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管理原理》

《科學管理原理》

《科學管理原理》出版於1911年,標誌著一個管理新時代的到來。至今,這本書仍然帶給管理人無窮的啟示,是不可不讀的管理經典。作者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年生於美國費城。西方古典管理理論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科學管理運動的創始人,被公認為“科學管理之父”,也有人稱他為“理性效率的大師”。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深深地紮根在一系列科學實驗的基礎上,使之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當代許多重要的管理理論都是在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此外,泰勒本人還是一位發明家。他在技術上有許多發明創造,總共擁有100多項專利權。

基本信息

書籍概述

作者: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羅(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科學管理之父
首次出版:1911年
全書名:《科學管理原理》(ThePrinciplesofScientificManagement)
被譽為:管理史上的里程碑之作、古典科學管理運動的巔峰之作

原理

(1)制定科學的作業方法。具體做法是:首先,從執行同一種工作的工人中,挑選出身體最強壯、技術最熟練的一個人,把他的工作過程分解為許多個動作,用秒表測量並記錄完成每一個動作所消耗的時間,然後,除去動作中多餘的和不合理的部分,最後,把最經濟的、效率最高的動作集中起來,確定標準的作業方法。其次,實行作業所需的各種工具和作業環境的標準化。再次,根據標準的操作方法和每個動作的標準時間,確定工人一天必須完成的標準的工作量。
(2)科學地選擇和培訓工人。泰勒曾經對經過科學選擇的工人用上述的科學作業方法進行訓練,使他們按照作業標準進行工作,以改變過去憑個人經驗進行作業的方法,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是

(3)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按照作業標準和時間定額,規定不同的工資率。對完成或超額完成工作定額的個人,以較高的工資率計件支付工資,一般為正常工資率的125%;對完不成工資定額的個人,則以較低的工資率支付工資,一般僅為正常工資率的80%。
(4)將計畫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泰勒主張把計畫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泰勒的計畫職能實際上就是管理職能,執行職能則是工人的勞動職能。
(5)實行職能工長制。即將整個管理工作劃分為許多較小的管理職能,使所有的管理人員(如工長)儘量分擔較少的管理職能;如有可能,一個工長只承擔一項管理職能。這種思想為以後的職能部門的建立和管理專業化提供了基礎。
(6)在管理上實行例外原則。泰勒指出,規模較大的企業不能只依據職能原則來組織管理,還需要運用例外原則,即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把處理一般事物的許可權下放給下級管理人員,自己只保留對例外事項的決策權和監督權,如企業基本政策的制定和重要人事的任免等。

核心

管理要科學化、標準化;
要倡導精神革命,勞資雙方利益一致。
實施科學管理的結果是提高了生產效率,而高效率是雇員和僱主實現共同富裕的基礎。因此,泰勒認為只有用科學化、標準化的管理替代傳統的經驗管理,才是實現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內容

作業管理。這是科學管理理論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它可分為:
(1)為作業挑選“第一流的工人”。在泰勒看來,每一個人都具有不同的天賦和才能,只要工作適合於他,就都能成為第一流的工人。他經過觀察發現,人與人之間的主要差別不是在智慧型,而是在意志上的差異。有些人適合做這些工作,而有些人則不適合做。第一流的工人是適合於其作業而又努力工作的人。因此,在各行業中的工人都應是最適合該項工作的人。這其中就體現了泰勒的“專業分工”的思想。
(2)實行工作定額制。泰勒認為在舊的管理體制下,不論是僱主還是工人對於一個工人一天應該乾多少活,都心中無數。僱主或管理人員對工人一天的工作量的規定是憑經驗來確定的,缺乏科學依據。在他看來,必須採取科學的方法來確定工人一天的工作量。即選擇合適而熟練的工人,對他們進行工時和動作研究,以此確定一個“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實行工作定額。
(3)制定科學的工作方法。採用科學的方法能夠對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勞動和休息的時間進行合理的搭配,同時對機器安排和作業環境等進行改進,消除各種不合理的因素,把最好的因素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一種標準的作業條件。泰勒認為,在科學管理的情況下,要用科學知識代替個人經驗,一個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實行工具標準化、操作標準化、勞動動作標準化等標準化管理。只有實行標準化,才能使工人使用更有效的工具,採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從而達到最大的勞動生產率
(4)實行激勵性的工資制度。它包括三部分:①通過工時研究進行觀察和分析,以確定“工資率”即工資標準。②差別計件工資制,即按照工人是否完成定額而採用不同的工資率,如果工人達到或超過定額,就按高的工資率付給報酬,以表示鼓勵;如果工人的生產沒有達到定額,就將全部工作量按低的工資率付給,並發給一張黃色的工票以示警告,如不改進就將被解僱。③及時發放酬金,即酬金必須及時地在工作完成後立即頒發。這樣做就能調動工人的生產積極性,是克服工人“磨洋工”的現象。
進行動作研究,確定操作規程和動作規範,確定勞動時間定額,完善科學的操作方法,以提高工效。
對工人進行科學的選擇,培訓工人使用標準的操作方法,使工人在崗位上成長。
是

制定科學的工藝流程,使機器、設備、工藝、工具、材料、工作環境儘量標準化
實行計件工資,超額勞動,超額報酬。
管理和勞動分離。
科學管理理論套用的成功案例
利用甘特圖表進行計畫控制,創建了世界第一條福特汽車流水生產線,實現了機械化的大工業,大幅度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出現了高效率、低成本、高工資和高利潤的局面。

歷史背景

經過南北戰爭以後,20世紀初的美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可是,由於企業管理落後,美國經濟的發展和企業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遠遠落後於當時科學技術成就和國內外經濟條件所提供的可能性。這種情況首先引起了同企業管理有關而又具有科學技術知識的一批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注意,他們進行各種實驗,努力把當時科學技術的最新成就套用於企業的生產和管理,以便大幅度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形成了一套科學管理的理論和方法,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作者簡介

弗雷德里克·泰勒於1856年出生在美國費城。年輕時,他先在液壓機廠做學徒,之後加入一家鋼鐵公司,在那裡開始奠定科學管理的理論基礎。1898年,泰勒來到伯利恆鋼鐵公司,開始他著名的改革。1901年,他離開公司,進行無償的諮詢工作。在此期間,他的《工廠管理》《科學管理原理》相繼發表,泰勒的影響日漸廣泛,遍及全球。1915年,泰勒病逝,終年59歲。
泰勒被全世界的管理學界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他是第一個認真研究勞動的人;第一個把管理當作一門科學的人;一個被社會主義偉大導師列寧推崇備至的人;一個影響了人類工業化進程的人。
《科學管理原理》出版於1911年,標誌著一個管理新時代的到來。至今,這本書仍然帶給管理人無窮的啟示,是不可不讀的管理經典。

理論思想

在《科學管理原理》一書中,泰勒系統地提出了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基本內容以及科學管理的具體方法。在科學管理的基本思想方面,泰勒提出了專業分工、標準化、最最佳化、等一些管理思想。在科學管理的基本內容方面,泰勒對企業作業管理、組織管理等進行了全面闡述。其中包括對工人的挑選和培訓、標準作業條件、明確規定作業量、建立激勵性的差別工資報酬制度。在管理科學的方法方面,泰勒提出了定額管理、差別計件工資制、挑選併合理使用第一流工人以及如何進行標準管理的一系列具體的步驟與方法。泰勒在本書中立足於美國當時資源浪費嚴重,勞動生產率低下的事實,著眼於企業的基層管理,提出了科學管理原理。他認為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勞資雙方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益,而實現這一目的的方式只能是高的勞動生產率。即每個工人都下定決心每天努力作出儘可能多的工作。然而,事實上絕大多數工人卻有意識地反其道而行之。泰勒認為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有三個:
1.工人中普遍流行著一種謬見,認為如果他們全速工作,就會使大量工人失業,從而造成對整個行業的巨大傷害。
2.目前通行的的管理體制缺陷甚多,以致“怠工”和“磨洋工”成了工人為保護自身最大利益而必須採取的一種防衛手段。
3.憑效率低下的經驗法則行事,這是各行各業中普遍存在的情況,由於這種做法,浪費了工人的很大一部分努力。
因此,泰勒認為必須採用科學管理來代替傳統的經驗法則。科學管理是建立在勞資雙方利益一致的基礎之上的。他要求企業的每一個成員充分發揮最高的效率,爭取最高的產量,實現最大的利益。這既闡明了科學管理的真正內涵,又綜合反映了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

原則

第一,開發一門新的科學,以專門研究工人工作的每一個組成部分,並以次取代昔日粗糙的經驗法則。
第二,科學地挑選工人,並進行培訓和教育,使之成長;而在過去,則是由工人任意挑選自己的工作,並根據其各自的可能進行自我培訓。
第三,與工人們誠心誠意地合作,以保證一切工作都按已發展起來的科學原則去辦。
第四,管理人員和工人們之間在工作和職責上幾乎是均分的,管理人員把自己比工人更勝任的那部分工作承攬下來;而在過去,幾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的職責都推到了工人們身上。

組織管理

(1)把計畫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取代傳統的憑經驗工作的方法。泰勒認為,勞動生產率不僅受工人的勞動態度、工作定額、作業方法和工資制度等因素的影響,同時還受管理人員組織、指揮的影響。為此,泰勒主張明確劃分計畫職能和執行職能。在舊的體制下,所有的計畫工作都是憑工人的個人經驗來決定的,但在新體制下,這種計畫工作必須由管理人員依據科學規律來制定。因此就需要一種事先作出工作計畫的人員。即設立專門的計畫部門。其主要任務是:①進行調查研究,以便為制定定額和操作方法提供依據。②制定有科學依據的定額和標準化的操作方法、工具。執行的職能由工作現場的工人和工長從事,他們按照計畫部門制定的操作方法和指示,使用標準工具,從事實際的操作。
我

(2)職能工長制。這是根據工人的具體操作過程,進一步對分工進行細化而形成的。泰勒主張設立八名工長來取代舊式的單個工長。為了使工長能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必須把管理的工作再加以細化,使每一個工長只承擔一種管理職能。以便教導和監督工人更好的完成工作,達到高的生產效率。

貢獻

1911年,泰勒出版了《科學管理原理》一書,集中體現了其管理思想與研究成果,引起了當時美國企業界和管理學界的廣泛關注,泰勒所倡導的科學管理制度被稱為“泰勒制”,激起了當時人們研究和發展科學管理方法的熱情,許多人成了泰勒的追隨者並為科學管理理論的完善與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漫長的管理理論發展史中,這本書被公認為是一個最重要的里程碑,它標誌著一個全新的管理時代的來臨,掀起了一場企業管理的變革,使得西方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早期工廠管理實踐向科學管理邁進了一大步。時至今日,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一直被奉為管理人不可不知的經典。

經濟管理類書籍

影響巨大的經濟管理書籍,傳播經典著作。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完備之認識框架。知識龐雜,有一體系框架,則適宜以後更進一步學習。學之愈深,愈知此框架之重要。儘管該框架在總量經濟學的微觀基礎方面仍有斷層,但不失為一個好框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