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

成品油

成品油按照《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商務部令2006年第23號)第四條,“本辦法所稱成品油是指汽油、煤油、柴油及其他符合國家產品質量標準、具有相同用途的乙醇汽油和生物柴油等替代燃料。”成品油是經過原油的生產加工而成,可分為石油燃料、石油溶劑與化工原料、潤滑劑、石蠟、石油瀝青、石油焦6類。其中,石油燃料產量最大,約占總產量的90%;各種潤滑劑品種最多,產量約占5%。各國都制定了產品標準,以適應生產和使用的需要。從2013年2月25日零時起上調成品油最高零售價格。按全國平均價計算,每升的零售價格將分別提高0.22元和0.25元。自2013年3月27日零時起,汽、柴油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23元和0.26元,這是國內成品油價格2013年以來首次下調。2013年11月1日零時起汽、柴油價格每噸均降低7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均降低0.06元,這一降幅創年內新低,也是十年新。

基本信息

發展

成品油成品油
據《中國成品油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前瞻》顯示,截至2010年底,我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由2000年的2.76億噸猛增至5.08億噸,占全球產能的11.50%,穩居世界第二位。隨著我國原油加工能力的不斷增強,成品油產量不斷增加。2010年我國成品油累計產量達2.53億噸,同比增長22.30%,其中柴油1.59億噸,汽油0.77億噸,分別同比增長11.96%和5.13%;2011年1-5月我國成品油累計產量達11038.44萬噸,同比增長9%,其中柴油累計產量6967.43萬噸,汽油3321.55萬噸,分別同比增長10.44%和6.86%。
2010年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2.41億噸,同比增長9.40%;成品油進口量為3688萬噸,比2009年同期減少0.1%,成品油出口量為2688萬噸,同比增長7.50%。我國成品油市場供需基本平衡。隨著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快速發展,其對成品油需求的不斷加大,以及我國原油加工能力的不斷增強,預計到2015年末,我國成品油產量將達到3.6億噸,行業的發展前景較好。

進口量

2014年6月我國進口成品油236萬噸,較上月增加55萬噸,同比減少28.05%;1-6月成品油累計進口1526萬噸,同比減少29.4%。2014年6月我國進口原油2328萬噸,較上月減少280萬噸,同比增加5.01%;1-6月原油累計進口15197萬噸,同比增加10.2%。成品油:2014年7月我國成品油淨出口2014年7月份我國成品油出口量231萬噸,同比+13.79%,環比+2.67%,出口量環比小幅增加;成品油進口量186.5萬噸,淨出口44.5萬噸,年內月度成品油第三次呈現淨出口狀況,顯示出國內成品油供應充足。 加工量:2014年6月原油加工量增加2014年6月原油加工量(數據延遲1個月)增加。2014年6月我國原油加工量達4183.0萬噸,同比+5.64%,環比+3.72%,6月原油加工量同比、環比均小幅上升。

2014年6月成品油產量(數據延遲1個月)增加。2014年6月我國成品油產量達2662.2萬噸,同比+10.94%,環比+4.57%;汽油、煤油、柴油產量分別為923.9、251.7、1486.6萬噸。汽柴油產量環比均小幅上漲,柴油漲幅略大,單月柴汽比1.61。

分類

汽油

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種。 汽油的沸點範圍為30 ~ 205°C, 密度為0.70~0.78克/立方厘米,商品汽油按該油在汽缸中燃燒時抗爆震燃燒性能的優劣區分,標記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號逾大,性能逾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車、機車、快艇、直升飛機、農林用飛機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劑(如MTBE--鄰甲苯酚)以改善使用和儲存性能。受環保要求,將限制芳烴的含量。

噴氣燃料

主要供噴氣式飛機使用。沸點範圍為60~280℃或150~315℃(俗稱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為適應高空低溫高速飛行需要,這類油要求煤油發熱量大,在-50攝氏度不出現固體結晶。

煤油

沸點範圍為180 ~ 310℃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穩、光亮而不冒黑煙。目前產量不大。

柴油

成品油成品油
沸點範圍有180~370℃和350~410℃兩類。對石油及其加工產品,柴油習慣上對沸點或沸點範圍低的稱為輕,相反成為重。故上述前者稱為輕柴油,後者稱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點分級,如10、0、-10、-20等,表示適用的環境溫度,柴油廣泛用於使用柴油內燃機的車輛(包含火車)、船艦以及柴油鍋爐。由於高速柴油機(汽車用)比汽油機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長速度大於汽油,一些小型汽車也改用柴油。對柴油質量要求是燃燒性能和流動性好。燃燒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慶原油製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達68。高速柴油機用的輕柴油十六烷值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燃料油

用作鍋爐、輪船及工業爐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區分不同牌號。

石油溶劑

石油醚、190#、200#溶劑油。其中石油醚分30-60度、60-90度、90-120度三種;溶劑油以油品的乾點為牌號,分別用於香精油脂、油漆行業、試劑、橡膠加工、塗料工業做溶劑,或清洗儀器、儀表、機械零件。

潤滑油

潤滑油從石油製得的潤滑油約占總潤滑劑產量的95%以上。除潤滑性能外,還具有冷卻、密封、防腐、絕緣、清洗、傳遞能量的作用。產量最大的是內燃機油(占40%),其餘為齒輪油、液壓油、汽輪機油、電器絕緣油、壓縮機油、導熱油,合計占40%。商品潤滑油按粘度分級,負荷大,速度低的機械用高粘度油,反之用低粘度油。煉油裝置生產的是採取各種精製工藝製成的基礎油,再加多種添加劑,因此具有專用功能,附加產值高。

潤滑脂

是潤滑劑加稠化劑製成的固體或半流體,用於不宜使用潤滑油的軸承、齒輪部位。 常見的鈣基和鋰基兩種,鈣基脂俗稱黃油,用量最大,用途最廣,適用於大多數情況下的設備潤滑,鋰基脂適用於使用溫度相對較高的環境。

石蠟油

包括石蠟(占總消耗量的10%)、地蠟、石油脂等,按用途可分為工業級、化裝級和食品級三檔。石蠟主要做包裝材料、化妝品原料及蠟製品,也可做為化工原料產脂肪酸(肥皂原料)。

石油瀝青

主要供道路、建築用。

石油焦

用於冶金(鋼、鋁)、化工(電石)行業做電極。

除上述石油商品外,各個煉油裝置還得到一些在常溫下是氣體的產物,總稱煉廠氣,可直接做燃料或加壓液化分出液化石油氣,可做原料或化工原料。

國內供需

成品油相關漫畫成品油相關漫畫
2013年一季度國內成品油市場因缺乏實質性終端利好支撐,低迷態勢難見扭轉,但國際原油可能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價格出現回升從而導致國內成品油價格再次上調。進
入二季度國內主營煉廠將陸續迎來檢修季,導致成品油產量下降,與此同時終端需求逐漸回暖。進入下半年,一系列產業振興規劃及扶持政策預計會相繼出台,基建行業等方面也會回暖,這將對成品油需求起到充分拉動作用。此消彼長之中,供需基本面或將出現緊平衡。

從成品油價格方面來看,一方面隨著油品排放標準逐漸升級,汽柴油零售價位必將同步提升;另一方面由於消費稅政策逐漸完善,調油原料被納入應徵範圍,調和汽油成本上漲在所難免,民營加油站在利潤水平萎縮的情況下,以降價促銷方式謀求市場份額的力度也將有所減小,成品油可能會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不斷走高。綜合這些因素,預計2013年國內成品油供需基本面呈“前松後緊”,成品油價格將“低開高走”。

我國成品油消費數據

2010年我國成品油消費處於較高水平。在國內汽車需求旺盛等因素帶動下,成品油消費量達到2.45億噸,同比增長11%;全年成品油實現自給,略有富餘。其中汽油、柴油分別增長7.6%和12.6%。2011年國內累計加工原油4.48億噸,成品油(汽、煤、柴)生產總量合計達到2.67億噸。2011年,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達26293.2萬噸,同比增長7.6%。2012年上半年,國內成品油(汽煤柴)表觀消費量達到1.22億噸,同比增長3.1%。其中,柴油消費7522萬噸,同比微增0.9%;汽油消費3762萬噸,同比增長6.8%;煤油消費900萬噸,同比增長6.5%。

生產工藝

盤點世界上油價最低的國家盤點世界上油價最低的國家

常減壓蒸餾:塔頂拔出輕汽油,塔底拔頂原油經換熱和常壓爐加熱到360~370℃進入常壓分餾塔,分出汽油、煤油、輕柴油、重柴油餾分,經電化學精製後作成品出廠。

催化裂化:常壓重油或減壓餾分油摻入減壓渣油為原料,生產出優質汽油、輕柴油。

加氫裂化:生產出乾氣、液化石油氣、汽油、輕石腦油、重石腦油、航空煤油、輕柴油、潤滑油等產品產品質量穩定性好。

催化重整:由常減壓蒸餾初餾塔、常壓塔頂來的直餾輕汽油餾分,生成含芳烴量較高的高辛烷值汽油(重整汽油),可直接用作汽油的調和組分,也可經芳烴抽提,分離提取、甲苯、二甲苯等化工產品。加氫精制往往與重整組成聯合生產裝置催化重整加氫精制。

延遲焦化:以減壓渣油為原料,經分餾得到氣體、汽油、柴油、蠟油、重質餾分油等產品。焦化所產汽油、柴油很不穩定,含膠質高、顏色易變深並且含雜質多,必須進一步精製才能作為成品出廠。

定價機制演變

汽車加油汽車加油

自1998年開始,中國已經歷了三次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

1998年6月3日,原中國國家計委出台《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規定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個集團公司之間原油交易結算價格由雙方協商確定,價格由原油基準價和貼水兩部分構成。其中原油基準價由原國家計委根據國際市場相近品質原油上月平均價格確定,貼水由購銷雙方協商確定。汽、柴油實行政府指導價,由原國家計委按進口完稅成本為基礎加國內合理流通費用確定零售中準價,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公司在此基礎上並在上下浮動5%的幅度內確定具體零售價。儘管與計畫經濟時代的政府定價相比,這是一個重大跨越,但上述方案有一個致命缺陷:任何油品供應商甚至是消費者都可根據固定的公式算出下一個月的油價走勢,價格過度透明導致了國內油品市場上過度的投機炒作。

從2000年6月份起,中國國內成品油價開始參考國際市場價格變化相應調整,當時參考的只有新加坡市場的油價。

從2001年11月份起,中國又一次進行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國內成品油價格改為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市場價格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當國際油價上下波動幅度在5%-8%的範圍內時保持油價不變,超過這一範圍時由國家發改委調整零售中準價

2006年3月26日,中國國家發改委在宣布成品油價上調的同時,向地方傳達了石油綜合配套改革方案。方案包括兩大內容:一是成品油價由原來的與國際成品油價直接接軌,改為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上國內合理加工成本和適當利潤確定。二是推出“四個配套機制”:包括建立石油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機制;建立相關行業價格聯動機制;建立對種糧農民等部分弱勢群體和部分公益性行業給予補貼的機制;建立原油漲價收入的財政調節機制。

制度管理

成品油市場管理辦法》已於2006年12月4日經商務部部領導一致同意通過並予以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稅費改革

歷史沿革

1994年1月,海南省在全國率先將公路養護費、道路通行費、過橋費和公路運輸管理費“四費合一”,改為只徵收機動車輛燃油附加費。這被認為是中國燃油稅費改革的起點。1997年7月,中國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首次提出“公路養路費用採取徵收燃油附加費的辦法”。從此,燃油稅費改革的問題開始正式出現在法律文本中。
1998年,國家對原油、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進行了重大改革,汽油、柴油零售價實行政府指導價,由當時的國家計委按進到岸口完稅成本為基礎加國內合理流通費用制定各地零售中準價,石油、石化集團公司在此基礎上,在上下5%浮動的幅度內確定具體零售價格。
1999年10月,九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將公路法有關條款修改為“國家採用依法徵稅的辦法籌集公路養護資金,具體實施辦法和步驟由國務院規定”。這從法律上為“燃油稅費改革”創造了條件。
1999年11月和2000年2月,國家先後兩次調整了國內成品油價格,但還是遠遠滯後於國際市場價格的上漲幅度。2000年5月起,國務院決定國內成品油價格隨國際市場變化每月調整一次,2000年7月,國內成品油價格水平實現了與國際市場的完全接軌。
2000年的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在有關報告中指出,“燃油稅、車輛購置稅實施方案等各項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待條件適合時正式實施”。次年,他再次表示,將“擇機出台燃油稅”。
2001年10月17日起,中國開始實行新的石油價格接軌辦法。國內成品油價格參照新加坡、鹿特丹、紐約三地市場價格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當國際油價上下波動幅度在5%~8%的範圍內時保持油價不變,超過這一範圍時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調整零售基準價。
2006年3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出台“石油綜合配套調價方案”,在適當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的同時,出台對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的補貼措施。
2008年12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公告,就《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2012年3月20日,中國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上調600元。2012年年內國內油價已2次上調,汽柴油價格共上調900元/噸。
2012年5月4日,多家媒體報導中國國內成品油或迎來首輪降價,油價將回調至7時代。周家嘴、寶山、虹口等地加油站的促銷力度在不斷加大,加入促銷行列的加油站也越來越多。截至5月2日,國際三地油價變化率已至-3.08%。國家發改委調價的理論參考“22+4%”原則符合後,2012年度會首次下調成品油最高限價。

總體思路

規範政府收費行為,取消公路養路費等收費,在不提高現行成品油價格的前提下,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依法籌集交通基礎設施養護、建設資金;完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理順成品油價格。

具體內容

稅燃油稅

根據中國國務院關於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國發〔2008〕37號
1、汽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提高0.8元,柴油消費稅單位稅額每升提高0.7元,其他成品油單位稅額相應提高。加上現行單位稅額,提高后的汽油、石腦油、溶劑油、潤滑油消費稅單位稅額為每升1元,柴油、燃料油、航空煤油為每升0.8元。

2、提高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後,對進口石腦油恢復徵收消費稅。2010年12月31日前,對國產的用作乙烯、芳烴類產品原料的石腦油免徵消費稅;對進口的用作乙烯、芳烴類產品原料的石腦油已納消費稅予以返還。航空煤油暫緩徵收消費稅。對用外購或委託加工收回的已稅汽油生產的乙醇汽油免徵消費稅;用自產汽油生產的乙醇汽油,按照生產乙醇汽油所耗用的汽油數量申報納稅。對外購或委託加工收回的汽油、柴油用於連續生產甲醇汽油、生物柴油的,準予從消費稅應納稅額中扣除原料已納消費稅稅款。

3、成品油消費稅屬於中央稅,由國家稅務局統一徵收(進口環節繼續委託海關代征)。納稅人為在我國境內生產、委託加工和進口成品油的單位和個人。納稅環節在生產環節(包括委託加工和進口環節)。計征方式實行從量定額計征,價內徵收。

實施時間

成品油價稅費改革方案自2009年1月1日起實施。

價格形成機制

1.中國國內成品油出廠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和適當利潤確定。當國際市場原油一段時間內平均價格變化超過一定水平時,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

2.汽、柴油價格繼續實行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

(1)汽、柴油零售實行最高零售價格。最高零售價格由出廠價格和流通環節差價構成。適當縮小出廠到零售之間流通環節差價。

(2)汽、柴油批發實行最高批發價格。

(3)對符合資質的民營批發企業汽、柴油供應價格,合理核定其批發價格與零售價格價差。

(4)供軍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國家儲備用汽、柴油供應價格,按國家核定的出廠價格執行。

(5)合理核定供鐵路、交通等專項部門用汽、柴油供應價格。

(6)上述差價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

3.在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持續上漲或劇烈波動時,繼續對汽、柴油價格進行適當調控,以減輕其對國內市場的影響。

4.航空煤油等其他成品油價格繼續按現行辦法管理。液化氣改為實行最高出廠價格管理。

5.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上述完善後的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另行制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

市場價格與價格調整

油價倒掛

成品油成品油
油價倒掛,就是說原油的價格高於提煉後的成品油價格,成品油與原油價格出現倒掛現象。
中國實行的是與國際接軌油價機制,即根據國際油價的變動來調整國內油價。隨著中國石油進口越來越多,2004年總量達1億噸,占中國石油消費量的約40%。隨著國際石油價格持續高漲,從最低的20多美元一桶,上漲到60美元一桶。進口油價上漲了,如果國內成品油銷價不相應上漲,那么勢必出現煉廠銷售的成品油價格反而比購進的原油價格便宜的“倒掛現象”。

價格上漲

國家改革委2012年3月19日發布關於提高成品油價格的通知,決定自3月20日零時起,將汽、柴價格每噸均提高600元,刷新歷史最高值。全國平均90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分別提高0.44元和0.51元。
2012年8月9日,國家發改委決定自8月9日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390元和370元,折算到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零售價格分別提高0.29元和0.32元。
國家發改委9月10日宣布9月11日零時起,上調國內成品油最高零售限價,其中汽油上漲550元/噸,柴油上漲540元/噸,折算到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零售價格分別提高0.41元和0.46元。
2013年2月25日零時起上調國內成品油價格,其中汽油上漲300元/噸,柴油上漲290元/噸。
2013年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提高9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提高0.07元和0.08元,調價執行時間為5月9日24時。此次成品油價格提高幅度,是根據2013年5月9日前10個工作日國際市場原油平均價格變化情況確定的。
2013年8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訊息表示,由於國內汽、柴油的調整幅度低於每噸50元,此次油價將暫不作調整,納入下次調價時累加或沖抵。這是新成品油定價機制下油價調整第四次擱淺,也是首次遭遇連續兩次擱淺。
2013年9月16日,國家發改委發布訊息表示,決定自9月14日零時起提高國內成品油價格,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90元和85元。本輪油價調整也是2013年油價的第10次調整,進入2013年以來,國內油價歷經了“6漲4跌”。
2013年11月1日,零時起汽、柴油價格每噸均降低75元。
2014年4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155元和145元,調價執行時間為4月24日24時。
2014年5月9日24時起,汽、柴油標準品最高供應價格調整為每噸9145元和8025元,每噸均降低50元,折合汽柴油價每升下調0.04元。
2014年6月我國進口成品油236萬噸,較上月增加55萬噸,同比減少28.05%;1-6月成品油累計進口1526萬噸,同比減少29.4%。
2014年6月我國進口原油2328萬噸,較上月減少280萬噸,同比增加5.01%;1-6月原油累計進口15197萬噸,同比增加10.2%。
2014年9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40元和13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10元和0.12元。調價執行時間為9月16日24時。
2014年11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190元和180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14元和0.15元,調價執行時間為11月14日24時。
2015年2月,按照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十個工作日一調”原則,國內油價在27日24時再次迎來調價視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