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

脊椎

脊椎亦稱脊柱、脊梁骨,由形態特殊的椎骨和椎間盤連結而成,位於背部正中,上連顱骨,中部與肋骨相連,下端和髖骨組成骨盆。自上而下有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1塊骶骨(由5塊骶椎合成)和1塊尾脊骨(由4塊尾椎合成)共24塊(成年人)獨立的椎骨。脊椎內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條縱行的脊管,內有脊髓。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上傳醫療用圖,方便大家查找相關部位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脊柱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基本信息

外形

前面觀
椎體自上而下漸加寬,第2骶椎最寬,與椎體的負重有關。自骶骨耳狀面以
下,重力傳至下肢骨,體積漸縮小。
後面觀
椎骨棘突連貫成縱嵴,位於背部正中線。頸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細長,斜後下方。呈疊瓦狀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狀水平向後。
側面觀
可見頸、胸、腰、骶四個生理性彎曲,頸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後。
在正常情況下,脊柱有4個彎曲,從側面看呈S形,即頸椎前凸、胸椎後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後凸。長期姿勢不正和某些疾病(如胸椎結核、類濕性脊柱炎等)可使脊柱形成異常彎曲,如駝背。

組成

脊椎示意圖脊椎示意圖
脊柱是身體的支柱,位於背部正中,上端接顱骨,下端達尾骨尖。
脊柱分頸、胸、腰、骶及尾五段,上部長,能活動,好似支架,懸掛著胸壁和腹壁;下部短,比較固定。身體的重量和所受的震盪即由此傳達至下肢。
脊柱由脊椎骨及椎間盤構成,是一相當柔軟又能活動的結構。隨著身體的運動載荷,脊柱的形狀可有相當大的改變。脊柱的活動取決於椎間盤的完整,相關脊椎骨關節突間的和諧。
脊柱的長度,3/4是由椎體構成,1/4由椎間盤構成。

結構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於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
這樣眾多的脊椎骨,由於周圍有堅強的韌帶相連繫,能維持相當穩定,又因彼此之間有椎骨間關節相連,具有相當程度的活動,每個椎骨的活動範圍雖然很少,但如全部一起活動,範圍就增加很多。
脊柱的前面由椎體堆積而成,其前與胸腹內臟鄰近,非但保護臟器本身,同時尚保護至臟器的神經、血管,其間僅隔有一層較薄的疏鬆組織。椎體破壞時,在頸部,膿液可聚集於咽後,或沿頸部下降至鎖骨下窩,亦可沿臂叢至腋窩;在胸部可沿肋間神經至胸壁,亦可波及縱隔;在腰部可沿腰大肌筋膜下降,形成腰大肌膿腫,可流注至腹股溝下方,亦可繞過股骨小轉子至臀部。
脊柱的後面由各椎骨的椎弓、椎板、橫突及棘突組成。彼此借韌帶互相聯繫,其淺面僅覆蓋肌肉,比較接近體表,易於捫觸。脊柱後部的病變易穿破皮膚。
在脊柱前後兩面之間為椎管,內藏脊髓,其周圍骨性結構如椎體、椎弓、椎板,因骨折或其他病變而侵入椎管時,即可引起脊髓壓迫症,甚至僅小量出血及肉芽組織即可引起截癱。

椎間短韌帶

很多,在相鄰椎骨的椎弓之間的叫椎弓間韌帶,由彈性結締組織構成,呈黃色,故又稱黃韌帶。黃韌帶有很大的彈性,連線著相鄰的椎板,協助椎板保護椎管內的脊髓,並限制脊柱的過度前屈。此外在各棘突之間、各橫突之間,分別生有棘間韌帶和橫突間韌帶。

脊柱的長韌帶

主要有三條:
在椎骨前面的是前縱韌帶,上連枕骨大孔前緣,下達骶骨前面,緊貼椎體和椎間盤前面,厚實而堅韌,對脊柱穩定有重要作用。椎體後面的後縱韌帶長度與前縱韌帶相當,與椎體相貼部分比較狹細,但在椎間盤處較寬,後縱韌帶可限制脊柱過分前屈及防止椎間盤向後脫出的作用。在棘突尖上還有一條上下連續的棘上韌帶,在胸、腰、骶部緊貼棘突末端,至頸部則呈板片狀,將兩側肌肉分開,且由彈性結締組織構成,特名之為項韌帶ligamentumnuchae。
環枕關節和環樞關節是脊柱上端與顱骨之間的連線,又合稱為環枕樞關節。

重要性

脊椎脊椎

脊柱不僅僅是支撐你的身體、緩衝身體的壓力和震盪以及保護內臟的器官;脊椎的病變也不僅僅是引起頸腰部的疼痛和麻木;它還可以引起心律失常、頭痛眩暈、胃痛腹瀉、血壓增高、性功能障礙。目前發現,有超過百種的疾病與脊椎有關。人的脊椎一旦異常,可以出現諸多看上去與脊椎毫不相關的內臟疾病。這些疾病涉及內科、外科、神經科、內分泌科、婦科、兒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及皮膚科等。許多病人輾轉多家醫院,多個科室,疾病未能得到根本的診治,就是由於未能解決脊椎病變的原因。下面是我在臨床中遇到的臨床個案,雖然它們的症狀千奇百怪,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脊椎惹的禍。儘管如此,所列個案依然不能將脊椎可能會引起的各種病變包羅完整,只但願這些例子能夠讓你意識到:關注脊椎已刻不容緩。脊椎的治療方法,脊椎疾患國內外的治療方法繁多,總的來說,有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別。手術治療主要目的是解除脊髓、神經根等所受的壓迫、恢復脊柱正常的解剖結構及生物力學的穩定性。實際上需要手術的患者較少,僅占不足10%,絕大部分患者通過非手術方法便可以得到治療。除了有非常明確的手術指征外,脊椎疾患應以綜合的非手木治療為主,應強調術後儘早介入康復治療。以下介紹目前主要的非手術治療方法。

形成

脊椎的形成過程為:

生理髮育

脊柱的發育是由中胚層的生骨節細胞圍繞脊髓和脊索形成的。胚胎早期,每側體節腹內側面分出一團間充質細胞,為生骨節。生骨節逐漸移向中線脊索周圍。起初生骨節組織的節段包繞脊索與體節對應,當進一步發展時,每個生骨節的尾端部分變緻密,並和下位生骨節的頭端連線起來,形成新的節段稱椎骨原基,即後來的椎體。椎體形成後不久,在其背面伸出密集的間充質,形成神經弓,包圍脊髓。腹面形成肋突,肋突在胸椎形成肋骨,在頸、腰椎與橫突相合。椎骨原基形成軟骨,後骨化為椎體。椎體中的脊索完全退化,但在椎間隙中央的脊索,卻保留下來,增長並經過粘液樣變性,形成髓核。髓核周圍的纖維組織分化成纖維軟骨環,與髓核共同構成椎間盤。臨床上偶遇到骶尾部的脊索組織殘留並異常生長而形成腫瘤,壓迫周圍組織產生腰骶痛及盆腔臟器功能障礙。
生骨節旁的生肌節組織,原來與生骨節位於同一節段,當生骨節重新組合之後,則處於兩相鄰椎骨間,並逐漸發育成脊旁肌肉。原位於生骨節間的動脈,此時處於椎體腰部,形成脊間動脈,即以後的肋間動脈及腰動脈。神經則位於兩椎骨間,通過後來形成的椎間孔與脊髓相接,成脊神經。
出生時的椎骨在椎體和兩側椎弓各有一個骨化中心。生後一年,胸、腰椎兩側椎弓完全融合。頸椎第2年初融合。骶骨較晚,約在7~10歲融合,且常融合不良,形成脊柱裂。椎弓與椎體的融合,在頸椎為3歲,胸椎為4~5歲,腰椎6歲,骶椎7歲或更晚。次發骨化中心在青春期才出現。
脊柱的分節和包繞神經管,是一個複雜的演化發育過程,在發育過程中脊椎的發育缺陷可形成半椎、楔椎、蝶椎、融合椎、移行椎,是常見的脊椎畸形之一,更常見的發育障礙是兩側椎弓對合障礙形成的脊柱裂。較輕的脊柱裂多為腰骶椎骨的後弓沒有合併,但脊神經正常,表麵皮膚正常或僅有小凹,或有色素沉著及毛髮,因臨床無症狀,常在X線片中發現,稱隱性脊柱裂;重者可同時有脊神經、脊膜或脊髓的膨出,產生相應的脊神經功能障礙。
在胚胎1~3個月時,脊髓和脊柱的長度一致,在以後的發育過程中,脊柱的生長迅速超過了脊髓,致脊髓末端在椎管內上升。在出生時其末端位於腰3(第3腰椎,下同)水平,至成人末端在腰1下緣,腰2以下的脊膜稱為終絲,仍連於尾骨水平。隨著這種生長不相稱的結果,腰骶脊神經就從脊髓的發出處,斜行到相應的脊柱節段出椎間孔處,脊髓以下的神經呈馬尾狀,稱為馬尾神經。腰椎穿刺,碘水造影,均在此水平以下進行,以免刺傷脊髓。

彎曲形成

說明彎曲過程說明彎曲過程
新生兒的脊柱是由胸椎後凸和骶骨後凸形成的向前彎曲,這兩個彎曲可以最大限度地擴大胸腔、盆腔對臟器的容量。嬰兒出生時,頸部始呈稍凸向前的彎曲,當生後3個月,嬰兒抬頭向前看時,即形成了永久性向前凸的頸曲以保持頭在軀幹上的平衡。在生後的18個月幼兒學習走路時,又出現了前凸的腰曲,使身體在骶部以上直立。
這樣的脊柱出現了人類所特有的4個矢狀面彎曲:兩個原發後凸和兩個繼發前凸。胸椎的後凸是由於胸椎椎體前窄後寬的結果,而頸部的繼發前凸主要是由椎間盤的前寬後窄來構成的,其椎體則前後等高或前方稍矮。腰椎的前凸則除了椎間盤的前高后矮外,腰4及腰5椎體亦變得前高后矮;腰3椎體不定,仍多為方形,而腰1、腰2椎體仍適應胸腰段的後凸而呈後高前矮的形態。
完成四個彎曲的人類脊柱在站立位時,重力線應通過每個彎曲的交接處,然後向下以髖關節稍後方,膝踝關節稍前方而達地面。腰椎前凸在每個人並不一致,女性前凸較大。青年性圓背患者,或老年性駝背患者,為保持直立位,腰椎前凸亦增加。老年人椎間盤退變後頸椎及腰椎前凸可減少。脊柱的彎曲可協助椎間盤減少振盪,但卻使支撐力減少,在彎曲交界處容易損傷(如胸12,腰1)及慢性勞損(如腰4、腰5)成為腰痛的易發病處。
脊柱的前凸增加稱前凸,常見於腰椎及骶骨水平位的人。過大的弧形後凸常見於胸部,如為驟彎則稱為成角畸形,常見於骨折、結核。向側方的脊柱彎曲稱為側凸。這些都影響脊柱的承重和傳遞功能,故為病理狀態,可導致腰痛。
人類直立運動已有約300萬~500萬年的歷史,但直立後的脊柱仍不能完全適應功能的需要,特別是腰骶交界處的慢性勞損,常為腰痛發病的基礎。
脊柱的四個生理彎曲:即頸曲、胸曲、腰曲及骶曲,頸曲凸向前、胸曲凸向後、腰曲凸向前、骶曲凸向後。

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可用於疾病各期,但更主要是在疾病早期或急性期使用,能有效地減輕炎症,緩解疼痛,改善神經肌肉營養。目前臨床上常用的有以下幾大類型。(一)消炎鎮痛藥,能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效地減輕炎症,緩解疼痛。常用的口服製劑有芬必得、扶他林、莫比可等。這類藥物也有製成外用劑型的,如扶他林乳膠,法斯通凝膠等。(二)肌肉鬆弛劑,能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由於肌肉緊張或痙攣而引起的疼痛及活動受限制。如巴氯芬、妙納、安定等。(三)神經營養藥物,能改善神經肌肉營養,調整神經功能,有助神經肌肉損傷的修復。如維生素B族、彌可保、泛敏補神經妥樂平等。(四)擴張血管和改善血液供應藥物,如地巴唑複方血栓通膠囊丹參等。(五)激素類藥物,用於炎症急性期無激素使用禁忌症者,能快速強效地減輕炎症及炎性水腫,緩解疼痛。常用有強的松、地塞米松、得寶松等。(六)中藥製劑,如骨仙片、根痛平、頸痛靈等有活血化淤、散風祛濕、舒筋止痛等作用。

飲食篇

脊椎疼痛脊椎疼痛

(1)飲酒易患頸腰痛適量飲酒可以活血通絡,疏筋驅寒,壯神提氣,遣興消愁;可以擴張血管,緩解緊張,消除疲勞,改善睡眠。但是,過量飲酒的後果是可怕的。乙醇不僅抑制成骨細胞,影響新骨形成,而且還進一步損害肝臟的功能,影響維生素D的活化,導致血中活性維生素D水平低下,進一步降低對鈣、磷的吸收,增加鈣、磷的排泄,使鈣、磷的代謝紊亂,骨無機質流失,造成骨質疏鬆,從而加重或引起頸腰痛。這裡提供一個比較安全的適量飲酒指標,即成人每公斤體重承受酒精量為1克。若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一次只能飲白酒100毫升或啤酒3瓶。對酒的敏感性有個體差異,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同時服藥前後不要飲酒,而且酒會增加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炎痛喜康、安定等藥物的毒性。

(2)喝茶有益脊椎茶;相當於一種低熱量飲料。茶葉還含有多種維生素,茶葉中所含的礦物質、維生素和類脂等物質為人體所必需,缺乏了就可能導致各種疾病的產生。茶葉還含有生物鹼、茶多酚和脂多糖,這些物質有較強的藥理作用,對脊椎疼痛的患者,通過改善循環,興奮神經系統,達到提高肌力、肌張力和耐力、消除肌肉疲勞的作用,同時它還能促進新骨的形成,抑制骨吸收,起到保護運動系統,預防和延緩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發展的作用。所以長期適量飲淡茶不但對健康有益,對脊椎疼痛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也是有益的。但是,茶中含有的鞣酸可與食物中的鈣、蛋白質結合,形成不溶性沉澱物,影響鈣和蛋白質的吸收、利用。所以飯後不宜立即飲茶,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與多種營養物質的喪失,影響骨的正常代謝。同時也不宜睡前喝濃茶,以免中樞神經過度興奮影響睡眠,或因尿多頻繁起床打擾好夢。也不宜用茶水服藥,特別是對正服用補血鐵劑時,會影響鐵劑吸收。濃茶中大量的咖啡因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增加鈣的排泄,久而久之導致骨質疏鬆症,引起腰背疼痛。

喝茶的原則是:清淡為好,適量為佳,飯後少飲,睡前不飲,即泡即飲,服藥不飲。

(3)多喝牛奶有利脊椎病的預防;牛奶中豐富的成分補充了骨骼必須的鈣和磷,保證了體內鈣、磷代謝的平衡,維護了運動系統,即骨骼肌肉系統的正常生理與運動功能,所以喝牛奶能強筋健骨,預防骨質疏鬆,預防腰背痛的發生。但牛奶也不是喝的越多越好,也不能不加選擇地飲用。普通牛奶中含有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會增加血中膽固醇水平,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所以中老年人最好選用脫脂奶。牛奶也不宜與菠菜、濃茶等同時食用,後者含有的草酸、多纖維、鞣酸等成分與牛奶中的鈣形成不溶於水的草酸鈣沉澱,影響鈣的吸收。牛奶加熱過程中應不斷攪拌,防止磷酸鈣沉澱,保證鈣、磷利用。在睡前喝牛奶還有幫助入睡的作用,效果更好。

(4)適量喝骨頭湯對脊椎病的預防有益;骨頭熬湯後,能溶解到湯汁的有效成分一般為鈣、磷、脂肪和少量的蛋白質。骨頭剁得越碎,熬湯的時間稍長些,溶解到湯里的有效成分就多些。人們喝了這些骨頭湯可以補充鈣和磷等骨質成分,改善鈣、磷代謝,達到預防骨質疏鬆的目的。但是骨頭湯對骨質的補充還是很有限的,骨髓也含有大量的脂肪,脂肪攝入過多也可能會導致血脂升高,引發心血管疾病,所以進食骨頭湯也應該適量。

(5)脊椎病的飲食調理;

首先飲食要合理。如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之間的比例,鈣、磷之間的比例失調,不僅不能糾正骨質疏鬆症,反而會加重病情。因此,在這裡我奉勸偏食人能夠自覺地調理飲食習慣,理性地養成粗細糧搭配、葷素搭配和各種蔬菜類(綠色、黃色和瓜茄類)搭配混食兼用的習慣,使體內鈣與磷的乘積相對穩定,才是健康飲食之道。其次飲食要有重點。脊椎病變往往與骨質疏鬆、脫鈣有關,所以我們常日裡應該多吃含鈣豐富的食品,如牛奶蛋類和瘦肉等,重點補鈣,糾正骨骼鈣代謝的不平衡。儘量減少酒精攝入,酒精刺激消化道黏膜,攝入過量的白酒,損害胃腸道與肝臟,影響鈣、磷、蛋白質和維生素D的吸收,加重骨骼代謝紊亂,導致脊椎骨質改變,引起脊椎疼痛性疾病。

(6)預防老年腰腿痛的食物;選用食品宜偏溫,不宜生冷,可適量飲用低度酒、黃酒及葡萄酒類,但不宜過多。若老年肝腎虛虧,同時伴有性功能減退或婦女帶下者,應固腰補腎,可食用胡桃肉、黑大豆、蠶豆、黑魚、杜仲、菟絲子、芝麻、牛肉、狗肉等;烏梢蛇、黃鱔、泥鰍、蚯蚓、海鰻等;若痛無定處,或咳嗽、深呼吸、轉側時疼痛者,因氣滯、氣機不舒及氣血不和所致,食療應以理氣治血為主,如紫菜、李子、桃子、羊血、雞血、橘子、柚子、西瓜子等,下列食療法可酌情選用。1、茴香燉*腰。*腰2個,茴香10克,食鹽適量,開水適量,文火燉至*腰熟,每日1次。2、牛膝燉*肉。土牛膝100克,瘦*肉200克、冰糖50克,加水適量,煎煮30分鐘,可補腎壯腰。3、醋公雞。小公雞1隻,米醋500克,文火熟至米醋剩小半杯(約30克)即可,可活血壯腰。4、蓮藕*脊髓湯。*脊髓(連脊骨)500克,蓮藕250克,清水適量,文火煮約2小時,食鹽調味,飲湯。隔日或3日1次,連食2—3次,可滋陰益髓,適用於腰痛,腰膝酸軟。

(7)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飲食治療;鈣是骨的主要成分,所以要充分攝取。成長期自不必說,成年以後骨也要不斷進行新陳代謝。另外,鈣還有使精神安定的作用,可以起到緩解疼痛的作用。蛋白質是形成肌肉、韌帶、骨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B族是神經工作時需要的營養素,不僅可以緩解疼痛,還起到解除疲勞的作用。椎間盤的纖維環是由結締組織形成的,結締組織的形成離不開維生素C,要形成結實強健的纖維環,維生素C是不可缺少的。維生素E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流、消除肌肉緊張的作用,用於緩解疼痛。以下食品可供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平時選用:蛋白質含量多的食品有:*肉、雞肉、牛肉、肝臟、魚類、貝類、乾酪、雞蛋、大豆、大豆製品。鈣含量多的食品有:魚、牛奶、乾酪、優酪乳、芝麻、濃綠蔬菜、海藻類。維生素B含量多的食品:粗米、精米、大豆、花生米、芝麻、濃綠蔬菜。維生素C含量多的食品:紅薯、馬鈴薯、油菜花、花椒、青白蘿蔔葉、油菜、菜花、捲心菜、芹菜、草莓、甜柿子、檸檬。維生素E含量多的食品:大豆、花生米、芝麻、杏仁、粗米、植物油。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日常飲食注意事項:(1).中醫認為,感受風寒濕邪是誘發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一個因素,所以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應忌食寒涼之物,注意腰部保暖。(2).宜食清淡飲食。中醫認為過鹹的食品能傷及腎臟,而腎虛也是導致腰腿痛的一個重要因素。(3).慎食煎炸之品。因這類飲食易導致使秘,使腹壓增高,加重腰腿痛症狀。(4).可選用一些祛風寒、活血通絡、補益肝腎之藥膳進行飲食調護。

睡眠篇

人的一生當中,大約有1/4~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也就是說睡眠代表了一個人1/4~1/3的生活質量。一個溫暖的家應該有一張舒適的大床,床上躺著可以天天做美夢的主人;到處是自己喜歡的色調,窗簾、枕頭、被子、床前柔軟的拖鞋都透著和諧的氣質;每個清晨甜甜地醒過來,開始進入緊湊而充實的白晝狀態。仿佛很多MTV里的片斷,這樣的生活總讓人嚮往,想想都足以讓人心情舒暢了。脊椎是支撐一個人全部姿勢的大梁,在人生1/4~1/3時間裡,適當的睡姿和適當的床上用品對脊椎的防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 姿勢篇

人的睡眠姿勢大致有三種: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仰臥位時,只要床舒適,四肢保持自然伸展,可使全身肌肉放鬆,並使腰椎間隙壓力明顯降低,減輕腰椎間盤後突,對於患有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患者是最佳體位;側臥位時,一般認為右側臥位最好,原因是右側臥位不會壓迫心臟,而且不會影響胃腸蠕動。我們認為不必講究是採取左側臥位還是右側臥位,因為人在睡眠當中應當常常翻身,長時間維持一種睡眠姿勢,會使一部分肌肉鬆弛的同時,相對使其他一些肌肉處於緊張狀態,因長時間受壓而血運不暢,神經缺氧、缺血產生麻木,因此,睡眠中翻身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俯臥位時,往往使頭頸處於向一側極度扭轉的體位,胸部受壓,易引起頸部肌肉、韌帶、關節的勞損和退行性病變,也易引起腰椎前凸增大,壓迫心肺而影響呼吸,加重心肺負擔,故這種睡眠姿勢一般不宜採取。所以睡眠姿勢以仰臥位或側臥位為宜,四肢自然伸直或微屈,全身肌肉更易放鬆。

(2). 枕頭篇

現代床上用品里,有很多枕頭,堆了滿滿一床頭,看起來厚厚軟軟充滿睡眠的誘惑,但睡覺的時候只需要一隻適當的枕頭就夠了,而枕頭的選擇是有學問的。頭頸具有正常的生理弧度,即頸脊柱輕度前凸,枕頭必需要適合這種生理曲線,才能令頭頸處於放鬆的狀態,從而提高睡眠質量。

1) 高枕有憂

俗話說“高枕無憂”,其實不然。從醫療角度上看,長期使用高枕,頸椎會過度前屈,改變其正常生理彎曲度。頸椎間的平衡隨之失穩,即可導致頸部軟組織勞損,易形成慢性頸肩痛或習慣性落枕。久而久之,頸椎骨關節失穩,就可能發生退行性改變,其相應部位即會形成骨刺,可對脊髓、血管和神經產生刺激或壓迫,出現頸肩痛、上肢麻木、頭暈或走路不穩等頸椎病症狀。不論是頸椎病患者,還是健康人,睡眠時都不應使用高枕,應使用符合頸椎生物力學要求的枕頭,保持頸椎的生理性前曲,從而預防頸椎病的發生。

2) 低枕不利

枕頭過低,頭頸勢必過度後仰,前凸曲度加大,使椎體前方的肌肉和韌帶過度緊張,時間長了會出現疲勞,甚至引起慢性損傷,加速退行性變。同時椎弓後方的黃韌帶皺褶向前突入椎管,增加壓迫,而脊髓和神經根反而變短使椎管內容物的體積增大。不墊枕頭睡覺,人仰臥時過分後仰,頸前部肌肉和皮膚繃緊,就會壓迫氣管,影響呼吸,易作噩夢。平時仰臥又容易張口呼吸,進而產生口乾、舌燥、咽喉疼痛和打呼嚕等現象。如果側臥不墊枕頭,一邊的頸項肌肉也會由此過分伸拉、疲勞而痙攣、疼痛、活動受限制,出現“落枕”。枕頭過高過低都會對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囊、脊髓、神經根及椎體造成不利影響。長期作用會加速頸椎的退行性病變。所以應根據頸椎前凸的生理弧度,調整枕頭的高低。對頸椎病病人,以病人自己感覺到舒適為宜。對習慣側臥者,枕頭高度以棘突中點至肩峰外側緣的距離為適宜。

3) 枕頭的選擇:

枕頭的設計應順應頸椎的生理解剖結構,否則只會損傷頸椎,對頸椎病患者的頸椎損傷尤甚。因此,枕頭的外形和質地的設計對頸椎病的預防及治療很重要。

① 脊椎健康的普通人:

枕頭的長度:一般來說有40-60厘米即可(以超過使用者的肩寬15cm左右),它可確保在睡眠體位變化時,始終能支撐頸椎;

枕頭的高度:應保持在人仰臥時與其人的拳頭等高,這一高度能使後腦部分與床面微微離開,而在側臥時,枕的高度應為一側肩膀的寬度,這兩種不同的高度可確保在仰臥及側臥位頸椎的正常曲度。枕頭過高、過低均不宜用,一般以10-12厘米為好;

枕頭的外形設計:一種呈圓柱形,另一種呈啞鈴形,圓柱形的枕頭設計及製作都很簡單。外觀呈啞鈴狀的枕頭,中間的圓面能與頸後部的外形相吻合,兩邊的突起可有效地防止頭頸歪斜,有助於在睡眠中維持頭頸的位置;

枕芯:枕芯要求有一定的硬度和透氣性,若能在枕芯內放置一定的藥物或磁片,亦可發揮藥物及磁療的協同作用,枕頭被壓迫後的頭頸處剩余高度與使用者的睡眠過程、枕芯填充物的質地及其充盈度有關;

② 脊椎病患者:

對於頸椎病患者來說,在一段時間內,需察看其在正常睡眠後枕頭的形狀是什麼樣子,然後根據它來調整枕芯的質地及其充盈度,反覆觀察,反覆調整,直至合理。

對於那些頸椎生理曲度變直甚至反張的患者,經治療後生理曲度發生改變,需及時調整枕芯。而當病情發生明顯變化,治療方案進行較大調整後,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對枕芯進行調整。頸椎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更應根據病情適當調整枕頭。若在短時間內,需較大力量牽引時,可選擇長柱形枕;若病情很輕微,需長時間輕微的牽引力時,既可選擇啞鈴形枕頭;以運動障礙為主,即對脊髓前方形成壓迫者,枕頭可略低些;以四肢麻痛等感覺障礙為主,即對脊髓後方形成壓迫者,枕頭可略高些;若為發育性頸椎管狹窄伴有椎體後緣骨贅形成者,則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以生理位為好。

也可運用藥枕預防頸椎病。藥枕即枕頭的內芯填充物為中草藥,除了一般的枕芯填充物所具備的質地柔軟、透氣性好的共性之外,主要是具有治療的作用。

頸椎病患者藥枕填充物主要為一些芳香開竅、活血理氣、舒筋活絡、疏風通痹的中草藥。一般添加的中草藥有:荷葉100克,薄荷l00克,石昌蒲100克,白花l00克,厚朴l00克,桂枝100克,川芎100克,獨活100克。若頸椎病重加僵蠶100克,羌活100克;頸項酸困不適加蒼朮100克,秦艽100克;頸肩攣痛加白芍100克,薑黃100克;肢麻較甚加全蠍60克,地龍100克;上肢活動受限加桃仁l00克,桑枝100克;骨質增生加威靈仙100克,穿山甲100克。將這些藥物混合加工,使之成為軟硬適度的枕芯,可用於防治頸椎病。

(3). 床墊篇

床墊軟硬相差,各人喜好不同。這與居住地區的氣候、溫度、濕度、個人生活習慣、經濟條件等原因密切相關,但可以睡出健康的床墊標準是一樣的。

1) 軟床墊的憂患

自從有了席夢思,幾乎家家戶戶都放棄了木板床,鬆軟的床墊初躺上去的確很舒服,但是從長久的健康角度出發,則非常令人擔擾。

床鋪過於柔軟,人體在本身重量壓迫而形成四邊高、中央低的狀態,不僅增加了腰背部臥側肌肉的張力,也勢必使頭頸部的體位相對升高,如同高枕睡眠對頭頸部的影響一樣,將導致局部肌肉韌帶平衡失調,從而直接影響頸椎本身的生理曲線,長年如此將加速頸椎的退行性變,直接導致頸椎病的發生。

2) 床墊的選擇

合適的床鋪應有較好的透氣性,能符合人體各部的生物力學要求,有利於保持頸椎、腰椎的正常生理曲線,維持脊柱的平衡狀態。

棕繃床:透氣性好、柔軟、富有彈性。但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編織棕繩逐漸鬆弛,彈性就逐漸減弱,易使頭頸部的體位相對升高,故不適宜於頸椎病患者及其他脊柱疾病者;

② 鐵床:包括鋼絲彈簧床與一般鐵床,由於有與棕繃床相似的原因而不適用於頸椎病及其他脊柱疾病者,尤其是鋼絲彈簧床更為不利;

③ 木板床:可維持脊柱的平衡狀態而有利於脊柱或下肢傷患者,有利於頸椎病的防治,目前使用較多,經濟實惠,但透氣性稍差;

④ 席夢思床墊:將這種類似沙髮結構的彈性床墊放在床板上,可隨著脊柱的生理曲線而具有相應的調節作用,甚為舒適,有很好的透氣性,有利於頸椎病的防治,但不能過軟;

⑤ 泡沫塑膠床墊:質地柔軟,感覺甚為舒適,但其最大缺點是通氣性太差,不適合一般頸椎病患者使用;

⑥ 火炕:為北方農村地區常用的床鋪,冬季可以加溫,既有抗寒作用,又有類似熱療的效果,有利於對痙攣與疼痛的肌肉、關節起到放鬆和緩解的作用,並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頸椎病的症狀;

⑦ 氣墊床、沙床、水床:採取在床墊內通過氣體、沙或水的流動不斷調整患者軀體的負重點,使人體各部符合正常的生物力學要求,可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線。

3) 腰椎間盤突出症病人的床墊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生、轉歸與負重、體重有一定的關係,即在纖維環發生勞損、破裂後,負重與體重的壓力可使髓核從破裂的纖維環處突出,刺激和壓迫神經根,使神經根發生炎性滲出、水腫,加重了髓核對神經根的損害,出現腰腿痛症狀。這時,通過臥床休息尤其是臥硬板床休息,可消除負重和體重對椎間盤的壓力,有利於解除腰部肌肉、韌帶的收縮及痙攣,恢復腰部肌肉、韌帶的原有平衡狀態,突出的髓核也隨之脫水、縮小,促進了神經根炎性水腫、滲出的吸收,減輕突出的髓核對神經根的壓迫程度,使症狀得到緩解。因此,臥硬板床休息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一個基本原則。如在臥硬板床休息時,配合牽引治療,能加大椎間隙、使椎間盤產生負壓,有利於突出的椎間盤迴納,則療效更佳。

我國居民所使用的床具種類很多,如木板床、席夢絲床、土炕、水床、氣床等,各種床具有各自不同的優缺點。但無論什麼床具,只要是過於柔軟的床具即在人體體重壓迫下易形成中間低、周圍高的床具,都會影響腰椎正常的生理屈度,造成腰部肌肉、韌帶的收縮、緊張及痙攣,從而加重臨床症狀。

床具要使人體在仰臥位時保持腰椎正常的生理前凸,側臥時保持腰椎不側彎。較理想和經濟的選擇是木板床,並在床板上鋪厚度適當、軟硬適宜的褥子或海綿床墊,同時,還要保證充足的臥床時間,這樣能最大程度地減輕或解除腰部肌肉的收縮、緊張、痙攣。此外,臥床休息也不是絕對不動,可在床上適當運動,尤其是進行功能鍛鍊,可避免肌肉廢用性萎縮及防止神經根的粘連,對日後下床後的疾病恢復極有幫助。

3、 動作篇

(1)彎腰動作要小心

彎腰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極為常見的一種動作,但常常由於人們並不注意這個小小動作,彎腰拾落在地上的紙張、硬幣或其他小件物品,不注意姿勢便會突然引起腰痛。因此,彎腰拾物也要注意一定姿勢。

正確的彎腰拾物姿勢是:先屈曲髖關節和膝關節,充分下蹲後再彎腰拾東西。由於已充分屈髖屈膝下蹲,身體重心下移,此時只需略為屈曲腰部,即可完成拾物動作,腰部不感到吃力,輕而易舉的完成此彎腰拾物動作。

多年的臨床經驗中,經常有人因彎腰拾物姿勢不當而促發腰椎間盤突出症。因此我覺得很有必要在這裡提醒人們,預防疾病比治療疾病更有意義,凡事從小事做起,才是健康之道。

(2)轉頭不慎容易誘發頸椎病

有的頸椎病患者,走在路上聽人呼喚,猛回頭張望,就突然昏厥,不醒人事了。就像第一章那個暈倒在洛杉磯街頭的小伙子一樣,通常這種情況就是由頸椎疾病引起。

人的正常生理活動依賴於意識的清醒,而清醒的意識是靠大腦皮質及腦幹網狀結構的正常功能來維持的。另外,機體尚有一套由內耳迷路、前庭神經、腦幹前庭核和大腦顳葉前庭皮層中樞組成的前庭系統,專司平衡感覺。腦幹網狀結構及前庭系統等部位一旦受損,都可能因出現意識障礙,肌張力降低或眩暈,導致平衡失調而跌倒。

由此人們應該警惕,特別是老年人在回頭轉頸時須嚴防意外。對於40歲以上的人,如果有慢性或一過性頭暈耳鳴、聽力障礙、噁心嘔吐、視物不清、語言含糊、吞咽困難、持物落地等症狀,應注意他是否患有頸椎病,明確診斷預防意外發生。

(3)早晨的洗漱注意腰部的扭傷

門診常有許多腰痛患者訴說他的腰痛是清晨起床後,在洗臉或刷牙時突然引發。

這是因為,人體經過一夜睡眠之後,肌肉、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會變得僵硬而無法靈活運動。此時,如果馬上成為半起半坐那樣彎腰翹臀的姿勢進行洗臉、刷牙,就會對腰椎間盤產生較大的壓力及關節囊負荷加大,成為腰椎間盤突出症發作的誘發因素。

正確的姿勢應是膝部微屈下蹲,然後,再向前彎腰,這樣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減低腰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而且能降低腰椎小關節及關節囊、韌帶的負荷。此外,洗臉盆位置不要放置得太低,避免由於腰椎過度向前彎曲而加重腰部的負荷。

(4)幹家務也要預防脊椎病

廚房歷來是家務活的“主戰場”。由於目前許多家庭的廚房較為狹小,廚房用具的高度也不太合理,因此,在擇菜、切菜、淘米等家務活時往往會因為姿勢不當而出現腰痛。例如,人們常需在水池前反覆多次地弓腰幹活,由於腰部彎曲增強,必然會引起腰痛,而一旦水池的高度不合理,特別是水池過低,則更易增加腰部的負擔。

為了減輕人們在廚房幹活時腰部的負擔,可在下面幾個方面採取一些小措施;

(1). 如果水池過低,可以在洗菜、淘米時在水池裡墊一些物品自我調節一下高度;或準備一個矮凳子,將一隻腳擱在上面,使膝關節呈屈曲狀態幹活,這樣可以減輕腰部的彎曲,使腰部承受的負擔減輕。

(2). 在擇萊時,或是找一個高度合適的台面,在檯面上擇菜;或是坐在一個高低合適的小凳子上擇菜,以避免腰部的過度前屈。

(3). 切菜時也儘可能不彎曲腰部,雙手保持30°的角度,並儘量使體重均勻地落在雙腳。

在廚房幹活時,若因姿勢不當或是廚房用具高度不當,腰部所承受的負擔是很大的。但大家很少去介意這些區區小事,腰痛時也很少會聯想到是在廚房幹活時引起的。這種麻痹大意的思想很容易造成腰痛,因此不要掉以輕心。

4、 習慣篇

(1)吸菸不利脊椎健康

菸葉中許多有害物質可以影響椎間盤的代謝。吸菸時,許多有害物質,尤其是尼古丁,被吸收進入血液,使小血管收縮痙攣,口徑變細,減少血液供應。另一種有害物質一氧化碳,則置換血液紅細胞內的氧,使腰椎間盤本來就不充足的營養更加減少,促使退變過程加重。在此基礎上,可發生椎間盤突出症,引起腰腿疼痛,並伴有麻木和跛行,這就是許多人熟知的坐骨神經痛。

吸菸引起的慢性咳嗽可以誘發椎間盤突出引起腰腿痛。嗜煙還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引起經常咳嗽,咳嗽時,腰椎間盤受到的壓力增加,誘發腰椎間盤突出,這也是腰椎間盤退化的一個誘發因素。臨床觀察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吸菸的比例較高,其症狀也往往較重。

(2)看電視忠告

生活中,人們看電視所花費的時間比率大得驚人。儘管我不怎么看電視,但對著電腦或者看DVD的時候比普通人看電視的時間還久。

看電視的時候,有些人喜歡橫躺在沙發、倚靠著沙發、半起半靠在床頭,這些不良的姿勢持續過久,加之被精彩的電視節目所吸引,活動很少,不能及時很好地調整腰部姿勢,加重了腰部負擔,造成腰痛。尤其少年兒童,身體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長期以不良的姿勢看電視,就有可能造成駝背或脊柱側彎等疾病;老年人腰椎已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再加之長時間不良的姿勢看電視,其後果是相當嚴重的。

為了避免因觀看電視而引起腰痛,應注意以下幾點:

(1)電視機放置的高度要適當,即電視機的高度和人體坐位視線相平。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人體的脊柱曲度發生改變,並造成肌肉緊張。

(2)要選擇合適的坐具,要求坐具高低適中,並有一定後傾角度的靠背,有扶手更好,並採取一些輔助性的措施,如腰部加靠墊,腳凳墊著下肢。

(3)要注意經常調整身體的姿勢,適當時候,站起來活動活動腰部,這樣可以避免腰痛。

(3)穿著忠告

1) 高跟鞋

穿高跟鞋後,因為骨盆的前傾增強,重力線通過骨盆的後方,使腰部為支撐體重而增加負擔,隨之後伸增強。這種過度的腰椎後伸可使連線椎間關節之間的關節囊處於緊張狀態,長期持續,就會造成腰背肌的過度收縮而導致腰痛。鞋跟的高度增加1厘米,腰椎的後伸及腰背肌的收縮就會成倍地增加許多,這樣,腰痛的機會也就會大大增加。

因此,對於腰痛患者來說,穿高跟鞋是完全不適宜的。而且為了預防腰痛,一般人也不要經常穿高跟鞋。偶爾穿上1次,穿後也要作一些預防腰痛的體操。

較合適的鞋跟高度以3厘米左右最為理想。有腰痛的患者不妨換一下鞋子,選一雙鞋跟高度適宜的鞋子會緩解相應症狀。

2) 胸罩

在門診室中,經常有一些女病人訴說自己肩部不適,尤其是肩背部酸痛、胸悶、頭暈、噁心、上肢麻木、頭頸部鏇轉時有針刺感。通過檢查發現,肩、背局部肌肉,如背闊肌、提肩胛肌、胸鎖乳突肌呈不同程度的老化,X線檢查則表現為頸椎肥大性改變。臨床上稱這類症狀為“胸罩綜合症”。

引起“胸罩綜合症”是由於長期使用窄帶式的胸罩或胸罩尺寸偏小,穿戴過緊引起的。這樣的胸罩使皮膚好像戴上了一道細鐵絲,當人體連續活動時,上肢肩部肌肉不斷運動,而胸罩則在肌膚的很小範圍內頻繁地摩擦,時間長了,就可使這些肌肉過度疲勞,血液循環障礙而發生老化。此外,過緊的胸罩帶限制了呼吸肌的運動,胸廓收縮舒張不暢,從而影響呼吸功能。致使兩肺換氣不足,產生胸悶、氣促等症狀。還有,胸罩帶過緊可壓迫頸部肌肉、血管、神經,使其受累,可誘發頸椎病,產生上肢麻木、頸部酸痛、頭暈、噁心等症狀。

在選購胸罩時,一定要注意大小適中,穿戴不宜過緊或過於狹窄。此外,要經常活動上肢,在肩部的位置移動吊帶。睡覺時不要使用,在家不出門或不迎接客人時,也可以考慮少使用,這樣可以解除或緩解其對胸部的束縛。如果出現文中所述的不適症狀,不嚴重時,可以做局部熱敷和按摩。若症狀加重或增多時,應去醫院診治,以免病情進一步加重。

3) 領帶

如果領帶系得過緊,會壓迫頸動脈竇。頸動脈受壓後,心臟輸出的血液就會減少,影響大腦和頭面部器官的血液供應,引起視力下降、頭暈、心慌等症狀,穿衣服的時候,注意衣服的領口要寬鬆,領帶也不能系得過緊。

(4)按摩忠告

不少人鍾情於到“按摩院”、“洗腳屋”去疏筋松骨,在此我提醒大家,身體健康者大可不必隨意“按摩”,胡亂的“按摩”非但於己無補,亂摸亂捏還可能給身體帶來危害,甚至弄出人命。如果的確需要按摩,應該:

(1). 到正規的醫療機構進行按摩。現在許多名稱不一的按摩機構,魚龍混雜。大多與真正意義上的按摩相距甚遠。按摩是中醫的一種有針對性的治療手段,是物理治療的一種治療方式。只有具備相關資質的醫療機構才能開展此項醫療服務。

(2). 確定按摩治療是否符合自己的身體情況。一般發熱情況下不適宜按摩,患有牛皮癬皮炎、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症等特異性體質的病人是不能進行按摩的,患有傳染病的人進行按摩,也可能帶來危險。

(3). 讓有資質的按摩師給自己按摩。按摩技術需要專業的學習和培訓,施行這一治療手段的人必須掌握有關生理解剖、神經肌肉走行等有關醫學專業基礎知識。在施行前必須對接受者進行“辨症認知”,確定是否適合按摩治療和如何進行按摩治療。讓一個不懂醫學基礎的人給你按摩,可能會帶來不可預測的不良後果,這種風險絕對不值得去承擔。

(4). 按摩過程中手法不能過粗暴。現在不少地方在按摩時力量重且手法不當,這很容易造成被按摩者軟組織損傷、關節脫位,大幅地鏇轉、扭轉還可能導致骨折。對於有些按摩機構經常使用刺激性的藥物作治療進行按摩,在使用一些諸如酒類、酊類、藥膏等按摩介質時,如果適應症掌握不好,往往容易引起皮膚燒傷、挫傷,嚴重的則會出現皮膚潰瘍。

(5). 慎重使用“踩背”動作。“踩背”是時下頗為流行的一種按摩方式,其基本原理是正確的。但“踩背”是按摩中的高難動作,進行時一旦力量沒掌握好,就有可能發生脊椎、肋骨等骨折,還會引起肝脾破裂、胸椎、腰椎、關節錯位,甚至可能導致生命危險按摩不是消遣,一定要科學、審慎行事,切不可貪一時舒服而不顧後果。

人體骨骼列表

區塊一具標準成年人的骨骼包括下面206塊(內為骨骼數量)
頭顱骨頭蓋骨額骨 | 頂骨(2) | 顳骨(2) | 枕骨 | 蝶骨 | 篩骨
面骨顴骨(2) | 上頜骨(2) | 下頜骨 | 鼻骨(2) | 齶骨(2) | 淚骨(2) | 犁骨 | 下鼻甲(2)
耳骨錘骨(2) | 砧骨(2) | 鐙骨(2)
喉部骨骼:舌骨
軀幹骨胸部骨骼(25):胸骨 | 肋骨(2 x 12)
脊椎(24):頸椎(7) | 包括寰椎樞椎 | 胸椎(12) 腰椎(5)
上肢骨

肩部骨骼:鎖骨(2) | 肩胛骨(2)
手臂骨骼(6):肱骨(2) | 肱骨骨節 | 尺骨(2) | 橈骨(2) | 橈骨頭
手骨(54):
腕骨手舟骨 (2) | 月骨 (2) | 三角骨(2) | 豌豆骨(2) | 大多角骨(2) | 小多角骨(2) | 頭狀骨(2) | 鉤骨 (2)
掌骨:掌骨 (5 × 2)
指骨近節指骨 (5 × 2) | 中節指骨 (4 × 2) | 遠節指骨 (5 × 2)

下肢骨骨盆髖骨 | 骶骨 | 尾骨
腿骨股骨(2) | 股骨頭 | 大轉子 | 大腿骨節 | 髕骨(2) | 脛骨的軸部和骨節(2) | 腓骨
足部 (52):
踝骨跟骨(2) | 距骨(2) | 足舟骨(2) | 內側楔骨(2) | 中間楔骨(2) | 外側楔骨(2) | 骰骨(2)
足背骨跖骨(5 × 2)
趾骨近節趾骨(5 × 2) | 中節趾骨(4 × 2) | 遠節趾骨(5 × 2)
幼兒骨骼骶椎(4 或 5),成年後融合為骶骨
尾椎(3 到 5),成年後融合為尾骨
髂骨坐骨恥骨,成年後融合成整體的髖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