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集外文》

《周作人集外文》

《周作人集外文》由陳子善,張鐵榮編輯,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於1995年出版。本書是為《知堂雜詩抄》附錄。

基本信息

簡介

書籍作者:陳子善,張鐵榮
《周作人集外文》下集1926-1948(精裝)《周作人集外文》下集1926-1948(精裝)

圖書出版社: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
圖書類別:文學
上書時間:2010-09-26
出版時間:1995印刷時間:1995
開本:32開頁數:674頁
裝訂:精裝

編輯推薦

《周作人集外文》編後記
一個偶然的機會,使我與周作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1986年暮春,我從來訪的新加坡著名學者鄭子瑜教授處得知其珍藏著周作人
《知堂雜詩抄》未刊稿,我是個好事之徒,就又輯集了一份外編作為此書附錄,一
並給鍾叔河先生。這本小書由嶽麓書社出版後,頗受海內外的注意。
次年夏,我自廣州返滬途中在長沙小住,鍾先生當面約我進一步參與周作人集
外佚文的蒐集整理工作。我歷來認為要使作家研究建立在堅實可靠的基礎之上,就
必須公開出版其所有的作品。在國外,譬如在日本,連許多二三流的作家都已印行
了全集;而在我們中國,儘管現代文學群星燦爛,那時僅僅只有一位魯迅出版了全
集,太不正常了。何況對周作人這位真正稱得上著作等身的現代大作家,將其全部
豐富而又複雜的作品特別是長期不為人所知的集外佚文整理出版,就更顯得必要和
迫切。因此,明知自己才疏學淺,考慮再三之後,還是決定嘗試。
為了加快工作進度,我又邀請南開大學的周作人研究專家張鐵榮兄共襄盛舉。
我們商定,由他負責編選1949年以前的集外文,我則負責編選1949年以後的集外
文。1988年1月和8月,我編集的《知堂集外文·亦報隨筆》和《知堂集外文·
四九年以後》相繼與讀者見面。但更為精采、更為重要的1949年以前的集外文,
卻因寫作時間跨度之長,散佚篇目之多,大大超出我們最初的估計,簡直令人嘆為
觀止而未能如期編成付梓。不久,鐵榮兄東渡扶桑執教,這部書稿只好仍由我勉為
其難。
然而,要完成這項富有意義的工作談何容易!將近一世紀的滄海桑田,許多原
始報刊早已殘缺不全,或已成了秘不示人的孤本,探幽發微,鉤沉輯佚,猶如大海
撈針。雖然已有《周作人年譜》(南開大學出版社)和《周作人研究資料》(天津
人民出版社)可資參考,但這兩部書由於種種原因,錯漏不少,單是核實工作就是
大量的,瑣細的。一個新筆名的考定,一篇新佚文的辨識,更是必須小心謹慎,反
復求證。就是這樣,斷斷續續,經過四年多的努力,才編竣這部篇幅長達百萬言的
《周作人集外文》(四九年以前),終於可以向鍾先生、海內外周作人研究者和廣
大周作人作品愛好者交卷了。
即使如此,我毋需諱言,這部集外文的遺珠之憾還是在所難免,且舉一個典型
的例子。周作人早期日記中有為紹興《笑報》撰稿的多次記載,1917年3月7日他
離開紹興移居北京前夕在日記中記云:“檢閱《笑報》所載舊作,甲寅以來凡三十
五首也”。可惜全套《笑報》無處尋覓,這部集外文只能根據上海圖書館所藏殘葉
和周作人日記等收錄了寥寥數篇。值得慶幸的是,周作人1939年10月裝訂的一
本《秋草園舊稿——丙午至丙辰間所作》尚存於世,其中就有周作人1914至1917
年間在《笑報》發表的“雜文目”,現首次披露如下,一則可以略窺周作人早期創
作之一斑,二則也可稍稍彌補這部集外文之不足:
笑話考甲寅四月初六日
《孽冤鏡》題詞同初十日
紹興奇丐傳同十二又十四日
淫書雜說乙卯三月廿一廿三廿八四月初三日
接吻考同四月初十日
纏足考同十九日
懷陶君煥卿同九月十六日
修造蘭亭之商榷同十一月十八日
改元與更名丙辰正月十三日
寺僧毀學之閒評同十四十五日
角先生考同十六日
最近小說界之趨勢同廿六日
新因果說同廿七日
殭屍考同二月初七日
女學商兌同十一日
採補辨同初十日
學生時代之回憶同三月初八初九初十日
清明日游南鎮記同初七日
豆腐說同四月初十十一日
烏龜考同十二十三日
朱天君說同五月廿三廿四日
讀舊小說之效用同六月初一初二日
御女延年之批評同七月廿四廿五日
紹興長毛時事同八月初五初六初七初八日
讀《國民淺訓》感言同二十廿一日
不蓄婢妾說同廿二廿三日
《柳塘詩思圖》序又九月初二日
聽蔡先生演說記又十一月初十十一日
懷蘇子谷又十三十四日
學生作文之通病又十七日
韓非子之笑話丁巳正月初七初八日
《柳塘詩集》序又十四日
說青川又二月十一日
《秋草閒吟》序又十二日
禹廟觀花鴨子記又十五日
當然,我希望這批重要的佚文有朝一日還能挖掘出土。
如何估量這部周作人集外文,有待海內外專家學者深入研討。我在這裡只想指
出,在中國現代文學和文化史上,作為與胡適、魯迅並稱為“‘五四’三巨人”的
周作人,是個無法迴避的巨大而複雜的存在。在周作人研究正期待著充實、創新和
突破的時候,相信這部集外文能夠提供許多新的資料,糾正若干舊的迷誤,有助於
我們在更深更廣的層面上探索周作人的心路歷程和是非功過。而當我們世紀回眸,
回顧和總結近百年雲詭波譎的中國社會變遷中產生過重大影響的知識分子的不同人
生道路時,相信這部集外文也能成為一份不可缺少的新依據,顯示其獨特的人文學
術價值。
當今出版之難差不多已難於上青天了,在學術類圖書出版舉步維艱的困境下,
如果不是鍾叔河先生自始至終的關心和鄢琨兄不計勞累擔任特約責編,如果不是海
南出版社謝軍女士、康曉林先生的遠見和魄力,如果不是海內外許多同好(他們之
中有日本的木山英雄、松崗俊裕、尾崎文昭、伊藤德也先生,加拿大的鮑耀明先生,
香港的黃俊東先生,國內的賈植芳、黃裳、錢理群、裘士雄、張偉、蔡才寶、封世
輝先生等)的熱心幫助,這部周作人集外文是無法問世的。此外,在書稿的後期整
理過程中,華東師大博士生倪文尖君也協助做了大量工作。謹此一併向他們致以衷
心的感謝!
1994年元旦於上海(原載1994年4月上海《書城》第7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