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林鎮

三林鎮

三林鎮,隸屬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西瀕黃浦江,北依川楊河,東與北蔡鎮、康橋鎮相鄰,南與閔行區浦江鎮相接。三林鎮始建制北宋末年,最後於2000年4月和原楊思鎮與原三林鎮成立新的三林鎮。三林鎮有6個社區、35個居委會、18個村委會。三林鎮呈現“四縱、四橫、三線、兩橋、三隧道”的立體交通格局。2013年三林鎮各業總收入稅收總量和增長幅度都位列浦東新區各鎮之首,有五個經濟園區。三林鎮有三林刺繡、三林舞龍、三林廟會等多項本土特色文化事業,被稱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龍獅運動之鄉。此外,三林鎮先後獲得全國文化先進社區、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

地名由來

三林鎮三林鎮
三林鎮發祥於北宋末年,源出三林鎮孫家橋宋人林樂耕之後。相傳宋代隱士林樂耕攜帶妻兒來此創業,令3個兒子分別居於三處,後逐漸形成東林、中林、西林三個村莊,因此得名“三林”。

建制沿革

三林,別稱“筠溪”。自元代析華亭縣置上海縣後,遂屬之。經元、明、清、民國至九十年代撤縣,向屬上海縣。北宋時,福建人林樂耕,攜妻兒自閩來此創業,定居松江府華亭縣高昌鄉二十四保街沿三林港北岸逶迤伸展,東起孫家橋,西至任家門,長2000餘米,分為三林橋街、東林街、中林街、西林街。
鎮中心區南北668米,東西881米。港南南北向南行街,由梧桐橋與中林街相聯,長百餘米。宋為三林里。明洪武六年(1373年)設三林莊巡檢司,因遭倭亂,三林凋敝。清分置南匯縣後,移三林莊巡檢司駐周浦,職銜和印信都不變。後來的葉子鳳在《西林雜記序》中搞錯了,以為一開始就設在周浦,因“三林”名字好聽用作官名。建文年間,范家浜開浚,匯成黃浦江,三林莊漸繁榮成鎮。
1373年(明洪武六年)設三林莊巡檢司,建文年間,范家浜開浚,匯成黃浦江,三林莊漸繁榮成鎮。
清末,三里長街布莊遍設,店、鋪、園、館,匯集中市;作坊工場,分布市梢。明清間以三林標布名世。1921年(民國10年)上南路興築。
三林鎮為三林鎮政府所在地。上海縣浦東地區首鎮,南匯縣成立時三林塘以南沿岸為其轄地。1992年撤銷上海縣屬閔行區。1993年劃歸浦東新區。

文化歷史

1925年通小火車,30年代前後鎮郊農民棄棉種菜,菜市興起,市面越益興旺。抗日戰爭期間,適處日偽“清鄉”封鎖線邊緣,鎮東西分別設大、小“檢問所”,遂為浦東至上海市區要道,碾米、軋棉、糧油作坊應運而起,極一時之繁榮。抗戰勝利後,除菜行外,有店鋪廠坊百餘家。
1945年抗戰勝利,8月17日重慶派來的接受上海縣的人員到達上海縣三林鄉(現屬於浦東新區三林鎮),上海縣政府組成人員馬上借三林鎮南行街26號康姓私宅辦公,後考察北橋原縣府諸建築損壞嚴重,需要重修,故決定先暫駐閔行鎮待北橋縣府建築修復後再遷回。
1945年10月上海縣政府成員從三林南行街遷往閔行鎮北廟(今新閔路530~532號)辦公。
1949年有商店159家,從業人員317人,其中米店和鮮鹹肉在各19家、豆腐店13家、南北什貨店12家、茶館10家、點心店7家、藥店6家、棉布百貨店5家、煙什店5家。50年代,大多合併。
1984年有商店15家,個體商販20餘家,集中於中林街。1949年有軋花廠9家、碾米廠7家、榨油坊和飴糖坊各1家,共有從業人員61人。
1984年有2家市屬廠、4家縣屬廠和14家鄉村企業。30年代磚街改為碎石路,1965、1974、1983年又分段改為水泥路面。街寬三四米,兩旁多民國建築、深宅大院,南行街多百年老屋。新辦工廠、企業、店鋪大多建於三航路兩側,發展為新鎮區。全鎮有居民1300餘戶、近5000人,三分之二為非農業人口,另有市、縣、鄉14家企業流動人口2300餘人。手工刺繡有上百年歷史,鎮郊所產蔬菜、醬菜、崩瓜均以三林塘出名,享譽滬上。

區劃

三林鎮三林鎮
三林鎮下轄14個村委會、35個居委會、4個社區(世博家園社區、永泰社區、楊思社區、三林社區、楊東社區、懿徳社區)。三林居委會、勞動新村居委會、南街居委會、北街居委會、楊新居委會、思浦居委會、楊東居委會、長青路一居委會、海陽路居委會、香樟園居委會、楊南居委會、新華居委會、華城居委會、玲瓏苑居委會、山水苑居委會、申江豪城居委會、嶺南花苑居委會、明豐花苑居委會、金蘋果花苑居委會、永泰路第一居委會、永泰路第二居委會、翰城居委會、永泰路第三居委會、三林世博家園第一居委會、三林世博家園第二居委會、三林世博家園第三居委會、永泰路第四居委會、永泰路第五居委會、永泰路第六居委會、世博家園第四居委會、楊思路第二居委會、楊南第二居委會、楊思路第三居委會、尚東國際居委會、長青路第二居委會、楊思路第一居委會、東明村三民村、聯豐村中林村、三林村、歸涇村久豐村、臨江村新春村、西林村、紅旗村、懿德村天花庵村、金光村、南阜村、胡巷村、楊東村、新東村。

人口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地處城郊結合部,是重要的人口導入區。全鎮鎮域面積34.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1.8萬,流動人口24.4萬。2010年全鎮流動人口出生數1995人,位居新區首列,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是三林鎮人口計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地理

三林鎮位於浦東新區西南部,東分出東明路街道,北有楊思鎮及其周邊新橋等地併入,北與周家渡街道昌里路商業街隔川楊河相望,東與東明路街道、張江鎮、北蔡鎮、康橋鎮相鄰,南與閔行區浦江鎮相接,西瀕黃浦江。
鎮域內南有外環線和徐浦大橋橫貫,是連線浦東國際機場與虹橋國際機場的重要通道;中部有上海城市中環線和上中路隧道;北部有盧浦大橋和川楊河;有3公里長浦江水岸線;楊高南路(林海路)、上南路、濟陽路、浦三路及川楊河、三林塘港等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網路。

經濟

農業

三林鎮三林鎮
正向都市化、生態化、現代化跨越,建立了園林苗木培育基地、經濟果林基地、蔬果生產基地和恆大花木世界,農業結構調整面積達3000多畝,以蔬菜為主,適度向苗木、花卉、經濟果林、生態林發展。不斷引進名、特、優、新、稀品種,提升了農業科技含量,加快了產業化發展步伐。
全鎮經濟穩中有增,各業總收入達到200億元,財稅收入完成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098元,比上一年人均增加2572元,新增就業崗位10518個,全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市、區規定的和年初人代會確定的4.1%之內。
三林崩瓜被上海市列為“科技興農”項目,在海南進行的雜交試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小批量試種生產後的市場反響良好。我鎮在川沙建設的“三林崩瓜特色農業基地”已經竣工。藉助區域外資源打造的“三林崩瓜特色農業基地”投入試運行,有望打造成集生產、研發、行銷、旅遊於一體的現代農業基地,進一步做亮特色農業品牌。

工業

全鎮三業總收入44.06億元。其中工業銷售收入為18.13億元。農業收入1.28億元,已由單一的以蔬菜為主適度向苗木、花卉、經濟果林、生態林發展,不斷引進名、特、優、新、稀新品種,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
全鎮第三產業累計完成21.23億元,其中房產業的收入達9.2億元。並以房地產、商貿業為主體,帶動交通、運輸、配送、倉儲、信息、商務、餐飲、旅館、娛樂業發展,初步形成區域性物流商貿中心

交通

三林的區位條件十分優越,外環線環南一大道與徐浦大橋橫貫三林,南浦大橋、打浦路隧道、盧浦大橋分別與境內楊高南路、上南路和濟陽路相接貫通。三林成為上海“三橋、一隧、一環”大城市交通網路構架的交匯中心,融入了浦江兩岸大城市的發展體系。正在前期建設中的環球影城主題公園鑲嵌於濟陽路以西、東方體育中心、徐浦與盧浦大橋之間,3公里長的黃浦江岸線將與之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主要軌道交通有六號線和八號線十一號線,除此之外毗鄰七號線。
三林區域位置優越,其交通可謂浦東的一大亮點。濟陽路、長青路、上南路、楊高南路為縱線,外環線、中環線、永泰路、板泉路為橫線,捷運6號、8號、11號線地下穿越,再加上徐浦大橋、盧浦大橋和打浦路隧道、上中路隧道,呈現“四縱、四橫、三軌、兩橋、兩隧道”的立體交通格局。

社會

文明創建

社會事業健康發展,社區管理和文明創建成績顯著。市級文明鎮和市一級衛生鎮的創建工作穩步推進,鎮已成功創建市一級衛生鎮,市文明鎮已經通過考核驗收,即將跨入上海市文明鎮的行列。同時,以廣場文化活動為中心,以舞龍為特色的健康、高尚、活潑的文體活動起到了教育人、鼓舞人、凝聚人的作用。
三林鎮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三林舞龍隊被命名為“上海市舞龍隊”,在國內、國際比賽中屢獲佳績,飲譽四海。三林地區有悠久的舞龍歷史,其編排新穎、想像豐富、舞技精湛、獨樹一幟,2000年,被國家文化部社圖司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十五”期間,三林鎮列為浦東新區小城鎮建設重點鎮,中心城區規劃面積為8.07平方公里,居住人口30萬人,規劃設計已全面啟動,將建設成為生態化、智慧型化、人文化、都市化現代文明的新城鎮。

科教衛生

全鎮擁有中學6所、國小4所、幼稚園2所、敬老院2所、衛生院2所。三林中學為區重點中學,已有百年建校歷史;三林衛生院創建為市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友好使者

1996年,應國家體育總會指派赴比利時參加歐亞龍獅錦標賽,作舞龍表演,將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播到國外。精心教授培養了第一支純洋人的境外舞龍隊,該隊多次參加中國國際龍獅賽,並取得亞軍的好成績。
2000年,隨馮國勤副市長赴法國斯特拉斯堡參加歐洲博覽會龍獅表演。隨時任上海市市長陳良宇同志赴德國漢諾瓦參加世界博覽會,為上海申博作前期宣傳活動。

2002年,應香港港龍航空公司邀請,赴高棉吳哥窟、日本廣島、香港舞龍表演拍攝影片。2003年被選參加隨上海市代表團赴俄羅斯參加慶祝聖彼德堡成立300周年。
2004年隨上海代表團赴法國巴黎參加“中法文化年,巴黎上海周”開幕式舞龍表演,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法國總統文化秘書為“三林彩龍點睛”。
2004年隨上海歌舞團《金舞銀飾》劇組赴香港表演成功的演出,得到上海市委宣傳部的嘉獎。三林舞龍隊在取得一系列成績之餘,進行了許多對外交流和培訓,這些培訓和指導遍及上海的金山、徐匯、長寧、普陀、閔行、浦東等地參加人員有工人、農民、幹部、學生、戰士及退休人員等等,為充分貫徹“上海市人人參與全民健身活動”的計畫,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文化藝術

刺繡
三林刺繡,古稱“筠繡”,是用繡針引彩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面料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圖案的一種工藝,是以線的特點,以實在的組合成為有趣味的人文意境,這種意境再通過實用的承載而體現,許多流傳下來的三林優秀民間作品,都是通過線條,圖案與色彩構成精美絕倫、雅韻欲流的佳作。三林刺繡經過元、明、清臻於燦爛、又延續至民國,其發展的歷史極為漫長,四鄉婦女深得江南刺繡遺韻,形成了三林鄉土味特濃的刺繡。它以線細、行針密、針法多樣、色彩豐富、精緻細膩不留針線痕而著稱。2004年10月及時舉辦了“龍之魂、繡之韻”藝術社,在文化中心開闢了刺繡展示室,在三林國小開辦了少兒刺繡特色班,欲讓學生從小感染參與並發展刺繡技藝誘發導因,努力使三林的刺繡品牌傳承下去。有了政府的支持,三林刺繡文化活動日益活躍,三林不少年青人,中年人開始重拾刺繡藝術,三林刺繡傳承賦予新的活力。三林鎮《2005—2006民眾文化發展綱要》提出了三林刺繡文化傳承戰略,三林文廣中心正在組建“三林繡莊”,未來幾年我們將努力把三林“龍之繡”培育為都市文化產業和民間文化品牌。三林刺繡的繼承發展,得到了各級政府的重視和關注,國家文化部社圖司李宏副司長、市文廣局穆端正局長、區委宣傳部田賽男、邵煜棟兩任部長等領導先後親臨文化中心視察“龍之繡”藝術社。2005年3月“龍之繡”藝術社被授予“巾幗創新業示範基地”。三林刺繡在上海各大媒體上廣為宣傳,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舞龍
舞龍是三林鎮的一張名片,使這浦東西南重鎮名揚四方。三林舞龍曾躍上北京中華世紀壇,為全中國最盛大的世紀慶典助興;每年新春佳節或喜慶聯歡會上,都有它騰越的身影;更值得驕傲的是,在4年內幾齣國,代表三林、代表上海、代表中國,把華夏文明中極具姿彩的龍獅文化,傳播到了歐洲。龍舞起源於漢代。它是先民們禱神求雨的一種方式,也是備受人們喜愛的一種民間藝術,更是展現民族氣概的“勁舞”。
相傳很久以前,海龍王生了病,變成一位老人來到人間求醫。很多醫生都束手無策。最後,一位名醫為“老人”把脈,驚奇地發問:“你的脈與人的脈怎么截然不同?”“老人”只好承認自己是海里的龍王,說他的腰間又疼又癢。醫生提出,只有他現出龍形才能診斷。龍是不能輕易讓人看到的,但為了把病治好,龍王還是與醫生相約海邊。
那天,龍王躍出海面,醫生從龍頭開始檢查,發現腰間的一片龍鱗里藏著一條蜈蚣。他取出小蟲,敷上藥,龍王的病立刻好了。為了報恩,龍王告訴醫生:“你回家後按照我的樣子扎一個龍形,每年揮舞,就能風調雨順。”從此,民間就有了舞龍的習俗。

榮譽

重大賽事成績

三林鎮三林鎮
1993年福州“佐海杯”全國龍獅邀請賽第三名;
1994年第一屆全國舞龍錦標賽第三名;
1996年海國際龍獅邀請賽舞龍第三名;
第三屆全國農運會舞龍冠軍(二金一銀);
1997年第二屆全國舞龍錦標賽冠軍(三金);
1999年重慶全國龍獅精英賽冠軍(一金);
上海國際龍舟、龍箏、舞龍邀請賽冠軍(一金);
2000年北京、杭州、廈門“炎皇杯”國際龍舟舞龍系列賽冠軍(四金);
第四屆全國農運會亞軍(一銀一銅);
2002年第三屆全國體育大會舞龍比賽冠、亞、季軍(一金一銀一銅);
2001年億萬婦女健身大會女子舞龍“優勝獎”、“精神文明道德風尚獎”;
1996年獲比利時歐亞龍獅錦標賽“優勝獎”;
2003年上海市“三林杯”龍獅邀請賽“最佳表演獎”。

歷年表演活動

北京亞運會開幕式(遊園);
首屆東亞運動會開幕式;
全國第三屆農民運動會閉幕式;
慶祝香港回歸大型文藝晚會;
慶祝澳門回歸大型文藝晚會;
北京世紀壇迎新世紀文藝晚會;
上海APEC會議;
上海六國首腦會議;
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匯演;
上海慶祝申博成功大型文藝晚會;
上海慶祝申博成功一周年文藝晚會;
國際劍聯2003年花劍錦標賽開幕式;
國際劍聯2004年花劍錦標賽開幕式;
上海2003年國際龍舟邀請賽開幕式;
上海國際友好城市運動會開幕式;
2004年全國棒球錦標賽開幕式;
第五屆上海市農民運動會開幕式;
國際足聯2004“A3”聯賽開幕式;
2004全球優秀企業家聯誼會;
2004哈佛大學校友聯誼會;
上海市“人人參與全民健身活動”全市巡迴展示;
國際知名企業“沃爾瑪”2003年年會及大型新聞發布會;
上海市歡迎航天英雄來訪、迎接文藝晚會;
2003年東方明珠迎春登高活動;
2004年東方明珠迎春登高活動;
上海市除夕次就迎新系列活動(歷年);
第八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開幕式;
歷年的上海國際藝術節;
上海國際旅遊節;
上海國際茶文化節;
上海國際桃花節;
以及全市許多區、縣、鄉鎮、街道等等藝術節和運動會。

龍獅文化榮譽

年被評為“上海市勞動模範集體”;
年被評為“上海市新長征突擊隊”;
年被評為“上海市民眾文化體育先進集體”;
年被評為“上海市浦東新區先進集體”;
年被評為“上海市浦東新區精神文明十佳”;
年被評為“上海市浦東新區巾幗英雄示範崗”;
2004年8月隨上海歌舞團“金舞銀飾”劇組赴香港演出成功,受到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嘉獎令;
1995年被上海市政府隆重授旗,正式命名為“上海市舞龍隊”。

中國縣市四

中國的耕地不到美國的1/3,而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以上,人多地少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人口對應的就是城市的規劃問題,了解中國的城市區劃,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

浦東新區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