009年6月19日;除息日:2009年6月22日;現金紅利發放日:2009年6月29日。

6.公司本次安排的有限售條件的流通股12998288086股於2009年10月27日起上市流通。

交通運輸、倉儲業上市公司股票

交通運輸及汽車製造行業板塊股票一覽

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出通知,決定自2009年9月30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均下調19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約分別降低0.14元和0.16元。這是2009年年以來,中國成品油價格的第七次調整。交通運輸及汽車製造行業獲得利好訊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