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巢》

《賊巢》

《賊巢》(Den of Thieves):全美第一商業暢銷書。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金融犯罪猖獗,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讓少數人迅速成為巨富,卻使大量無辜的公司和個人投資者破產。全美第一暢銷書――《賊巢》栩栩如生地描寫了華爾街上的四大“金剛”――麥可·米爾肯、伊凡·布斯基、馬丁·西格爾和丹尼斯·利文,如何建立起了金融史上最大的內幕交易網,如何差點捲走數十億美元的贓款,以及備受打壓的政府執法人員是如何戰勝重重困難,從而使這“四大惡人”受到法律制裁的。本書與《傑克·韋爾奇自傳》、《基業長青》同被《福布斯》評為影響世界商業最深遠的二十本書籍之一。不少人因為看了這本書而把證券業作為自己人生的第一選擇,或者堅決放棄了投資任何股票,遠離證券圈。

基本信息

書籍概述

《賊巢》《賊巢》

作者:詹姆斯·B·斯圖爾特(James B. Stewart):記者的楷模

首次出版:1991年

全書名: 《賊巢》黑幕重重的華爾街(Den of Thieves)

被譽為: 全美第一商業暢銷書 、普利茲新聞獎作品

作品評價: 《福布斯》影響世界商業最深遠的二十本書籍之一,賊巢主要描述了四個關鍵角色,以及他們之間通過利益關係建立起來的關係網。這個關係網利用內幕交易(互通信息和對敲)、投資銀行發行債券、參與公司併購的便 利條件和資金的流動,從金融市場上捲走了數十億美金。並且,由於他們的敗露造成公眾對股市的不信任,直接導致了1987年的股市崩盤。

歷史背景

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金融犯罪猖獗,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讓少數人迅速成為巨富,卻使大量無辜的公司和個人投資

《賊巢》《賊巢》
者破產。普利茲獎得主詹姆斯・B・斯圖爾特根據歷時數年採訪和調查所獲的詳細材料,將所有事實整理成一部引人入勝的長篇紀實報導,描繪出一幅關於人性,浮華和罕見罪行的濃墨重彩畫。

在金融界裡,華爾街永遠都是智慧、勇氣、財富和地位的象徵,投資銀行的分析師們似 乎也成了財富的創造者和擁有者,無數個製造業公司在他們的主宰之下合併或者分拆,要么成為業界的巨型航母,要么消失得無影無蹤。金錢就這樣在華爾街往來奔 流,西裝革履和雞尾酒會也成為華爾街生活的主鏇律。

在這浮華和有如明星的生活的背後,卻往往不似那般令人羨慕。人性的貪婪和道德的淪喪開始蠢蠢欲動,在達到財富、名望和權勢的頂峰後,明星般的生 活同樣會破滅。誰能眼見金錢和名望而心若止水?誰能在這場貪婪之戰中潔身自好?瘋狂的時代之中,市場仍能保持理性公正嗎?在沒有血腥的罪行中是不是就沒有 受害者?華爾街此時此刻仍是智慧、勇氣、財富和地位的象徵,還是已經墮落為盜賊的巢穴?

這就是詹姆斯·B·斯圖爾特的《賊巢》這本紀實性小說對80年代美國股市崩潰和醜聞中每時每刻上演著的故事的描繪。這本書是基於他對此進行的連 續四年的報導而得以完成。

主要內容

《賊巢》一書揭露了華爾街的“四大金剛”——麥可•米爾肯、伊凡•布斯基、馬丁•西格爾和丹尼斯•利文——利用內幕信息、大量負債、恐嚇威脅以及欺騙伎倆在金融市場翻雲覆雨,違約運算元十億美元的交易,使大量無辜

《賊巢》《賊巢》
的公司和個人投資者破產,最終走上了犯罪的不歸路。

從該書中,人們可以了解到,西格爾是哈佛商學院的優秀畢業生,尋求一種豐富多彩和具有刺激性的生活是他的人生夢想。在當時,只有投資銀行能夠幫助他實現這一夢想,於是他來到基德爾和皮博迪投資公司,很快在兼併收購業務上嶄露頭角,成為公司的希望之星。伊凡•布斯基是華爾街最有名的套利人,他的套利公司創辦於1975年,到1981年,他的資產已經達到9000萬美元,實力最強時入倉能力達30億美元,一個電話就足以使幾乎任何公司膽戰心驚。

1981年,布斯基要求西格爾提供內幕信息。1982年,本迪克公司出價15億美元對軍火商馬利塔公司發起惡意兼併,西格爾受到馬利塔公司之聘組織應對。他把訊息提前告訴了布斯基,布斯基大量買進馬利塔公司的股票,賺了12萬美元。當年年底,西格爾向布斯基索要了15萬美元紅利。之後,布斯基利用西格爾的內幕訊息賺的錢超過1億美元。與西格爾相比,利文顯得像個庸才,但是對奢華生活的嚮往使他無孔不入。他在瑞士萊屋銀行用假名開立了個人賬戶,用於內幕交易。在他的利誘下,他以前的同事弗雷雷公司的威爾基斯加入了他的“信息圈”。他們在電話中用暗語告訴對方自己公司正在進行的收購業務,從而提前購入被收購公司的股票。

反映思想

1、壟斷以及流動性

這是投資的兩個關鍵字,第一是壟斷,第二是流動性。一個好的投資對象永遠是帶有壟斷性的和流動性很強的。壟斷性保證利潤,流動性規避風險。 壟斷,被巴菲特比喻為“一個收費的橋樑”,某種程度上,它也可以被看作一個品牌,帶有壟斷性質的和強大的品牌效應的投資對象能夠保證,在經濟衰退的時候, 當競爭對手紛紛降價的時候,自己可以主動提高價格,不會陷入與競爭對手的焦土戰中。壟斷,其實就意味著任意定價的可能性,它能

《賊巢》《賊巢》
夠保證市場份額和高利潤。《財富》五百強和今天大多數市面上市值很高的公司,大多具有某種壟斷的性質——石油軍火地產電信網路銀行保險

米爾肯的成功,本質上和老一代的資本家洛克菲勒和摩根非常類似,掌握了某種帶有壟斷性質的金融工具,這個工具就是美國第四次兼併浪潮中,大公司聞風色變的垃圾債券(junk bonds)。這種債券在八十年代以前不受重視,大多數投資者認為它的信用級別低,缺乏流動性,風險高,償還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垃圾債券一直是非主流的產品。米爾肯經過研究,發現,如果能夠製造一個流動性很強的二級市場,其實,垃圾債券的風險並不高,而且,它的收益遠遠大於一般的債券。最早,垃圾債券的推廣非常艱難,米爾肯費盡了力氣說服投資者購買垃圾債券,幾年之後,當大環境到來的時候(惡意兼併、稅法改革(槓桿融資避稅,成本轉嫁給美國政府),垃圾債券變得流行起來,而米爾肯的德萊克塞爾公司掌握了美國市場上幾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垃圾債券的承銷業務,它幫助一些套利人和公司的襲購者以及一些小公司,通過發行高利率的垃圾債券,惡意收購大公司,然後將買下的公司拆散,再賣一個高價。在垃圾債券界,米爾肯甚至掌握了定價權,他擁有忠實的客戶群,壟斷性使得他自己可以任意給二級市場的垃圾債券定價。憑藉對垃圾債券——這種大的投資銀行不重視的非主流金融工具,米爾肯走了一條蹊徑,自己制定了金融業的規則,控制了垃圾債券的市場。

除了壟斷性之外,就是流動性。巴菲特的投資對象中,除了包括知名的品牌例如可口可樂、吉列、迪斯尼、華盛頓郵報這樣的大公司,還包括了流 動性很強、現金流非常健康的企業包括美國運通(它發行的卡在美國可以流通,當作貨幣流動,而且卡的業務可以實現,先收錢,後兌現的效果,現金流充足)、銀 行和保險公司(尤其是後者,收錢在先,理賠在後),這些投資對象們可以用很少的投資成本實現最大的回報,可以特許權經營,零資金實現擴張。可以這么說,最 好的投資對象一般來說,是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它的結果的,在沒有投資之前,錢已經可以確保收回來了,或者說,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可以很容易套現,把風險 迅速轉嫁給別人——保險、運通、可樂的品牌特許等等,都是類似的道理。能先把錢收回來的公司,往往風險很小,這些公司占有大量的預付款(盛大的點卡、國美的進場費、房地產公司的購房預付款、一些中介公司的定金、麥當勞的前期加盟費、基金的前端費用.....),僅靠這些預付款,公司的就可以生存了。

垃圾債券的成功,和米爾肯對流動性的理解關係很大。垃圾債券本身是一個符號,就如同股票、荷蘭鬱金香、郵票、古董這些東西類似,本身並不是貨幣,不可直接兌換,但如果建立了一個可以自由交易的二級市場,它就變得有價值了,因為它具有流動性,所以,人們評價一個對象是否有真正的價值,往往不在於它本身值多少 錢,而在於市場上它的流動性有多強以及對它的需求有多大。網際網路泡沫的時候,人們評價很多富豪,說這個人身價多少多少,那個人身價多少多少,其實,這意義 不大,如果它的股票缺乏流動性的話而僅僅停留在估算的基礎上,身價這個詞是沒有意義的。如同,某個人買了一大堆房子,房子價格高的沒人買,市場上缺乏流動 性,這時候,看似他的資產很多,但其實這些資產是很難變現的,真實的價值並不多。人們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也是類似的,某個人在一家公司的工資很高,技能很 高,但是離開這家公司之後,市場上不認同他,這時候,他的價值就大大縮水,因為他的技能缺乏市場,缺乏流動性,認同他的人很少。

《賊巢》《賊巢》
垃圾債券也是類似,它的價 值不在於它是不是信用級別低或者風險高,而在於它是否具備一個二級市場,是否有其他人認同它,人們對風險的定義就是,是否具有流動性,如果垃圾債券具有廣 大的二級市場,它本身的風險是很少的,如同股票一樣,不需要看公司的業績如何,只需要看股票是否能夠升值之後順利套現。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說過,用低於價值很多的價格購買一隻股票,是幾乎沒有風險的。這句話的意思是,用低於內在價值很多的、具有很大的安全邊際的價格購買一隻股票,即使股票最後沒能升到預測的價位,自己手中的股票也總能順利套現,因為安全邊際就意味著流動性。

一般來說,投資的風險的高低主要看流動性,好的投資一定是在沒有投資之前就知道該 如何脫手的,差的投資一定是投進去錢之後才發現被套了,其中唯一的差別就在於,是否具有流動性,是否有下家接手。為什麼一些比較知名的投資家總喜歡在別人 恐懼的時候貪婪,就在於,這時候投資的對象,具有很大的安全邊際,雖然暫時缺乏流動性,但是當價值規律起作用的時候,流動性就會慢慢增加,交易量就會逐漸 增大,這時候,看似風險很高的投資就變得沒有風險了,因為它的流動性增加,只要流動性增加了,投資對象就沒有風險,反過來,大多數群體總喜歡看到一個投資對象很多人購買,被炒的很熱的時候才開始進入,這時候進入,未來的流動性是未知的,也就是說,風險是無法預測的,結果也往往是,最終被套牢,手中的股票或者房子賣不出去了。

意義

《賊巢》這本小說希望揭示的是貪婪引致的各種犯罪活動對於自由市場的破壞和華爾街精神的摧殘,儘管業界精英們擁有著財富和地位,從事著最為體面和受人尊敬的工作,但是背後的利益貪慾虛榮心的不斷膨脹加之市場權力的濫用,使得社會道德、職業準則和華爾街精神日益淪喪。 《賊巢》描寫的故事發生在美國,20世紀80年代,寫的是股市和債券市場上的內幕交易。今天看來,這個故事有些陳舊,但對於中國的現實,還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財富》推薦的75本必讀書

你不可能總是隨身攜帶你想要的書。但是,你手邊卻可以有一份完美的閱讀書目。正因為如此,《財富》調動一切資源,選出了75本書,這些書將激發你的思考,甚至是行動。
《美國人談美國》
《時間困擾:工作家庭一鍋粥》
《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
《美國生存體驗實錄》
《房間裡最精明的人》
《沉靜領導》
《出類拔萃之輩》
《華爾街之子摩根》
《與天為敵:風險探索傳奇》
《維多利亞時代的網際網路》
《安那普爾那:女人的地方》
《他們造就了美國》
《美國大眾行銷史話》
《最後的孤獨發明家》
《引爆流行》
《誰說大象不會跳舞?》
《鏈鋸》
《黑鷹墜落:現代戰爭記》
《有趣的錢財》
《核子彈誕生記》
《卡迪拉克沙漠》
《價值連城的分子:製藥艱辛路》
《美國鋼鐵:鋼鐵工人和傳統製造地區的復興》
《影響力:你為什麼會說“是”?》
《大曝光:好萊塢與華爾街之間的鬥爭》
《一切待售:市場的好處和限度》
《煩惱無窮》
《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民眾性癲狂》
《忠誠的代價》
《來自紐約現場:周六晚間直播節目野史》
《好女不過問:談判和性別鴻溝》
《久分必合:戴姆勒·賓士與克萊斯勒合併內幕》
《你還記得我嗎?》
《十三天:古巴飛彈危機回憶錄》
《漫長的訴訟》
《工商巨子》
《沸騰歲月:華爾街60年代牛市興衰記》
《馬丁路德金時代的美國》
《論領導力》
《永不退縮:溫斯頓·邱吉爾講演精選》
《錢與球:在不公平比賽中獲勝的藝術》
《大洋深處:埃塞克斯捕鯨船的悲劇》
《隨機漫步的傻瓜》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工人:工業時代考古學》
《石油、金錢、權力》
《非零時代:人類命運的邏輯》
《資本的神秘性》
《自由:發展的目的和手段》
《北京吉普: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短暫而不幸的婚姻》
《有效的管理者》
《成功人士戰勝疲勞的秘密》
《小沃森自傳》
《信息規則:網路經濟的策略指導》
《流行的國際主義》
《富甲美國》
《客戶的遊艇在哪裡》
《營救華爾街》
《告密者》[書籍]
《個人歷史》
《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
《殺手天使》
《1929年大崩盤》
《股票作手回憶錄》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孫子兵法》
《君主論》
《聰明的投資者》
《賊巢》
《國富論》
《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基業長青》
《門口的野蠻人》[書籍]

經濟管理類書籍

影響巨大的經濟管理書籍,傳播經典著作。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儘管該框架在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