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國家學派經濟學說的代表,於1841年出版,它總結了李斯特作為德國關稅同盟經濟顧問時豐富的實踐經驗,比較了當時歐洲大陸各國以及美國的興衰,史料豐富,行文流暢,說理充分,在批駁自由市場教條的同時,形成了完整的國家主義經濟學說,對於遏止亞當•斯密學說對德國工業的威脅,協調德國政界、實業界和輿論界的意見,化解德國地主對保護主義的反對,起到了只手擎天的作用。

基本信息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TheNationalSystemofPoliticalEconomy):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國家學派經濟學說的代表,於1841年出版,它總結了李斯特作為德國關稅同盟經濟顧問時豐富的實踐經驗,比較了當時歐洲大陸各國以及美國的興衰,史料豐富,行文流暢,說理充分,在批駁自由市場教條的同時,形成了完整的國家主義經濟學說,對於遏止亞當•斯密學說對德國工業的威脅,協調德國政界、實業界和輿論界的意見,化解德國地主對保護主義的反對,起到了只手擎天的作用。

內容提要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歷史背景
19世紀上半葉,在瀰漫全德國學術界的思辨氛圍中,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是一個驚人的實用主義者。他為了證明英國人思想的荒謬,為了證明英國想做世界聯盟霸主的野心,用一本專著反對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學說,書名叫得很特別——《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開宗明義,大談國家利益而不輕言全人類利益。
書目結構
此書包括四個部分——歷史、理論、學派和國家經濟政策。應當注意到,所有這一些都是在1844年以前寫的,尤其是其中第四部分所說的一些政治情況與商業政策,大部分現已不復存在。當時英國所施行的穀物法航海條例及一般保護稅制還波有取消,德國工業還處於幼稚狀態,德國各聯邦的關稅也比較輕微,英國仍然能夠供應它們所需工業品的大部分。
基本觀點
作為政治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言論與活動,集中反映了當時德國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他一方面反對英國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說,另一方面又反對空想社會主義學說,提出了資產階級的國民經濟學說。李斯特的《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的中心是對生產力的研究,認為古典政治經濟學派只討論“價值”,不注意生產力,是一種狹隘的理論,李斯特提出了獨特的生產力理論,他認為一國的發展程度取決於它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而不是所積累的財富的多寡,財富的生產力比財富更重要。
全書思路
對歐洲各主要政治勢力的興衰成敗進敘述、分析、歸納,指出了提高一國競爭力所必備的兩點:1,統一、穩定、團結、自由的主權國家。2,先進的工業生產力。隨即從理論層面對這兩點加以論述,提出國家經濟學概念和生產力理論,並駁斥了斯密的自由貿易主張和世界經濟學的論點,同時指出了實施關稅保護政策以全力發展德國工業的必要性。最後對歷史上相關學派和各主要國家曾經實施的經濟政策予以評述,以鞏固自己的觀點。
主要論點
國家經濟學:指出國家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差別,各國均有各自無從抹煞的經濟發展水平、歷史特點和不同利益,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各國經濟發展必經的五個階段,,各國只有共同達到他們可能達到的階段,並在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聯盟範圍內,國際間的自由貿易菜對所有國家有利。
生產力理論:生產力包括物質資本和精神資本,財富的生產力比之財富更加重要,生產力的發展主要來自本國工業的強大,所以要已採取關稅政策保護和發展本國生產為優先。

作者簡介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eidrichLiszt,1789-1846)是古典經濟學的懷疑者和批判者,是德國歷史學派的先驅者。李斯特的奮鬥目標是推動德國在經濟上的統一,這決定了他的經濟學是服務於國家利益和社會利益。
李斯特主張建立關稅同盟,1818年普魯士廢除境內關稅。關稅同盟施行組織是由李斯特發起1819年的建立的德國商人和製造商聯合會,要求建立關稅同盟,全德建立了南北兩個關稅同盟,互相免稅,1843年建立了全德關稅同盟.1835年開始建立全國統一鐵路網,實現交通統一。通過不懈努力,經濟學家李斯特提出的通過經濟統一實現政治統一的方式得以實施,關稅同盟的建立使貿易壁壘被打破,德意志經濟快速發展。
李斯特的一生串連著一系列的失敗和困苦。1819年,由於組織旨在統一德國經濟的全德工商聯盟受到迫害,被迫辭去蒂賓根大學教授職務,並被解除其他政府公職。1820年,擔任市議員期間,由於提出激進的民主改革主張,被以“煽動鬧事,陰謀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判處10個月監禁。李斯特潛逃到了法國瑞士。兩年後回國,隨即被關押。為了徹底擺脫這個危險分子,政府同意他移居美國。1825年李斯特一家到了美國。他開始經營農場,還擔任過報社編輯,並開辦了一個規模很大的媒礦。1832年,李斯特回到歐洲參與萊比錫—德勒斯登鐵路建設工程,他希望通過建立全國鐵路系統推動德國經濟的統一。1834年,德國關稅同盟建立。但他的全國鐵路系統計畫由於封建割據和資產階級的狹隘的惟利是圖本性失敗。1837年,李斯特在美國的礦山在美國的銀行危機中破產了,李斯特陷入生活困境中。其間,李斯特一直受到政府的監視,並受到再次被監禁的威脅。儘管他不斷努力,仍然不能在他的祖國找到一份固定職業。李斯特被迫流亡法國。法國梯也爾政府曾邀請他擔任鐵路建設和貿易政策方面的要職,但由於法國對德國的侵略性態度,李斯特拒絕了,主要靠給報社撰稿牟取微薄的收入。俄國財政部長曾經聘請他在政府中擔任要職,以推行他的“國民體系”,李斯特因為俄國實行專制的沙皇制度而拒絕了。1841年,李斯特曾經被委任為《萊茵報》主編,由於健康原因未能成行(不久後馬克思擔任了這一職務)。1846年,英國廢除“穀物法”,這對力主貿易保護主義的李斯特是一個打擊。隨後,李斯特提出建立英德聯盟的計畫沒有被理彩,而他參與德國關稅同盟工作的願望也一直得不到實現。此時,李斯特陷入深深的失望中。“他對德國實現他為之奮鬥的民族資產階級——資本主義的進步感到無望,被容克地主封建反動勢力在‘科學界’和新聞界的御用文人的越來越骯髒的污篾搞得一蹶不振,被他自己的階級——優柔寡斷的怯懦的德國資產階級——可恥地拋棄。”一直身體健壯的李斯特此時明顯衰老了,他已經無法忍受肉體和精神上的挫折。李斯特看不到個人和國家的前途,加上疾病纏身和生活困頓,他陷入了絕望。在給朋友的信中,李斯特說:“我如果沒有寫作所得的收入,就只能靠妻子的財產(我是什麼也沒有)餬口度日了。可是,這些收入和財產也不足以維繫妻子和孩子們的生活,我幾乎陷入了絕境。”1846年11月30日,李斯特在一個小鎮開槍自殺,結束了57歲的生命。

時代背景

拿破崙戰爭以後,德國的邦數已由300個減少到38個,但是各邦有自己的關稅壁壘,各邦內部各個省區也分別規定有地方生產率。這種情況大大妨礙了商品流通的發展和全國市場的形成。為了消除這種阻礙,德國資產階級早在1819年就建立了工商業協會(由李斯特等人領導),1834年更成立了統一的關稅同盟,除了奧地利和一些小邦,其他各邦都參加了。由於共同稅界的確立,大工業特別是紡織工業獲得了比較迅速的發展,1835年建築了第一條鐵路。可是國內政治上的統一還沒有完成,工業的發展還遠遠地落後於英國和法國。當時英國已經實現了高度的工業化,法國的工業也有很大的發展,它們竭力提倡在國際市場上開展自由競爭,以大量廉價的商品衝擊德國的市場。怎樣擺脫外國自由競爭的威脅,促進德國大工業的發展,成為德國資產階級的迫切要求。
在英法資本主義工業發展初期,西歐各國的工業發展程度差別不大,誰也不能操縱國際市場,但是為了防止外國的工業品侵入本國市場,英法資產階級曾經覓取國家的保護。產業革命以後英法工業生產技術大大提高,國內市場已不能滿足資本主義生產發展的需要,同時資產階級也有了充分的力量在國際市場上開展自由競爭,因此他們放棄了保護貿易的主張,竭力倡導自由貿易。在這時德國的工業技術卻落後得多,資產階級面對著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競爭,比工業發展初期的英法更加需要保護關稅制度,因為這樣,以李斯特為代表的德國資產階級也就特彆強調國家的干預作用。

全書脈絡

第一編歷史(1-10)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第一章義大利人:以威尼斯盛衰之例指出:1,國別競爭要國家的統一。2,自由貿易政策需隨時局轉換而變更。
第二章漢撒商人:以漢撒商人重商輕本的雲最方式最終衰落違例,指出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性。
第三章荷蘭人:指出一國強大民族性的重要性,單靠工商業是無法是國家擺脫逆境的。
第四章英國人:分析英國人稱霸原因:1,適時的政治政策。2,工業化的傳承。
第五章西班牙人與葡萄牙人:以兩國的衰敗違例,反證宗教、政治自由是工商業深根發芽的土壤。
第六章法國人:工業的發展對一國農業的促進。
第七章德國人:指出德國工業的發展呼喚國家的統一、國內市場的自由順暢和統一的對外關稅。
第八章俄國人:指出了國民的團結和穩定的政治環境的積極作用。
第九章美國人:指出工業立國是更本,農業國是無法於工業國競爭的。
第十章歷史教訓:對上文史實的再歸納總結。
第二編理論(11-27)
第一部分(11-16)論述國家經濟學的有關理論。
第二部分(17-25)論述工業生產力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26-27)指出實施關稅保護的可行性。
第三編學派(28-32)
第四編政策(33-36)

適用性

李斯特所闡述的一些原理,它的主要特徵固然與某一個時期相適應,然而也同樣與另一個時期相適應;我們當可看到,這些原理所以在今天還值得加以考慮,其間具有特別有力的兩個理由。首先,我們很有理由可以相信,這些論點直接促成了世界上兩個大國德國和美國的商業政策;其次,這些論點對保護制度原則提供了確定的科學基礎,雖然在英語殖民地奉行著這個原則,在英國有不少事業經營者和商業經濟學者信守著這個原則,但迄今為止,英國作家對於這一原則的闡述還只是局部的、不夠完整的。
李斯特對於他所認為的真正的“政治”經濟學與亞當•斯密及其信從者(英國的和外國的)的“世界主義”經濟學兩者之間實際上劃分了清楚的界線;他竭力擁護“國家”政策,反對“世界貿易”政策,後一政策雖已由英國採行了將近40年,但實際上還沒有博得任何其他文明國家的好感。
李斯特當反對他所認為的有害的謬論世界主義學說時,對於英國在當時所享有的商業優勢,有時嘗加以嚴厲抨擊。但他絕不是英國的敵人,實際上對於英國的政治制度衷心讚賞,熱烈主張英德兩國結成聯盟。

針對性

作為德國工商業協會的一個顧問,使我處於很困難的地位。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所有受過科學教育的從業員,所有報紙編輯,所有關於政治經濟學的作家,都受到了世界主義學派的薰染和陶冶,對於任何一種保護稅制都認為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是犯忌的。他們的後援是英國勢力,是在德國口岸和商業城市那些經營英國商品的商人。盡人皆知,英國政府通過“機密費”的布置,在操縱國外輿論方面,它所擁有的是如何強有力的一個手段;只要有助於它的商業利益,它是從來不惜任何代價的。於是在漢堡不萊梅,在萊比錫法蘭克福,出現了大批的、數不清的新聞記者和報刊社論作者投入陣地,對於德國工商業者施行統一的保護稅制的“不合理願望”加以譴責,對於這些工商業者的顧問更是竭盡所能地加以詆毀;例如,他們說這位顧問對於科學最高權威所倡導的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根本一無所知,或者說,他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智力來理解這些原理。流行經濟理論以及德國學者們的見解原來是站在他們一面的,這就使這些為英國利益說話的人,在進行工作時更加得心應手。
在這場鬥爭中,雙方所擁有的武器顯然是不均等的。一方有的是經過細緻加工、徹底條理化的一套理論,是一個完整的學派,是一個強有力的黨派,在每一個議會、每一個學術團體中都有它的擁護者,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它擁有一個強大的動力——金錢。而另一方則情形截然不同,它沒有錢,內部分裂,意見分歧,絕對缺乏理論基礎。

歷史意義及貢獻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
《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該書出版後很快成為德國保護關稅派的重要思想武器,幾年中數次再版。讀李斯特的書,能時刻感覺到他那顆拳拳愛國之心,他的各種主張都是為了發展和保護德國的幼稚工業,使祖國早日實現民富國強而提出來的,今天這些主張對開發中國家的經濟成長也具有現實的參考意義。
李斯特的思想為德國也為後來全球一切的貿易保護主義提供了根據。二戰以後百業凋敝的日本,美國本想把它變成美國貨的大賣場,鼓勵日本開放市場,自由貿易,但日本通產省大臣痛哭流涕,要企業界和金融界讀一讀李斯特的《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知道民族工業獨立之重要。20世紀60年代的拉丁美洲也成為美國貨的大賣場,成為投機冒險家的樂園,那些看著自己的祖國焦慮不安的拉美經濟學家掛在嘴邊的,也是“李斯特,李斯特”。2000年世貿組織西雅圖部長級會議鬧得沸反盈天,除了場外那五萬名抗議者擾亂人心外,根本原因是參會國各有所圖,都把自己的國家利益看得至高無上。會後壯大起來的反自由貿易的“西雅圖派”,言論大有李斯特的口吻。

50部經濟學經典著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