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日集》

《永日集》

本書是周作人自編文集中的《永日集》分冊。書中收錄了周作人先生大量的散文作品。這些作品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文筆生動流暢,看似散亂無章卻內含精巧絕倫,充分顯示了作者對文字的駕馭能力。具有較高的文學性、藝術性及可讀性。一篇篇精美的散文會使您回味無窮。

基本信息

作者:周作人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2-01
《永日集》《永日集》

ISBN:754344360版次:一
包裝:平裝開本:32開
頁數:146頁印張:1次

內容簡介

民國十七年是年成不很好的年頭兒。雖然有閒似地住在北京,卻無閒去住溫泉,做不出什麼大文章。一總收在這小冊子裡,還不到全部的三分之二,其一小半乃是十七年以前所寫的東西。
有五篇是翻譯。有人或要不贊成,以為翻譯不該與自作的文章收在一起。這句話自然言之成理。但我有一種偏見,文字本是由我經手,意思則是我所喜歡的,要想而想不到,欲說而說不出的東西,固然並不想霸占,覺得未始不可借用。正如大家引用所佩服的古人成句一樣,我便來整章整節地引用罷了。這些譯文我可以聲明一句,在這集內是最值得讀的文字,我現在只恨譯得太少。在自己的文章中只有一篇《忒羅亞的婦女》覺得較好,這篇戲曲的原文實在也值得全譯。
我在文章中所談的總還是不出文學和時事這兩個題目。關於文學我的意見恐怕如不是老朽也是外行的,——其實外行我原是的。我的意思說在《大黑狼的故事序》里,雖然谷萬川君就不佩服。至於時事到現在決不談了,已詳《閉戶讀書論》中,茲不贅。
民國十八年二月十五日,豈明,於北平。

作品概況

《永日集》周作人著。北新書局,“苦雨齋小書”之四。一九二九年五月初版。
這是一份再也意想不到的驟然賜贈!隔著數十年歲月、數千里河山,書里、書外,多少情事意態。手足無措,只能從“頭”開始慢慢道來——
封面,豎列分三行的書名、作者、書局字樣占去大半;上為一幅小圖案,淺墨藍色的木刻,繪茂葉樹木,繚繞雲朵,掩映山海交接處半輪太陽,在日出日落之間。這樣的裝幀、這樣的小畫,簡單、樸實、耐看,隱然略有古希臘的莊穆之風,未悉設計者和作畫者為誰。
書是毛邊本,左方書口和上方天頭皆不切齊,尤其書頂,真如魯迅說的“怒髮衝冠”,唐弢說的“青絲覆頂”、“蓬頭的藝術家”。唐弢並指,毛邊書也經歷過變化,“毛的一邊移到書頂”,正是從北新書局開始並沿用下來的。這種“略帶野趣”的“樸拙的美”,“參差的美,錯綜的美”,我是第一次真正見到。谷林曾撰《毛邊書漫話》,說他的書架上“毛邊書共得兩種”,解放前的只有周作人《過去的生命》和這本《永日集》,它們之歷劫猶存,“是僥倖,是漏網”。
翻開扉頁,先是谷林手錄陸游和黃清老詩各兩句:“閒愁擲向乾坤外,永日移來歌吹中。”“松陰坐永日,心與雲俱閒。”——光是這幾行字就可以賞玩永日了,不僅僅是詩意,谷林的一手小楷真箇俏麗雅致,看那“擲”字提手邊瀟灑的一提,就真是“擲”了;修長的“陰”、“永”,就給人松蔭垂垂、悠長舒閒的直觀感受。按《永日集》我手頭有的是河北教育出版社重印本(“中國現代小品經典”叢書,一九九四年五月一版、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印),八年前的夏日購得後,也曾抄了幾個古人關於“永日”的句子在書扉上:陸游的“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綠酒可人消永日”;劉禹錫的“一卷素書消永日”;張九成的“聽泉常永日”。但那字跡,嘆口氣,這輩子都趕不上老先生了!

內容提要

正文二十五篇(包括一篇《雜感十六篇》,以及作為《跋》的《〈專齋漫談〉序》,因“《漫談》未續寫,移作本集代跋”)。前有作者“民國十八年二月十五日”所撰《序》,謂收文大半作於民十七年,小半為民十七年以前(按目錄的篇目後均附寫作時間);有五篇是翻譯,收在一起的原因是個人“偏見”,因原文意思為己所喜歡,便正如大家引用古人成句一樣“整章整節地引用罷了”,並稱它們“在這集內是最值得讀的文字”;“在自己的文章中只有一篇《忒羅亞的婦女》覺得較好”;末雲“文章中所談的總還是不出文學和時事這兩個題目”,關於文學的意見主要在《〈大黑狼的故事〉序》里,“至於時事到現在決不談了,已詳《閉戶讀書論》中”雲。——本冊該篇篇末,谷林抄錄了周作人一九三○年二月一日致胡適信的一段:“近六、七年在北京,覺得世故漸深,將成‘明哲’,一九二九幾乎全不把筆,即以前所作亦多暮氣,偶爾重閱,不禁憮然,卻亦覺得仍有道理——另封附呈《永日集》一冊,其中《閉戶讀書論》請讀之以供一笑。”
如此這般,一部曾辛苦搜羅而“僅欠”、得作者圓夢的“翹楚”之書,歷劫倖存的初版毛邊珍本,有知堂親鈐的印章(朱墨猶新!)、有谷林多次的題記和引錄,曾在苦雨齋,後歸朝內宅,今到憶水舍,經兩位老人的手傳遞,而我有幸復加摩挲、相對——這是怎樣的緣份。乍接的心情自然首先是驚喜,此恐怕尚有逾於谷林當年,因為事前完全沒有“徵兆”;鏇即是感動,而又同時竟生了一縷酸悲之意,因為這人情的背後是滄桑,遂溫暖與蒼涼並存。
還要再說什麼呢?“且以永日”吧!

作者簡介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字星杓,後改名奎綬,自號起孟、啟明(或作豈明)、知堂等。重要筆名有獨應、仲密、藥堂、周遐壽等。祖籍浙江紹興。
1901年秋考入江南水師學堂。1906年赴日本,先後入東京政法大學、立教大學文科學習。曾與魯迅共同翻譯《域外小說集》一、二集。1911年返回紹興,先後任浙江省教育司視學和紹興教育會會長、浙江第五中學英語教員。1917年到北京大學任文科教授兼國史編譯處纂輯員。35作文網
新文學運動發韌時期,在《新青年》、《每周評論》等刊物上先後發表《人的文學》、《平民文學》、《思想革命》等新文學運動理論建設上的重要文章,產生過廣泛影響。1920年參加新潮社,被推選為該社主任編緝,並負責主持北京大學歌謠研究會。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起草宣言。五四前後除繼續翻譯介紹外國小說詩歌文學作品外、還發表大量白話詩文,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骨幹之一。
1922年7月起兼任燕京大學新文學系主任。1923年第一部散文集《自己的園地》問世。1924年11月發起組織語絲社,並成為《語絲》的實際主編。這時期小說詩歌文學作品為《雨天的書》、《澤瀉集》、《談虎集》、《談龍集》等。
1928年任北平大學文學院國文系主任及日本文學系主任。1930年與馮文炳等合辦文藝周刊《駱駝草》,同時大力鼓吹文學的無目的性,創作了大量專注於草木蟲魚的文章和讀書筆記,創作風格愈加走向閒適。此時結集的有《永日集》、《看雲集》、《苦條隨筆》、《夜讀抄》、《瓜豆集》等。35作文網
七七事變後,北大南遷,他留在北平。在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出任南京國民政府委員、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兼教育總署督辦,及東亞文化協會會長等。淪陷時期著作結集有《藥堂語錄》、《甘口苦口》、《立春以前》等。
1945年抗戰勝利後因漢奸罪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判有期徒刑10年。1949年1月保釋出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定居北京,先後寫有《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里的人物》《魯迅的青年時代》、《知堂回想錄》,還翻譯了一些日本、希臘文學名著。
1967年團患前列腺腫瘤在京去世。
主要小說詩歌文學作品:《自己的園地》、《雨天的書》、《澤瀉集》、《談虎集》、《談龍集》、《永日集》、《看雲集》、《苦條隨筆》、《夜讀抄》、《瓜豆集》、《魯迅的故家》、《魯迅小說里的人物》、《魯迅的青年時代》、《知堂回想錄》等 。

周作人相關著作

長期以來,周作人在中國文壇上可謂是寂寞的,在辭世後相當長的時間中,他的作品幾乎被人們所遺忘,但這絲毫不影響他現代散文開山大師的地位。本集精選了周作人生平書稿、散文及翻譯著作等,旨在揭開塵封的歲月,為今天的讀者們呈現出一篇篇平和寬容、樸實有諧趣、飽含難以言說的美的知堂真味散文。

《雨天的書》
《伊索寓言》
《異域文談》
《澤瀉集》
《談龍集》
《談虎集》
《永日集》
《過去的生命》
《看雲集》
《知堂文集》
《苦雨齋序跋文》
《夜讀抄》
《苦茶隨筆》
《苦竹雜記》
《瓜豆集》
《秉燭談》
《藥堂語錄》
《藥味集》
《藥堂雜文》
《書房一角》
《秉燭後談》
《苦口甘口》
《立春以前》

《過去的工作》
《木片集》
《歐洲文學史》
《兒童文學小論》
《中國新文學的源流》
《魯迅的故家》
《魯迅的青年時代》
《知堂回想錄》
《周作人回憶錄》
《兒童雜事詩》
《兒童雜事詩圖箋釋》
《老虎橋雜詩》
《周作人書信》
《知堂書信》
《周作人俞平伯往來書札影真》
《俠女奴》
《玉蟲緣》
《匈奴奇士錄》
《陀螺》
《兩條血痕》
《希臘擬曲》
《自己的園地》
《浮世澡堂》

《浮世理髮館》
《古事記》
《如夢記》
《紅星佚史》
《域外小說集》
《現代小說譯叢》
《現代日本小說集》
《歐里庇得斯悲劇集》
《石川啄木詩歌集》
《平家物語》
《希臘神話》
《希臘的神與英雄》
《希臘女詩人薩波》
《周作人回想錄》
《魯迅小說里的人物》
《周作人日記》
《知堂集外文·亦報隨筆》
《周作人詩全編箋注》
《風雨談》
《點滴》
《知堂雜詩抄》
《狂言十番》
《瑪加爾的夢》

《周作人集外文》
《周曹通信集》
《兒童雜事詩箋釋》
《孤兒記》
《藝術與生活》
《周作人晚年手札一百封》
《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後》
《周作人早年佚簡箋注》
《明清笑話四種》
《黃薔薇》
《炭畫》
《日本狂言選》
《知堂乙酉文編》
《歐洲大陸小說集》
《近代日本小說集》
《阿里斯托芬喜劇集》
《冥土旅行》
《兒童劇》
《希臘對話選》
《枕草子》
《苦茶庵笑話選》
《俄羅斯民間故事》
《烏克蘭民間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