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島登入戰

1955年1月18日,為了打擊國民黨軍的囂張氣焰,實現中央軍委解放浙江東南沿海島嶼的決心,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以步兵1個師、各種類型艦艇137艘、航空兵22個大隊,於1月18日發起了一江山島登入作戰。

簡介

1955年1月18日,遵照中央軍委命令,我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三軍,對盤踞在一江三島的國民黨軍隊發起聯合渡海登入作戰,經過10個小時的激烈戰鬥,全殲守敵,占領全島。一江三島戰役作為人民解放軍的第一次三軍聯合作戰永載史冊。
今天,在一江三島戰役勝利50周年之際,人民網軍事頻道將再次把我們帶回那戰火紛飛的年代,去追憶那些我們年輕一代已經模糊了的歷史,去緬懷那些為了我們今天幸福生活而浴血奮戰、壯烈犧牲的英烈們,那些陸陸續續離我們而去的老戰士們!
今天,我們大聲地告訴大地,告訴高山,告訴大海,告訴天空,告訴祖國的一草一木……
我們沒有忘記!我們不會忘記!
今天,我們向他們敬酒!
1949年底,中國大陸即將全部解放,國民黨政府如鳥獸散,蔣介石率國民黨軍殘餘潰逃台灣、澎湖列島和大陸沿海島嶼。1950年5~8月,人民解放軍相繼解放舟山群島、海南島、萬山群島。至此,台灣國民黨軍盤據的島嶼僅剩下浙東以大陳列島為中心和福建以金門為中心的部分島嶼。
金門馬祖列島和大陳列島距大陸海岸較近,台灣當局將這兩組島嶼重點經營,企圖作為將來反攻大陸的跳板和基地。國民黨軍在金門設立金門防衛部,部署陸海空重兵近8萬餘人;在大陳設立陳防區司令部,派駐1個主力師和6個突擊大隊,總兵力約2萬人(另有8~12艘軍艦協防)。在大陳列島包括的漁山、一江山、披山、南麂山等島,設立地區司令部,形成以上、下大陳島為核心,以一江山、頭門山、披山、漁山、南麂山等島為外圍的、南北走向的海上防禦體系,與人民解放軍形成隔海對峙的態勢。
國民黨軍以金門與大陳島互為犄角、互相支援,後有台灣本島為依託,封鎖從金門島至大陳列島之間數百公里海岸。此時,人民解放軍海空軍剛剛著手組建,還未形成作戰能力,台灣國民黨軍憑藉在內戰中基本未遭損失的海空軍優勢,頻繁出動飛機、艦艇,對大陸沿海地區特別是上海、杭州、南京、青島、廣州等城市瘋狂轟炸掃射和炮擊。
1950年2月6日,台灣國民黨空軍出動17架包括12架B-24型、2架B-25型中型轟炸機,輪番轟炸上海電力公司、滬南和閘北水電公司等地,炸毀房屋2000多間,炸死炸傷居民1400多人。上海電力幾乎癱瘓狀態。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台灣國民黨軍以沿海島嶼為基地,頻繁派遣成百至上千人最大達上萬人的武裝,對大陸沿海地區和人民解放軍占據的島嶼進行偷襲行動。 1952年3月28日,大陳島守軍胡宗南部1000餘人,突襲臨海縣白沙山島,失敗退回;6月10日,又派出1200人襲擊溫嶺縣黃焦島,失敗退回;10 月11日,金門島國民黨軍出動9000餘人突襲南日島,守島解放軍官兵寡不敵眾,遭受一定損失,偷襲南日島之國民黨軍一度控制該島;國民黨軍偷襲福建莆田湄洲島、浙江平陽烏岩和霧城,也曾一度得逞。1953年7月16日,金門國民黨軍近1.2萬兵力,在海空軍配合下襲擊東山島,遭人民解放軍守島部隊和增援部隊頑強反擊,國民黨軍損失3379人敗回金門。同時,國民黨軍艦在金門至大陳海域間往來巡弋,抓捕漁民,襲擊商船,封鎖大陸沿海。沿海地區每日機聲轟鳴,炸聲不斷,農民不敢進田勞動,漁民不敢出海打漁,人民生命財產受到破壞,生產生活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為了粉碎和打擊台灣國民黨軍對大陸沿海地區的襲擾行動,保衛浙東、福建沿海地區人民生產生活的安全,為了徹底打破台灣當局對大陸沿海地區的軍事、經濟封鎖,1952年4月和1953 年7月,中央軍委總參謀部和華東軍區即制定了大陳戰役方案。由於當時正進行抗美援朝戰爭,計畫未能實施。但是,華東軍區一直著手準備適當時機實施大陳戰役,解放沿海島嶼。
韓戰結束後,美國進一步加強與台灣的軍事關係。1953年 9月,美、台便簽訂了《軍事協調諒解協定》,規定:國民黨軍隊的整編、訓練、監督和裝備完全由美方負責。如果發生戰爭,國民黨軍隊的調動指揮,必須得到美方同意。由美方主持設在台北的協調參謀部,控制包括台灣、澎湖、金門、馬祖、大陳等島嶼在內的所有地區的防務。
然而,美國認為,在整個西太平洋近海“防禦島鏈”上,美台之間未曾締結類似美日、美菲、美韓的雙邊防禦條約,美國還不能名正言順地在台灣駐紮軍隊。韓戰時,美國藉口出兵朝鮮翼側受威脅,派第7艦隊侵入台灣海峽,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現在韓戰結束了,美國自感繼續在台灣及海峽駐軍已沒有任何理由。美國駐台“大使”蘭金欽說,雖然美國援助台灣,但在法律上所處的地位是單方面的,援助和支持隨時可以停止。只有簽訂正式的“共同防禦條約”,才能指望在我們的中國朋友中增強士氣,方能指望我們對中華民國大規模的援助產生最好的結果。
就協防台灣問題,蔣介石十分熱心,因為不簽訂條約,美國可來去自由,援助多少自便,主動權操在美國手裡。一旦簽訂條約,對美國來說,便承擔了“保護”台灣“安全”的“義務”。蔣介石考慮的是,不僅要通過條約獲得美國不間斷的援助,而且要用條約拴住美國,使台灣免去大陸進攻台灣而使台灣“陷落”的擔心。
1954年2~3月,饒伯森先後3次向杜勒斯建議,提出與台締約的有利因素,並為杜勒斯所接受。從1954年五六月開始,美國總統派特使頻繁赴台,同台灣當局緊鑼密鼓地商討締結所謂的《共同防禦條約》問題。
在美國與台灣國民黨當局醞釀簽訂《共同防禦條約》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領導人認為,台灣問題不能無限期地等待下去。拖延下去將使國際社會產生中共中央已接受台灣與大陸分離的事實。而國際上別有用心的人正在企圖使台灣問題國際化。這樣,台灣問題將走向複雜化。中共中央領導人高度警惕地注視著美國企圖使台灣問題固定化和製造台灣海峽兩岸永久分離的圖謀。
1954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分析形勢。毛澤東指出:“現在美國同我們關係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台灣問題,這個問題是個長時間的問題。我們要破壞美國跟台灣訂條約的可能,還要想一些辦法,並且要作宣傳。”為反對美國分裂中國的企圖,中共中央決定發起一場聲勢浩大的解放台灣運動。毛澤東指出:“在韓戰結束之後我們沒有及時(約遲了半年時間)地向全國人民提出這個任務,沒有及時地根據這個任務在軍事方面、外交方面和宣傳方面採取必要措施和進行有效的工作,這是不妥當的,如果我們現在還不提出這個任務,還不進行工作,那我們將犯一個嚴重的政治錯誤。”中共中央提出:“現在我們面前仍然存在一個戰爭,即對台灣蔣介石匪幫之間的戰爭,現在我們面前仍然存在一個任務,即解放台灣的任務。”
7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一定要解放台灣》的社論,指出:現在美國“揚言要和蔣匪簽訂所謂‘共同安全雙邊協定 ’。”“美國這個決心與中國人民長期為敵的冒險計畫,正在華盛頓和台北進行‘會談中’。社論正告美國當局,“蔣介石匪幫是一群已被中國人民完全唾棄的亡命之徒,與蔣匪幫實行勾結,必然要與六萬萬的中國人民為敵,這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社論嚴正申明:“中國人民再一次向全世界宣布:台灣是中國的領土,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台灣。不達目的,決不何休。偉大的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侵犯我國領土主權完整的事情存在。如果誰要頑固地這樣做下去,誰就要得到應有的後果。”
7月29日,周恩來在莫斯科向赫魯雪夫、馬林科夫等蘇聯領導人介紹中共中央對日內瓦會議後中國所面臨的形勢的估計以及擬採取的措施時,通報了中國準備提出解放台灣。周恩來說:中共中央認為:“在朝鮮和印度支那停戰後,美國不會甘心於日內瓦會議的失敗,必將繼續執行其製造國際緊張局勢,進一步從英法手中奪得更多的勢力範圍,擴大軍事基地,準備戰爭和敵視我國的政策”,“最近一個時期美國與蔣介石正在商議訂立美蔣共同防禦條約”,不斷增加對蔣介石的軍事援助,“並且有把封鎖我國的範圍擴大到廣東沿海及東京灣地區的可能”。鑒於此,“現在我們面前仍然存在一個戰爭,即對台灣蔣介石匪幫之間的戰爭,現在我們面前仍然存在一個任務,即解放台灣的任務”。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和決定,7月22日,彭德懷主持召開軍委專門會議,傳達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並責成作戰部長張震擬制解放台灣軍事鬥爭計畫。24日,毛澤東提議召集華東軍區以及福建、浙江軍區和上海警備區的有關負責同志到北京開會,研究東南沿海軍事行動問題。7月31日,中央軍委頒布《關於對台灣蔣匪軍積極鬥爭的軍事計畫與實施步驟》。8月11日,在建軍27周年紀念大會上,朱德總司令嚴正指出:中國人民一定解放台灣。解放台灣是我國的內政,絕不容許別國來干涉。22日,全國政協和各黨派團體也發表聯合宣言,表明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堅定決心。
9月23日,周恩來在全國第一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戰爭路線的美國侵略集團,不僅組織東南亞戰爭集團,加緊戰爭準備,而且還力圖擴大正在進行著的戰爭。他們曾經企圖從台灣、朝鮮、印度支那三個戰線上進行對中國的武裝干涉和對亞洲的威脅。現在,朝鮮和印度支那的戰火已經先後被撲滅了,美國侵略集團就更加加緊利用盤踞台灣的蔣介石賣國集團,擴大對我國大陸和沿海的騷擾性的和破壞性的戰爭,以圖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干涉和對亞洲的威脅。”“美國的第七艦隊仍然盤踞在台灣海峽。最近,美國揚言要以美國第7艦隊來阻撓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美國侵略集團正在策劃同蔣介石賣國集團訂立所謂‘共同安全雙邊條約’,同時,又在企圖接著日本反動勢力、南韓李承晚集團和蔣介石賣國集團組織所謂‘東北亞防務聯盟’,並把它同所謂‘東南亞防務集團’聯結起來。美國侵略集團這一系列的陰謀活動,顯然是同中國六萬萬人民為敵,是對亞洲人民和國際和平的挑釁。”
周恩來嚴正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屢次宣布:台灣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決不容許美國侵占”,“解放台灣是中國的主權和內政,決不容許他國干涉。美國參加簽訂的‘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都肯定台灣是中國的領土,這些莊嚴的國際協定,決不容許美國背信棄義地加以破壞。美國政府和盤踞台灣的蔣介石賣國集團,無論訂立什麼條約,都是非法的。在這裡還必須指出,一切想把台灣交聯合國託管,或者交中立國代管,以及‘中立化’台灣和製造所謂‘台灣獨立國’的主張,都是企圖割裂中國的領土,奴役台灣的中國人民,使美國侵占台灣的行為合法化。這都是中國人民絕對不能容許的。”
根據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部署和指示,人民解放軍一方面積極展開解放沿海島嶼的作戰行動,一方面加強東南沿海地區軍事建設和海空軍事力量,對國民黨軍開展積極的軍事鬥爭。1954年9月3日和22 日,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炮兵奉命兩次對金門國民黨軍實施懲罰性炮擊,擊毀金門國民黨軍炮兵陣地多處,擊沉、擊傷艦艇多艘,打擊了美國和蔣介石集團的氣焰。從4月開始,人民解放軍解放浙東沿海島嶼的作戰行動也相繼展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目標和戰略意圖是,通過解放沿海島嶼的作戰,逐步取得經驗,最後創造武力攻打金門並相機解放台灣的條件。
人民解放軍抓緊解放沿海島嶼,其重要戰略意圖之一,是防止美台醞釀簽訂的“共同防禦協定”包括沿海島嶼,造成人民解放軍解放島嶼作戰的難度。10月20日,美台開始了締約談判。12月1日,美台“共同防禦條約”談判達成協定。條約規定:美國幫助台灣當局協防台灣和澎湖列島;美國“依共同協定之決定在台灣、澎湖及其附近為其防衛所需要而部署美國陸海空軍之權利。”
對這一赤裸裸干涉中國內政的侵略條約,12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發表聲明,強烈譴責美國與台灣當局簽訂的所謂《共同防禦條約》,聲明指出,這個條約“根本是非法的,無效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侵略性條約”,“美國政府企圖利用這個條約來使它武裝侵占中國領土台灣的行動合法化,並以台灣為基地擴大對中國的侵略和準備新的戰爭。這是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的一個嚴重的戰爭挑釁。”“解放台灣,消滅蔣介石賣國集團,完全是中國的主權和內政,決不容許他國干涉。任何戰爭威脅都不能動搖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決心,只能增強中國人民的憤慨。”
在強烈譴責美蔣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的同時,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以強有力的軍事行動,表明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實現祖國統一的堅強決心。
1954年1月,華東軍區提出陸、海、空三軍聯合攻打大陳島的戰役計畫,經中央軍委批准後立即著手進行作戰準備。
為實現中央軍委解放浙江東部沿海島嶼的決心,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主持召開作戰會議,研究攻打大陳島的具體作戰方案。鑒於國民黨軍在浙東沿海的指揮、防禦中心是大陳島,一江山島是大陳島的門戶,如攻占一江山島,必能擊中要害,沉重打擊和震撼敵人,從而一舉解放其他島嶼。故會議決定先攻取一江山島,再取大陳,後相機攻取其他島嶼。對此,華東軍區主要領導人表示贊同。7月11日,中央軍委批准這一方案,指示由華東軍區統一指揮陸、海、空軍協同作戰,以陸軍攻占一江山島,積極準備解放浙江沿海其他島嶼。
一江山島位於浙江省台州灣外東海中,分南一江、北一江兩島,面積不到2平方公里,離大陸海岸30餘公里,北距頭門山9公里,東南至大陳島16.6公里。北一江島稍大,東西長1900米,南北寬100~700米;南一江東西長約1010米,南北寬約300米。南北兩島隔海峽對峙,相距110~250米。該島是大陳島的北部門戶,地勢陡峻,岩石林立,間有斷崖,易守難攻。據守一江山島的為國民黨軍“一江山地區司令部”,下轄突擊第4大隊等部1100餘人。國民黨守軍的陣地配備以4個高地為核心,設定3道防禦陣地和4道火力,構築154個明暗地堡;陣地和地堡間有塹壕、交通壕相連,陣地前密布鐵絲網和地雷,形成以永備和半永備工事為骨幹的環形防禦體系。
7月下旬,華東軍區根據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的指示,確定參加一江山島作戰的兵力為:步兵1個團又1個營(第20軍第60師第178團全部和第180團第2營),地面炮兵1個多團,高射炮兵1個多團,火箭炮兵2個營及噴火兵、工兵各一部;海軍航空兵7個大隊;海軍第6艦隊、魚雷艇、登入運輸船艇各一部和部分海岸炮兵,計有各型作戰艦艇、運輸船艇188艘;空軍航空兵15個大隊又1個夜航中隊,計有各型飛機近200架。8月,中央軍委批准華東軍區作戰方案。
這次作戰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參戰的軍兵種多,陸地、海上、空中三個戰場能否有機結合,協同問題解決得怎么樣,直接關係到作戰的成敗。因此,必須組建一個強有力的聯合指揮機構,擔負整個作戰指揮。
8月,中央軍委指示華東軍區成立浙東前線指揮部(簡稱浙東前指),以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浙江軍區代司令員林維先、華東軍區空軍副司令員聶鳳智、華東軍區海軍副司令員彭德清和參謀長馬冠三為副司令員,華東軍區副參謀長王德為參謀長。浙東前指下設三個軍種指揮所:空軍指揮所(參戰的海軍航空兵歸其統一指揮),由聶鳳智任司令員,曾克林、安志敏任副司令員;海軍指揮所,由彭德清任指揮、馬冠三任副指揮;登入指揮所,由第20軍副軍長黃朝天任司令員、海軍舟山基地政治委員李志明任政治委員。突擊登入部隊為第20軍第60師。鑒於此次作戰後勤保障任務異常艱巨複雜,浙東前指決定華東軍區後勤部、浙江軍區後勤部和華東海軍、空軍後勤部等單位抽調幹部,共同組成聯合後方勤務部,統一指揮三軍的後勤保障。聯合後方勤務部於1955年1月4日組成,由浙江軍區後勤部長周桂生負責。
浙東前指建立後,立即組織參戰部隊從空中、海上、地面對一江山島進行周密偵察,摸清島上的基本情況,研究作戰計畫。9月,浙東前指形成作戰決心:渡海登入作戰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空軍和海軍奪取戰區制空、制海權,掩護參戰部隊進行戰前訓練;第二階段,以步兵第60師的4個營在海、空軍和炮兵的支援下,對一江山南、北江兩個小島同時實施登入突擊。
遵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的指示,浙東前指於1954年11月1日下達按第一階段作戰計畫,開展奪取制空權、制海權的鬥爭,從空中和海上對預定戰場實施封鎖。
國民黨軍在大陳地區沒有機場,無力通過大規模的空戰,奪取戰場的空中優勢。人民解放軍空軍由於受國際政治和自身技術雙重因素的制約,也不能採取以突擊機場的方式消滅國民黨空軍的力量。雙方只能以單雙機或小機群活動的方式,在浙東沿海島嶼上空展開空中爭奪。這種空中爭奪戰早在1954年3月即已進行。在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有力打擊下,至7月,國民黨空軍被迫停止晝間到大陳海域上空進行活動。此後,國民黨軍飛機偶爾夜間出動,但只要一發現人民解放軍飛機起飛截擊,即迅速撤離。因此,實際上在一江山島登入作戰的準備過程中,一江山島以北地區的制空權已基本掌握在人民解放軍手中,保證了參戰部隊在穿山半島隱蔽進行戰前訓練。
1954年11月後,解放軍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頻頻出動,尋機轟炸停泊在大陳港內的國民黨海軍艦艇,打擊國民黨軍飛入戰區的飛機,封鎖敵占島嶼。當時,國民黨空軍共有7個飛行大隊,作戰飛機約400架,其中美制F-84型、F-47型戰鬥機為其主力,並裝備有部分 F-86型戰鬥機。國民黨飛行員飛行技術較好,40%能在晝間複雜氣象條件和夜間作戰。人民解放軍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裝備為米格-15БИС型戰鬥機,性能較好,但大多數飛行員飛行時間少,技術水平較低,只能在晝間簡單氣象條件下作戰。
11月1日11時許,解放軍航空兵戰鬥機、轟炸機、強擊機從各自的機場起飛,準時到達會合點編隊,保持無線電靜默飛向戰區。空軍第11師副大隊長王玉峰率領4架伊爾-10型強擊機,低空飛入大陳島上空,向大陳島國民黨軍高射炮陣地投彈,壓制了國民黨軍的高射火器。接著,空軍第20師第60團團長張偉良率領9架圖-2型轟炸機,突擊大陳港內的國民黨軍艦。由於發現目標太晚等原因,未命中目標。2日至12月21日,空軍前指又連續5次組織轟炸機、強擊機小機群,先後轟炸一江山、漁山、披山和大陳等島及其附近海域的國民黨軍艦。摧毀了島上的一些軍事目標,但對國民黨軍艦的突擊未奏效。針對此,參戰航空兵部隊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改進轟炸隊形和投彈方法,制定了新的作戰方案。
1955年1月10日,浙江東南沿海海域風大浪高,空軍前指判斷國民黨海軍不能外出疏散,空軍前指司令員聶鳳智當即令副師長張偉良率領3個轟炸機大隊低空隱蔽出航襲擊大陳港。擊沉國民黨軍坦克登入艦“中權”號,炸傷護航驅逐艦“太和”號,重創後勤修理艦“衡山”號。從 1954年11月1日~1955年1月17日,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共出動飛機260餘架次,先後7次突襲大陳、一江山等島軍事目標及停泊的艦艇,共投彈 1600餘枚,毀傷敵驅逐艦、護衛艦等大型艦5艘,擊落國民黨軍飛機10架、擊傷4架。
在這期間,解放軍海軍艦艇也積極出動,展開爭奪制海權的鬥爭。1954年11月14日7時,人民海軍魚雷艇在一江山島東北海面擊沉國民黨海軍“太平”號護衛艦。1955年1月10日23時許,人民海軍魚雷艇在積穀山以東4海里處擊沉國民黨軍“洞庭”號炮艇。
經過連續兩個多月的積極作戰行動,人民解放軍海、空軍部隊掌握了預定戰區的制空、制海權,國民黨軍艦艇白天不敢在大陳錨地停泊,飛機也不敢飛臨大陳上空。一江山島守軍幾乎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1955年1月14日,浙東前指正式下達作戰命令。從16日起,陸、海、空軍參戰部隊開始展開。
16日中午,張愛萍決定18日發起攻擊,並報告總參謀部和華東軍區。總參謀部於17日回電:一江山作戰對美蔣的鬥爭影響很大,必須繼續充分準備,在氣象良好情形下確有把握時實施。過急發起進攻受挫後將會造成不良影響,於我很不利。總之應以準確充分、氣象良好(為好),攻擊時間可自由選擇,甚至推遲到二、三月亦可。根據氣象預報,17~19日三天浙東沿海為良好天氣,適宜登入。張愛萍打電話給副總參謀長陳賡,建議按原計畫發起渡海登入作戰。陳賡將情況報告中央軍委後,彭德懷根據毛澤東的意圖,同意張愛萍按原計畫實施的建議。
1月18日,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軍參戰部隊指戰員,發起一江山島聯合渡海登入作戰。
上午8時整,人民解放軍開始實施第一次火力準備。空軍3個轟炸機大隊和2個強擊機大隊在殲擊機的掩護下,飛抵一江山島和大陳島上空,對島上重要目標進行猛烈轟炸掃射。9時後,50餘門火炮發射的炮彈飛過海峽,擊中一江山島上的目標區。在人民解放軍猛烈的轟炸、炮擊下,國民黨守軍指揮系統癱瘓,官兵倉皇躲避。12時15分至13時22分,登入輸送隊第一、第二梯隊70餘艘登入艇,滿載著5000多名指戰員,在空中、地面、海上火力掩護下駛向展開區。
14時,第二次火力準備開始。船載的10門火箭炮對北江島進行急襲,空軍轟炸航空兵3個大隊又1箇中隊,對南、北江島各主要陣地再度猛烈轟炸,強擊航空兵2個大隊對登入地段的前沿陣地進行輪番俯衝轟炸和掃射。14時20分,登入部隊發起攻擊。火力支援艦艇一直開到離海岸五六百米處抵近射擊,掩護步兵登入衝擊。炮兵利用強擊機暫時離去的間隙,進行最後一次火力急襲。登入艇上的輕重機槍也相繼開火。噴火兵以猛烈的火焰攻擊島上守軍火力點。陸軍與海軍之間,海軍與空軍之間,陸軍與空軍之間,步兵與炮兵之間,協調一致,保證了登入部隊順利上陸。
登入部隊採取靈活的小群戰術,主動協同,充分利用噴火器的威力,消滅敵各種火力點,向縱深內預定的方向勇猛穿插。第一梯隊攻占一江山島各主要高地後,第二梯隊立即投入戰鬥,殲滅最後一批支撐點。指戰員們邊打邊喊話,發動政治攻勢,殘存的守敵見大勢已去,紛紛繳械投降。17時55分,登入部隊轉入防禦,清理戰場。19日2時前,全部肅清殘敵。
一江山島渡海登入作戰,共擊斃國民黨軍官兵519人、俘虜567人,擊沉軍艦3艘、擊傷4艘。人民解放軍戰亡393人。一江山島被一舉攻克後,浙東前指於1月19日派出3個轟炸機大隊飛機轟炸大陳島。1月20日,海軍魚雷艇部隊擊傷國民黨海軍炮艦“寶應”號。
在人民解放軍對大陳列島採取軍事行動之前,國民黨力圖說服美國協助防禦大陳。美國猶豫不決,第7艦隊並沒有大的動作。1955年1月19日,美軍第7艦隊派出部分艦隻駛抵大陳島外海觀望待命。對於台灣當局的緊急求援,美國總統與國務卿杜勒斯、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雷德福商議,作出鼓勵國民黨從大陳列島撤退,美國為國民黨部隊提供海空掩護,同時,向聯合國安理會提出“關於在台灣海峽停火的提案”的決定。21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採納了這些決定。24 日,艾森豪向國會提出特別咨文,指出:“如果台灣和澎湖列島落入不友好者的手裡”,那就會“在西太平洋的島嶼鎖鏈中造成一個缺口”,“中共對大陳群島的炮擊是共產黨征服台灣的序幕”,美國必須對此採取行動。25日和28日,美國國會眾參兩院分別通過“授權總統在台灣海峽使用武裝部隊的緊急決議”即《福摩薩決議案》。
從1月21日至2月8日的18天內,美軍先後調集艦艇57艘,其中包括航母6艘、驅逐艦25艘、重巡洋艦3艘、掃雷艦 4艘、運輸登入艦19艘和其它艦隻,飛機400餘架,對浙東海域實施了全面封鎖,掌握了大陳島──台灣──沖繩三角地帶的制空權,控制了台灣對大陳島嶼的運輸線。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命令戰略空軍指揮部“以緊急情況為基礎”,開始為大規模使用核武器攻擊中國大陸選定目標。
面對美國的戰爭威脅,中國政府毫不示弱。1月24日,周恩來總理兼外長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指出:“中國人民行使自己的主權,解放中國大陸和許多沿海島嶼的行動,從來沒有引起遠東局勢的緊張。僅僅由於美國政府侵占台灣,庇護蔣介石賣國集團,並不斷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顛覆活動和戰爭威脅,才造成目前台灣地區的緊張局勢。”“中國人民的主權和內政,決不允許他人干涉。”1月28日,毛澤東接見芬蘭大使時說:“我們有兩條:第一,我們不要戰爭;第二,如果有人來侵略我們,我們就予以堅決回擊。”“美國的原子訛詐,嚇不倒中國人民。”
1月19日命令人民解放軍航空兵轟炸大陳島,同時,暫緩發起大陳島攻島作戰,盡力避免同美軍的交戰,但繼續實施猛烈轟炸。30日,浙東前指命令航空兵1個轟炸機中隊再次對大陳島實施轟炸。
1月30日,美軍令普賴德乘“海倫娜”號率第7艦隊準備幫助國民黨部隊從大陳撤退,並通過蘇聯向中國轉達這一信息,希望在美軍幫助國民黨軍撤退時,中國人民解放軍不要採取行動。中國政府接到蘇聯轉達的這一信息,指示人民解放軍對從大陳撤退的的美、蔣軍不要攻擊。
2月5日,美國國務院宣布,美國政府已命令第7艦隊和其他部隊幫助國民黨軍隊從大陳島撤退。2月8日起至12日,美國海、空軍出動大批艦艇,起飛 2200餘架次飛機,幫助國民黨軍將2.5萬名守衛大陳、北麂山島的國民黨軍撤到台灣。撤逃時,國民黨軍將島上村莊燒為灰燼,1.8萬名居民被挾往台灣。 2月8日至14日,浙東前指命令所屬部隊進占北麂山、漁山、披山諸島。22日,人民解放軍又出動飛機轟炸南麂山島。25日,南麂山島的國民黨守軍也撤逃台灣,人民解放軍當即占領該島。至此,浙東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意義

一江山島登入戰,是人民解放軍首次陸海空三軍諸軍兵種聯合作戰,也是人民解放軍歷史上惟一一次多軍兵種聯合渡海登入作戰。這次作戰的勝利,標誌著人民解放軍諸軍兵種聯合作戰能力的形成,是人民解放軍建設史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人民解放軍作戰史上嶄新的一頁。
一江山登入戰,不僅取得了軍事上的重大勝利,改變了台海軍事鬥爭形勢和敵我雙方戰略態勢,而且在政治、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主動和勝利,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因此,可以說,一江山島登入戰,規模雖然不是很大,但意義很大,影響深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