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段生命的律動》

《十段生命的律動》

《十段生命的律動》一部數碼攝錄機,十段的士內的對談,道盡千百年來女性面對的困境。基阿魯斯達米這部去得更盡的仿紀錄片作品,在康城首映時被譽為「電影製作方式的新模範」。大師把攝影機放在車頭位置,記錄一位剛離婚的女的士司機生涯,車子隨乘客的目的地在德黑蘭街頭打轉,是各乘客的內心剖白,同時是對伊朗文化的深層解剖。女司機教訓兒子,要兒子認同她爭取男女平等的信念之時,卻遇上另一個反而勸她要尊重人家自由的妓女。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只有最樸實的影像,最真的一顆心。影片描寫了六個女人情感生活中的10個片段,以及她們在生命中一個特別時刻所面對的挑戰……“。

基本信息

影片概況

海報海報

片名:十段生命的律動十Ten10
主演:羅伊·阿拉莎RoyaArabshahi瑪尼亞·阿卡巴里ManiaAkbari
片長:91分鐘
類型:劇情
地區:法國伊朗美國
導演:阿巴斯·庫亞斯塔米AbbasKiarostami
年份:2002年5月20日
語言:波斯語波斯語英語
級別:France:UGermany:12HongKong:ISweden:BtlSwitzerland:10中國台灣:普遍級(普級)

基本信息

IMDB編號:0301978

《十段生命的律動》十段生命的律動劇照

類型:劇情
發行年代:2002
導演: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編劇: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其他影片別名:10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alternative spelling) / Ten (France) / Untitled Abbas Kiarostami 2002 (France) (working title)
演員表: Mania Akbari .... Driver
Kamran Adl
Roya Arabshahi
Amin Maher .... Amin
Amene Moradi
Katayoun Taleizadeh
Mandana Sharbaf

色彩:彩色
國家/地區:法國 / 伊朗 / 美國
對白語言:波斯語 / 英語
混音:DTS
級別:France:U / Germany:12 / Sweden:Btl / Switzerland:10 / Switzerland:10 / UK:12
上映日期:芬蘭:2004-08-26 / 丹麥:2004-08-22

劇情梗概

一部數碼攝錄機,十段的士內的對談,道盡千百年來女性面對的困境。基阿魯斯塔米這部去得更盡的仿紀錄片作品,在康城首映時被譽為「電影製作方式的新模範」。大師把攝影機放在車頭位置,記錄一位剛離婚的女的士司機生涯,車子隨乘客的目的地在德黑蘭街頭打轉,是各乘客的內心剖白,同時是對伊朗文化的深層解剖。女司機教訓兒子,要兒子認同她爭取男女平等的信念之時,卻遇上另一個反而勸她要尊重人家自由的妓女。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只有最樸實的影像,最真的一顆心。

影片

TEN”是“《十段生命的律動》”的同義詞。“十”:六個女人感情生活的十種結果。伊朗著名導演阿巴斯在這部《十段生命的律動》作品中,將輕便攝像機安放於計程車前的固定位置,記錄下了一位女計程車司機(Mania Akbari 飾)同五名乘客的十段對話:女司機的十歲兒子亞明(Amin Maher 飾)始終不能坦然面對父母的離異,女司機試圖和兒子解釋,但得到的是強烈的排斥,兒子一再要求與父親生活;女司機的好友忙於工作,疏於對孩子的照顧,不久又為失戀而神傷;一名老婦在失去了丈夫與兒子後,變成了虔誠的信徒,她時常朝聖、禱告,以換取內心的平靜;一名醉酒的妓女在車上同女司機談論男人,但是她們對生活和男人的看法,都有太大的出入;一名即將結婚的女子卻發現一切幸福的前景都只是自己的幻想,她傷心欲絕,剃掉了頭髮。

《十段生命的律動》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

“十”,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最新的一部電影,聚焦在德黑蘭一個女出租司機和他車裡的乘客的十組對話上。她和她的小兒子、被拋棄的人、妓女、去祈禱的女人還有其他一些人交流,生活與情感的火花從這些很少被聽到的女人的聲音中迸發出來。
阿巴斯又一部極少主義作品,劇情完全發生在一部汽車內部,影片跟隨著一位不知姓名的女司機駕駛的汽車,在幾天裡穿越德黑蘭這座城市,記錄下十個她和不同乘客的談話片斷,在質樸的日常性上去討論伊朗女性性別政治中的問題。本片獲第5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導演簡介

很長時間以來,國際影壇因為有了以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為代表的“伊朗電影”而出現了一種全然不同以往的新氣象:電影開始著眼於記錄真實;電影命題甚至超過了電影的情節、攝影;電影的潮流引領由西方轉到了東方。伊朗電影在九十年代達到一個巔峰期,這其中與阿巴斯的成就緊密相連。從1987年的《哪裡是我朋友家》到《生命在繼續》、《橄欖樹下的情人》再到最新的《十段生命的律動》,阿巴斯的意義已經超越了電影的疆域,他翻開民族文化的新史詩,因而有人稱他為影壇的“米蘭·昆德拉”。

片中描寫了六個女人情感生活中的10個片段,以及她們在生命中一個特別時刻所面對的挑戰……這部88分鐘的影片完全是由阿巴斯親自手持DV拍攝而成,用他的話來說,DV遠比膠片來得真實,DV可以讓“藝術工作者有充分自由工作的權利”。由於採用的是非專業的製片器材,阿巴斯在片中保留了許多捕捉畫面的影像,不斷晃動的鏡頭、走路的聲音以及不斷晃過的街道。每次拍攝完一個長鏡頭後,阿巴斯都會加上他自己的一個特別旁白,阿巴斯說:這樣可以使觀眾忘掉攝影機的存在,只做一個見證人。"同時,這部電影也讓阿巴斯嘗試了新的拍片風格,那就是完全沒有劇本。用他的話來說,用DV可以去掉過去的一切拍攝工具,也不需要資金和審批。阿巴斯的電影中不需要技術,他看中的是內涵。

的確,阿巴斯就如他的影片那樣,不張揚,不較勁,不趨時,不起鬨,任憑別人怎么說也依然故我。他能夠耐心且不動聲色地關注人們看似極其普通的生活,然後從中挖掘出深邃的情感世界。

成人世界一直是阿巴斯關注的焦點。他的目光一直跟隨著普通人以及那些窮苦人,不斷探究那些操勞、疲憊、被社會洪流左右的個體的內心情感。1990年,阿巴斯拍出了一部名為《特寫》的影片。一個潦倒的影迷因為冒充著名導演騙取錢財而被送上法庭,阿巴斯就此進行了紀錄片式的採訪調查。這種有意識模糊紀錄與虛構之間的界限手法一直被阿巴斯延用發展至今。之後他於1994年拍攝的《生生不息》《橄欖樹下的情人》都採用這種實與虛的交織拍攝手法,使觀眾強烈地感到所觀看的影片不只是創作出來的藝術品,也是每天都在發生的現實生活。而這三部作品也被世界影壇稱之為阿巴斯三部曲。像《生生不息》和《橄欖樹下的情人》,都是以地震後的伊朗鄉村為背景的,電影中的人們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園,但並沒有喪失生活的信念。而另一方面,阿巴斯的影片中從來沒有電影明星,演員都是那些沒有受過訓練的當地人,而這一特點卻又能讓觀眾融入到電影中去,融入到人物的命運悲喜之中。

也許正是阿巴斯的原因,伊朗電影正越來越得到世界的關注,馬吉德·馬吉蒂、賈法·帕納赫等伊朗導演也都得到了世界的承認,樸實細膩,不煽情但醇香厚重,這正是伊朗電影給愛影人的享受。

新千年《電影手冊》年度十佳

權威電影雜誌《電影手冊》評選出2000-2010年的十佳作品榜單。一起看看吧。
《國民的誕生》
《舒加》
《上帝啊,真笨!》
《最後的游擊隊》
《太空牛仔》[電影]
《法蘭西》
《祝福》[2002年電影]
《迷惑》[2000年法國電影]
《熱帶疾病》
《哈德維希》
《三分之一的眼睛》
《逃亡大王》
《太陽》[2005年俄羅斯電影]
《孽愛》[2007年法國電影]
《索比堡,1943年10月14日下午4點》
《在我忘記之前》
《騎士夢》
《征服》[2009年義大利電影]
《野草》[2009年法國電影]
《戰爭歲月》[2008年法國電影]
《家庭私小說》
《另一邊》
《母親》[2009年韓國電影]
《和我在一起》
《像男人那樣死》
《國王與王后》
《小小警探》
《沙羅雙樹》
《驚懼聖誕》
《狂野天真》
《最後的日子》
《劇場前》
《女貴族與公爵》
《傑瑞》
《飢餓》[電影]
《S21-紅色高棉殺人機器人》
《平凡戀人》
《現代離婚故事》
《鐵西區第三部分》
《薩拉邦德》
《鐵西區第二部分:艷粉街》
《秘密事件》
《處女自殺》[電影]
《回首向來蕭瑟處》
《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
《綜合症與一百年》
《電影社會主義》
《月亮上的人》
《阿斯特蕾和瑟拉多的愛情》
《卡波特》
《伊斯特·康》
《金髮奇女》
《我要回家》
《無恥混蛋》
《和巴什爾跳華爾茲》
《死亡證據》
《鐵西區第一部分:工廠》
《千與千尋》
《嚴肅的男人》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電影]
《對她說》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信仰時分》
《拆彈部隊》
《泰特羅》
《水中女妖》
《兩個情人》
《與他們的相遇》
《測不準原理》
《漢江怪物》
《十段生命的律動》
《順流逆流》
《站台》
《蜘蛛》
《迷幻公園》
《社交網路》
《玩具總動員3》
《東京奏鳴曲》
《經典老爺車》
《兒子的房間》
《穆赫蘭大道》
《節選修訂》
《一一》
《十二宮殺手》[電影]
《三峽好人》
《內陸帝國》
《新世界》[美國電影]
《父輩的旗幟》
《花樣年華》
《查泰萊夫人》
《心之歸屬》
《罪惡之城》
《灰熊人》
《火星任務》[電影]
《世界》[電影]
《暴力史》
《殺死比爾2》
《咖啡時光》
《棕兔》
《神秘村》
《反恐24小時》
《老無所依》
《苜蓿地》
《黑眼圈》
《無間行者》
《最好的時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